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材料浏览

关于可行性研究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莆仙民间音乐文化和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可行性研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1

莆仙民间音乐文化和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该文是可行性研究方面有关自考开题报告范文和可行性研究和地方高校和艺术相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可行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可行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期刊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杨奇阳 (莆田学院音乐学院 351100)

摘 要:莆仙民间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学习、保护和传承地域优秀文化遗产,是地方高校的责任和义务.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与地方音乐文化相结合,不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也有利于缩小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院校在办学水平上的差距,避免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的同质化,有利于特色艺术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莆仙音乐;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结合

莆仙民间音乐,可谓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民间音乐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戏曲音乐、典礼音乐、法事音乐、十音八乐、锣鼓曲、民歌等.其中集莆仙音乐、舞蹈、表演之大成的莆仙戏曲是中国戏曲剧种中历史最悠久、演出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表演形式最具艺术特点的戏曲剧种之一.它起源于南北朝,中原百姓南迁福建,中原“百戏”随之传入福建莆仙.莆仙戏唱腔丰富,表演生动,受到宋元南戏、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影响,并融合了莆仙当地的民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等,用莆仙方言演唱,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艺术特色.莆仙戏在上个世纪80年代达到辉煌鼎盛,曾连续三届在“全国优秀剧本奖”评比中有五个获奖.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莆仙戏从辉煌走向没落,由于种种原因,莆仙戏的人才流失严重,后继乏人,表演粗糙,传统的唱腔、表演形式、服装道具逐渐被其他艺术形式同化.莆仙戏的配乐伴奏是极具莆仙音乐特色的十音八乐,共十八种乐器,但是,现在四胡、老胡、次胡、三弦、八角这些传统乐器都消失了,不再用于配乐,而以二胡、电子琴代替.莆仙戏艺术的独特性严重削弱,莆仙戏这一古老的剧种正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莆仙戏曲及莆仙音乐文化属于人类非物资文化遗产,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口传心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受到现代生活方式很大的冲击,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继承和保护这些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地方政府与门的职责,作为文化学术研究机构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同样也要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文化发掘、研究、保护、传承的使命.音乐学家樊祖荫在谈及学校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曾指出:“学校应在传承民族语言、传承民间艺术和培养专门人才三个方面发挥不可或缺和替代的重要作用.”1

一、莆仙传统音乐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民间音乐文化与高校的艺术教育共同促进音乐文化的传承

同志曾经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彻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中区”.2高等学校除了承担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任务,其中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也是文化教育的传承地和文化遗产的学习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如果没有进入高校教育那是时代的悲哀,也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教育机构的失责.忽视民间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只能说明了我们文化理念和人文视野的狭窄和局限,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失落的体现.3

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最高教学科研机构,在学科发展定位上应该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发展定位应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发展目标,建立以服务地方经济,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人才培养核心.长期以来,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研究与教育的重要价值认识不够,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以西方音乐理论实践为主,内容片面狭窄,办学模式趋于雷同,缺少文化特色.而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技能并存的音乐普及工作者.如果我们的地方音乐办学能够应从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开拓新的思路,与当地行政区域形成互动,通过“校地互动”建立“地方音乐文化研究机构”,这是高校艺术教育与地方文化相互协作、共生共赢和科学发展的有力举措.

(二)传承地方民间音乐文化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校的艺术教育强调在可生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协调的发展.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具有感情真挚、质朴、善良的道德情怀.学生通过欣赏、学习、研究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借物咏志、触景生情、陶冶性情,培养良好的道德观,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增强对美学的鉴赏能力.学生从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关心整个民族艺术的发展,从关心自身到关心集体、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发展,见微知著,推己及人,从而对高校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以莆仙地域音乐文化为载体,可以推进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构建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大众化教育.大众化教育是高校教育精英化后高等教育在规模、教育功能等方面发生的转变,及其所引起的关于高等教育一系列的观念、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育结构、学术标准、学校内部管理以及院校规模等方面的相应变化.而大众化人才培养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根本目标,是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全部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事实上,众多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存在知识结构比较狭窄、片面等不足,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多照搬专业院校的精英化人才培养体系,却对自己的本地的优秀母语文化却知之甚少,甚至忽略,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从而造成人才培养单一化和片面.另一方面,却是当地社会对人才的诉求,是多种技能并存的社会普及型音乐工作者,地方本科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日益显现.而“特色办学”是新时期地方音乐专业办学的必然途径,地方高等学校音乐专业的办学只有与高等专业音乐院校错位发展才有出路,因此,以地方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为载体,发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寻找自己专业的“突破口”,“扬长避短”,才能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莆仙传统音乐文化与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

(一)莆仙传统音乐文化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相结合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国内高等教育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学科,大部分的综合性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艺术选修课程,但这些课程或多或少存在着概念化、一般化和缺少吸引力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了学生对艺术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艺术课程在高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良性发展.而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当地民间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提供了迥异的音乐语言,如果有选择的把这些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纳入到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将是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以下极大补充和完善.

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与地方优秀民间音乐文化相结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高校的艺术公共教育课程应该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大学生公共文化意识为教学的出发点.

2.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应该强调地方文化特色.地方文化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只有热爱地方文化,才能扎根地方建设,才能更好的推动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3.地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应该注重学生艺术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观摩、田野考察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与艺术魅力,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和真实现状,激发同学的民族情感,提高对文化遗产兴趣,并且能够为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的才智.

