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电大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非营利组织论文怎么撰写 与社会理论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向社会企业嬗变的过程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主题:非营利组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3

社会理论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向社会企业嬗变的过程,本文是关于非营利组织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非营利组织和嬗变和视角方面论文范文素材.

非营利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非营利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论文社会心理学论文和谐社会论文军事理论论文2000

鲁云鹏

(1.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天津 300071;2.南开大学商学院,天津 300071)

【摘 要】当前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得到广泛认可.但其自身发展仍旧遇到诸多瓶颈.本文通过对外文前沿性文献进行梳理,厘清当前解决非营利组织发展困境的主要思路,即在商业管理的范式内结合非营利性组织的自身特征逐步展开.而社会企业的蓬勃兴起,也正为这一发展方向提供可行的路径.因而,本文通过借助社会创新理论,着重阐述非营利组织如何突破组织界限向社会企业嬗变的过程.并基于此,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社会企业;社会创新理论;嬗变过程

【中图分类号】C23 【文献标志码lA

【文章编号l1003-0166(2017)02-0009-07

doi:10.3969/j .issn .1003-0166.2 017.02.002

0引言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对“发展我国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以及规范慈善活动”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从国家层面上,对非营利组织在解决市场与政府失灵、契约失灵、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公共物品与服务等社会治理方面给予积极的肯定.

事实上,非营利组织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悄然兴起,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空前发展[1].甚至被视为“全球性的社团革命”以及“20世纪最为伟大的社会创新.然而纵观非营利组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其虽被视为社会治理的三大主体之一,但无论在发展的成熟度、社会影响力还是公众的重视程度等方面,都明显弱于政府以及企业.这一方面使人们意识到非营利组织非所想象的那样完美.作为依靠志愿精神建立与成长的组织而言,无论是从内部资金链运转、自身成长机制、管理效率,还是外部竞争能力与公众信任等角度而言,都难以避免志愿性的丧失对这类组织的威胁,以及实践上的失败所带来的支持的减少圈.另一方面,也促使众多学者开始探索如何突破“非营利性组织即使在具有充分的志愿精神的前提下.仍旧难以达成所期望的社会目标”这一发展瓶颈.

面对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纷纷建言献策.而从组织变革与创新角度出发,即非营利组织通过向社会企业嬗变,依靠商业组织的企业家精神与全新的社会定位,来解决非营利性组织发展中遇到的根本性难题,逐渐被人们视为可行且有效的途径7]1-23.但当前对于这一探索性问题的研究多停留于规范分析,缺乏对这一嬗变过程详细的理论阐述.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现有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前沿性文献进行梳理,厘清当前国外学者对于该组织类型解决自身问题的主要研究方向与聚焦点.并借助社会企业特殊的组织性质来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方向提供可行的路径.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借助社会创新理论.对非营利组织向社会企业嬗变的这一过程做详细的理论分析.最后利用该推演过程,本文也将为我国非营利组织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相关建议与对策.

1非营利组织向社会企业嬗变的必然趋势

1.1前沿性文献梳理

当前,解决非营利性组织资金短缺、运营效率低下、外部竞争能力弱等根本性难题,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从组织内部角度出发.非营利组织需要有清晰的战略目标以及良好的决策管理机制,来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以及组织竞争力,而良好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与完善的财务信息披露,又可有效避免因财务危机与公众信任而导致的非营利组织生存困境.而这些行为的实现,是需要以良好的内部治理为基础,用以激活整个非营利组织内部活力与运作效率:从外部视角来看,处在第二代互联网(Web 2.0)时代背景下非营利性组织,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的使用,来实现高质量的信息交换,从而提高自身反应与解决内外部突发问题的能力,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而传统意义上的营造适宜的法律与政策环境.也利用实证进一步证实其通过规范各部门行为,来降低经营风险,为非营利性组织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本增值机会,形成良性互动与多赢局面的基础性作用.此外研究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也不断突破学科界限,当前国外也有部分学者通过借助心理学、神经元科学来准确测度非营利性组织管理者个性化特征与市场化行为[14].用以实现组织自身、环境与社会等方面的良性互动.

