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海绵城市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与构建集雨型海绵城市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提出的挑战策略有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海绵城市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4

构建集雨型海绵城市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提出的挑战策略,本文是海绵城市开题报告范文跟风景园林和海绵城市和挑战策略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海绵城市论文参考文献:

海绵城市论文参考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论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城市规划毕业论文城市规划杂志社

方涛,白雪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安徽淮南232000)

摘 要:以水资源为出发点阐述雨水资源在城市空间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美、德、澳、日、英、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及我国对集雨型海绵城市的研究,总结我国城市绿地建设中忽视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问题,对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在未来建设海绵城市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水资源;海绵城市;风景园林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226-02

一、序言

水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持续性资源,是维系我们日常生活的生命之源,是城市园林绿地中不可或缺的景观要素.我国城市公园绿地对雨水的利用起步晚,未形成系统有效的雨水利用策略,如今,水资源的紧缺、水资源浪费、城市内涝、生态环境的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随着我国城市内涝问题的加重,雨水景观利用问题在2013年被提高到空前的高度,提出在全国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鼓励雨水自然、生态的处理方式.因此,如何将城市建设发展与水资源的利用结合起来,更好地做到遵循自然、顺应自然,并实现雨水利用带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

二、国内外海绵城市的动态

(一)国外海绵城市

国外海绵城市的研究主要体现在雨洪的利用上.

美、德、澳、日、英、新西兰等发达国家走在探索的前列,改变以往国外城市集雨工程快速、高效的排水做法,在雨水系统资源收集、管理、循环利用上,并成立了国际雨水集流利用系统协会,各个国家研究制定了不同性质的国家级地方政策法规,并在实践基础上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国家的水资源匮乏问题,20世纪80年始推行雨水贮留渗透计划.80年代末民间“日本雨水贮留渗透技术协会”成立.90年代颁布“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把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1996年开始对地下储雨装置给予一定的雨水利用补助金,并形成制度.德国是最早对城市雨水采用政府管制制度的国家,上个世纪初期就已经发布了“对未受污染雨水的分散回灌系统的建设和测量”,1989年就出台了雨水利用设施标准(DIN1989),它以德联邦水法、建设法规和地方法规形式对水资源循环利用提出要求,引导水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采用经济手段控制排污量,征收雨水费用(也称为管道使用费);技术上,德国城市雨水利用主要体现在屋面雨水集蓄系统、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等三种形式.受美国BMPs影响,德国采用雨水系统的措施类型是“湿地过滤沟系统(MR)”.目前德国“第三代”雨水利用技术及标准已经实施,柏林等一些城市已将城市雨水利用和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建设等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已建或正在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目前在政府的引导下,德国雨洪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已经形成针对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管理较为系统的法律法规、技术指引和经济激励政策.美国城市雨洪管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水量调控.20世纪30年代,主要重点是控制洪、减灾和疏浚河道;第二阶段是水质改善.从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重点是点源污染的控制、防治水土流失、滨水区环境的保护和完善《联邦水污染控制法》等.1972年,美国联邦水污染控制法修正案首次提出最佳管理措施的概念(BMPs),核心理念是对非点源水体的污染控制和源头控制与研究,技术处理上强调工程和非工程、生态与自然措施结合的方法;第三个阶段可持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重点是控制非点源、雨水循环、健康福利、全方位多维度综合运用等.1990年,美国马里兰州乔治王子县环境资源署提出了低影响开发(LID)的理念与技术体系,它是弥补BMPs技术上的缺陷,在BMPs基础上形成的雨水控制利用的综合技术体系.LID是一种基于微观尺度控制的场地设计策略,其原理是通过渗透、过滤、蒸发、截留等方法模拟雨水的自然水文过程,将径流控制源头,减轻城市排水管负担,结合景观设计,创造出优美的空间环境.澳大利亚在1994年提出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2000年就政府与规划部门召开了“水敏性城市设计———城市区域的可持续排水系统”会议,它与BMPs相比,包含内容更为广泛和全面,核心是城市生态系统,注重水质的保护和改善,把雨洪管理与城市给排水和城市规划设计相结合,倡导多目标的发展方式,维持城市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英国1999年提出可持续的排水系统(SUDS),该系统从宏观的角度优化集水区域,全面考虑雨水径流的水质、水量、景观和生态价值等因子,通过过滤式沉淀槽、洼沟等与BMPs技术措施结合,改善城市整体水循环和区域水生态系统.

