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俄狄浦斯王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和《红楼梦》和《俄狄浦斯王》之悲剧性比较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俄狄浦斯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9

《红楼梦》和《俄狄浦斯王》之悲剧性比较,该文是关于俄狄浦斯王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与《俄狄浦斯王》和悲剧性和悲剧性比较类论文范文检索.

俄狄浦斯王论文参考文献:

俄狄浦斯王论文参考文献 俄狄浦斯王论文中俄关系论文强军梦论文小福尔摩斯杂志

王棋君

《红楼梦》与《俄狄浦斯王》都是古典悲剧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可以见出中西古典悲剧对命运的态度、神话对文学的影响、古典哲学对人类认知的影响都存在着异同之处,以窥中西方对悲剧的不同认识及原因.

中国古典悲剧文学与西方的古典悲剧有着一致性,也有异质性,现在,将《红楼梦》与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作比较,通过分析它们悲剧性上的异同点,可以遥看中西悲剧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加深对我国悲剧的认识,对中国古典悲剧文学的理解是有益的.

一、作为悲剧应具有的共同点

(一)命运的注定性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典型的命运悲剧.俄狄浦斯从他的祖父那里开始就不是凡人的后人,而是邪恶巨龙的一部分.俄狄浦斯的命运也自然是由神掌控的,在他出生时就被预言将“杀父娶母”,他成人以后听说这则预言,于是选择逃避,俄狄浦斯在逃亡的路上杀死其父,在新的城堡娶了其母,最后刺瞎双眼自我放逐.这告诉我们,俄狄浦斯从他的祖父开始,就不是人类出生,尽管俄狄浦斯的父亲手握大权,成为一国之主,俄狄浦斯本人也极力地逃避命运,但终究逃不过神的旨意,不是人间的事物只能回到原来的地方.

反观《红楼梦》,里面各个人物的命运,在第五回中的判词和《十二金钗曲》中都已见端倪,在后续的情节发展中,每个主要人物的命运也和判词与曲中的一样.如“ [第三支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林黛玉最后在贾宝玉婚期呕血伤心而亡,终于完成了绛诛仙草用一生眼泪还情的使命.贾宝玉这个神瑛侍者,也在婚后不多久便出家为僧,永结佛缘,从此和人世隔断.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的前身本就是天上之物,他们的结果也是必然要回到天上去,这是不可避免的.再看其他人,如元春,在《十二金钗曲》中是这样描述的:“[第四支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元春在宫廷内部的生活看似富足,实在充满了艰辛,在贾府败落之前,元春名赴黄泉,这也正应了第五回的判词.每一个人的命运在这一回的太虚幻境中皆道了出来,且与后续的命运完全相同.这一点,可以说和《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悲剧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都在强调命运的必然性与不可逃避性.

(二)对命运的抗争

《俄狄浦斯王》之所以成为悲剧,并不仅仅是因为有个悲惨的结局,还表现在对命运的抗争上.因为命运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抗争表现也就比较消极,但起码也是一种对命运的反抗.如拉伊俄斯将俄狄浦斯扔进森林,俄狄浦斯长大后远离养父母,都是反抗命运的一种表现.在这种反抗中,才会凸显出这样一种矛盾,即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人是否还需要去做无力的抗争.古希腊的悲剧认为,这种反抗是必须的,如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被责罚的西西弗斯,都在不停的反抗,正是在这种“矛盾和冲突中,人是否表现出一种堪配人的称号的英勇斗争精神.悲剧感动人的不是‘死’,而是在“死”中呈现出来的一种生命力和尊严.”《红楼梦》中也有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虽然反抗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这正是悲剧应具有的特征之一.如贾宝玉从小就对当时主流思想持抵抗态度,当整个社会环境是以考取功名成就人生的时候,他却偏爱《西厢记》,他是大观园题诗一大能手,却对功名利禄毫无兴趣,这种对传统科举的轻视,正是贾宝玉独立思想的体现,也是对封建科举的反抗.他对婚姻的反抗,不能说最后贾宝玉在家族的压力下和薛宝钗结婚就是一种顺从,但婚后的出家则将这种反叛精神发挥到了极点.

