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有关江西省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与江西省畲族传统服饰现状和传承保护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江西省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2

江西省畲族传统服饰现状和传承保护,该文是有关江西省专科开题报告范文跟畲族和传承保护和服饰类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江西省论文参考文献:

江西省论文参考文献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论文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社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亚太传统医药杂志

摘 要: 畲族是江西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和频繁的迁徙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结合文献资料,分别从服装的材质、色彩、样式和服饰品几个方面总结出江西省畲族传统服饰的特征.借鉴人类学研究中田野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以江西省六个畲族乡为考察对象,对其畲族服饰遗存和穿着现状进行考察.进而对江西省畲族传统服饰的保存现状与困境进行分析,并挖掘其文化内涵,提出通过四种方式对江西省畲族传统服饰文化加以传承保护.

关键词: 江西省;畲族;传统服饰;现状;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 TS94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3851 (2018) 10-0510-08

畲族是我国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自称“山客”,也有部分雷、蓝姓氏的畲民互相称“老雷”、“老蓝”[1].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史书,发挥着记录民族历史的作用,畲族服饰以“凤凰装”为代表,承载了对祖先盘瓠的纪念和追思[2-3].随着民俗和非遗研究的开展,关于畲族传统服饰保护与传承的研究成果较为丰硕,这些研究多针对浙闽两地畲族展开,主要认为畲族服饰以浙、闽两地的服饰最为典型,并对其形制、工艺特征以及传承保护做出深入的研究[4-7].有资料记载,自畲民公元7世纪初居住于江西地区开始至今已有大约1400年的历史[8].关于畲族最初的生活地址说法不一,有学者[9]认为,在隋唐以前,畲族已经聚居在闽、粤、赣交界地区.畲族形成后由这一地区向东北方向为主流迁徙路径[10].隋唐时期进入江西,最早居住地在赣南一带,赣南畲族来自广东和福建,赣东北畲族进入江西的时间与赣南畲族相比要迟的多[8].由此可以推测,江西地区可能是畲族人民最初居住的地区之一.由于江西省畲族服饰分布较散,畲族发展历史上频繁的迁徙、散杂居的生存状态和现代文化对传统服饰的冲击等因素造成了畲族传统服饰特征流失,亟待进行保护传承研究.

相较浙闽地区的畲族服饰研究,江西省畲族服饰的研究成果较为分散,研究资料非常少.章建春等[11]发现江西省畲族传统服饰纹样经过久远的历练,蕴含着祖先的奇思妙想,文化底蕴深厚,在赣文化的影响和融合下具有多元化的民族特色.;唐磊[12]总结江西省畲族服饰的特征为:以青蓝、黑色、卡其色的自织麻料为主.女式服饰常采用斜门襟,而男士服装以对门襟为主,使用盘扣,在衣领、门襟和袖口处多镶嵌粉、黄等色的花边或刺绣,使用黑、蓝或红色绒线.以上成果为江西省畲族服饰传统样式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笔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出江西省畲族服饰的传统样式特征,阐述了江西省畲族服饰的保存使用现状与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江西省畲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建议.

一、江西省畲族服饰历史与传统样式

(一)服饰历史

早在公元7世纪初畲族人民就已经繁衍生息在江西这片土地上,最早居住地在赣南一带,后发展至赣东北的铅山、贵溪等地.赣东北畲族主要分布在铅山和贵溪两县[14].江西省畲族的传统服装颜色多为青色或蓝色,清代以来的服饰相对较多样化,部分装饰五色花纹并带有原始图腾崇拜意味.本文从日常服饰与礼仪服饰两个方面对文献记载中的江西省畲族历史服饰样式特征进行梳理.