(二)国内海绵城市

我国城市的雨水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结合国外成熟的雨洪控制系统技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作为试点,水利部于2001年颁布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标志着雨水系统控制技术的初步成熟.2004年,深圳市引入低影响开发理念,与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联邦环保局开展相关技术交流与研究,签署包括流域管理、面源污染控制和低冲击开发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协议框架.编制城市绿地等雨水利用工程的地方技术规范,积极探索在城市发展转型,建设“低影响开发城市雨水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光明新区,转变城市雨水系统从快排为主到“渗、滞、蓄、用、排”的建设理念,为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014年2月出台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城市暴雨内涝防治工作.一是实施“城市排水(雨)综合规划纲要”并编制“全国城市排水规划的设施建设.二是围绕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提高城市排水能力,推进低冲击发展和建设模式,加快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政策措施.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化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它强调以弹性、慢排缓释和控制源头分散为理念,整合降水、地下水循环系统性、地表径流等给排水各个环节,以应对复杂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为建设新型城镇化提供重要保障.城市绿地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城市的海绵体.绿地是城市最重要的透水性下垫面,承担着城市雨水径流渗透、城市水循环的平衡、生态环境的修复等作用.海绵城市建设其实就是构建一个低影响雨水系统,通过渗透、停滞、积蓄、净化、排水等其他技术手段,使水循环径流更加顺畅、自然.我国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强调“大”字优先,违背城市可透性的基本原则,忽视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出现大尺度的硬质铺装广场、大水面等,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三、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提出的挑战策略风景园林学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的学科;是以维护人类居住和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安全为目标,如何有效保护和恢复人类生存所需的户外自然境域?作为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应该把构建生态安全系统、可持续性发展的城市和水循环系统纳入教学中,并更新园林设计教学理念、技术实践研究和掌握风景园林行业规范标准等,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基础学科教育,培养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

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学科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加大投入基础学科研究,要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拓展风景园林学科领域.从基于建筑学视觉到BMPs、LID、MR、WSUD、SUDS、LIUDD等水文水力学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再到雨水处理、植被选择、后期维护管理、国家政策法规、技术规范制定等都需要在实践需求去完善解决,缩小学科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差距.

(二)更新教学内容与理念

改变以往的教学体系课程,增加一些水文水力学相关的课程,聘请一些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面与雨洪管理、雨水收集、水生态生态环境、水文学方面有实战经验的教授授课.对风景园林专业教师队伍进行培训,加强对雨洪利用的研究,编写与之相关的教材,更新教学理念,开设相关课程设计.

(三)扩大学科交融

本学科的融合需要市政工程管理、建筑学、生态学、农学、城市规划学、给排水、经济学、艺术学、历史学、风景园林学、管理学等专业门类的知识,交替运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综合应用各种科学和艺术手段,更好地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四)多渠道拓宽实践平台

国内一些较出名的园林设计公司、设计院和企业已经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向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交叉、新兴领域扩展,开拓水生态修复领域的市场,实现双赢.建立长期校外实习和就业实践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实践,是提前了解行业现状的重要平台.

四、结语

在国家新的政策下,国家确定16个城市成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以海绵城市为目标,发挥利用雨水资源的优势,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生态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因此,风景园林专业人员正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不仅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作为一个园林专业教育工作者希望在新时期、新形势政策、新技术理念的指导下深刻理解风景园林专业的特征,明确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知识,拓宽眼界,强化专业素质的培养,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要具有扎实知识和技能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路毅,董艳桐.城市绿地雨水利用的基本途径[J].北方园艺,2008,(9 ):145-147.

概括总结:本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风景园林和海绵城市和挑战策略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海绵城市本科毕业论文海绵城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基于互联网+背景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探析
摘要为促进从制造产业向创造产业转型,必须加快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实践成果,互联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有.

海绵城市理论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周文灿 (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430200)摘要海绵城市理论在我国的提出应用,主要是由于我国在城市化工程建设当中,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系统退化……一系列的水问题 而海绵城市理论.

信息化视觉下高校泰语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信息化教学的迅速发展,带动了高校外语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学生逐步参与到信息化教学模式当中 其中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变革产物而备受关注,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 当前,我们所了解的微课普遍是通过运用信息化.

从海绵城市视角探析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设计
摘要湖北省地处江汉平原,河网密布,因此被称为“千湖之省”,而武汉市被誉为“百湖之市”,两湖间交错纵横、星罗棋布、依山傍水的自然特征,成就了武汉绚烂夺目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