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内心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跟从内心独白到现实抒写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主题:内心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4

从内心独白到现实抒写,该文是内心相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与内心独白和现实和抒写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内心论文参考文献:

内心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理想和现实论文

翟永明,1955年生于四川成都.1974年高中毕业,作为“知青”下乡插队,1976年回城.1980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曾就职于某物理研究所.1981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中国先锋女诗人的代表之一.已出版诗集《女人》《在一切玫瑰之上》《纽约,纽约以西》等诗歌、散文集10多部.曾获中坤国际诗歌奖、意大利Ceppo Pistoia国际文学奖等奖项.

本期刊发的两篇文章,姚洪伟将翟永明的诗歌创作历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解读,阐释了作为一个先锋女诗人从内心的精神独白到对现实关怀的转变与拓展,高度肯定了她在诗歌路上的不断挑战与自我创新.金莎磊是捷克来中国读研的外国留学生,主要研究对象就是翟永明.她从翟永明诗歌中的水晶对照这一视觉切入,另辟蹊径地阐释翟永明诗歌中的颜色、意象、三维空间的诗意特征,为翟永明诗歌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发.

姚洪伟

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只要提到“女性诗歌”,翟永明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作为女性诗歌创作的代表和领军人物,翟永明已成为当代女性诗歌创作的一个重镇[1].从八十年代的《女人》《静安庄》到九十年代的《咖啡馆之歌》《盲人按摩师的几种方式》,再到新世纪的《关于雏妓的一次报道》《大爱清尘》等,每一个阶段都有属于自己的重要作品产生.翟永明是一个不喜欢重复写作的诗人,“始终饶有兴趣地在这个写作领域里寻找变化”[2],纵观其三十余年的创作,可以发现翟永明每个时期的创作都有着明显的变化,时时都在挑战诗歌创作的难度和高度,诗歌已成为她“反抗一种无所不在的束缚的语言”[3]的一种方式.作为女性诗歌创作的先行者和领路人,翟永明的诗歌创作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八十年代“自我经验”的表达,九十年代向“日常叙述”的诗学位移,新世纪“介入当下”的社会现实书写,每一个阶段翟永明的诗歌都走在先锋的行列,引领着女性诗歌创作一路向前发展.

一、“自我经验”的深度表达

女性对“自我”形象和身份的建构,在诗歌创作中一直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况,女性诗人的“自我经验”往往被有意无意地遮蔽或隐藏,即使是著名女诗人也会陷入男性或中性书写视角的尴尬立场,很难从女性自我的视角来关注和表达其内心的变化和感受,“自我经验”往往处于边缘地位,成为女性诗歌面临的尴尬困境.在当代女性诗歌史上,1984年是一个值得特别书写的年份,翟永明在这一年创作的《女人》组诗,打破了女性诗歌一直以来的边缘地位,真正将女性“自我经验”融入诗中,建立了极具女性色彩的“黑色”系列意象,成为女性诗歌在中国的发轫和奠基之作.之后,翟永明创作的《静安庄》《称之为一切》等一大批极具女性“自我经验”和“个体意识”的诗歌,将中国女性诗歌一步步推向前进.

《女人》组诗作为翟永明的代表作,其深入女性自身的独特生命体验和生存思考,对女性自身命运的深度关注,确立起了女性“自我经验”和“个体意识”的价值立场和言说方式.在《女人》组诗中,不仅充满了女性的迟疑、徘徊和茫然的内在气质,还展示了女性大胆、自信和炽热的外在性格.该组诗由四辑组成,每辑六首,形成了气势恢宏的架构,从每首诗的诗题来看,彼此之间单独成立又有着内在的关联,从《预感》开始,到《结束》收尾,诗人在其中还设置了各种臆想、憧憬、瞬间、边缘、独白、夜景、沉默、人生等关键词,充分展现了女性的“自我经验”.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采用“自白”的话语表达方式,将女人内心的冲突、矛盾、、沉思、神秘、焦虑、绝望、痛苦、失落、叛逆、自信与自卑等混杂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女性意识冲动的诗歌混沌世界.

