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创新实践本科论文怎么写 和教育智库建设的系统和实践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创新实践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4

教育智库建设的系统和实践,本文是关于创新实践方面论文范文资料和系统思考和创新实践和智库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创新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创新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理论和实践杂志教育理论和实践杂志社教育实践和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刘国瑞,王旭,李璐

(辽宁教育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 要:建设省级教育智库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只有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认同才能获得合法性依据,只有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才能形成组织合力.扎实推进智库建设进程,既要科学布局,通过关键点上的突破带动整体转型;亦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问题、充实内涵、提升实效.关键词:教育智库;智库建设;转型发展;协同创新;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6)12-0001-06

推动省级教育研究机构向教育智库转型,全力提升服务政府决策、支撑改革发展、繁荣教育科学的能力,是落实要求和国家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迫切需求,是应对国内教育研究机构激烈竞争的现实选择.2014 年初,辽宁教育研究院启动了向省级教育智库转型工作.近三年来,已基本完成了凝聚共识、凝练思路和全面布局、搭建框架两个阶段的任务,正在转入充实内涵、提升实效阶段.

一、凝聚共识,系统谋划,是推进省级教育智库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一)获得合法性依据是推进中国特色教育智库建设的前提

战略管理的最大难题之一是凝聚共识.作为政府下属的研究机构,做出重大转型的决策并付诸实施,必须得到上级的认同和支持.为此,我们结合决策咨询研究工作积极提出建设教育智库的建议,得到了省领导和省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回应.通过省委咨询委员会《咨询文摘》发表的《关于加强我省教育智库建设的建议》,得到了时任省委常委、秘书长陈超英同志的肯定;建设省级教育智库,连续两年列入省教育厅年度工作要点;加强教育智库建设,被写入《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从而使推进教育智库建设,逐步上升为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二)科学的战略设计是有效推进智库建设的基础

向教育智库转型是对原有格局和思路的重构与超越,做出科学的战略设计,是成功实施的基础.从2013 年底到2014 年,辽宁教育研究院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就教育智库建设开展思想大讨论.通过学习借鉴、梳理反思,从统一认识、坚定信心,到查找差距、设立目标,进而明确向省级智库转型的总体思路.

——认清向智库转型的基础.近十多年来,辽宁教育研究院积极参加区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制定工作,参与完成了《辽宁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辽宁省学前教育条例》等法规、《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重要发展规划和《辽宁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着力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完成了《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等13 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高校为辽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服务策略研究》等58 项省社科基金课题、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决策咨询课题以及84 项研究院院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为教育决策提供了坚实支撑;积极打造优势研究领域,推出“区域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丛书,其中3 项成果获得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有2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 人获辽宁省优秀专家称号、1 人获得辽宁省领军人才称号、1 人进入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 人担任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注重发挥省教育科学规划的杠杆作用,建立起由省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省级教育决策咨询团队和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组成的决策咨询支撑体系.近十年来,辽宁教育研究院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研究院及下属部门被全国妇联、、中直机关工委、国家机关工委、共青团、教育部、全国总工会等部委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命名为“辽宁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三次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全国教育科研管理先进单位”;两次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授予“全国高等教育研究先进集体”;被中国职业教育学会授予“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全国成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被共青团辽宁省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辽宁教育研究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具备了向教育智库全面转型的良好基础.

——找准省级教育智库的定位.在有中国特色教育智库体系中,省级教育智库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发挥着“顶天立地”的特殊作用,既要承接和落实国家的战略目标,更要立足地方实际推动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也决定了相比国家战略智库而言,省级教育智库应该更加突出区域性、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抓准教育智库建设须的问题.包括:身份问题,即作为政府附属部门,如何保持智库相对独立性的特征;平台问题,即如何建立一个能够支撑大样本、科学化研究的大型数据平台;协同问题,即如何打破多学科协同的障碍,建立一种协作共赢的机制;团队问题,即如何凝聚利益共同体,打造目标统一、结构合理、有战斗力的大团队;影响力问题,即如何提升影响政府决策、影响公众对政策理解、接受的能力.