(二)传统服饰样式

1.日常服饰

“畲族男子穿无领青布短衫,无腰直筒裤.妇女以家织夏布为衣料,袖口和右襟镶黑色花边.明末清初,发饰改梳高头,盘髻于顶,以尺许绣边蓝色巾覆之”.清初文献《贵溪县樟坪畲族志》记载,“女子既嫁必冠笄,其笄以青色布为之,大如掌,用麦秆数十,茎著其中,而彩线绣花鸟于顶,又结蚌珠缀四檐.”[13]据记载,畲族男子服饰开襟处和袖口镶有白色边条,订“毛楂结”的工艺,无腰偏裆裤,女子袖口与右襟多装饰花边,内衣多为月白色、蓝色,下穿无腰偏裆裤[16].

自清代以来,服饰开始由单一的青、蓝色麻布衫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中的《江西畲族略史》记载了江西省畲族男子日常服饰为大襟无领青布短衫,无腰直筒裤,袖口裤管宽大,不巾不帽;女子穿家织青蓝色麻布衣服,袖口右襟多花边.有些地区女子不分季节都穿短裤短裙,裹绑腿.头发从后梳成螺式,已婚妇女后脑发间装有长约二寸的螺垂形竹筒;少女扎红色绒线独辫.劳动时,男女腰间都围独幅青蓝色腰裙,打赤脚或穿草鞋.[14]《畲族服饰文化变迁及传承》[15]中提到雷相金先生自述儿时见过传统畲族服饰,20岁时下地干活,也是着长及小腿的围裙.这种围裙用料1米,完全没有边角料剩余,可达到100%利用.

2.礼仪服饰

畲族传统节日服装较日常服装颜色鲜艳,不同地区的畲族盛装样式不尽相同.男子服装主要在襟边袖口缀花纹,女子穿绣花衫裙,以各种各样的花鸟及万字纹、云头纹为图案装点,图案多用彩绣且色泽艳丽,并喜插银制或白铜头钗.[16]婚服为畲族最主要的礼仪服饰,新郎婚服为红顶黑缎官帽,青色长衫,襟和胸前有一方绣花龙纹,黑色布靴;新娘着五色衣裙,绣花鞋,冠以华美头饰.综上所述,文献记载中的江西省畲族传统服饰的特征可整理如表1所示.

二、江西省畲族服饰遗存现状

笔者对江西畲民分布较多的铅山、贵溪、资溪、乐安、永丰五地展开调查,对调查过程中所收集的日常服饰和礼仪服饰进行分析,进而总结出畲族传统服饰的*情况、保护方式、服饰的形制特征和工艺特征;对照前文所示文献记载中的传统服饰,可窥江西畲族服饰遗存现状与发展保护过程中的问题.

(一)服饰遗存分布

经调研太源畲族乡得知,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地畲民的服饰、建筑等方面已与汉族基本相同,民族传统服饰在经济、文化大融合的过程中逐渐消亡,当地畲族传统服饰存在原始遗存匮乏、传统工艺濒危失传的困境.田野考察所见,当地多为现代新制的表演服饰,其中只有少数服装式样忠于文献记载,大量服饰加入了一些新颖的图腾纹样和装饰元素.表2为根据实地调研统计得出的江西省畲族服饰的*情况,从服饰数量来看,江西地区畲族服饰的*主要是以政府*为主,民间*的服饰数量极少.

(二)保护方式

据田野调查显示,江西省畲族传统服饰现有的使用场景主要是集中*管理与在民俗活动中使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景极少.由于早期保护意识薄弱,江西地区畲民家中所存传世实物遗存较少.

1.集中*管理

集中*管理是指各乡镇、文化馆等单位对辖区内畲族服装服饰进行征集和*,通过这种静态保存的方式得以流传.江西省铅山县太源畲族乡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对传统服饰实物进行*保管.

2.在民俗活动中使用

民俗活动是民族服饰活态生存的文化土壤,也是畲族服饰文化保护的重要形式.通过组织开展民俗活动不仅可以给传统服饰提供穿着展示的机会,还可以通过经济旅游文化宣传等平台的搭建,达到畲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目的.例如樟坪畲族乡已举办两届畲族风情旅游节,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各种歌舞展演对畲族服饰进行了鲜活的展示与宣传.

