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浮士德方面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浮士德》永恒女性的内涵方面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主题:浮士德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0

《浮士德》永恒女性的内涵,本文是浮士德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和《浮士德》和内涵和女性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浮士德论文参考文献:

浮士德论文参考文献 女性时尚杂志女性杂志女性期刊堂吉诃德论文

摘 要:《浮士德》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结束全剧的“神秘合唱”——“一切无常事物,无非譬喻一场;不如意事常,而今如愿以偿;奇幻难行笔楮,焕然竟成文章;永恒女性自如常,接引我们向上.”[1] 这一小节诗,是浮士德一生的总结,也是全剧的升华.其中最令人费解、神往的关键词,即“永恒女性”.本文试图解读“永恒女性”的内涵,挖掘歌德更深层的人文哲思.

关键词:“永恒女性”;海伦;歌德;女性解放

[ 中图分类号] :I1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7)-06-134-01

关于“永恒女性”所指,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永恒女性”指葛丽卿,是葛丽卿向圣母请求超度浮士德的灵魂:“请允许我将他指导,他还目眩于新的天光”;还有学者认为“永恒女性”指光明圣母;还有研究者指出剧中另一处所说的“永恒之爱”,两者实质上是一物而异名.笔者倾向于将“永恒之女性”抽象为“永恒之爱”.不特指某个女性,亦不是宗教性质的天国之爱,而是葛丽卿、海伦、光明圣母等女性所承载的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仁爱精神.以《浮士德》第二部中“海伦”这一女性形象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神秘合唱”承载着歌德对于女性解放的努力和呼吁,是歌德人道、人权主义的先锋精神的体现.

一、“海伦”的另面塑造

“两希”(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被称为西方文化的源头.其中的两个故事,一是潘多拉的盒子,另一个是夏娃偷食禁果.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潘多拉和夏娃这两位女性的好奇和轻信导致了人类走向灾难和堕落.紧接着,长时间的文学艺术对“女性是罪恶的化身”这一观念不断予以“意识形态式”的强化,更是加剧了女性的“失势”与“失语”.歌德处在教会压迫、世俗黑暗的社会中,“女性弱势”现象更加严重.《浮士德》中就有展现:葛丽卿的哥哥瓦伦亭临死前声称妹妹与浮士德私交的行为是“私娼”,更有“一切正派市民,都回避你这,如同回避传染的死尸”恶毒咒骂,女性地位之卑可见一斑.

与当时女性“罪化”的世俗、文学观念形成对比的,是“跳脱者”歌德.他笔下的海伦,不再是《荷马史诗》中特洛伊战争的“罪人”形象,也不再是中世纪基督教眼中的妖妇,而是一位带有形而上理念象征的“美的化身”.《浮士德》第二部中,海伦对城楼守望人林奎斯的赦免,充满着仁慈的光环——“把这好人带去,将他释放!”;对儿子欧福良充满慈爱——“做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儿郎,使大地增光”,“你莫非是想学羚羊?我担心你会跌伤”……无一不是“美”的形象.

歌德这种带有先锋色彩的女性主义意识,可以说与时代密不可分.歌德在同爱克曼的谈话中说道:“在我们一生中,受到新的、重要的个人影响的那个时代绝不是无关要旨的……洪堡兄弟和史莱格都是在我的眼下登上台的,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从中获得了说不尽的益处.” [2] 歌德艺术创作的鼎盛阶段,正处于德国浪漫派风靡之时.威廉? 封? 洪堡就认为:“女人身上保持着一种‘无名的语言’和‘生活的’,具有‘感觉的灵魂’和‘美德的统治权’,女性保持和接受了人类的本性……女性本身就已经接近人类理想,而以此为参照,男性必须摒弃他们不良的男性特征”[3] ;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诺瓦利斯把“女人”视为“良知的本源”;浪漫主义者弗? 施莱格尔还突破传统的艺术偏见发声:“全部小说全是女性的”……这些思想都凸显了这样一点:“在浪漫主义美学框架里,女人被视为拯救理想的最纯粹的、最可依赖的保障.女性远离理性的自然情感比抽象思维的男人更接近‘自然’和‘生活’……‘女性’是实现理想艺术和现实生活统一的载体”[4].

由此可见,歌德诗剧思想中体现的“女性永恒说”或者说是女性崇拜与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海伦”形象再思考

歌德对于“海伦”形象塑造的独到之处,不局限在“海伦”形象的“洗白”,而在于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这一刻画,某种意义上萌生一种更深层面的“思想解放”——触发女性自身的意识觉醒.

学者杨武能先生认为造成“海伦悲剧”的原因,除了由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所造成,女性也不能说全然没有责任,“责任并非在女性天生的美本身,而在于她们常常对自己的美,对这美的价值、力量和带给她们的命运缺少自觉的认识,从而‘陷入了迷惘’,丧失了独立行动和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5].《浮士德》中的海伦就是这样的“迷惘女性”形象:“无罪之罪的承担者”而自认有罪——她面对跪在面前请求惩罚的守望人林奎斯时,深感自责:“灾难是我带来,我不便惩治”,“我一而再惹起天下骚动,三番四次带来劫难重重”,她自叹受命运摆布,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了男人们的纷争给世界带来了骚动和劫难.正是利用了她这种负罪心理,魔鬼靡非斯陀才会乘虚而入,从而造成了《浮士德》第二部的“海伦悲剧”.

从“海伦”这一角色的内心和精神倾向来看,她是整个时代女性的缩影.要获得真正的平等与解放,获得“女性永恒”,女性自身也必须要改变现有的“负罪”心态.否则即使获得所谓“平等”,与男权社会相比,也不过是大同小异而已.

参考文献:

[1]〔德〕歌德:《浮士德》,董问樵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7月第1版,第693页.

[2]《歌德谈话录》(爱克曼辑录),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第88页.

[3]Wilhelm von Humboldt:Schriften zur Anthropologie und Geschichte. Bd.I.Hg.v.Andreas Fliner und Klaus Gilel.Darmstadt,1960:296(译文参照:张帆:《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文学观的生成》,文艺评论,2008年第1期).

[4]张帆:《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女性文学观的生成》,文艺评论,2008年第1期.

[5]杨武能:《瓦格纳?格丽琴?海伦——<浮士德>人物考辨之三》,名作欣赏,1991年05期.

结束语:此文为关于对写作《浮士德》和内涵和女性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浮士德本科毕业论文浮士德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戏曲如何讲述西方世界的故事:以京剧《浮士德》为例
冯丹丹(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剧戏曲学 北京 100029)【摘 要】改编名著关键在于推陈出新,开辟视野,在原著的思想意义上赋予其时代特色,表现形式上创新又不失戏曲传统,使其符合大众审美需求 京剧浮士.

谈古典舞独特的艺术内涵以《垓下雄魂》为例
【摘 要】古典舞垓下雄魂,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楚汉争霸的历史画卷,将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垓下战役搬上舞台 舞蹈并不着意于具体的物和事件,而是通过男子群舞的方式,以中国古典舞身韵为语言,以中国传统的剑为.

《伊豆的舞女》中女性角色的自我认知
摘 要伊豆的舞女是日本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早期作品 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为20世纪初,当时的日本在男尊女卑、职业、身份……差别的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女性对男性有尊卑,艺人又处于社会最底层 本文.

《德伯家的苔丝》和《母亲和我们》中女性悲剧命运之比较
摘 要在德伯家的苔丝与母亲和我们中,哈代和韩天航分别给读者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苔丝和刘月季 虽然这两个女性主人公所生活的时代不同,国别不同,但在她们身上都体现了作者的伦理道德观,体现了作者对女性.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