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大学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与双一流视域下对现代大学职能的再认识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主题:大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20

双一流视域下对现代大学职能的再认识,本文是关于大学方面论文范文文献和双一流视域和再认识和职能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大学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物理论文2000字大学心理学论文大学生涯规划论文大学心理论文

摘 要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大学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是大学由塔走向社会“圆心”的历史道路中不断演化而来的.现代大学的职能既是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大学自身逻辑存在与发展的要求.在我国党、国务院作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部署下,我国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大学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在我国大学的改革道路中,以“双一流”的标准对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进行再认识,对正确处理好三大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我国现代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双一流大学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Re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s of Modern Universitie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uble First-rate" // Zhang Zhujing

Abstract The three major functions of a modern university—talentcultiv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are constantlyformed by the university in the course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development. It is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the universityfrom the ivory tower to the center of society. The functions ofmodern universities are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tate for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but also the requirements of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Under the majorstrategic arrangement made b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the State Council in building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ndfirst-class subjects, the three major functions of modern universitiesin our country are constantly being enriched and perfected.The connec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social sectors is alsogetting closer. Therefore, in the reform of our universities, weshould re-understand the three functions of modern universitieswith the standard of "double first-rate", in order to correctly handle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major functions, and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our modern universities andthe society.

Key words double first-rate;functions of universities;talent cultivation;scientific research;social service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场所,美国高等教育学家菲利普·G·阿特巴赫(Philip G.Altbach)教授说过:“谁都想要世界一流大学,每个国家都觉得不能没有世界一流大学.”①2015 年11 月5日,党、国务院正式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②,指明了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建设的总体方向.这一重大教育战略的部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赋予了我国现代大学职能更深刻的内涵.自人类社会出现大学以后,教育学家们关于大学职能的思考就从未停止,一直处于认识及再认识的循环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职能的形式由单一逐步发展成多元,大学于社会的地位逐渐由边缘到中心.因此,在我国大学肩负“双一流”建设的历史使命形势下,如何赋予我国现代大学职能新的内涵,对更好地变革大学结构,更好地发挥大学优势作用,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更好地提高国民素质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大学职能的科学内涵

在“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下,要想对大学职能进行再认识,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大学职能.职能一词中的“职”指管理某种事务,分内应做的事情,具有职业、职务、职权等含义③,说明了人或者组织机构具有的某项职责或义务;“能”指有才干、有本事,可以胜任或善于某事,具有才能、能力、能耐、能手等含义④,指人或组织机构所发挥的作用或功能,由此可见,大学职能即指大学作为社会机构所具有的职责和功用.大学的职能是大学对国家(或社会)所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职责,它不但反映大学的本质内涵,更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时代特征.因此,直接透过大学职能来考察大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认识及厘清大学与国家(或社会)的关系,对于我国现代大学职能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2 大学职能的历史演进

大学的三个传统职能并不是伴随着大学的建立便应运而生的,其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历经百年风雨,分别对应三个相应的历史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大学每一职能的产生都受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同时又受到当时历史条件下国家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第一阶段,处于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的“塔”时期.回溯世界大学发展史可知,大学最初是由一批学者自发组织而成的学术研究团体.这种学术团体中由有着共同目标、理想、利益的教师和学生自发组织结成,根本目的是为了保存和传承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某一专业知识的人.这一时期大学作为专门的学术教学机构,唯一职能就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职能也在此时确立并一直保持至今.

第二阶段,大学便产生了科学研究这项新职能.1810年德国教育总长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创办柏林大学,创校之初便把科学研究作为一项重要要求,洪堡描述大学说道:“大学的根本原则是在最深入、最广泛的意义上培植科学,并始于服务于全民族的精神和道德教育.”⑤柏林大学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思想确立后,大学便逐步对社会产生“直接影响”,其结果不仅推动了德国学术研究与科研成果的飞跃式发展,更使德国的国家经济水平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

第三阶段,大学最终产生了社会服务的职能.在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美国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需要大批具有实干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人才,这项重任理所应当地落在了具有人才培养职能的大学肩上,也成为政府及社会影响大学教育的开端.1862 年,美国颁布并实施《莫里尔法案》,建立了一大批“赠地学院”⑥,使大学教育能够契合社会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19 世纪末期,威斯康星大学把教育活动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先河,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⑦.此后,许多大学逐步打开校门,直接与社会产生联系并为社会服务,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使大学更深入更广泛地融入国家、社会.