——明确教育智库建设的具体目标.结合省级教育研究机构的职能定位、组织特点,通过理性审视、科学设计,确定了“五个一”的建设目标,即: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包括拥有若干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一批理论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现代研究方法技术、思想活跃、作风踏实的中青年骨干队伍;研究一批能够占领教育改革发展前沿的重大项目;产出一批既具有学术价值也具有良好社会实践效应的重大成果;形成一套立体化、多形式、高效率的成果推广系统;建立一种高效科学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科研支撑系统,营造有利于学术带头人、前沿课题和品牌性学术成果产生的环境和氛围.[1]这五个方面,也是作为合格的省级教育智库的应有标准.

——理清教育智库建设的思路.围绕“五个一”的建设目标,明确了“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大平台”的工作重点.所谓大团队,即打造符合多学科、多特长等特点的,适应复杂问题研究,能够做到大视野、大思路、大手笔、大协作并同时在几条战线作战的有特色、有实力的研究团队.所谓大项目,即承接和完成具有重大性、关键性和前沿性特点项目的能力,既可以是国际组织委托的项目、教育部委托的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高级别项目,也可以是多因素、大样本的复杂研究项目.所谓大成果,即推出符合原创性、重大创新性和长远影响性等特点,重在建构体系、制定标准或影响政府重大决策的高价值、高影响力的成果.所谓大平台,即打造基于信息化的能够支撑大样本、大数据研究的数据库支撑平台.[2]

——科学设计教育智库建设的推进策略.智库建设是研究院的整体转型,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必须加强统筹、凝聚合力,整合科研、科辅和管理三支队伍,整合科研、规划、学会、期刊等方面的资源,整合系统内外的力量,努力建构以重大项目为龙头,以省级教育决策咨询团队为骨干,以省级重点研究基地为支撑,以省级教育科学规划和挂靠的学会为纽带,以所举办的学术刊物为阵地的统筹协调、运转有效的工作体系.[3]

二、科学布局,点面结合,是推进教育智库建设的关键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在辽宁省教育厅和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辽宁教育研究院着力推进向智库转型的整体布局,着力搭建以重大项目、协同创新中心、决策支持平台、案例库和科研宣传体系为主体的智库建设框架.

(一)推进重大项目攻关,努力推出系列化、有影响的大成果

大项目是教育智库建设的龙头.为聚焦项目,协同攻关,深入重大问题,打造辽宁在全国教育智库建设中的亮点,辽宁教育研究院于2014 年2月设立了《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水平评价与动态监测》《省域县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评价与动态监测》和《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评价与动态监测》三个重大攻关项目.

《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分析与动态监测》重大攻关项目于2014 年5 月全面启动.该项目汇集了5 个省级教育决策咨询研究团队和7 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的研究力量,由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理念、标准与评估体系研究,省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环境评价,基于科学发展理念的省域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及其合理性评价,基于科学发展理念的省域高等教育发展质量评价,省域高等学校财务风险评价及预警系统研究,省域高校战略管理能力评价六个研究专题和新建本科院校、高等医学院校、高等工程院校、高等农业院校、民办高等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等六个科学发展专项报告构成.

《省域内县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评价与动态监测》于2014 年9 月启动,吸纳了2 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和1 个省级教育决策咨询团队参与研究,围绕县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评价的理论研究,县区教育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评价研究,县区基础教育公平程度评价研究和县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四个问题,立足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改革趋势,突出教育公共服务的公平、质量、效益原则,力求对县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价.

《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评价与动态监测》于2014 年11 月启动.该项目由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评价理论研究、省域内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合理性评价研究、省域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省域职业教育发展活力评价研究四个专题构成.本项目以协同理论、人力资本开发理论和教育评价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力图科学解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基本内涵、价值取向、判断标准、评价原则,坚持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构建省域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系统、发展水平评价系统和战略预警系统.

