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诗史互证源流小考论文范本 和诗史互证源流小考相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主题:诗史互证源流小考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1

诗史互证源流小考,该文是有关诗史互证源流小考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和诗史和源流和小考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诗史互证源流小考论文参考文献:

诗史互证源流小考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循证护理论文循证医学论文循证护理杂志

沈桂登 (扬州市职业大学 225000)

摘 要:“诗史互证”是文史研究的重要方法,本文着重对该方法的起源和发展作了总体的梳理,突出了重要的学说,并对其学术价值作了评估.

关键词:“诗史互证”;源流

“诗史互证”作为系统的理论在明清之际得以正式确立,对后世诗歌理论以及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自钱谦益的《钱注杜诗》开创了“诗史互证”的方法以来,后世学者不断加以开拓,最终将“诗史互证”作为一种科学的学术研究方法引入现代学术研究中.

最早注意到“诗史互证”方法的是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清初虞山诗派代表人物.有人可能对他的“遗民”身份表示质疑,但本文仍然将其作为“遗民”看待.第一,他曾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授编修,参加过东林党的活动.崇祯元年(1628年)任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后被革职.南明弘光朝,为礼部尚书.大半生侍明和做“遗民”的,虽然晚年仕清,但时间不长,顺治三年(1646年),托病回乡.顺治四年(1647年),因黄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狱,其在精神上仍然是一位汉臣.第二,失节后他对明朝仍有深厚的感情,精神深处仍然自认是“遗民”.明亡以后,他创作大量诗歌,寄寓沧桑身世之感,哀感顽艳,激楚苍凉,表现了他对晚年失节是自责的.

他的代表作《钱注杜诗》,系统地运用“诗史互证”方法,通过对历史的考察进一步考证杜诗.这是一大创举.它首次尝试将历史研究与文学研究进行打通,是自宋以来,注杜诗的集大成之作.《钱注杜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字词典故的训诂,第二部分是解释诗歌的意思,考证诗歌与史实的关系.以史实阐述研究诗意,又以杜甫诗歌考证唐史,把两者有机结合,将考证本事与发挥作品原有旨意结合,更为致用.相比宋人是新的突破.关于他的创作动机,有多重说法,最为通行的观点认为,钱谦益借本书以表达对清庭的指斥,和对自己降清的忏悔.这里不再深究了.

这部用三十余年完成的《钱注杜诗》可谓作者的“心史”,它可以看作是“诗史互证”理论正式确立的标志,开一代学风.陈寅恪先生说:

牧斋之注杜,尤注意诗史一点,能以杜诗与唐史互相参证,如牧斋所为之详尽者,尚未之见也……细绎牧斋所作之长笺,皆借李唐时事,暗指明代时事,并极其用心抒写己身在明末政治蜕变中所处之环境.实为古典今典同用之妙文.

《钱注杜诗》也有许多牵强之处,而且这种注释的方式对后世的学风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清代相当长一段时期,大凡被认为反映社会现实倾向的,都被以“诗史”论之.注诗走向了附会穿凿的歧途.可见,单纯以史论诗的方法是局限性的.

自清代中叶开始,学者们开始反思这种倾向,以此表达对当时盛行“考据之学”的不满.如毕沅就反对以纯粹“诗史”的眼光看待杜诗,他在《杜诗镜铨》中提倡读诗要复归风雅的传统.

扶雅,抉草堂之精髓,求神骨于语言文字之外,而弃初得之筌蹄也;由后之说,今日杜诗之不可无注,又以风雅夐绝,迷途未远,探浣花之门户,俾端趋向而识指归,为后学示以津逮也.

他同样反对钱谦益的“诗史互证”方法,对“注杜诗”之风提出异议:

宋、元、明以来笺注者,不下数十家,其尘羹土饭,蝉聒蝇鸣,知识迂谬,章句割裂,将公平生心血迹于古人事迹牵连而比附之,而公诗之真面目、真精神尽埋没于坌嚣垢秽之中,此公诗之厄也!而注杜而杜诗之本旨晦,而公诗转而不可无注矣.