诗人在第一辑《预感》中写道:“穿黑裙的女人夤夜而来/她秘密的一瞥使我精疲力竭/我突然想起这个季节鱼都会死去/而每条路正在穿越飞鸟的痕迹”.诗人开篇就以一种压抑而沉闷的“黑色”意象给人带来急促感和压迫感,“黑裙的女人”、“夤夜”、“精疲力竭”、“死去的鱼”、“飞鸟的痕迹”这些让人倍感压抑和恐惧的意象,表明女性的压抑和恐惧不仅来自历史,也来自现实,女性则一直生活在这种压抑的男权中心主义的历史和现实中.接着,诗人进一步描写道:“貌似尸体的山峦被黑暗拖曳/附近灌木的心跳隐约可闻/那些巨大的鸟从空中向我俯视/带着人类的眼神/在一种秘而不宣的野蛮空气中/冬天起伏着残酷的雄性意识”.象征男权的“山峦”、“巨大的鸟”、“人类的眼神”时刻窥探着象征女性的匍匐于大地的“灌木”,“在一种秘而不宣的野蛮空气中”带着一种“残酷的雄性意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然而,诗人并未被这种压抑和恐惧击倒、甘做男人的附庸,而是要用“黑暗”拖拽那“貌似尸体的山峦”,让已经觉醒了的“灌木的心跳隐约可闻”.在《预感》中,可以看到诗人潜藏内心的“自我经验”在逐步彰显,将女性的个体经验和感受诉诸笔端,“我一向有着不同寻常的平静/犹如盲者,因此我在白天看见黑夜/婴儿般直率,我的指纹/已没有更多的悲哀可提供/脚步正在变老的声音/梦显得若有所知,从自己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忘记开花的时辰/给黄昏施加压力”.诗人对女性意识的确立和彰显,并不是采取完全与男性尖锐对立的极端态度,而是以女性的平等视角参与到“自我经验”的建构中,显示出一种清醒和自信.诗人在黑暗中已找到了光明的出口,“夜晚似有似无地痉挛,像一声咳嗽/憋在喉咙,我已离开这个死洞”,“预感”到自己必将突破历史和现实对女性“自我经验”建构的困囿,使其“找到了可以继续下去的开端”[4].

从《预感》出发,诗人在《女人》组诗中进一步强化了女性“自我经验”的主体地位,她在《独白》中写道:“我,一个狂想,充满深渊的魅力/偶然被你诞生.泥土和天空/二者合一,你把我叫作女人/并强化了我的身体”,“太阳为全世界升起!我只为了你/以最仇恨的柔情蜜意贯注你全身/从脚至顶,我有我的方式”.即便内心世界充满绝望与挣扎,仍义无反顾地向“女性自我”靠拢,要做回女人自己,不问后果如何,就像她在《结束》中反复宣示的那样,“永无休止,其回音像一条先见的路/所有的力量射入致命的脚踵,在那里/我不再知道,完成之后又怎样?”

《女人》组诗让翟永明找到了一条女性“自我经验”表达的成功路径.在《女人》组诗中,诗人虽然将“女性经验”封闭在“自我”的空间里,让人感到对女性“自我经验”建构整体性把握的困难,但毕竟为“女性经验”的深度表达找到了方向,为女性诗歌的写作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到了《静安庄》,翟永明的女性“自我经验”表达得到进一步提升,诗人通过对十二个月份的不同书写,将个人经验延展到对女性整体生存和历史记忆的书写之中,完全从女性视角书写历史变革中女性之躯的觉醒、受压以及变形的,以抗衡男权神话,其女性“自我经验”的所指更为突出.翟永明的这种女性“自我经验”书写一直持续至80年代后期.

二、“日常叙述”的创作位移

进入90年代后,翟永明的诗歌创作出现了明显变化,尤其是1992年从美国归来后,其诗歌创作开始从“自我经验”中跳脱出来,呈现出明显的“向外转”特征,在日常、自我、历史和现实之间寻求诗歌创作新的拓展和突破.翟永明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主要表现在女性“自我经验”之外,开始向历史和现实纵深掘进,在“自我经验”的基础上,从现实日常生活和历史题材中寻求灵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日常”发现和与历史上一些女性人物的对话、交流,将之前单向度的抒情视角转向多维度的叙述空间,大大丰富了女性诗歌的内涵.