二、作为悲剧的相异之处

(一)外在力量的显与隐

《红楼梦》与《俄狄浦斯王》同为悲剧,但是产生这样悲剧的原因却不尽相同.《红楼梦》的悲剧成因是复杂的,其中有命运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在命运因素上,因为宝黛二人本就是前世以露水结缘、今世以泪水还缘,所以注定有一个悲惨的结局.不过我们发现,这一切都出自一个前提,即这是自愿,没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凌驾于二人的前世之上,明确地说,没有一个显性的神在操纵这一切.但是《俄狄浦斯王》就不同了,俄狄浦斯的悲剧最初的引发者是奥林匹斯山上的最高的神,众神之王宙斯,它的外在力量成为一种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得到具象.从命运这个视角来看,《红楼梦》的外在操控力量是隐性的,而《俄狄浦斯王》的外在操控力量是显性的.

《红楼梦》中悲剧之所以会发生,除了命运因素外,社会因素也占了很大的成分.如宝黛二人对传统的忠孝节义、圣贤道义不以为然,但他们又逃脱不了社会舆论与父权的压制;他们反对封建等级制度,把丫鬟下人平等相待,又受家族制度的严厉约束;他们向往自由的爱情,但又都摆脱不了封建礼教的桎梏,所以,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宝玉和宝钗事实上也是充满了悲感的,两人志趣不相投,宝钗希望宝玉能够读书立名,于是她规劝宝玉去考取功名,却被宝玉反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这样沽名钓誉,如了国贼禄鬼之流.”他们之间存在着一道巨大的精神鸿沟,注定他们的婚姻是一场没有爱情的家庭躯壳.就是这样的两个人,却被家族之人硬生生的捆绑在一起.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封建*、家族制度、父权社会对青年男女豆蔻青春的轻视和对一场自由爱情的联合绞杀.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则非常纯粹,在寓言中开端、在寓言中结束,涉及到的社会因素很少,这也是这两部作品内部包含因素很大的相异之处.

(二)救赎的可能性

《俄狄浦斯王》和《红楼梦》相比较而言,俄狄浦斯家族最后的结局是找不到救赎的途径的,就算俄狄浦斯刺瞎自己的双眼自我放逐,也不能逃脱覆灭的命运.且《俄狄浦斯王》里面根本就没有一种可以对自我进行救赎的途径,当俄狄浦斯听到自己的预言后,他的第一选择是去逃跑,远离预言的发生地.他也没有去寻求祭司或者预言家的帮助,相反,他更坚信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从他与狮身人面的女妖斯芬克斯的斗争中可以见出.在当上新国王以后对自身的力量更加的坚信,他对在半路上打死的老人丝毫没有同情之心,也忘记了曾经的预言.所以,在《俄狄浦斯王》中,在俄狄浦斯未知真相之前,没有见到忏悔,也没有见到赎罪.古希腊悲剧很多也是如此,比如普罗米修斯最后是得到大力神的帮助,才恢复与宙斯的友谊,从而获得释放,但他也从来没有对当初戏弄宙斯一事后悔过;西西弗斯禁锢了死神所以受到惩罚,一直到他的生命耗到尽头,也从来没有改变自己当初的想法.可以说,古希腊悲剧中,悲剧的主角大多不会想到是否存在救赎的可能性.

在《红楼梦》中,虽然最后荣华逝去,林倒鸟飞,但是每个人的命运不尽相同.有一部分人死去,如元春,秦可卿,尤三姐等等,也有一部分人活了下来,如惜春、巧姐、薛宝钗、史湘云等,其中,活下来的又有几种结局,探春远嫁、宝钗史湘云守寡、惜春出家、巧姐得救.死去的人,至死也未看透红尘,如秦可卿的房间有唐伯虎的画、武则天的宝镜、赵飞燕的金盘等,真的是神仙也可以住得了;元春最后是死于宫廷内部,还是留恋于权势;王熙凤也是对权势的追逐,导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在活下来的人中命运较好的,有曾结善缘的,如巧姐,因其母帮助刘姥姥最后得救;有皈依佛门的,如惜春.由此,《红楼梦》里面给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只要一心向善,或结佛缘与青灯相伴,就可能找到一条自我救赎的途径.这就变成了一种信仰,这是对善和淡的信仰,才能抛开色相,从而潜心出世,避免尘世的纷扰,还自身一个宁静的世界.这是在《俄狄浦斯王》中所不能体现出来的.