(三)现存的日常服饰

1.以花边及镶绲装饰为主的女装

妇女多以家织夏布为衣,其袖口与右襟有黑色花边,又以月白色、蓝色布为内衣,其袖口和右襟多镶有花边.[12]田野调查所见,江西现存畲族女子服饰中只有少数服饰保存了这种形制特点,现代新制畲民表演服装居多.从现存的服饰形制来看,江西各个地区的女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右衽大襟并在大襟及袖口处装饰各色花边.表3为江西省各地区现存的畲族女子服饰形制特征,对这类服饰的线描图见图1.

2.以立领对襟结构为主的男装

江西省畲族男子身着无领青布短衫,无腰直筒裤.袖口与袖管较宽大,开襟和袖口处镶有白色边条,订“毛楂结”.表4为江西各地区男子服饰形制对照,从收集到的服饰资料来看,只有太源畲族乡的服饰款式保留着这种特点,新月、龙岗和金竹三个畲族乡(村)的多数服装采用的是在领口、袖口以及门襟处装饰各色花边,同时采用立领对襟结构.由此可见,江西各地区男子服饰形制的共同点为立领对襟结构(表4).图2为江西省现存的畲族男子服饰线描图.

笔者在江西省太源畲族乡收集到的男子传统服装(图3)在形制及服装色彩上与史料记载中的服装式样基本相同.其式样为立领对襟衫,材质为藏青色棉布.门襟处的镶边宽4~5 cm左右,自左片开始绕过后领窝至右片,在镶边旁边采用传统花色哔叽面料进行装饰,宽度为1 cm.袖口装饰2 cm宽

的浅色镶边和两条1 cm宽的花边.领子上口装饰1~2 cm宽的浅色镶边,镶边以下是两条1 cm宽的花边.门襟及领口处采用传统盘扣,下摆开衩.通袖长为152 cm,衣长为68 cm,袖口大为17 cm,横开领为13 cm.由此可见,江西省畲族男子服装的款式特点为领口、门襟和袖口处的撞色镶拼装饰.

(四)现存的礼仪服饰

1.婚礼服饰

江西省畲族的婚礼服饰工艺精美,色泽艳丽.新郎服饰为红顶黑缎官帽,青色长衫,襟和胸前有一方绣花龙纹,黑色布靴;新娘着五色衣裙,绣花鞋,冠以头饰.从收集到的服饰资料来看,江西省畲族的婚礼服饰在不断的改进与发展中,其形制出现了新旧元素杂糅的现象,与文献记载中的形制区别越来越大.图4为笔者从江西省资溪县新月畲族村收集到的结婚礼服实物.在形制结构上,上衣由右衽大襟转变为后开口式,衣袖连裁结构转变为装袖结构,云肩元素与衣服连接在了一起;裙子由原来的缠绕式结构被现代的桶状结构所取代,拦腰则直接缝制在裙子上.在服装材质上,原来的自织手工苎麻布被现代的绸缎、纱制面料所代替.在服装工艺上,由现代机绣工艺和机织提花带工艺逐渐取代传统手工刺绣.

2.祭祀服饰

祭祀服饰在畲族服饰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畲族当地服饰与祭祀文化的结合产物.根据田野调查,资溪县新月畲族村*的祭祀服饰保存的较为完好,具有代表性的金丝龙袍的形制特征为:圆领、宽衣博袖,在领口处系带(图5).面料为绸缎类,服装前、后片和袖子上的龙纹图案刺绣为该款式的独特之处.工艺手法精致,图案生动形象.