有友人株守明人笺注一册,珍为枕中秘本,谓能笺释新、旧《唐书》时事,确当详瞻,此读杜诗之金针也.余应之曰:“如此何不竟读《唐书》?”友人废然而去.

学者钱钟书多次批评“诗史”, 如《管锥编》说:

盖“诗史”成见,塞心梗腹,以为诗道之尊,端仗史势,附和时局,牵合朝政;一切以齐众殊,谓唱叹之永言,莫不寓美刺之微词.远犬吠声,短狐射影,此又学士所乐道优为,而亦非慎思明辩者所敢附和也.”

上述观点都反对把诗歌纯粹的当作历史来读,我认为这样的反省是很有必要的,诗歌的“诗史”功能只是诗歌诸多功能中的一种,切不可成为唯一的阅读标准,把诗歌的“比兴”牵强附会于对某些历史事件的描述.我们必须注意到明清之际的特殊时代背景,这是一个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史书的年代,缺乏史料,诗歌自然承担起“补史”的作用.并不是每一个时代的诗歌都可作为“诗史”的.后人的这种批评,虽然不免有些极端,也不失为对当时学风的一种匡正.

以上这些批评主要是针对作为文学作品的诗歌而言的.需要说明的是,“诗史互证”在钱谦益那里还主要着眼于文学研究,并非系统的史学考证方法,更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文与史的交互.然而,如果抛开文学意义上研究和阅读不谈,单纯将诗歌视为历史研究素材的话,则“诗史互证”的确立对后世有着不可磨灭的开拓性贡献.这里,必须提到陈寅恪先生的贡献.陈寅恪(1890-1969),近代著名学者.陈寅恪继承了钱谦益的“诗史互证”理论,将其系统广泛的运用到历史研究领域,更为重要的是陈氏的“诗史互证”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史互通,在钱氏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

其实,单纯就历史学研究而言,把诗歌看成单纯的史料来呈现也是可以理解的.“以诗证史”并非陈氏的创建.早在明代就有人提出所谓的“六经皆史”.六经当然包括《诗经》.如《艺苑卮言》中提出:“天地间无非史而已.三皇之世,若泯若没;五帝之世,若存若亡.噫!史其可以已耶?六经,史之言理者也.”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内篇?易教上》也提出:“六经皆史也.”他认为六经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历史记录,他提出“六经皆史”“六经皆器”等命题.近人章太炎指出 “六经都是古史”“经外并没有史,经就是古人的史,史就是后世的经”.这里,显然都把《诗经》作为史书看.还有一种观点,民国年间,胡适、梁启超、钱玄同、顾颉刚、周予同等人认为六经是史料,就像周予同所明确指出的,“我们不仅将经分隶于史,而且要明白地主张‘六经皆史料’说.”可见,将诗歌看作历史研究的素材,而非文学作品来研究,已被广泛运用.如顾颉刚通过《诗经》对历史的考辩等等.但这种证史往往是单向的由诗到史,孤立的将文与史割裂开来,未能达到较高的水平,最终走向了狭隘的“疑史”.

这里要说的是陈寅恪与钱谦益的传承关系.陈寅恪作为近代著名的国学大家,很推崇钱谦益的这种以诗歌证史的方法,将其运用在《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论再生缘》等著作中.他力求将诗与史合二为一,开拓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柳如是别传?缘起》说:

盖牧斋博通文史,旁涉梵夹道藏,寅恪平生才识学问固远不逮昔贤,而研治领域,则有约略近似之处.

陈寅恪首先将钱谦益的这种“诗史互证”方法运用到《元白诗笺证稿》的写作当中,元白诗与杜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同样继承了“美刺比兴”的传统.元白诗的叙事性较之杜甫更强,包含了许多中唐史的素材,可以充分加以考证和考索.如《元白诗中的俸料钱问题》等文,都把元白诗作为唐代政治史研究的珍贵史料.

