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立德树人类论文范文 跟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借鉴、反思、超越基于我国高校立德树人视角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主题:立德树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8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借鉴、反思、超越基于我国高校立德树人视角,该文是关于立德树人类论文范文集跟超越和杜威和教育思想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立德树人论文参考文献:

立德树人论文参考文献 道德教育论文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思想道德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摘 要: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肇始于处在转型期的美国社会现状,根植于资本主义制度,其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主义社会所需的公民品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国高校的特色,也是办好我国高校的优势,“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新的时代条件、本土化语境下重新审视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对于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立德树人;超越

作者简介:季洪材,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0-0016-04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建立在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基础上,根植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弊病开出的良方.这一思想曾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现代教育改革的浪潮,时至今日,对当前我国高校“立德树人”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应给予辩证地分析并合理地吸收借鉴.

一、借鉴: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价值意义

1.“以儿童为中心”“教育无目的”凸显教育客体的主体性.一直以来,人们都强调教师主体或教材主体,受教育者往往置于被动甚至是被忽视的地位.杜威提出“以儿童为中心”“教育无目的”,确立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强调编写教材、制定教学内容时最重要的是认清“教师的教材”和“学生的教材”的区别.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是针对传统教育中脱离社会、脱离儿童时弊而提出的.每一种事物都有一定的运行程序和方法,教育也不例外,传统道德教育模式是指长期采用的被动“填鸭式”灌输模式,具有经验性、封闭性和散在性特征.这种模式下的课堂只是静听的场所,教师是旁观者和监督者,学生是吸纳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状态和情感诉求.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认识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一种价值观要发挥作用,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才能真正内化为情感认同,外化为自觉行动.杜威道德教育思想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观点凸显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对于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意义.

2.“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提升德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杜威对于单一的通过教材的阅读和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持反对态度,他主张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在积累社会经验的过程中学习,提升了德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杜威在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强调“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和“以儿童为中心”的经验课程和设计课程,力戒道德格言和训诫的灌输,反对肤浅的筋肉训练,主张老师拽引与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亲力亲为,在生活经验中真正掌握善恶知识,从而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实施者的非专业性与对象的非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泛化和去政治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低效性和滞后性,单向的教条式注入方法,导致教育对象学而不思、记而不解、知而不行,呈现出行动虚无现象,思想道德教育成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件.因此,某种程度上看,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就是改造形式化学习、改造脱离实际学习、改造远离灵魂学习的指导思想.

3.德育是各门学科的首要目的,要拓宽德育的功能边界.杜威认为,“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学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1]教材不应该和社会现实绝缘,把表现道德价值的社会标准添加到学校各科教材上,把学术价值与道德价值统一起来、心理学与社会学统一起来、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统一起来,是构成教育基础的*向度.“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在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理论的穿透力同情感的亲和力结合起来,把透彻的说理同鲜活的语言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却呈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管“立德”、专业教育管“树人”的局面.生活处处是德育,承担教育功能的载体不一定非得是教育的形式,把“立德树人”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共同任务、共同目标,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我们所有事业的共同目标.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渗透到学校的各门学科、社会的各个角落,把“立德树人”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关键与枢纽,作为协同育人的协同点,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才能形成共识、产生合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反思: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哲学批判

新时期要贯穿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建设教育强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来进行.“立德树人”与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哲学批判的视角对杜威道德教育思想检视与反思,能够从根源上揭示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本质与历史局限性.

1.本体论上陷入唯心主义.从本体论维度认识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其表征的是关于道德教育存在的本质问题.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依据,认为有用的经验就是真理,在价值论上认为有用就是善.因此,对实用主义哲学的考察是我们把握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实践起点.实用主义者在唯物或唯心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常常以“调和者”自居,认为自己既唯物,又唯心,他们认为历史无非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构造出来的事件的堆积,把社会历史归结为伟人的创造,在社会历史问题上否认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上的决定作用,这就导致其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史观.杜威并不以客观实践作为教育活动的基础与前提,而是强调“尝试错误”在认识中的作用以及经验的整体性.其次,从教育理想上看,在不触动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且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场所和方法,实现人类跨越国界的协调统一,显然充满主观臆想性.最后,杜威的“教育无目的”“在学中做”等观点具有积极进步意义,但他在反对教条主义的同时,却陷入了经验唯心主义.经验主义具有轻视客观真理的指导作用,满足于狭隘的经验,把局部经验当成普遍真理的弊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用即真理”混淆了真理的本质与功能之间的界限,具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2.认识论上走向不可知论.认识论的首要问题是知识的来源问题,一切知识又是由观念构成.杜威崇信生物进化论,他认为思维起源于疑难,真理并非是超越经验的神异之物,真理与生活需要紧密相连,探求真理不能脱离实践经验,真理应由实践考验假定等.然而,杜威在认识论上否定客观真理,实际走向了不可知论.不可否认,杜威在反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旧教育和设置空洞遥远的教育目的等方面是不无为功的,然而,在强调直接经验教育之外,却忽视人可以通过间接经验获得成长,这就导致认识只囿于经验,经验的背后还有什么东西是不可知的.实用主义认识论应用在道德上就是否定善恶的客观标准,他把实效作为善恶的判定标准,认为只要是有用的东西就是善的,不存在遵循客观规律认识道德的问题,认为一般的、永恒的、普遍的、超越经验的道德观念是无意义的,从而也陷入了道德认知的不可知主义.不可知论把感觉看作意识和外部世界隔绝的屏障,认为人不可能把握感觉以外的东西,用人类认识世界的相对性论证人类认识能力的绝对界限.恩格斯指出,“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2]而不可知论最大的弊病恰恰就是不知道实践的意义,看不到主体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能动性,因而在根本上是错误的.