1993年的《咖啡馆之歌》被视为翟永明创作风格转变的发轫之作,诗人自己也认为“它是我写作《女人》之后的又一次出发.”[5]当时诗人正经历了到美国后长达两年的写作停滞期,暂时的搁笔,让诗人有机会对自己之前畅酣的诗歌抒情方式进行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思考后,诗人重新开启了一段新的写作历程.诗人在诗中开始转换角色和话语陈述方式,不再让所有的情感和意绪围绕着“我”,而是转换到“他者”的视角,以观察者的身份进入,诗中多了冷静客观的思考,叙述方式也开始变得更加从容和自如,话语方式由“自白”转向“陈述”.在《咖啡馆之歌》中,诗人写道:“忧郁 缠绵的咖啡馆/在第五大道/转角的街头路灯下/小小的铁门”,诗中多了场景描写,给人一种回归“日常”的亲近感,接着诗人开始描写咖啡馆里坐饮咖啡的人,“他侧耳交颈俯身于她/谈着伟大的冒险和奥妙的事物”“接着是又一对夫妇入座/他们来自外州 过惯了萎靡不振的/田园生活”“雪白的纯黑的晚礼服……/邻座的*摄人心魄/如雨秋波/洒向他情爱交织的注视”“凌晨三点/窃贼在自由地行动/邻座的*已站起身说:/‘餐馆打烊’”,这些人随时间不同而变化,谈话和表情也随之而变,将都市生活的丰富和驳杂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让咖啡馆播放歌曲的歌词贯穿其中,给人一种非常后现代的感觉.诗人在诗中发出了“不久我们走出人类的大门/天堂在沉睡/我已习惯/与某些人一同步入地狱”的感叹,诗人将诗歌的背景置于美国,在诗中加入了对话和动作描写,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想象空间,还使其更为生动鲜活,给人非常强烈的画面感和现实感.咖啡馆俨然成为诗人描写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小小缩影.翟永明类似的作品还有《盲人按摩师的几种方式》《小酒馆的现场主题》等.

在这一时期,诗人还将笔触伸向历史,通过对历史女性人物的描写,反衬生活现实,直抵意义的本质世界.创作于1996年的《时间美人之歌》分别写的是赵飞燕、虞姬和杨玉环这三位绝代*的故事,诗人通过对历史的想象,将自己置身历史现场,分别与这三位女性人物展开心灵的对话和交流,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互相切换,接通了我与她们的心灵秘道.从这三位历史女性身上看到了穿越千年的男权中心思想,“当月圆之夜/由于恣情的床笫之欢/他们的骨头从内到外的发酥/男人啊男人/开始把女人叫尤物/而在另外的时候/当大祸临头/当城市开始燃烧/男人啊男人/乐于宣告她们的罪状”.同样作于1996年的《三美人之歌》,描写的是孟姜女、白娘子和祝英台的故事,诗人通过红、白、黑三种颜色的喻比,非常生动地刻画了这三位传说女性人物凄惨悲怜的身世,在责问悲剧原因时,将问题延展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层面.身穿红嫁妆的孟姜女在新婚之夜的失夫之痛,让诗人“我感到了来自古老的/仍在每一块砖石中潜行/放佛是透过她的体内/当我站在这里,全身红色/背后是八万里晴天/在等待那一声摧毁性的哭泣”,那女性悲怜多舛的命运穿越时空,女性要获得平等地位,只有摧毁象征集权和男权的“长城”;那身着白衣被妖魔化的白娘子,为了寻求属于自己的爱情,最后被悲惨地葬身塔底,诗人写道“当我站在她的面前/多少游人在这里闲逛 只有我/感到了来自远古的野性/在每一根地缝你向我潜行”;为了自由爱情的祝英台“周身裹满黑色”,“从阳间进入坟墓”,凄惨瘆人的场景设置,不仅是在拷问历史,更是在对现实发问,这些历史悲剧在日常现实中仍时有发生.翟永明描写这类主题的作品还有《编织行为之歌》等,她从对历史女性或悲惨、或忧伤的客观冷静描写中,不断深入这些女性的内心,探寻造成这些女性悲际命运的本质.翟永明始终站在女性的立场,从其视角来审视她们的故事,寻求不同历史和生命状态下的真实.