其次,陈氏晚年的名著《柳如是别传》又是“诗史互证”的一座高峰.他把钱谦益,柳如是二人的诗词作为分析明末清初史实的的切入口,进一步拓宽了诗史研究的领域.蒋天枢先生在《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中有比较公允的评价.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把《柳如是别传》与《钱注杜诗》相较,不难发现两部书,不仅在学术方法上相近,在创作心境上也如出一辙.《钱注杜诗》是借评杜诗,表达对晚年失节后内心的挣扎,作者内心仍然希望做一个“遗民”,《钱注杜诗》是作者内心这种文化身份的表征.陈寅恪作《柳如是别传》时,已经是风烛残年,双目失明的老人了,一身坎坷无数,作者将《柳如是别传》看做是对其一生学术思想的一个总结,更是对自身人生道路的诠释.其中亦不乏夫子自道.两部书同是晚年的“沥血”,两人似乎心灵相通,堪称“异代知己”.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陈先生对钱氏“诗史互证”的进一步发展.陈氏的“诗史互证”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诗与史的转换游刃有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他着力做到文史打通,把文学和历史的研究相融汇,把古学与今学相贯通,“为不古不今之学”.

陈氏的学生胡守为评价:

先生倡导的诗文证史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以诗文为史料,或补证史乘,或别备异说,或互相证发;另一种方法是以史释诗,通解诗意.

汪荣祖也说:

其笺诗、证诗所凭借者,乃是历史的眼光与考据的方法;一方面以诗为史料,或纠旧史之误,或增补史实阙漏,或别备异说;另一方面以史证诗,不仅考其“古典”,还求其“今典”,循次披寻,探其脉络,以得通解.

又如他自己所说:

今之读白诗而不读唐史者,其了解之程度殊不能无疑.

陈寅恪“诗史互证”的科学性还体现在他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态度,较之钱氏更加充分地运用和甄别各种材料.把西方现代学术方法,诸如心理学、哲学等与朴学的传统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充分尊重中国民族语文及传统历史研究的本土特性,做到在大胆学习西方的同时,知白守黑,始终不忘民族本位,力求“四库兼通,中西融通,文史打通”,陈寅恪的“诗史互证”真正将文与史相交涉,打通了各自学科的界限,又能做到保持两学科自身独有的学科功能,有胆有识,视野开阔,却又不失极精细的考证.陈寅恪的这些努力不仅推动了我国近代学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学术与世界接轨,把“诗史互证”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还为中国现代民族史学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开拓了新道路.《剑桥中国史》这样评价:把中国古代史研究引向现代的开拓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做出的.这样的评价陈氏当之无愧.

参考文献:

[1]方弘毅.柳如是别传探微[J].安徽文学,2013(9).

[2]郝润华.《钱注杜诗》与诗史互证方法[D].南京大学,1999.

作者简介:

沈桂登,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职称:讲师,工作单位:扬州市职业大学.

简而言之,本文是关于对写作诗史和源流和小考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诗史互证源流小考本科毕业论文诗史互证源流小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网络剧《无证之罪》和《白夜追凶》悬念设置与效果的对比
【摘 要】2017年夏,无证之罪与白夜追凶两部网络剧的开播,掀起了网络上的一股观影热潮 这两部网络剧都以专业的制作团队、优秀的原创故事、精良的制作水准,收获了网民们的大量好评,也引发了网民们对两部网剧.

钱钟书《围城》和杨绛《洗澡》的互文性考辨
关键词钱钟书;杨绛;围城;洗澡  摘要钱钟书的围城和杨绛的记钱钟书与围城洗澡洗澡之后颇有意味地构成了一个巧妙勾连、紧密啮合、环环相扣的连环套,它们彼此之间的互相解释关系使之成为自足的文本系统 从围城中.

治理乱象销证仅是第一步
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整治执业药师“”问题的通知,严厉查处执业药师“”、不在岗销售处方药行为 对查实的“”执.

儿子带瘫痪父亲上大学如今一起毕业领证
2015年8月,赵德龙68岁的父亲脑血栓病情突然恶化,经过治疗,虽然病情有所稳定,但无法正常行走,生活也不能自理 因家中无人照顾,2015年10月,正上大二的赵德龙把父亲接到洛阳跟他一起“.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