(五)服饰工艺特征

1.以图腾元素为主的刺绣

江西省畲族的传统服饰精美,这与其精致的传统服饰工艺有关.以图腾为元素的刺绣工艺是江西省畲族服饰特有的传统工艺特色,其中镶绲、刺绣以及彩带是畲族典型的服饰手工艺.畲族服饰的工艺精美繁复,形式多样,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它是一种物化的外部形式经过审美处理的日常生活用品,它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表现了一个民族对“美的规律”的总结.笔者从篁碧畲族乡收集到的畲族女子短裙裙面绣着畲族人民世代崇拜的凤凰纹样,其线条简洁,图腾形象灵动,刺绣针法细腻,充分展现了畲族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2.撞色镶拼

江西省畲族男子大多身着无领青布衫,并且服饰开襟和袖口处镶有白色边条.从历史文献资料来看,这种传统衣着的特色在于其镶拼多用于边缘部位,宽度较窄并且采用撞色的方式,这种镶拼装饰除了加固边缘还有重要的装饰作用.从考察收集到的服饰资料来看,江西省太源畲族乡的男子服饰(图3)也具有同样的特色,由此可以推断出江西省畲族男子服饰的工艺特色是撞色镶拼.与中国传统镶拼相比,江西省畲族镶拼宽度较窄约2 cm,色彩明度高,与衣身形成鲜明对比,装饰位置多为袖口、门襟止口、领口等边缘部位.图6为江西省畲族男子上衣袖口工艺细节图.

三、江西省畲族传统服饰传承与保护面临的困境

由于江西省畲族传统服饰在传承过程中的不断流失,以及现代经济文化形成的震荡与冲击,通过田野考察发现,保护意识不足、现代文化冲击、社会经济发展等综合因素造成了畲族传统服饰正面临一系列传承保护的困境.

(一)族群迁徙历史与保护意识不足造成传世遗存较少

畲族历史上是个多迁徙的民族,有隋唐时期从闽赣粤交界地区迁入江西的,也有随后自各地辗转迁入的,畲民在沿途迁徙、发展的过程中,服装也受到其他种族居民的影响,产生了一些流变.与浙闽畲族多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不同,江西的畲民聚居地分布较散,居住环境多为丘陵地带,族群规模较小,受与其散杂居的汉族服饰文化影响较大,传统服饰实物保存较少.

(二)多元文化震荡下形成的服装形制混乱

受到现代服饰文化影响,以及多元化的其他少数民族服饰元素的交叉影响,江西省畲族传统服装在形制上产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多元民族服饰元素的嫁接与拼凑,传统形制与现代形制的混搭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传统的畲族服装上衣为衣袖连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畲族传统服装逐渐的与现代服装形制相互融合从而出现了传统形制与现代形制杂糅的情况.现代畲族服装的衣袖部分均为西式装袖,如图7所示的江西省现代新制畲族女上衣,就存在衣袖结构改变、样式嫁接(左图汉族江南水乡肚兜样式的植入)与拼凑(右图红色与凤凰图案的突兀拼凑)的问题.

(三)技术升级与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工艺简化

工艺简化主要指技术升级与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工艺上的变化.服装工艺是随着时代技术的推进而不断演化的,由于现代机械化生产的技术革新,不可避免地给传统手工制作行业带来升级与替换.江西省畲族传统服装工艺的升级替换主要体现在现代机器技术对传统手工刺绣制品及工艺的替代,以及缝纫机普及后对手工缝纫工艺的升级.江西省畲族人要生活在赣南以及赣东北地区的部分山区,艰苦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他们热爱劳动、勤劳俭朴的精神.因此,畲族人民为使服装结实耐穿,他们通常采用来去缝的形式在袖底缝、裆缝等部位加固服装以增强服装的耐穿性.现代畲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变成快速消费品,新制服装则省略了这些复杂的手工艺.工艺的简化一方面体现的是技术和生活的提高,但一方面使得一些精致的传统工艺和形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从记录和保护的角度,应对这些工艺进行保存、复制,同时对于刺绣类精致工艺,应以精品、展品的形式进行保护与传承.

四、江西省畲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保护建议

(一)畲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畲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承载畲族历史记忆与传统文化、图腾崇拜和审美意识表达.