可以看出,现有的研究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实质上都是在商业管理的范式与范围内结合非营利性组织的特征展开的,在组织内通过培养社会企业家精神,实现非营利性组织转向商业化运作这一趋势的共识7]1-23.进而为非营利性企业寻求多元化的资金供给以及更有效治理机制提供可行的方案,将非营利性组织塑造成为具有混合性质的现代组织[15].

1.2社会企业的蓬勃兴起

非营利组织解决自身困境.社会企业的蓬勃兴起为提供了可行的路径.社会企业通常是指介于公私部门间的组织,其主要形态为利用交易活动以达成社会目标及财政自主的非营利组织161.作为社会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是市场经济与社会公益有机结合的产物,这也决定了社会企业具有运用商业手段和方法达到社会目标、融合商业与非营利组织的资本和管理方法、创造社会和经济价值、从商业活动中获得收益来支持社会项目等诸多混合型性质.而社会企业这些特质,也都恰恰迎合了非营利组织解决自身困境的发展方向.

进一步来看,社会企业在实践应用上的可行性.当前,无论是孟加拉的乡村银行、英国的London Wetland Center.‘rrack2000. 日本的天鹅面包房,还是美国的Better World Books、香港的绿色星期天,我国大陆地区的残友集团亦或是印度的慈善眼科医院等诸多社会企业均在借助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向公众所提供的包括医疗、环保、教育及其他产品上都获得了惊人的成功,甚至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这主要得益于社会企业能够在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发展的三角结构中形成独立的社会权力.通过商业与慈善的巧妙融合.成为能够接受政府让渡权力的有力承接者[19],而这些也都为非营利性组织发展提供新的路径、树立榜样.

可以看出,无论是对西方发达国家,还是类似中国、印度、孟加拉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企业都有其巨大的发展空间与作用.虽然,社会企业在诸如内涵界定、社会定位、组织边界等方面有诸多模糊的地方,但把社会企业视为一个能够在不同适用范围下更柔性的组织形态或许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具体针对于非营利性组织而言,社会企业能有效地改善非营利性组织的“滴水经济”,在政府缩减对第三部门财政支持以及不稳定的私人捐款的条件下.社会企业被视为非营利性组织资金永续的“圣杯”,因此第三部门应向社会企业进行发展.而非营利性组织是如何向社会企业进行嬗变发展的,则需要我们做更细致地分析.

2非营利组织向社会企业嬗变的过程研究

社会并非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对于这样多变的社会而言,我们需要更为协同的努力,通过社会创新来增加社会资本,以提高解决社会所产生的各类问题.在这一社会形势下,对于非营利性组织而言,一方面是巨大的威胁,但另一方面也是极好的创新机会,因为组织创新对非营利性组织而言同样十分重要幽.具体而言,非营利性组织需要在保持原有的社会使命的同时.采用更为灵活多样的商业化手段参与市场竞争,而组织形态方面的社会创新,即向社会企业嬗变或许能够为其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因为社会企业本身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组织形式,对实践性的研究与创新发展社会政策提供宝贵的机会:因此,下文将借助社会创新理论中的创新价值模型与创新过程模型l271,对非营利性组织向社会企业嬗变的过程做完整描述.

2.1阶段一:运营方式趋向商业化

从发展社会学角度来看.当前的社会是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而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在这一背景下传统非营利性组织会受到营利组织竞争的冲击、政府资助资源减少等外部压力的影响:同时伴随着社会企业家精神的不断兴起,组织自身对于治理与管理高效、构建学习型组织等因素的内部需求不断增加[28].在这些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非营利性组织为迎接挑战、规避不确定性会主动或被动地模仿成功的营利性组织『29].基于Weber的组织理论.传统的非营利性组织自身在组织程序上会变得更为正式和官僚化,组织结构也逐渐趋向层级化,同时其决策过程也会更为集中,对所招聘的员工以及志愿者的素质也更加趋向专业化[30].这些特征实质上都表明非营利性组织经营手段或模式开始趋向商业化.来增强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维持内外部关系的能力[31]见图l.