由此可见,翟永明90年代的诗歌写作在“自我经验”的基础上,已经逾越了“自我”范畴,走向了一个更为开阔广袤的日常和历史书写的诗性空间.

三、“介入当下”的现实关照

进入新世纪后,翟永明的诗歌创作再一次重新出发,她以批判和反讽的方式深度“介入当下”,通过诗歌写作关照现实生活,进而揭示人们的精神困惑,且其诗歌风格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主要以短诗为主.她在2002年出版的诗集《终于使我周转不灵》的序中所言:“1998年起我的写作也有很大变化,我更趋向于在语言和表达上以少胜多.建筑师密斯·范德罗的一句话‘少就是多’是我那一时期写作上的金科玉律.”“以少胜多”成了翟永明诗歌创作新的“美学原则”.正如陈超总结的那样,“翟永明所言及的‘少’,是删除诗中多余的‘宏大叙事’的僭妄,和虚张声势的号令般的专断抒情,抑制那些突兀的刺耳的声音,为诗歌的语境畛域和‘高音’设限.”[6]就这样,翟永明放弃了她一直钟情的组诗架构,开始用短诗来抒发内心的诗情.

《关于雏妓的一次报道》是诗人创作于2002年的一首诗作,诗人首次将诗的笔触伸向社会问题,这首诗来源于诗人看到的新闻报道.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被拐卖到妓院,三个月内被三百多个男人以“嫖客”的身份,等父亲找到她时,已经被十几种性病侵蚀,后被迫切除了卵巢.这一新闻事件让诗人十分震惊,同时也非常愤怒.她在诗中写道:“她十二岁 瘦小而且穿着肮脏/眼睛能装下一个世界/或者 根本已装不下哪怕一滴眼泪”,“雏妓的三个月/算起来快一百多天/三百多个男人/这可不是简单数/她完全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老的,丑的,脏的男人/要趴在她的肚子上/她也不明白这类事情本来的模样/只是她的身体/变空 被取走某种东西”,十二岁本是天真烂漫的年龄,应该拥有一个美好的世界.然而,因男人们的私欲和丑恶,让小女孩再也承载不起一滴眼泪的重量.这种事件在中国时有发生,引起了诗人对人性及社会的深层思考,“诗、绷带、照片、回忆/刮伤我的眼球/(这是视网膜的明暗交接地带)/一切全表明:都是无用的/都是无人关心的伤害/都是每一天的数据 它们/正在创造出某些人一生的悲哀”,道德沦丧、大众漠视导致这种伤害事件无法得到及时制止,诗人感到十分愤怒和切齿的同时,又感到无力和无奈,“十二岁 与别的女孩站在一起/你看不出 她少一个卵巢/一般来说 那只是报道/每天 我们的眼睛收集成千上万的资讯/他们控制着消费者的欢愉/它们一掠而过‘它’也如此/信息量 和国际视点/像巨大的麻布 抹去了一个人悲哀的伤痛/我们这些人 看了也就看了/它被揉皱 塞进黑铁桶里”.诗人在此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冷漠和悲哀,而且还凸显出非常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引人深思.诗人“介入当下”的批判精神在另一首诗《大爱清尘》中也得到了很好体现,“几百万吨的煤或其他物质/就这样无声地经过劳动者的呼吸/成为另一些人的福音”“ 我们都生于尘土/他们却死于尘肺”,读来让人震惊,引人深思.