在重大项目运行中,着力建设有规范、有标准的基础数据库;整合院内外的力量,努力推进大团队建设;重视大数据收集、开发,增强科研人员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方法的研究能力,推进研究范式的转变;发挥教育智库的水平评价、问题诊断、趋势研判和战略预警四大功能.目前,已经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4 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以上杂志发表24 篇;形成了具有辽宁特色的科学评价体系雏形,部分子课题已进入施测阶段,并将陆续推出系列评价报告.

(二)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着力打造专业化的研究团队

协同创新是推进省级教育智库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搭建平台,形成大学、企业和研究机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创新模式,抓住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关键性问题,充分发挥协同创新中心各参与单位优势,通过深入合作,以开放、合作、共享的运作模式提升教育决策咨询水平和质量,实现创新互惠、知识共享、资源优化配置和行动最优同步,2015年11 月25 日,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发《关于批准首批教育决策咨询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辽教科规字[2015]3 号),决定首批组建“城镇化进程与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型人力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高等教育引领支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民办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四个协同创新中心,并同时启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协同创新研究”“辽宁省技能型人力资源开发的区域协同创新研究”“高等教育支撑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及政策制度研究”四个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项目.

教育决策咨询协同创新中心的目标取向是深度复杂问题,解决以点带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解决以面盖点,强调普遍性忽视特殊性的问题;解决各自为战,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在运行机制上,通过科研院所、高校、社团、企事业机构等的深度合作,实现信息共享、智力共享和成果共享,着力建构共赢、多赢的局面.在运行载体上,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研究范式转换为保证,重视大数据、多学科和长时段跟踪研究,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参与单位的相关工作提供解决方案.在落脚点上,力图实现六个目标,即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推动行业或院校层面改革发展的实践创新、打造专业化的研究团队、打造优势的研究领域、推进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特色案例库建设.

(三)开发建设大型决策数据库平台,努力提升决策咨询研究的现代化水平

数据库平台是省级教育智库建设的重要支撑.为适应区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面临的新挑战,提升决策咨询研究的科学化水平,辽宁教育研究院于2014 年启动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教育决策支撑系统(DSS)”建设,旨在整合已有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经济、人口等相关统计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省内教育运行监测点,及时获取最新信息,反应最新运行状态;开发多种决策模型,实现精细化分析、精准预测和精确评价.目前,已经完成了“教育决策支撑体系数据库平台”第一期开发工作,建设了集区域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教育统计数据库、辽宁教育地理信息系统、教育决策辅助分析系统、教育舆情分析系统、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案例库及辽宁省自有数据库为一体的,以指标数据的查询、分析、评价为基本功能的全方位、多层次数据分析与决策辅助平台.

(四)建设区域教育改革发展案例库,提高教育决策咨询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设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案例库,深度挖掘区域教育改革的典型经验,是创新区域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的重要决策依据;是丰富科研人员研究视野,创新研究方法,深化调查研究的重要实践途径;是推广院校教育改革经验、扩大院校影响力的重要交流平台.

2015 年末,辽宁教育研究院出台了《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案例库建设方案》,在《辽宁教育研究院关于提升科研水平的若干意见》确定的40 个重点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结合形势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形成了案例库的基本框架;明确了案例的内涵及外延,案例的收集渠道、编写规范,案例库的框架支撑,案例库建设的工作体系及长效机制.力图围绕区域教育实践、院校改革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跟踪发达国家、国内东部省份,搜集个案,挖掘典型,努力搭建具有区域特色、服务主导职能、层次不紊、覆盖全面的大型案例数据库.案例库的建设动员了研究院和战线的力量,融入到院内科研活动、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及学会活动之中.通过原创、改造和征集等多种方式,不断丰富案例素材,力求做到点面结合、梯次推进;创新工作模式,着力建构案例征集、审定、使用、开放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五)建构新的科研成果宣传体系,提升智库品牌影响力

有效的宣传是智库发挥影响决策、引导舆论、支撑发展作用的重要保证,是品牌效应塑造的重要推力.为此,辽宁教育研究院着力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建构集期刊、网络、微信等为一体的、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方式的立体化科研宣传体系,努力讲好辽宁的故事,发出辽宁的声音,树立辽宁在全国的话语权.