三、对于异同原因的探求

(一)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古希腊神话还是我国古典神话,神都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人的命运也是神安排好了的,代表了神的意志,所以,人的命运也就具有了注定性.这正是《红楼梦》和《俄狄浦斯王》最后都以悲剧收场的主要原因.但不同的是:中国古代和古希腊的神虽然都可以操控民间,但古希腊的神与人的距离太近,甚至经常来到人间取乐.于是,在《俄狄浦斯王》中,神就是一个显性的存在;而中国古代的神高高在上,他们往往具有神秘莫测的力量,即使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也会通过其他方式尽量不显真实形象,《红楼梦》中掌握着人物命运的力量也就成隐性方式显现.

(二)古典哲学上的差异

古希腊的哲学往往和神学混在一起,其哲学家大多都是有神论者,如毕达哥拉斯学派虽然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数,但是他们本身又是一个兼有宗教、政治和学术特征的团体;柏拉图对文学创作论的“灵感”解释为:“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使他处在迷狂状态,把灵感输送给他,暗中操纵他去创作…….”;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是有一个第一推动者的,“因为天界的圆周运动需要一个推动者才能开始运动,……,这个不动的第一推动者又被称为神.”古希腊的哲学导致其文学作品中神超越了人,在《俄狄浦斯王》这样的悲剧中,人最终无法逃脱神的审判,落入覆灭的命运.在《俄狄浦斯王》中,人是渺小的,普通人更只是大世界中的一粒浮尘,所以,一悲到底,绝望到底.

反观中国古典哲学,往往是对现实的思考.如老子虽然认为宇宙的本源是“道”,但他却认为“道”是一个混沌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且“道”顺应自然.由此可见,老子的“道”并不是神学意义上的事物.相反,“‘道’的性质(物质还是精神)虽然并不明确,但它是作为有意志的天帝的否定者而出现的.从这一点看,应该说老子哲学是带有唯物论倾向的.”孔子更是一个关注人生态度和社会*的人,当季路问孔子鬼神时,孔子回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孔子认为,鬼神的事不是他所关心的,他注重的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精神.到了荀子,更加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荀子在《天论》中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时的荀子,有一种改造自然、改变命运的的气势.这些思想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在中国古典悲剧中,最后的结局往往能够感化神灵,改变命运,在“山重水复”之间见到一丝希望,在黑暗之中见到一丝光明,都源于中国古人对人的力量和信仰的肯定.《红楼梦》中仍然没有悲切到底的原因也在于此,因为人们相信,无论是信教,还是善念,都是对自身救赎,通过自身的努力是有可能改变命运的.和古希腊悲剧比较起来,人不在是任神宰割,他们可以发挥人的力量,并改变世界,这也是《红楼梦》和《俄狄浦斯王》存在差异的最根本的原因.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 文学院)

本文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俄狄浦斯王》和悲剧性和悲剧性比较方面的俄狄浦斯王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俄狄浦斯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诗学》视野下的《俄狄浦斯王》
王 岩,李 帅(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北碚 400715)【摘 要】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被亚里士多德称赞为“十全十美”的悲剧,本文试图从诗学中悲剧的定义来分析俄狄浦.

《红楼梦》人物感叹话语的三个维度
摘要感叹是人们内心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红楼梦人物感叹性话语特色鲜明,值得玩味 具体说来,作者曹雪芹为了生动刻画各色人物形象,采用了形态各异、语义丰富和效果奇佳的感叹句来描摹不同人物因复杂多样的强烈.

物欲《红楼梦》:贾府一年吃多少
民谚云“当家人,恶水缸 ”“当家三年狗也嫌!”意思不外是说,大家族中的“当家人”是最不讨好的,族中人多嘴杂、各怀心思 有一点私利.

新版《红楼梦》署名:为何是曹雪芹著、无名氏续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之一,自诞生后经历了曲折的版本流传 出版“四大名著”至今已有60 多年历史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日前推出“四大名著珍藏版”,其中.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