诗人“介入当下”关照现实的诗歌作品,除了批判还暗含反讽和戏谑意味.从日常生活出发,在最无诗意的现实中去发现诗意,在拥抱现实生活的同时,又与现实隔开距离,对一些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思考.《洋盘货的广告词》就是这方面的代表,该诗将成都的一些楼盘名字和广告语通过组合,结构成一篇完整的诗歌作品.“半山卫城”“戛纳印象”“香榭丽都”“托莱多”“菲森德”“哈维特”“米兰香洲”“温莎岛”“维也纳森林别墅”,这些楼盘名字的罗列,本身就构成一种戏谑效果,位于内地的成都,小区的名字居然全是舶来品,由此看出当代人的精神和思想是多么的匮乏.诗人通过独白的方式,更是将这种反讽发挥到极致,“‘在三千年的金沙遗址旁’/有诺丁山现场/国际新区 名叫米兰香洲/30万常住人群 20万城市新贵/适合业态:法国酒吧/英伦书房 美式咖啡馆/韩国烧烤 日式料理/俄罗斯风情吧 ‘最炙手的是’/西班牙风情吧”.在代表中华古蜀文化和青铜文明的世界文化遗产金沙遗址旁,坐落的是一个叫做“米兰香洲”的“国际社区”,传统与西化的对立冲突,极具嘲讽性和批判性.诗人在诗中还将具有“成都”本土意味的广告语“推窗见水”“藏风纳气”“百年老宅”与极具西方话语色彩的“财富领袖”“登陆法则”“资产证明”“谢绝踩盘”等广告语相对应,暗含了某种反讽意味,极具批判色彩,就像诗人在诗的最后说的那样,“在成都 有这么多的楼盘/它们分别姓欧姓美/或姓日韩”.

翟永明的诗歌不仅涉足日常生活,还关注到了科技与人类的关系问题,进入到非常前沿和广阔的社会问题层面,表现出极强的异化和荒诞色彩.她在《第八天》中写道:“第八天/我们创造了生物神话/第八天/科学家取代了上帝”,诗人在上帝七天创世说的基础上,想象出第八天科学家新的“创世纪”,表现出对生物革命所创造的神话的高度紧张和担忧,“吃着转基因食品/看着转基因艺术/写着转基因文字/我们 活在一间巨大的实验室”“未来生物时代 是一个没心没肺的时代”,诗人对转基因技术制造出的生物*混乱和非人性感到极度焦虑,对人类科技的发展充满怀疑.诗人在《登陆》一诗中写道:“‘在古代 我们见面才能/现在 我只要装上一个摄像头/就能看到你的*’这是/一个网友的留言/他在大气层中留下了他的性想象”,通过网友的口吻,诗人道出了现代科技对人性的异化和扭曲,人们在虚拟空间中精神的虚空和苍白,造成现代人精神的困顿和萎靡,“当鼠标失灵 你消失/这世界静止 变得苍白死去”,诗人揭示了网络世界的荒诞,以及科技给现代人带来的隐忧.

翟永明在新世纪的诗歌创作说明,她已完全进入日常的书写状态,其“介入当下”的诗歌写作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极度关照,以及其批判和反讽的修辞手法,将其诗歌创作带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进入到公共的精神领域,使其诗歌创作与现实产生了一种更为紧张和明确的关系.

四、“女性意识”的持续存在

从八十年代的《女人》《静安庄》到九十年代的《咖啡馆之歌》《时间美人之歌》,再到新世纪的《关于雏妓的一次报道》《鱼玄机赋》等,无论她是对自我及现实女性的书写,“回归”历史现场对女性的吟唱,还是“介入当下”的现实批判与反讽,翟永明的诗中一直贯穿着“女性意识”,虽然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但“女性意识”一直是翟永明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翟永明八十年代的诗歌创作中,其“女性意识”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黑色”系列意象的运用,诗人用“黑”来指代女性和女性的命运,诗人认为“每个女人都面对自己的深渊——不断泯灭和不断认可的私心痛楚与经验——远非每一个人都能抗拒这均衡的磨难直到毁灭.这是最初的黑夜,它升起时带领我们进入全新的、一个有着特殊布局和角度的,只属于女性的世界.……女性的真正力量就在于既对抗自身命运的暴戾,又服从内心召唤的真实,并在充满矛盾的二者之间建立起黑夜的意识.”[7]诗人借助“黑色”意象将女性变幻莫测的内心世界,痛苦、焦虑与茫然的女人心态放大,以实现女性话语权力的表达.在《女人》组诗中,诗人设置了“穿黑裙子的女人”“夤夜”“黑蜘蛛”“黑猫”“乌鸦”“蝙蝠”“影子”等极具女性意味的黑色意象,并将这些意象置于一个巨大的黑色空间,其抒情意绪也带有浓郁的黑暗味道,“穿黑裙子的女人夤夜而来”“因此我在白天看见黑夜”(《预感》)“洪水般涌来黑蜘蛛”(《臆想》)“与咯血的黄昏结为一体/并为我取回染成黑色的太阳”(《瞬间》)“两个白昼夹着一个夜晚/在它们之间,你的黑色眼圈/保持着欣喜”(《渴望》)“我微笑因为还有最后的黑夜”(《七月》)“因此,我创造黑夜使人类幸免于难”(《世界》)诗人“黑色”意象的建构,成了女性内心世界的独特发现,其对女性被压抑的精神命运和隐秘意识的深度挖掘,对女性主体形象的建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女性诗歌非常重要的特征.在《静安庄》中,诗人以女性的视角进入历史,将女性经验贯穿其中,其对事件的表达迥异于男性,“第一次来我就赶上漆黑的日子/到处都有脸型相像的小径/凉风吹得我苍白寂寞”(《第一月》)“走在黑暗中,夜光粼粼,天然无饰/她使白色变得如此分明”(《第五月》)“我让雨顺着黑垩石流人我身体/贫穷不足为奇,只是一种方式”(《第九月》),这与当时反思的宏大叙事相比,完全是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以女性独有的观察洞见了时代的秘密.翟永明八十年代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的非常强烈的“女性意识”,与其“女性经验”的表达是密切相关的.