首先是承载畲族历史记忆与传统文化.畲族传统服饰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经历了多次的民族融合与交流仍然保持其鲜明的服饰特色,主要源于其生动的服饰图案以及鲜明的服饰形制.畲族传统服饰是承载着畲族悠久历史与民族文化的民族艺术品.它与畲族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畲族民歌相互融合,共同传达畲族人民朴实无华的民族精神,同时向后人传述畲族的起源、历史,起到了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

其次是图腾崇拜表达.畲族以盘瓠为祖先,盘瓠为五色龙犬,盘瓠的妻子三公主所着凤冠则带来了五彩凤凰的族群图腾崇拜.由江西贵溪畲民*的总谱《重修盘瓠词铁书》亦可知畲民的祖先是以犬作为图腾崇拜的.从色彩和图案的角度来看,畲族传统日常服装颜色大致为青色或蓝色并饰以五色花纹,节日服装比较鲜艳,男子上衣襟边和袖口绣有花纹,女子所穿的绣花衫裙图案大多为各种花鸟及万字纹或云头纹,服饰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这些都是对《后汉书》中所记录的盘瓠“好五色衣服、衣裳斑斓”的纪念与表达.

最后是审美意识的表达.江西省畲族生活在与外部交流较少的东部深山中,他们的服饰图案是对日常生活的概括和提炼.如女子所穿的绣花衫裙图案大多为各种花鸟及万字纹,相对其他地区的畲族图案而言则更加朴实,体现了江西省畲族人民的淳朴,充分展现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随着畲族服饰文化的现代化,畲族传统元素也在渐渐流失,但是对于“凤凰”图腾的崇拜仍体现在畲民的日常生活中.江西省畲族对于“凤凰”图腾元素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建筑以及服饰上,用色大胆,手法多样.

(二)服饰文化的传承保护思考

1.挖掘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当代价值

族群的凝聚力是畲族人民对畲族共同服饰文化的认同,充分挖掘并宣扬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当代价值可以进一步增进本民族的族群凝聚力和文化认同.畲族传统服饰可以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丰富的灵感来源,提升服装品牌的文化底蕴和设计附加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畲族传统服装精致的手工艺技术与浓郁的民族特色通过创造性的开发可以经过重构与再造进行文创产品开发.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下,对传统技艺的创意开发,是审美之上的精神原则.以创意的手段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服饰与文创产品相融合,通过碰撞产生出更多适应当下生活所需要的独具民族特色的创意设计,可以为当地旅游发展注入活力,刺激时尚产业与旅游经济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点.畲族服饰工艺中以男性的视角看待传统女工刺绣,想法大胆、意识超前.以男性视角下的人物、动物、植物以及日常生活场景巧妙的融入到刺绣这种物质载体,从而产生男性刺绣、女性织布缝制服装的新模式.畲族服饰文化表像下体现出其特有的女性意识、性别平等意识,在当代亦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

2.夯实畲族服饰文化生存土壤,提高民众保护意识

畲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需要一定的生存土壤.从物质层面来看,民族文化展示馆、民族博物馆、民族学校的成立可以从精神上调动民众对于服饰文化保护的积极性.民俗活动表演是民族的精神传承的物质化体现,各种节日庆典以及民俗表演给畲族服饰文化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只有保护好它们,畲族服饰文化才能实现长久稳定的保护.从精神层面来看,大环境下畲族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以更好地从保护意识方面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畲族传统服装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因此,对畲族传统服装进行改良设计,使其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需要,进而在人群中传播开来,渐渐就能达到提高民众保护意识的目的.

3.与时俱进,强化数字化技术对畲族服饰的保护传承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数字化技术对于畲族服饰的保护更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畲族文化遗产如畲族的民间故事、图腾崇拜、宗教信仰、民俗节日、畲族音乐、舞蹈等进行分类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对畲族特色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以影像资料的形式保存;日常穿着劳作的场景以3D动画的形式进行处理,构建出与传统服饰相同的形象,达到科普以及宣传的作用.利用新媒体技术以畲族传统文化为题材开发服饰搭配类的手机APP游戏,达到宣传与获取经济收益的双重作用;开发虚拟畲族文化体验馆可以记录畲族服饰的外貌特征并起到宣传作用.