3“双一流”使命下现代大学职能的内涵

大学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特殊产物,其三大职能的产生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国家、社会和人类的需求,同时也反映出大学产生、发展及演变的科学规律.在我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期,厘清现代大学三大职能的内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及我国文化软实力、人才硬实力的确立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3.1 人才培养

毫无疑问,大学需要研究高深学问,但不能忽视人才培养而孤立存在.我国教育部在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大学本科教育要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和拔尖人才”⑧.大学在中世纪形成初期,便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历经百年更迭,人才培养的使命从未从大学职能中消失反而越加重要,足可以看出人才培养处于大学职能“第一顺位”的本质属性.大学作为国家人才培养与输送的基地,间接地为国家、社会提供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我国提出“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仍然需要重视人才培养这一传统职能.

大学的教学应是大学的看家本领,培养人才是大学的三大职能之首.步入建设“双一流”的新时期,社会对高校人才的培养的要求日新月异,加之“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得到了丰富,因此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更上一层楼.如今,高校为国家或社会培养的已经不是能够适应各种工作岗位的传统型人才,而是需要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不仅需要基本的工作能力,其思想价值观、道德素质修养、创造性思维以及为人处世能力都应符合新时期的要求.我国要成为拥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教育强国,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将人才培养放在大学工作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种复合型创新人才,做到无愧于国家、社会与学生.

3.2 科学研究

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是大学教学的副产品,而在中国,大学逐渐成为科研重镇,在科学发现、研究、成果、专利等方面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小觑.美国学者伯顿·(Burton?R·Clark)曾明确提出:“现代大学教育中,没有任何问题比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更为根本.”⑨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鼓励大学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使得大学教师成为国家科研领取规模最大、涉及最广、思维最活的科研部队.因此,我国要完成“双一流”建设目标,必须拥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力量和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作为,大学科学研究的职能是世界一流大学乃至我国大学仍需追求的目标.

大学的科学研究事业必须以国家重大问题为导向,着力提升解决实际需要和原始创新的能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打造一支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科研基地和优秀大学科研队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学的办学类型丰富,种类各异,层次多样,不管是综合型、专业型、职业型或是国家级、地方级,都有自身一以贯之的发展规律,有自己的特点和侧重,绝不能只认准以往“985”或“211”模式而迷失自我.所以,“双一流”的建设也不能只有一个标准,而需要有分类型、分层次、分阶段的发展指标和科研标准.

3.3 社会服务

大学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要阵地,其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也呼之欲出,这三大职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大学通过教书育人为社会提供可能的生产力从而间接地为社会服务;大学通过科学研究进行知识的生产及再生产,其成果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直接推动社会发展;大学为社会服务可以提高大学的社会威信力,有利于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的补充,更好地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在现代社会,大学职能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为社会服务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正因如此,在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着力建设“双一流”强国背景下,大学如何办学,缺少不了社会服务的思想.例如大学决定办学规模、培养目标、教学方式以及设置新专业、新课程等政策时,越来越强调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还通过设置多渠道、多层次、多阶段的培养方案和研究课题来满足社会各界的要求.由此可见,大学越来越重视适合社会发展的实用性教育,大学逐渐为了社会需要而生存、发展,以直接快速服务于国家或社会.

4 大学职能再认识对“双一流”的启示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国家支持下正进入一个加速发展时期,2017 年1 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试行)》⑩,为我国“十三五”时期高等教育建设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而对我国现代大学的三大职能进行再认识,对我国“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4.1 重视创新人才培养

大学的首要职能便是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纵观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即高度重视一流人才的培养.我国大学自1999 年扩招以来,基本上是“严入口,宽出口”的培养模式,社会对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基本是高分低能,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国家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设为目标,已为大学指明了今后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综合素质释放的过程,释放前提需要学生自由地全面发展,除了必备的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有重要作用,例如思想观念、思维模式、意志品质、文化素养、国际视野等等.

