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管弦乐类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与从音响对比看人文性格的具体呈现管弦乐组曲《大峡谷》第三乐章音乐特征相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管弦乐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5

从音响对比看人文性格的具体呈现管弦乐组曲《大峡谷》第三乐章音乐特征,该文是有关管弦乐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和管弦乐组曲和《大峡谷》和音响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管弦乐论文参考文献:

管弦乐论文参考文献 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社人文社科类期刊护理人文关怀论文国家人文地理杂志

摘 要:格罗菲《大峡谷组曲》共五个乐章,第三乐章总体格调较为活泼,情绪较为欢乐,有着较深的性格体现.本人从结构和乐器的搭配入手,较为全面的解析了第三乐章音乐情绪的对比与起伏,全面描述了该乐章三部曲式结构安排中各个细节的人文性格特征.

关键词:格罗菲;大峡谷;音响;人文性格

一、《大峡谷组曲》的创作背景

格罗菲(Ferde ,Grofe,1892--1972)是美国现代音乐的代表,主要研究交响乐,他的创作不拘一格,对于传统音乐创作技法与美国乡村音乐、爵士乐的结合有着较深层次的思考,主要作品有《大都会》《密西西比组曲》《马克.吐温组曲》《好莱坞组曲》《百老汇之夜》等,不过最具人文性格的是《大峡谷组曲》.

美国大峡谷是美国的国家公园,位于西南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河中游,长达三百五十公里,宽六至二十五公里,深六百至两千米,由于地壳运动的结果,这里的地质岩貌非常独特,不同的天气,大峡谷景色也随之改变,时而神秘,时而绚烂,时而又气势磅礴、宏伟雄壮,就像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梦境,变幻莫测.格罗菲多次到过这里,被这里的景像所震撼,流连忘返,这种冲击力在大脑里一直挥之不去,后来他决定用音乐来表达这种流动的美,遂于1921年开始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历经十年,在1931年完成了作品全部的五个乐章.这首作品主要是对景物的描绘,五个乐章分别是:第一乐章《日出》、第二乐章《绚烂多彩的沙漠》、第三乐章《山间小道》、第四乐章《日落》、第五乐章《暴风雨》.在庞大的交响乐队中乐器变换频繁,音色对比强烈,丰富多彩.节奏设计独特,为乐曲层次的划分提供有力工具,让不同景象展现得更加清晰.和声编配极具特色,显示出格罗菲深厚的爵士乐功底,爵士元素与交响乐的合理交融不仅没有破坏乐曲的优美意境,反而在表现景象变幻时有了更多的选择,体现更多的情趣.固定旋律或音型的多层次复调手法的运用除了加深印象以外,更多的呈示出画面的立体感,准确塑造了大峡谷中各种壮丽景色的神奇变化.本文根据乐曲音响及其结构特点,结合格罗菲本身的创作思维惯性,对《大峡谷》的第三乐章进行专门分析,力求获得对作品内涵更深入、准确的解读.

二、《旅行者的欢乐》揭示热爱思考的人文性格

格罗菲给第三乐章起的标题是《旅行者的欢乐》,该乐章配器手法新颖,为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是明朗的A大调,速度变快,小行板 ,描述了参观者骑着小毛驴在山中小路上观赏大峡谷的过程.引子中庞大的乐队全体奏出滑音,模仿驴子长啸,随后小提琴独奏表现驴子叫声,旋律采用倚音和大跨度跳进,变音的出现增加了音程的不协和性,音乐巧妙、准确的把握住了驴子叫声的音响变化特点,生动、活泼、诙谐,把旅行者高兴的心情表露无遗.之后本乐章主题的变奏出现,主要是以小提琴组演奏华彩部分为主,节奏动感,旋律欢快,驴子知道自己将会和主人一起旅行,兴奋的不停欢叫.进入第一部分,分为两个段落,第一乐段描绘小毛驴在山路上欢快的行走和游览者骑在驴背上飘然的形象.格罗菲运用敲打椰壳和弦乐组的拨弦来模仿驴子在山间石路上行走发出的蹄声,清脆、利落,配器独到.小号奏出的长音在低音区持续鸣响,保持着平稳,与驴蹄声交织在一起,似乎表达了驴子还没有遇到险破峭壁,走在平缓山路上.第二段音乐产生较大变化,音乐加速,双簧管吹出“摇曳”性质的下行乐句,低音单簧管不断模进,让人感觉摇摇晃晃,好像是驴子在下山坡时重心不稳,踉踉跄跄,乐段后部分还出现了几声模仿驴子嘶叫的声响,驴子有些害怕了,山路没有它想的那样好走.