一是办好《教育决策参考》,畅通资政建议报送渠道.几年来,已累计推出资政建议150 篇,“关于加强我省教育智库建设的建议”“关于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沈大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带’建设中作用的建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问题需要关注”“关于推进我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几点建议”等20 余份咨询建议得到省委常委、副省长和教育厅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二是做强《现代教育管理》杂志,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期刊水平实现稳步提升,连续七次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首次入选“RCCSE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且从B+级直接跃升至A 级;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中心、书报资料中心举行的2015 年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发布会上,在193 种教育类期刊中,全文转载量名列第10 位、综合指数名列第17 位;于2016 年4 月正式被收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引文数据库来源刊.

三是创建“辽宁教育科研”微信公共平台,拓宽科研宣传渠道.自2015 年5 月5 日开通以来,坚持“服务政府决策,支持改革发展,繁荣教育科学”的理念,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传播辽宁教育改革发展成就,陆续推出了20 条“教育与振兴同行”系列图解和10 条“微评论”,37 篇“科研兴教(校)助辉煌”案例;推送资政建议26 条,有价值的学术文章177 篇,重点研究基地标志性成果展示13 篇,研究院科研成果展示7 篇.目前,“辽宁教育科研”微信号关注者已覆盖国内31 个省、市、区,分布在161 个城市.

四是不断优化辽宁教育科研网,搭建信息传播与交流平台.建成了以教育科学规划、教育战略与政策研究等为主体的模块体系,系统发布最新科研动态,有计划地推送高水平教育科研成果,多个品牌频道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平均日IP 访问量达4000余次,网站影响力指标GOOGLE PR 值和SOGOURANK 值均达到5,已经成为国内较有影响力的教育科研综合性网站.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辽宁教育研究院在推进向教育智库转型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系统反映研究院智库建设思路的《推进省级教育研究机构向教育智库转型的若干思考》一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文摘》和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教授在2015 年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会暨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辽宁省教科院提出‘抓大项目、搭大平台、建大队伍、出大成果’的工作思路,教科院与教育行政部门相结合,从省教育实情出发,组织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攻关项目,目前已启动三个项目,调动省内相关力量,组成由多学科人员的大团队开展协作研究,着力推出具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为辽宁教育发展出谋划策.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思路,值得大家学习.”[4]

三、直面问题,攻坚克难,是将教育智库建设不断推向深入的保障

建设省级教育智库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由于国情等因素,国外的智库模式不可简单复制,国内又缺乏可资借鉴的经验.在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建设省级教育智库还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一)政策环境问题

政策环境是教育智库得以健康发展的土壤和重要保证.现实状态下,内部科研评价制度、外部政策环境,都时刻影响着决策咨询专业人员的工作目标和价值取向.在研究机构内部,受职称杠杆的影响,传统的以项目和成果数量为主的科研评价方式还普遍存在,以贡献和效益为主的科研导向机制的建构和实施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就外部环境而言,政府决策与教育智库咨询的常态化合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重大决策的事先咨询和事后评估缺少制度化约束,鼓励追求“唯实求真”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尚未形成.

