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技师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绿色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与塞罕坝的绿色奇迹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绿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7

塞罕坝的绿色奇迹,本文是关于绿色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和绿色奇迹和塞罕坝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绿色论文参考文献:

绿色论文参考文献 绿色化学论文绿色营销论文绿色环保论文绿色科技杂志

经过三代人55年的努力,昔日黄沙蔽日的塞罕坝森林覆盖率已从1962年的12%提高到80%,每年释放的氧气可供近200万人呼吸一年.

文 / 本刊记者 张春侠

从北京驱车向北行驶400多公里,就来到了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境内的塞罕坝机械林场.每年七、八月份是塞罕坝最美的季节:落叶松、樟子松一眼望不到尽头,把每一片山头坡地染成深浅不同的绿色;草甸连绵,金莲花、柳兰、穗花、绒线菊、唐松草……绘成一幅幅绚烂多彩的风景画.

很难想象,50多年前,这里还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僻苦寒之地.就是在这里,三代人用55年的时间,在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工作生活环境下,营造出112万亩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

?

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

塞罕坝系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聚集的天然名苑.清末,国势衰微,内忧外患,为了弥补国库空虚,“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砍伐殆尽.加之山火不断,到上世纪50年代,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

上世纪50年代,从内蒙古高原南下的沙尘暴无遮无掩,频袭北京,塞罕坝是必经之地.专家曾断言:如不从速治理,不出50年,漠北风沙将使北京成为另外一座楼兰古城.

1962年,为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人民政府林业部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127名大中专毕业生与林场原有242名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了369人的创业队伍.正是这些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拓荒先锋,拉开了塞罕坝林场建设的大幕.

塞罕坝林场地处河北最北部,与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相连.这里气候条件恶劣,年均无霜期只有64天,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3摄氏度,平均每年有7个月被积雪覆盖.“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地上都是沙,百里不见树.”这是塞罕坝三道河口林场场长翁玉山对塞罕坝的形象描述.而在塞罕坝林场选址时,路勘人员在荒野之中发现了一棵孤立的落叶松.正是这棵松成了塞罕坝人心中的“功勋树”,不断给予他们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信心.

建场初期,塞罕坝的环境极其恶劣:缺少房子,大家就住仓库、车库、马棚,搭窝棚;缺少粮食,只有全麸黑莜面加野菜,能吃上点盐水泡黄豆就是难得的口福了.在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许多人患上了心脑血管、类风湿等疾病.由于医疗卫生设施严重匮乏,得不到及时治疗,这一代造林人的平均寿命只有52岁.

林场最初的两年并不顺利,种了2000亩树苗,成活率却还不到8%.面对气候环境的恶劣,面对连年植树效果不佳,塞罕坝人没有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1964年的“马蹄坑大会战”后,林场种植的516亩落叶松的成活率终于达到90%以上.面对一片稚嫩的绿色,造林人激动得嚎啕大哭.塞罕坝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曾说:“生是塞罕坝人,死是塞罕坝魂.”按照王尚海生前的遗愿,他的骨灰便撒在了马蹄坑林区.

55载寒来暑往,塞罕坝人一棵接一棵地把林木立在贫瘠的土壤之中,用他们的执着、勤勉、坚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

如今的塞罕坝,森林覆盖率已从1962年的12%提高到80%,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达到全国人工林平均水平的2.76倍、全国森林平均水平的1.58倍、世界森林平均水平的1.23倍.以现有的林木蓄积量,塞罕坝每年释放的氧气可供近200万人呼吸一年.栽种的树木按一米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造林不易,护林更难.塞罕坝林场森林覆盖率高,防火工作的担子更重.说到森林防火,自然少不了护林员.

作为护林员,最具挑战的就是到远离人烟的望火楼上工作,一天两天还很新鲜,要想长时间坚守,是常人难以做到的.47岁的瞭望员刘军和妻子齐淑艳就常年生活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最高点——海拔1940米高的望火楼里.他们每天与孤独为伴、和寂寞为友,在这片年均气温只有零下1.3摄氏度的林地高原上孤独守望.他们工作单一,在每年长达9个月的防火期里,每隔15分钟就要瞭望一次,一天要瞭望96次,一年就要瞭望28000多次.记录、巡查……他们昼夜重复着如此平凡却又重要的工作,没睡过一个安稳觉.这样枯燥的工作,他们坚持了11年.

55年来,像刘军夫妇一样坚守在望火楼的共有20对夫妻.因为他们的坚守,55年来,940平方公里的塞罕坝林场没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一座塔就是一个家,一个家就是一组卫士,守候在望火楼的护林人用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守护着塞罕坝的绿水青山.

绿色传承

在塞罕坝,造林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自2011年以来,塞罕坝把土壤贫瘠和岩石裸露的石质阳坡作为绿化重点,启动实施了攻坚造林工程.这些地块全部是山高坡陡的“硬骨头”地块,有的土壤厚度只有几厘米,有的坡度甚至达到46度.成功种植一棵树,需要比过去花费数倍的劳动和投入.

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赴后继,推动着林场一直向前发展.截至2017年上半年,林场共完成攻坚造林面积6.4万亩,成林后可提高森林覆盖率4.6个百分点.两年内,塞罕坝所有8万亩石质阳坡将全部披上绿装.

新一代塞罕坝人的现代林业经营理念也使塞罕坝实现了“造林保护”与“生态利用”的有机结合.凭借“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这张响亮的名片,塞罕坝已成为华北地区知名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年均50万人次,一年门票收入4000多万元.

按照规划,未来一两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将全面完成场内石质荒山的绿化任务,使森林覆盖率达到86%的饱和水平.未来,塞罕坝林场将继续搞好森林抚育,提高森林质量,适度开展森林旅游,发展碳汇,使经营进入良性循环.塞罕坝林场场长刘海莹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塞罕坝林场可持续发展和有序利用,实现青山常在.”

结束语,上文是关于绿色奇迹和塞罕坝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绿色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绿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塞罕坝:沙地荒原绿色传奇
民生周刊记者 赵慧十月金秋,北京正北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坝上地区已有寒意, 但也正是秋意盎然、层林尽染的大好时节 北京摄影发烧友老石每年都会跑几趟坝上,携三五好友,拍遍坝上春夏秋冬,塞罕坝则是每行必经之.

绿色明珠塞罕坝
大家都说,塞罕坝是北京的后花园,一直都在我心里惦记着………在这个金秋的美好时光中,魂牵梦绕的塞罕坝我终于来了!塞罕坝是蒙语,意思是说“美丽的高岭与.

生态优先,绿色《2019贵阳共识》发布!
7月8日下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圆满闭幕,年会发布了2018贵阳共识 本届年会经过充分讨论,深入交流,初步形成以下共识 1 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 坚持平……互助合作共赢原则,加强绿色.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