2.2阶段二:组织形态逐步过渡

如图2所示,在传统的非营利性组织框架内,依照商业化程度强弱,其自身会采用增加商业化手段、设置专门的营销部门或项目以及设立社会企业性质的子公司等形式,来适应阶段一所提及到的组织运营方式的商业化.

商业化程度由弱到强依次来看,首先是在政府或机构资助、私人捐赠的基础上,丰富了原有获取资金的渠道.增加了依靠提供商品或服务来获取收入的机会.这一阶段的商业化程度较弱且缺乏持续性,方式也较为原始单一,商业行为只是其获取资源的辅助性行为.其次非营利性组织开始重视这一商业化手段,在组织结构中成立专门的营销或商业部门,有计划地组织市场运作,通过销售商品或服务所获取的资金,将成为该非营利性组织获取资金的重要来源.最后则是在前一阶段更进一步,原有的营销部门从非营利性组织中分离出去,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专门组织生产或提供服务,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为非营利性组织提供资金,且保持公益性目标.从时间角度来看,传统组织框架下商业化程度最强的这一阶段的非营利性组织的设立要早于社会企业,两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盈利性组织的子母公司.其通过商业化获得资金已经成为原有的非营利性组织的战略内容之一.但同时也增加了非营利性组织的治理和控制难度.需要指出的是.这三种模式并未突破非营利性组织的组织界限,而在这一框架下很难避免资本的逐利性与组织的公益性冲突,带来公共的质疑,增加治理难度、也会引起非营利性组织原有使命与愿景的混乱与偏离、组织趋同等负面效果l291.

2.3阶段三:组织形态自我突破

如图3所示:难以克服的问题往往能够激发人们形成创造性思维进行社会创新331,组织中的成员特别是管理者,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下,结合内外部资源不断进行学习.然而创新性思维很难在某一个体中直接形成,它需要组织成员间不断进行信息的交换、彼此的交流与分享,进行思维的碰撞.这一阶段实质上是社会创新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为保证非营利性组织在营利的前提下,不改变其社会性与公益性,人们可以从对组织的服务或产品、组织政策与制度以及获取资源的手段等方式进行社会创新,但相较而言从组织的结构或形态进行创新,即向社会企业嬗变或许更为可行也更为彻底.因为社会企业天生具有高度的社会企业家精神.而其本身也为理想与创新所驱动,通过代表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实施控制.此外社会企业通过高度运用商业技巧与谋略,能够有效整合社会各类资源,通过聘用与培训专业化员工与自治经营,使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非营利组织运营成本过高的弊端.同时社会企业在形成之初便明确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又是优于盈余的获取,使得组织自身始终保持高度社会性l361.这些天然属性决定了它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创新途径的总称.也与社会创新所强调的满足社会需求,加强公众参与特别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提高公民与组织获取资源的能力高度契合[38].

通过社会创新思维的发展与聚焦.初步形成非营利性组织向社会企业嬗变的想法,这些社会创新性的想法在具体实施前,是需要经过三重底线(Triple Bottom Line)方法进行检验来评估其影响综合性的影响391.如果通过则可以进一步实施,而若没有全面涉及到这三方面则需要再次进行创新性思考,逐步矫正与完善.正如上文所提及到的,非营利性组织若向社会企业嬗变,则该组织类型能够同时兼顾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三方面的利益,满足三重底线原则.形成组织自身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以及可持续发展[40].

当符合三重底线原则后.则会进入嬗变过程所需条件要素的黑箱中,不同非营利组织所处环境与运营情况不同.因此推动非营利组织突破组织界限的要素也不尽相同.但可以预见到的是,对于组织内部而言.具有企业家精神与素质的人才将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驱动要素.因为无论是组织本身还是社会,都呼唤有更多具有社会企业家精神的管理者,通过创新性思维解决各类社会问题[41].

