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批评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和诗歌、批评和信仰的力量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批评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9

诗歌、批评和信仰的力量,本文是批评类大学毕业论文范文跟信仰和诗歌和批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

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信仰的力量论文道德的力量论文诗歌杂志选择的力量论文

刘 波

我在专著《当代诗坛“刀锋”*》的“后记”中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在这个时代,从事诗歌批评与研究,乃一件再边缘不过的事情.如同诗人们写诗一样,多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一种自我的精神需求,这种需求恰恰是基于某种世俗上的“无用”.

惟其边缘和“无用”,我才守住了自己,否则,我还真不知道能否经受得住那么多世俗的诱惑,一旦内心动摇,很可能最终丧失自我.为此,我更应该感谢诗歌.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庄子此言,我在阅读与研究诗歌的过程中慢慢领会到了其中的大义所在.因为有诗歌作为人生的参照,我不至于太放低自己.我受惠于这语言明珠的馈赠,它在夜空中的每一次闪烁,都可能带着生动的表情和感人的力量.这看似为我的批评和研究旅程铺平了道路,可事实并非如此.近几年,我曾多次在跟朋友们交流时说过,如果不是前些年仗着“无知者无畏”,还写下过一些文字,我很难想象以现在的心境,这诗歌批评之路将如何持续下去.如今真是下笔就难,只要面对写作,难免一片惶惑:我究竟要把诗歌评论写成什么?有那么多前人的经典著作和优秀文章,我还有没有写的必要?一想到这些,我在电脑上敲下的一篇文章的开头,又只好悻悻地删除了……

我也曾勉励过自己:既然是难,那就迎难而上.这该是一个多么励志的想法,然而,硬写的结果,就是我会变得更加沮丧.有一段时间,我甚至陷入了恶性循环,什么都不想写,这对于曾做过记者一天能写几千字的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近两年,我曾一度陷入困境,因无法超越过往,深感匮乏和无力.这种无力感,一方面可能与这个戾气重重的浮躁时代有关,另一方面,也是我在如此环境中难以真正说服自己走下去.我是在有意给自己设置前行的障碍吗?当然不是,对于我喜欢的诗歌,对于当作事业的文学批评,我很想继续.而如何走,则成了一个难题.

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当内心更多的不满和厌恶袭来,或许就只剩下了沉默.虽然之前也曾有过小小的满足,但那种感觉转瞬即逝,各种反思开始接踵而至:我的方向到底对不对?之前的训练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接下来我要从何处入手来坚持或改变?这些追问都如同一个个沉重的包袱,让我在批评的道路上举步维艰.然而,真的放下了那些精神的包袱,我会变得轻松吗?似乎也没有.一旦走过这些年的诗歌批评之旅,此生可能再也无法离开,我还是希望自己能以郑重之心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诗人于坚曾提出过要写入心的诗歌,我且借用他的话以自勉:写入心的批评.“入心”二字看起来简单,但真要由此进入和渗透到批评的内核,确属不易.我相信,很少有人承认自己的文字不入心,但何以我们读到的很多文章又离我们的内心那么远呢?难道是写作者们都在撒谎?这其实就涉及到我们对“入心”怎么理解了,还有这个“心”入到什么程度,要达到何种境界.尤其是做文学批评,对作品进行价值评判当是首要程序,批评家的心里应该有杆秤,这杆秤的准心在于我们的鉴赏水平和直觉能力,在称量的中间必须得经历一个人生情感的检验过程,仅仅依靠自己所掌握的宏大理论是无法完成这种价值评判的.所以,有时我甚至觉得某一类批评是理论无法替代的,它要求的或许是天赋和文学感觉,当然,它也与后天大量的阅读以积累审美经验有关.比如针对一首诗,基本的价值评判完成了,但批评并没有结束,或许才是刚刚开始.接下来的展开,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的理论功底,而且更重要的,还有自己的表达能力、表述方式和思想境界,即内容与形式的结合.

我们对于一个批评家的认识,可能往往还不在于他有多高的鉴赏能力,而是他提供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价值观,还有他所创造的文学愉悦性和可供我们思考的东西.批评也是一种文学创造,而且是更有难度的文学创造.这难度,我相信还是体现在表达上.如果对一首诗在基本的价值判断上是一致的,那么如何显出批评之外的美感和力量,批评文字本身的魅力至关重要.这也是我所希望的批评也应该是美文的原因.如果所有的批评家都用一种理论去阐释一首诗或一个诗人的写作,一旦不入心,以理论套作品,其文章也会千篇一律,这正是我们看到那么多学院派批评像是一个模子里面倒出来的原因,这样的学术八股文章,我们读一篇就够了,何必还要去读那么多呢?对于批评者来说,又何必还要去制造那么多垃圾文字呢?不入心的批评,很难有文章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体意识.我在跟评论家沈奇先生交流的时候,他经常会跟我提到文章感,只有文章感才是一个批评家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标志,否则,我们所写就不过是大路货,也就是为伪学术的无名山增加一点高度而已.