(二)经费支撑问题

稳定、充裕的经费投入是教育智库建设的重要保障.大型数据平台的建设、高端人才的引进、重大项目的组织和实施,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作为政府附属的研究机构,政府对省级教育研究机构专项投入有限,更多的委托项目无经费投入,“提任务、买服务、用成果”的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建立;投入渠道单一,财政投入、专项支持、社会委托相结合的多元经费保障体系尚未形成;现行政策缺少对于投入大、社会效益显著的决策咨询性成果的利益补偿.经费有限情况下不得已的“量入为出”,势必影响研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队伍建设问题

高水平研究团队是智库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智库实力的根本体现.在人才引进方面,当前应届毕业生招聘讲学历、必考试的统一要求,致使一些真正有能力、有科研潜质的研究生难以引入;由于缺少政府的扶持和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薪酬待遇与高校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在队伍活力方面,受体制和政策的限制,贡献与收入挂钩的机制难以建构和实施.

(四)协同创新效率问题

教育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法、科技、文化等多重因素以及国际、国内、历史、未来等多个维度的复杂工作,多学科协同攻关已经成为智库建设的主流趋势.但在实践中,受现有科研管理体制特别是评价机制的影响,往往是“协同方”更为积极主动,“被协同方”因无有效的利益驱动而缺乏动力,在协同攻关中贡献有限.

(五)信息公开问题

教育决策咨询网络体系有效运转的前提是信息在省级教育科研机构与上级行政部门、省内相关领域研究机构及基层战线之间的公开、透明.但现实中,政府有关部门的资料数据对教育研究机构披露不及时、不全面,信息公开的法律不完善、制度不健全;课题研究成果在研究机构内部公开的机制尚不完善,不同机构间信息公开缺乏有效的渠道,多层次、多载体的成果公开渠道尚未建立,重大成果宣传推广体系尚未形成.

面对挑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五大理念”引领教育智库建设.切实增强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自信和自觉,通过创新激发组织活力、增强组织战斗力;协调处理好基础建设、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的关系;坚持把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决策咨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开放办院,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积极推进与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协同研究;努力实现组织发展与职工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

二是及时将智库建设的重点转到充实内涵、提升实效上.推动重大攻关项目转入实际测评阶段,推出系列化的监测评价体系,有计划地推出专项和综合评价报告;启动决策支撑平台二期建设,开发“城镇化进程中辽宁省基础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监测平台”,进一步增强平台的实用性;着力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支持院内学科骨干竞争国内优秀人才计划,支持青年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在深度重大问题的同时,凝练特色研究方向.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抓住机遇、直面挑战、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创新有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教育智库体系的长征路上不断前行,是教育科研工作者应有的担当,辽宁教育研究院将为此继续做出不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2][3]刘国瑞,王少媛. 推进省级教育研究机构向教育智库转型的若干思考[J]. 现代教育管理,2014,(4):1-7.

[4]瞿振元. 在2015 年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会暨第四届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表彰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hie.edu.cn/news_12577/20150507/t20150507-993206-1.shtml.

(责任编辑:于翔;责任校对:徐治中)

作者简介:刘国瑞(1965-),男,辽宁建平人,辽宁教育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区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王旭(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辽宁教育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副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民办教育政策研究;李璐(1983-),女,吉林辽源人,辽宁教育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科研管理研究.

该文结束语,本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系统思考和创新实践和智库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创新实践本科毕业论文创新实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建设新型教育智库的深圳
深圳教育发展历史短,速度快 20世纪90年代初,深圳市基本普及中小学教育,2004年成为广东省首个教育强市 21世纪初,随着深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深圳教育面临着从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

走过十年深圳市教科院建设新型教育智库实践
随着全球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构成和重要表现,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深圳市教科院作为&ldqu.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新型智库建设
在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所作的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站高谋远,博大精深,气势恢宏,亮点纷呈,是面向新时代的政治宣言,是走向伟大复兴的顶层设计,每学习一次就受.

中美教育智库的历史演进与其趋势
摘要20 世纪产生了现代智库,我国的现代智库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出现,至今只经历了较短的发展时间 美国相较于中国在智库建设方面具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和历程,就这个层面来说,我国的智库研究和建设相较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