当然.良好的政治与法律环境也是非营利组织向社会企业嬗变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没有所属区域内的政治与法律法规的认可,任何一种组织的形成与发展都将举步维艰421.例如第三部门发展成熟的国家,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都有关于非营利组织甚至是社会企业方面专门的法律431.通过固化的条文明确界定社会企业的性质、所有权结构、注册登记的程序等内容,拓宽非营利性组织的基本内涵与外延,清除向社会企业嬗变过程中不必要的门槛与行政限制.

3针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向社会企业嬗变的建议

3.1政府职能进一步归位

对于市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国家而言,政府部门与公民社会是孕育社会企业的主要土壤.由于特殊的历史情况与背景.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更是如此,“一个部门,两块牌子”这一外形化现象普遍存在,使得我国非营利组织行政化色彩浓厚.

因而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在嬗变的过程中,需要与政府和公众积极地构建隐形契约关系.一方面增加政府购买与支持,对非营利性组织而言,能够实现其嬗变过程中财务资源与政策环境的稳定:同时对于政府本身也能有效让渡权力,减少公共支持,完善公共物品供给,在新形势下,实现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紧密联系[46].另一方面,政府在面对第三部门时,也应明确自身的角色与关系定位,逐步简政放权,明晰自身职能范围与界限,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降低政府过度扶持非营利组织所带来的挤出效应的影响[47].

3.2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正式颁布,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正式进入法治时代.其意义与影响是深远的,它在极大程度上明确与规范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界限、运营模式、财务信息公开等基本内容.而在社会企业方面,2011年6月北京市委发布《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首次在我国政府性文件中正式提及到社会企业,并明确指出“探索多种有效方式,吸引社会资源和社会资金投入公共服务领域.积极扶持社会企业发展,大力发展社会月艮务业”.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都为我国非营利组织向社会企业嬗变,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相关法律远滞后其发展速度,无论是从非营利组织税收、信息公开、募捐亦或是社会企业这类创新性混合主体的规范方面,都明显缺乏更为细致有效的法律规制,牵绊我国非营利组织与社会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有效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在第三部门的组织结构、具体的法人主体资格、财务审计、融资渠道等方面进一步细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部门法律体系.

3.3培育具有社会精神的企业家

从非营利组织向社会企业嬗变过程的模型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传统组织初步形成商业化意识与运营模式,还是组织内部进行创新思维与驱动组织界限突破上,具有社会精神的企业家都在这一嬗变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两者之间可以说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例如,在社会企业发展最为繁盛的国家之一英国,便在其南岸大学与城市大学,开设慈善商业这门学科.其中包括慈善会计与财务管理、慈善市场以及慈善管理等课程,这些都为非营利组织向社会企业嬗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目前,我国具备这一特质的领导者并不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缺乏对具有社会精神与情怀的企业家系统性的培养.基于此,积极探索第三部门人才开发计划,在教育体系、社会文化与价值观上形成良性合力与循环,协调培育具有社会精神的企业家,也应是解决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困境的有效方法.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非营利性组织都一定适合向社会企业进行嬗变,它也需要依据组织的具体情况与需求而定.因为只有那些敢于否定和超越自身的非营利性组织,才能真正做到将社会公益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也只有将社会公益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同时兼顾社会性与营利性两个不同的目标,从而实现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此文评论:此文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非营利组织和嬗变和视角方面的非营利组织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非营利组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他人成绩水平对个体工作绩效的影响基于社会助长理论视角
袁玉琢孟乐李朝旭1(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曲阜 273165)摘要在社会助长理论的背景下,为了检验不同成绩水平的观察者对个体工作绩效的影响,采用实验法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索 49名大学女生在3种.

凝视理论视角下的《维纳斯》
【摘 要】美国当今著名非裔女剧作家苏珊·洛里·帕克斯是被公认为继奥古斯都·威尔逊之后美国戏剧届首位获得普利策奖戏剧奖的黑人女性,其代表作戏剧维纳斯中刻画了一位.

绘画中的观看之道和理论视角从陈蕾、何唯娜的画作谈起
随着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习惯了每天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各类电子屏幕中获取海量的信息,但是个体对于世界的经验却没能在异度空间的交织中呈现出复杂和多样,反而愈加单一和雷同 正如王澍所言在今天,变.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