入心,首先就是说人话.这些年,我也确实读到过不少以理论套作品的批评,那些批评者很可能自己对那些理论都没弄明白,就囫囵吞枣地用上了,这样写出的文章,我们可以想见会是一种什么样的面貌.理论只是我们从事批评的工具,而不是成为一个压倒所有的主体,是我们在使用和化用理论,而非理论来驾驭我们.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之事,我从来都不相信.如果连批评文章都带着云遮雾罩的模糊性,那我们又能指望这样的文字会给读者与作家带来启发、指导吗?为此,我必须时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写让人有信任感的批评文字,既然如此,就必须走心,让自己在不断地阅读和思考中摸索独有的批评之道.

在此,我想起了诗人王小妮在一首诗中说要“重新做一个诗人”,我也需要告诫自己必须重新做一个读者.任何一个合格的批评家,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读者.只有将自己定位在读者的位置上,让自己与作品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我们才会以平等对话的姿态去靠近那些丰富的灵魂,才会以虔诚的心理去分析那些优美的句子和生动的表达.重新做一个读者,也就是要求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必须将自己放进去,来尽量还原诗人写作时的场景和心态,去想象他们在完成作品时的兴奋或平和,那里面也可能还会有痛苦、沮丧和无奈的难言之隐.这些都必须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去完成,只有如此,我们对一首诗歌,对一个诗人的写作,才会有感同身受的共鸣,才会有去挖掘和发现创造之美的动力.入心,也是入情入理的前提,它不会让我们的审美过于狭隘,而始终心存包容之心,但这种包容绝对不是无原则的赞美和个人义气用事的随意调侃,在这一点上,批评的态度又必须是严肃的.而严肃的批评又会反过来要求批评家必须入心,这其实是一个循环.这样的循环与轮回的批评,对于每一个批评家来说,都是考验,也是挑战.

带着考验和挑战去做批评,虽然很有难度,也很累心,但是它始终在提醒我们:批评也是一种文学的创造,它不仅仅是关乎义理、考据和辞章的手艺,它也是我们人生中一项富有使命感的创造历程.那么,我且就将我过去的批评文章当作是一个诗歌读者的日常感受吧,在这个意义上的自我认同,也就算是下一段征程的起点了.

批评肯定离不开所论述的对象,与诗结缘,其实最初就是单纯的阅读、欣赏,为一个句子、一个词语、一个意象而感动,而悲喜.相对来说,这种没有多少目的性和功利心的阅读,是最纯粹的,也更能读出作品与内心相通的那种自然,那份呼应.也就是在那时,这种纯粹的阅读开始让内心生发出了启蒙之意,那可能才是批评的初心.以初心待作品,应当构成批评家的一种精神自觉.这样,我们方可走近诗人,领悟诗作.这十余年来,我也感恩于和那些优秀的诗人交流,虽然不是面对面,但我从他们的作品中领略了真正的汉语之美,明晓了诗歌更要有思想之力.

如果还有什么能让我继续走在文学批评这条路上,且走得稳健、踏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成为了我的一种信仰,而从信仰中,当可见力量.此生能与诗歌相伴相随,实属幸运,我希望能将这种幸运延续下去,并尽力赋予她美好、善良与爱的可能.

责任编辑:程 健

本文总结,本文论述了关于批评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信仰和诗歌和批评相关批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冈仁波齐》逆袭:信仰的力量
宋诗婷看似平静至极,实则波澜壮阔张杨导演新作冈仁波齐已于近日在全国公映,这部长117分钟的电影,只讲了一个简单到朴实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

重影、诗意和信仰从阿尔托残酷戏剧理论看《等待戈多》
韩 墨(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摘 要】20世纪下半叶,随着理性遭到质疑,西方现代哲学走向了又一次重组与发展,也引导着20世纪的戏剧家开始反思一直以来的戏剧传统,并试图通过实验来.

孙甜甜:为体育强省、健康中原建设贡献力量
文李腾钗 11月9日临近中午,终于见到十九大党代表孙甜甜,她正在河南省体育场做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 紧接着下午就另有安排,她要去下一个地点做报告 孙甜甜说,一定要精心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宣讲工作,要让.

先秦时期土地神、社神信仰
摘 要土地神是民间最为广泛的信仰之一 土地神又称为社神 二者的区别在于供养祭祀土地神的主体是庶民;社神是国家祭祀的,因此常用“社稷”代替国家 对土地神的信仰源于对土地自然的崇拜.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