中间乐部是乐章的重点,是对旅行者进行性格刻画.这里出现了旅行者的音乐主题,2/2拍子,格罗菲采用变奏的方式让这一主题反复出现三次,分配给三种乐器进行专门陈述,因为每次采用的背景音乐有所变化,第一次和第三次较为相似,所以在音响效果上具有再现意义.主题由小号演奏,旋律抒情幽深,歌唱性很强,这里采用第一部分的背景音乐,不过小号吹奏的长音不再出现,驴蹄声依旧清晰,椰壳敲击和弦乐的拨奏与小号吹奏的主题旋律形成复调对位,形象的展现了美丽的大峡谷中旅行者骑在驴背上惬意的神情.随着第一部分第二段背景音乐的进入,“摇曳”性质的下行乐句再次由双簧管和低音单簧管模进吹响,驴子在行进中受到惊吓,旅行者悠然的冥想被驴子慌乱的节奏打断,旅行者开始注意行进的安全.第二段背景音乐改变,不过层次依然非常清晰.高音区是短笛和长笛吹奏,不断重复前十六后八的节奏音型.中音区在大提琴和单簧管上进行,也是不断反复新的音乐片段,不过改为三小节一组.钢片琴也加入进来,与弦乐组乐器一起演奏和弦,这里节奏安排非常精细,每小节第二拍子的后半拍与后一小节第一拍子的前半拍演奏相同音符,且只在每小节第二拍子的后半拍开始鸣响,一直延续到后一小节第一拍子的前半拍,在音响效果上形成了大的切分,与上面两种重复节奏型形成了某种“动静”关系,动力较强,推动音乐不断发展.贝司和小号轻轻的奏出长音,让音乐保持一种平稳,使得音乐立体感鲜明,安排有序,色彩温暖,好像旅行者进入另外一个地方,展现在面前一片全新的景象:宽广的森林,落叶深厚的沃土小路.此时旅行者的音乐主题再次出现,改由长号吹奏,柔和、纯净.

第三乐段又奏响第一乐段背景音乐,驴子的不安再次显现,主题不再让铜管组演奏,全部改由木管组和弦乐组担任.紧接主题出现的是变奏部分,截取第一部分第二乐段的动机片段进行发展,让几种不同素材并行叠置,乐队全体乐器一起演奏,速度加快,节奏进行感加强,乐曲热闹欢腾,似乎旅行者难以控制内心的喜悦骑着驴子跑了起来,随着驴子的一声长鸣音乐忽然停了下来,像是旅行者突然有了什么新发现,需要停下来仔细观赏.音乐出现了转折,这里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插部性质段落,6/8拍子,A大调,格罗菲选用了一种明亮的乐器——钢片琴进行独奏,主题采用二段曲式,音乐清新、悦耳,与前面的欢闹情绪形成鲜明对比,此时旅行者骑在驴上驻足不动,世界仿佛都已静止,只有这个旋律在森林中幽幽流淌,即像是牧童在袒露心扉,又像是护林人在向世人宣告森林的纯洁、壮观和神圣.经过短短的间奏后进入第三部分,变化再现第一乐部,主题音乐变奏演义完以后进入急板部分,全体乐器一起演奏,情绪激昂,欢快热烈,好像驴儿又开始在旅行者的驱赶下快乐的奔跑,最后在驴子的几声长啸中结束这一乐章.本来这一部分的编配是活泼、戏谑的,但是在欢快的同时格罗菲加入了静的主题,让人不禁沉寂反思,鲜明的呈现出他们民族热爱思考的人文性格.

三、结语

《大峡谷》组曲体现出格罗菲深厚的专业底蕴,灵动的旋律,多彩的配器,显现出作者的独具匠心,特别是对景、物的描写可谓手法独到,老辣简洁.第三乐章的创作技巧多变,能够恰到好处的将流行音乐元素与交响乐融合,不留痕迹,并深入的阐述了主题思想.该乐章作为1925年的偶得之作,不仅花费了格罗菲大量的心血,更是将作者重新“逼”回大峡谷,再一次感受大峡谷无限美好的自然风光.作者深入大峡谷,体验里面的灵动和安详,大雨不单没有浇灭格罗菲的创作,更是激发了他的斗志,和驴子、路人的点滴碰撞彻底点燃了格罗菲的音乐灵感,回到家中一口气完成了该乐章的作曲与配器,同时也为后面乐章的创作留下伏笔.全曲的五个乐章结构安排合理,层次清晰,作者的创新火花无处不在,每个乐章都较完整的表达了乐思.音乐总体安排得当,起伏错落有序,静动分配合理, 轻重搭配均匀,使乐章之间的衔接自然得当、亲切圆滑,准确的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意图,让作者的梦想得以实现,同时巧妙的运用乐器的色彩搭配,将音乐中不同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融入到一起,使得音响色彩和人文情怀相得益彰,并且个性鲜明,性格突出,是一部精致的不朽之作.

参考文献:

[1]孙刚.浅析文化创意产品舞剧《长恨歌》[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2(02).

[2]钱亦平.钱仁康音乐文选[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孙继南.中外名曲欣赏[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

陈睿,硕士,讲师,工作单位: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总结,上文是一篇关于管弦乐组曲和《大峡谷》和音响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管弦乐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管弦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女性视角下的移民和人文关怀论严歌苓的《扶桑》
摘要严歌苓是当代著名的旅美作家,其大多数作品均是从女性视角出发创作的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严歌苓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于女性生命存在的一种关怀 本文以扶桑为例,通过分析作品中严歌苓对女性移民生存方式、爱情以及.

深度挖掘人文情怀,传播社会正面价值话剧《明天》创作展演与传播推广会纪要
2018年9月26日,由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共同主办的话剧明天创作展演及传播推广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第五会议室隆重召开 会议围绕霍秉全自编自导的话剧明天的创作.

郁达夫小说性爱主题的人文价值
内容摘要郁达夫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浪漫抒情作家,其小说以大胆直露的性爱描写独具特色,也饱受争议 通过对其作品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这些“病态”性爱的描写背后有其自身的人文价值和.

技校的语文教学也应重视人文教育
内容摘要从根本上说,语文教学离不开人文素养培养这个目的为了真正教育出“人”——大写的“人”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从技校学生这一主.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