在翟永明九十年代的诗歌创作中,随着其创作视角的转移,日常生活书写的融入,其“女性意识”的强烈程度并未减弱,女性身份和女性立场并未改变,只是叙述更加冷静和客观.《咖啡馆之歌》以女性旁观者的视角,对咖啡馆里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进行了深入描述,表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精神贫乏、无聊以及生活的无望感,“因此男人/用他老一套的赌金在睹/妙龄少女的/新鲜嘴唇 这世界已不再新”“不久我们走出人类的大门/天堂在沉睡/我已习惯/与某些人一同步人地狱”,这些都是诗人以女性独有的敏感和经验,对于都市生活观察的思考和回应.这一时期,诗人还将笔触伸向历史深处,创作了以历史女性人物为对象的《时间美人之歌》《三美人之歌》《编织行为之歌》,在这些诗里,诗人从女性立场出发,分别对赵飞燕、虞姬和杨玉环,孟姜女、白娘子和祝英台以及黄道婆、花木兰和苏慧等历史上有名的女性进行重新审视,一反之前男性话语形成的定势,将古代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了重新阐释.诗人写杨玉环“西去数里,勒马停缰/厌战的将土一声呐喊/黑暗中总有人宣读她们的罪状”,写祝英台“对活人紧闭的黑,接受/她比黑更逼人的目光/头上的脚步继续压迫/她的心脏”,写黄道婆、花木兰和苏慧“她们那奇妙的编织技艺/借女人的内体/在世间流传/毛茸茸的衣服下/置入一颗被伤害的心”,诗中透出强烈的“女性意识”,从女性视角去触摸历史,感受古代女性内心的痛楚和悲伤.纵观翟永明九十年代的诗歌创作,诗人始终站在女性立场,但因其对日常的接纳,书写视角的“向外转”,其身份开始向中性化方向靠拢,“女性意识”的表征有所弱化.

进入新世纪后,翟永明的诗歌创作以“介入当下”的方式进入到大众的精神公共空间,其关注焦点主要聚集在一些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社会事件上.在这些事件中,从表面看“女性意识”已从之前的激越状态消隐,但事实上其女性的视角始终处于重要地位,诗中的“女性意识”主要表现在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关涉女性生存、命运的关注.在《关于一次雏妓的报道》中,表面上看是一个社会新闻,但其背后隐藏的却是关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思考,关于保护问题的沉思,“看报纸时我一直在想:/不能为这个写诗/不能把诗变成这样/不能把诗嚼得嘎嘣直响/不能把词敲成牙齿 去反复啃咬”,诗歌直指人性的肮脏、丑恶,男人们令人切齿的变态心理,但通过这位十二岁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反映出的仍是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其所经历的“都是无人关心的伤害”.在《战争》一诗中,诗人关心的也是“她”的命运,“那是一种发自体内的动物的哀鸣声/但又廉价得像/硝烟中奔跑的女孩的尖叫/在战争中 无人理会”.诗人“介入当下”的诗歌抒写,在批判和反讽中,仍能感受到“女性意识”的不断涌动,即便是写“5·12”地震的诗歌,诗人关心的仍是女孩的命运,“八个女孩的眼睛/掠过八种不同质地的惊慌/天上落下的阴影/让她们至今心凉”;诗人在描写“三聚氰胺事件”的诗歌《儿童的点滴之歌》中,关注的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的悲伤,通过对妈妈不断哭诉的描写,揭露不法商人的丧心病狂,“他的母亲在哭诉:/母爱带来横祸/我就是这样一勺一勺的/把他喂成这样”,诗人通过对妈妈的自责描述,凸显出女性的无力无助.在翟永明新世纪的诗歌创作中,女性在诗歌中占据的主体地位虽不及之前,但其以女性的视角对女性的关注却没有减少,她开始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来思考女性问题,将女性纳入人类这一宏大的主题之下,以更客观更广阔的范围来拓展女性诗歌写作的主题.