3.方法论上落入空想主义.教育无目的是杜威的一个重要论断,他认为“教育的过程,他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他自己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3]事实上,在杜威的心目中,教育其实是有目的的.杜威曾明确指出,“教育一事,不可以无目的,无目的则如无航之舟,无羁之马,今天我们既欲实行平民教育,那么平民教育的目的必先确定.”[4]杜威的教育哲学终极指向表明,他试图通过平民的教育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实现民有、民享、民治的“真正的主义社会”的理想.如果从谋求人类进步的角度说杜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多有相似之类的话,那么杜威将其自己列入社会主义者的行列显然是虚妄的.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基于唯心主义的哲学基础,他认为美国的不是实利物质的,而是道德的,道德是社会最基本和最宝贵的柱石,通过教育就可以破除国界而谋求人类进步,这种认识和看法与马克思相比完全是颠倒式的.在不动摇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奢谈共享的美丽新世界无疑具有空想性.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资产阶级也使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然而在诉诸实践的时候选择改良而非暴力革命,杜威深受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他希望避免抽象概念背后隐藏的暴力,拒绝以暴力手段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依靠现实之外的人性力量实现主义教育本身就具有空想性,寄希望于学校的教育实现社会理想更是一种乌托邦.“杜威的问题意味着他提出了伟大共同体的设想,但是没有提供足够的经验去展现这个设想的可能性.”[5]

4.价值论上倾向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发源于美国,又被称为美国精神,普世价值中的自由、平等、集中表达了实用主义哲学的深层内涵.在实用主义者那里,认识目的不是为了探寻世界的基质,也不是要寻找普遍规律,一个观念是不是真理,不是看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而是看它是否具有效用.如果观念、理论帮助人们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排除了困难和苦恼,并获得生活愉快、安宁和满足,那就是真实的、有效的、可靠的,反之亦然.实用主义认为观念、思想、主张和理论并不是世界的答案,而是为服务于人这个有机体的生活目标的手段.真理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的工具,其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达成目标.它把“经验”和“实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把“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有用”、“效用”或“行动的成功”,人对真理的解释完全取决于真理对他的利益有什么效果,因而不存在真正形而上的普遍真理.杜威认为,宇宙之间并不存在道德规律,所以个人行为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各方面的和要求,这就表现出严重的个人主义倾向,甚至滑向道德相对主义窠臼.

三、超越: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要求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我国高校“立德树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立德树人”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必须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和实践要求,在吸收外来的同时不忘本来.

1.明确以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实践的主要依据.”[6]确立教育目标是提高教育有效性和自觉性的关键,也是教育活动实施的依据和衡量教育效果的标准.在传统教育中,教育目的是由外部强加于教育活动的,而不是从教育内部中产生.杜威认为教育没有终极固定的目标,教育本身就是目的,教育的目的内在于具体教育活动过程中.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终要由广大青年在接力奋斗中完成和实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把“立德树人”正式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用社会主义之德培育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可靠接班者和合格建设者.“立德树人”作为一种对象性的活动,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明确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目标,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后继有人.

2.高度重视教师在“立德树人”中教学主体的地位.杜威批判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理论,他认为学生的天性是向善的,学生自身会向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教师的实际问题在于保持平衡,即不能展示和解说得太少,以至不能展示和解说得太多,而抑制学生的思维”.[7]“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如果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只为学生提供学习条件,而忽视教师的指导、引领、师示范作用,这不符合“立德树人”实践要求和实践路径,更有悖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才资源,同时又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重要的使命.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教育教学主体任务的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也是学术创新的核心力量,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造就.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8]通过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为大学生树立榜样和标杆,不断为大学生传递正能量.传道者必须信道、明道,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以“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为坐标方位,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环境,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道的氛围,让教师职业变成让人羡慕的职业.兴国必先强师,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用奋进之笔谱写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新篇章,使其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更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3.提升“立德树人”工作科学化,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格局.“立德树人”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要求而进行的教育理念创新,是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和特点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既要坚持以理服人、实践育人,又要坚持以情动人、以文化人,努力建构协同育人的大格局.“立德树人”是站在新时代的战略高度对教育根本任务做出的重要科学论断,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格局,要加强党委对“立德树人”的方向引领,建立校院两级协同育人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始终坚持“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的原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9]要立足大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利用好课堂“主渠道”与生活“主阵地”,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建立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长效机制.提高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科学化水平,既要灵活灌输,加强教育引导,又要关注现实,注重实践养成;既要寓教于乐,增强情感认同,又要润物无声,实施文化渗透,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杜威.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1.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279.

[3] [美]约翰·杜威.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8.

[4] [美]约翰·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赵祥麟,王承绪,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81.439.

[5] Benson,Lee,Ira Harky,And John Puckett.Dewey’S Dream:Universities And Democracies In An Age Of EducationReform CivilSociety,Public Schools,And Democratic Citizen?ship[M].Philadephia:Temple UniversityPress,2007.

[6] 罗国杰.*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54.

[7] [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20.

[8]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9]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经典立德树人专业范文可作为超越和杜威和教育思想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立德树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立德树人如何更有效地开展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提出,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中,应该认真思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关键问题,切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立德树人教育视角下的职校职业道德教育探析
【摘 要】本文分析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及存在问题,倡导以教育实习为主导、以工学结合为主线、以以能养德为路径、以教育评价为动力,促进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成为社会发展所需人才 【关键词.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
【摘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育人之道,德字为先 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更好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关键词】 师德 情感 性格 贤德【中图分类号】 G635 1【文献标识码.

组团式教育援藏:立德树人,无问西东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往“分散式”的教育人才援藏模式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西藏教育落后局面 从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出发,教育部……部门作出了&l.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