(二)莆仙传统音乐文化与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相结合的可行性

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在办学过程中要注重如何更好的利用莆田当地民间音乐文化来构建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这种特色的艺术资源融入到当地的高校艺术教育之中,是实践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既凸显了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了地方高校在弘扬、创新优秀文化中的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也是地方高校基于自身办学特色的合理定位.而这种资源的有效结合还可以全面提升地方高校的办学水平与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特色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莆仙民间音乐具有较高的文化审美价值,然而民间音乐教育的缺失,却是地方音乐教育界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音乐教师本身对莆仙音乐的了解不够;二是缺乏莆仙民间音乐教学、研究的科学体系.为此,如何推进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特色人才的培养,发挥地方高校资源优势,地方高校音乐办学模式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要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莆仙地区音乐环境;二是加强莆仙民间音乐的发掘、保护与研究;三是加大力度提高地方高校音乐教师的莆仙音乐文化素养;四是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中对地方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要有所侧重.

(三)莆仙民间音乐文化与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具体步骤

1.增设莆仙地域特色音乐史课程

在现有以欧洲古典音乐教学体系的为主的办学模式基础上,树立尊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观念,并进行课程有效资源的利用.如在现有的“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基础上,将莆仙地域音乐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莆仙音乐中的“活性”资源向教材建设、课程改革和师资培训上转化,增加诸如“莆仙民族器乐史”“莆仙民歌与说唱”“妈祖民俗与莆仙音乐”等课程,以便使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得到有益的补充,在人文素养有效提高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地方特色音乐的深厚文化内涵.

2.增设莆仙地域特色音乐作品赏析课程

现在高校音乐学专业的音乐作品赏析课程内容基本上是以欧洲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20世纪现代音乐为主线条.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赏析也是以传统的比较大的民族的山歌、小调、戏曲为主.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文化形态复杂并具有多样性,更多的地域性音乐文化无法涉及.而不同地域的民间音乐文化是当地文化、风土人情的重要载体,只有深入的体会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博大精神与独特魅力,才能更好的传承与保护民间音乐文化.地方民间音乐赏析可以从戏曲、民歌、俚歌入手,再逐渐深入到整个地域音乐文化.为了使莆仙民间音乐得到保护并能传承下去,可以结合授课的实际情况,开设《莆仙民歌与表演艺术》《莆仙戏表演艺术》等课程,使学生在与地域特色音乐的“零距离”接触中真正地感悟和体会到地域音乐独特的美感与魅力.

3.增设莆仙地域特色演唱、演奏技巧课程

地方民间音乐的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开设相关理论与作品赏析课程之后,应该增设《莆仙民歌演唱》《莆仙十番八乐演奏》等课程.地方高校声乐老师应该尽可能学习地方民间歌曲的唱腔、演唱方法,并融入自己的声乐教学体系.对学生可以因材施教,在演唱技巧中有意识的融入民间地域演唱特色.器乐老师可以深入研究莆仙地方十番八乐的创作特征,探寻莆仙悠久的音乐文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之上更快地提升演唱和演奏技巧.如果师资力量缺乏,也可以聘请擅长地域特色音乐的表演专家进行授课,以培养音乐人才.

4.强化莆仙地域特色音乐教育实践

地方民间音乐文化根植于民间大地,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特色道路应该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人大多分布在地方剧团、乡村、边远山区.这就需要地方高校的办学理念应该走出“塔”,走出校园,深入剧团,深入乡村,虚心向老艺人请教,获取第一手材料.同时也可以聘请造诣深厚的民间音乐家来学校上课,让学生感受民间音乐艺术的博大精深,树立传承地方民间音乐文化的责任感.

三、结语

进入21世纪,音乐文化开始多元化,但是在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我国的国情,我们真正的主流文化是“母语文化”.一个民族的教育,不能只强调多元化,而忽视了“母语文化”的教育.4莆仙地域音乐文化既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源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又是我们的“母语文化”.以莆仙地域文化为载体,是推进地方高校教育艺术课程建设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它不仅可使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得到保护和发展,而且也能更好地推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樊祖荫.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若干问题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6,(1),12.

[2](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bj.xinhuanet.com/bjpcl_sdzx/2011-04/25/content_22604972.htm,2013-05/05).

[3]许建宝.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谈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J].经营管理者,2010,(8),244.

[4]王志毅.高等音乐教育中的民间传承与对策[J].艺术探索者,2009,(12),096.

作者简介:

杨奇阳(1972-),男,福建莆田人,文学硕士,福建莆田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音乐教育.

此文评论:这篇文章为关于经典可行性研究专业范文可作为可行性研究和地方高校和艺术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可行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罗君波(湖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湖南永州425000)摘要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也随之相应提高,为顺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政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地方高校迫切需要改进体育教育专业人.

安顺民间美术资源在地方高校美术学教育中的应用
周 璞 (安顺学院艺术学院 561000)本文章为安顺学院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项培育”项目课题成果贵州以其独特的多民族共居的人文历史特点,融合了各民族丰富.

基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体系和构建以陇东南文化旅游区为例
【摘 要】丝竹悦耳之声自古有之,音乐诞生于各种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当中,所以不同民族的音乐都有着各族文化特色,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 在陇东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是具有极强地域性色彩的,在这.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