纵观翟永明三十多年来的诗歌创作,可以看到一条较为清晰的创作脉络,她在八十年代以“自白”的口吻,通过隐喻和暗示表现了女性自我内在经验的激烈情绪,对“女性意识”的极力彰显,是其诗歌创作的“内心独白”期;到了九十年代,翟永明的诗歌开始向日常靠拢,从“庙堂”到“江湖”,其诗中呈现出“人间烟火”味,之前的激烈情绪也逐渐降温,更广泛的日常经验、历史、文化等进入其诗歌,进入“克制陈述期”[8];新世纪后,翟永明从女性的视角和立场出发,将触角伸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介入当下”的姿态,以更为冷静、客观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丑恶进行批判、反讽,以揭示现代人精神的空虚、困顿,其诗歌创作进入较为澄明的“现实抒写”期.翟永明作为中国当代最为优秀的诗人之一,她始终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以女性的视角,“在一个追求物质化、娱乐化的大环境里,分享和创造一种精神自由、思维独立的语言艺术”[9];翟永明作为女性诗歌创作的代表,“已成为女性主义诗歌的一个关键词、一个象征和一个传统”[10],她的意义已远远超过了诗歌本身.

注 释

[1][10] 罗振亚:《“复调”意象与“交流”诗学》,《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第3期.

[2] 翟永明:《“我不喜欢重复的写作”——答问(片段)》,《上海文学》,2008年第11期.

[ 3 ] [ 9 ] 翟永明:《首届中坤国际诗歌奖授奖词》,《最委婉的词》,上海: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206页.

[4] 翟永明:《阅读,写作与我的回忆》,《纸上建筑》,上海: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第229页.

[5] 翟永明、木朵:《翟永明访谈:在克制中得寸进尺——与木朵对谈》,《江南》,2012年第3期.

[6][8] 陈超:《翟永明论》,《文艺争鸣》,2008年第6期.

[7] 翟永明:《黑夜的意识》,《完成之后又怎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3页.

总而言之:本文论述了关于内心独白和现实和抒写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内心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内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一个教育从业者的内心独白
还记得那个夏天吗,微风从脸庞吹过的季节,经历大学四年埋头苦读,经历青春岁月起早贪黑学习,经历一项又一项的技能考核,师范学院的我们终于拿到了朝思暮想的教师资格证书 我们兴奋,我们激动,因为我们终于成为一.

内心独白之于角鲒语创作的再认识
【摘 要】内心独白是角色言语创作的重要内部技巧之一,是演员创作角色台词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剧本分析和舞台创作两个层面入手探讨角色内心独白的创作,即演员应该在剧本分析层面挖掘出符合角色性格和.

闭上眼睛,才会看到明亮的内心
人做梦,是在睡着的时候、闭着眼睛的时候 这说明,梦境,是在人闭着眼睛的时候看到的 由此看来,人有两双眼睛,一双眼睛长在脸上,长在脸上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外面的这个世界 那另一双眼睛呢另一双眼睛又长在哪.

每一个选择,都是内心的取向
如果你的生活以金钱为中心,你会活得很苦;如果你的生活以儿女为中心,你会活得很累 如果你的生活以感情为中心,你会活得很伤;如果你的生活以感恩为中心,你会活得很幸福 对面走来一个人,撞上了叫情;对面开来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