4.经济文化并举,以生产性传承提高畲族服饰文化的现实价值

科学、合理的经济开发可以在提高畲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起到传播服饰文化的作用.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将畲族服饰与现代产业相结合,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品和文创产品,不仅可以使畲族人民在展示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还可以使古老的服饰保持现代生命力.可以结合故宫文创产品及彝族、苗族等在文创开发领域取得一定成效的非遗传承样本,通过开办畲族服饰体验馆、服饰手工艺制作互动活动、文创旅游纪念品开发等多元手段,对传统服饰文化进行生产性传承与开发.但在项目具体论证和实施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来自原住民、当地政府和非遗保护专家的意见,以免造成过度消费文化遗产的弊端.

五、结论

服饰作为畲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漫长的民族发展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形制、工艺特征以及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通过研究总结出江西地区畲族传统服装的形制特征为:女子服装以花边和镶绲装饰为主要特征、男子服装以立领对襟结构为主要特征;工艺特征为撞色镶拼.通过实地考察总结出江西地区畲族传统服装的保护形式主要有:集中*管理和在民俗活动中使用.现存畲族服饰存在形制不清和工艺简化的问题.因此,在江西畲族传统服饰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服饰的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夯实畲族服饰文化生存的土壤提高民众保护意识,以数字化保护的方式加强畲族服饰文化的传播,以开发性保护的方式提高畲族服饰的经济效益.对于畲族传统服饰及其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保护的具体实践与运作机制将是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施联朱.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福建省编辑组.畲族社会历史调查[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196.

[2] 陈敬玉.民族迁徙影响下的浙闽畲族服饰传承脉络[J].纺织学报,2017,38(4):115-120.

[3] 高晓丽.闽东畲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9(2):67-69.

[4] 徐强.福州畲族与台湾排湾族服饰形制比较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8,31(2):27-30.

[5] 高云.福建省畲族服饰制作工艺活态保护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9(6):156-159.

[6] 季陈翔.景宁畲族民族服饰文化演变[J].文化学刊,2015(6):76-77.

[7] 陈栩,崔荣荣.福建畲族服饰刺绣工艺研究[J].丝绸,2018,5(5):78-83.

[8]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七辑[M].南昌:文史资料出版社,1988:84-106.

[9] 蒋炳钊.畲族族源初探[J].民族研究,1980(4):39-45.

[10] 郭志超.畲族文化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74.

[11] 章建春,刘娜.江西省畲族服饰纹样特色及其艺术魅力探析[J].美术大观,2013(10):106-107.

[12] 唐磊.江西省畲族服饰文化及其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3(31):286-287.

[13] 杨长杰,黄联钰.贵溪县志(卷14)[M].台北:成文出版社.1989.

[14] 周沐照.江西省畲族略史[C]//施联朱.畲族研究论文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281.

[15] 闫晶,陈良雨.畲族服饰文化变迁及传承[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105-106.

[16] 陈国华.江西省畲族百年实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273.

此文结论,此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畲族和传承保护和服饰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江西省本科毕业论文江西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保定传统村落现状调研和保护策略分析以涞源县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与城镇化过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正在大量消失 记录和保护现存传统村落的任务迫在眉睫 以涞源县为例,选取该县三个典型性传统村落,挖掘并记录其规划格局、建筑形制与装饰艺术,分析传.

畲族服饰艺术视觉符号
【摘要】畲族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畲族服饰总体上朴素却又重视绚丽的纹饰及刺绣 本文通过对于畲族服饰特点的分析,总结出畲族服饰中所特有的艺术视觉符号 同时,针对畲族服饰传承所遇到的危机,提出相.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技术传承以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为例
摘要“西兰卡普”传统传承出现危机,通过数字化技术采集、展示、利用和创新,知名度、利用领域、技法、传承模式均出现积极变化,但也表现出文化传播效果要高于文化传承效果、数字化技术种类.

苗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个案以麻江畲族地区养鹅司为考察对象
摘要贵州苗疆养鹅司交通闭塞,民族杂居,历代统治者在“以夷制夷”的管治下,以武力镇压和文教安抚的方略,无形中推动了土司及其土民的“王化”进程 苗疆少数民族.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