大学自身应突破传统培养模式的束缚,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思路,才能有所改革.首先,大学应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鼓励、指导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大众创业.其次,大学应当重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大学还应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将学生培养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导向正确、指标清晰、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4.2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清华老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这一表述强调出教师队伍的重要性.世界上大学数量之多,类型各异,层次多样,各有各的特色,但不难看出,许多世界一流大学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是有一批成就卓著的教师队伍.一流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领头力量,也是衡量学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我国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程中,能否拥有一批一流教师队伍是关键.

我国大学要想成为世界一流,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高水平人才的支撑作用.首先,着力培养一批处于国际学术前沿,能够满足国家重点专业建设的一流学科带头人物和创新团队.同时,采取国际化招聘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其次,大学管理者应尊重教师成长发展规律,营造适合教师自由发展的学术氛围,改革教师职务晋升制度,确保优胜劣汰.最后,大学仍需加强教师师德建设,造就一支有扎实学识、有道德情操、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队伍.

4.3 加大科研成果投入

大学是“学术研究的孵化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之所以能够称为“一流”,就是因为其在科学知识的研究上面做出巨大贡献,不断地引领世界科学水平的进步,因此大学应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及创新.大学开展科学研究需要足够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的相互配合,其中最不能缺少财力的支持,科学研究如果没有资金投入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本没有持续的竞争力.我国大学数量众多,学科门类不计其数,如果每个学科都靠国家财政支持发展,反而无法达成“双一流”的目标.那么,大学如何获得社会上更多科研资金的投入,是每一所大学科研人员以及管理者不可避免的问题.

首先,大学可以依靠与企业的合作,形成“产学研”模式达到互惠互利的结果.产学研模式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大学之间的相互配合,通常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科研院所或大学为技术供给方,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企业要走在行业尖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而企业拥有大量资金,与大学的科研团队合作,不仅帮助了大学科学研究的进步发展,其科研结果又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利润,是一种双赢的选择.其次,我国大学可以参照欧美一流大学校友捐赠模式,以母校培育之情为纽带,从校友当中获得资金,例如美国一流名校耶鲁大学,每年获得校友约几十亿美元的捐赠,足以看出校友力量的巨大.大学在新时期应该改变政府扶持的传统思维,积极主动地从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从而最终实现“双一流”的总体目标.

4.4 加强国际间合作交流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与世界的联系单独存在而无国际交流,因此,世界经济全球化局面必然导致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全球化.大学在本质上是世界的,因为大学是一种全人类的事业,并且服务于全人类.大学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必须自觉适应现今国际化的需要,找准定位、发现路径.伴随我国大学以及中、小学出国留学或别国来华留学学生的日益增多,我国大学与国际间大学的交往更加密切,学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也越来越频繁,可以说,世界上所有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都离不开全球大学教师、学生以及管理者们的共同努力.

从每年各大研究机构发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可知,世界排名稳定地排在前100 名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都集中在欧美国家,因此,积极地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知识与技术,不断地进行学术科研交流与合作,获取最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引进或外聘世界一流学者进行讲座或研讨,吸引国际高端专业人才任教,学生在国际范围内招收,能为我国“双一流”建设提供更广阔的视角和一流的经验.

汇总,这是关于大学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双一流视域和再认识和职能相关大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国际视域下的双一流建设与其中国特色体现
摘要我国已经启动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 在“双一流”建设中,如何基于世界一流大学的一般办学规律和办学特征,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

双一流背景下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失序和规范
摘要双一流战略背景下,大学高层次人才校际流动存在诸多乱象,表现在大学引才目的功利性,重外引轻内育,人才流动呈运动化倾向;学术管理资本主义倾向下高层次人才被商品化;大学间对高层次人才追逐出现互掐式非理性.

双一流大学背景下宁波大学艺术人才培养机制
这个时代和未来时代的竞争在于思想 从战略上而言,国家提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科学文化的整体规划,意在振兴民族精神,复兴民族文化 复兴之路需要心智与品性的完全人去实现 &l.

相互作用视域下地方高校和地方文化协同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和绵阳市为例
摘要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两者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对高校文化与地方文化协同发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校地相互作用的视域,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和绵阳市为例,结合当前校地互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