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国际竞争力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与中国和乳业贸易强国国际竞争力差距的成因分析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国际竞争力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2

中国和乳业贸易强国国际竞争力差距的成因分析,该文是关于国际竞争力方面硕士论文范文和国际竞争力和成因分析和乳业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国际竞争力论文参考文献:

国际竞争力论文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论文国际经济和贸易论文国际服务贸易论文国际贸易期刊

摘 要:随着乳业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推进,乳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本文借助MS、TC、RCA、CA指数对中国与主要乳业贸易强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发现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力极弱,且竞争劣势日趋明显,与贸易强国相比具有巨大差距.为探究其原因,本文基于模型的理论视角,从生产要素、成本与、质量监管状况、市场需求状况、乳制品加工业发展状况、政策与机遇等六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提升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乳业;国际竞争力;乳业贸易强国;原因;模型

DOI:10.13856/j.cn11-1097/s.2018.08.001

1引言

中国是原料乳生产大国,产量位居全球第三位,2016年中国奶牛存栏1413万头,牛奶产量3602万t.然而,资源优势并未给中国乳业带来相应的竞争优势,目前中国仍是乳制品贸易进口大国,自2000年以来,乳制品出口额以年均0.33%的速度递减,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缅甸和菲律宾等非主要乳制品生产地区(国家);乳制品进口额以年均18.78%的速度递增,进口来源地主要集中在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美国、德国和荷兰等乳业贸易强国,且乳制品贸易逆差进一步加大,为此如何提升中国乳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尤为重要.

在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中,最具影响力的为波特理论模型,该模型指出决定一个国家某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的发展、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政府和机遇.国内学者基于模型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张文兵(2005)[]最早对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力指标进行测算,同时将模型引入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中,但其与马婧璇(2008)仅针对模型的前4个因素进行分析;其后,又有学者加入了质量安全和政府作用(危薇,2013)、行业竞争手段(李良,2014)等因素来分析对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但忽略了与贸易强国间的对比.故本文在测算中国与乳业贸易强国国际竞争力差距的基础上,对造成该差距的成因进行比较分析.

2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力的测算分析

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作为衡量乳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经测算,中国乳业表现出极弱的国际竞争力,且竞争劣势日趋明显.从静态指标来看,2016年中国乳业市场份额极低,仅居全球第61位,乳制品基本处于只进不出的状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竞争劣势中.从变化趋势来看,2000-2016年间,MS、TC、RCA和CA指数分别以年均5.56%、2.82%、13.18%、6.48%的速度下降,竞争劣势增强.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2009年各指数同比下降率均超过50%;2011年起中国乳业有从低谷中走出的迹象,但2013年受奶牛养殖结构调整叠加不利天气因素影响,原料乳产量骤减,促使中国加速进口大包粉以弥补需求缺口;2015年进口贸易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奶粉库存大量积压等因素影响下首次出现回落,进口额同比下降50.13%,同年,欧盟牛奶生产配额制度取消,加之全球经济发展不景气,出口贸易也受到很大影响,导致中国乳业竞争力指数出现大幅度变化.(图1)

数据来源: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整理所得.

乳业贸易强国竞争优势呈现差异化态势,但各竞争力指标远高于中国.新西兰作为中国乳制品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其国际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2位,TC表明其乳业为出口导向型,RCA和CA指数均位居全球第1位,反映出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荷兰和法国乳业国际市场份额分别位居全球第3和4第位,但TC指数均略低,表明两国进口贸易也较强,RCA和CA反映其乳业在国际市场上均具备极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澳大利亚的国际市场份额仅居全球第12位,远低于其他五个国家,TC、RCA和CA指数相对均衡,表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美国乳业国际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5位,TC指数反映其偏向贸易平衡型,进出口贸易均较强,但其他两个指数相对偏低,说明乳业不是其优势产业.德国乳业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国际市场份额上,乳制品进出口额均位居全球第1位,但RCA和CA指数表明其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明显.整体来看,新西兰、德国、荷兰和法国乳业竞争力层次最高,美国和澳大利亚次之,中国远远落后.(图2)

数据来源: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整理所得.

注:本文选取的主要乳业贸易强国为2016年中国乳制品进口额排名前6位的国家(占总进口份额的89.62%),且其国际市场份额均位居全球前12位,下文同.

3影响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基于波特模型六大要素理论视角,结合中国乳业的敏感性特征,本文从生产要素、成本与、质量监管状况、市场需求状况、乳制品加工业发展状况、政策与机遇等六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主要乳业贸易强国在国际竞争力上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

3.1生产要素

中国奶牛、饲料等主要乳业生产资源总量大,但企业规模与生产能力有限,制约要素市场供给效率,影响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在奶牛资源方面,中国奶牛存栏量位居全球第3位,远高于主要乳业贸易强国,且2000-2016年存栏量以年均6.85%的速度增长;但是牧场平均规模却远远落后,主要乳业贸易强国是中国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且奶牛单产水平除新澳两国外均高于中国,美国甚至达到中国的2倍(表1).在饲料资源方面,中国饲料产量和企业数量位居全球第1位.2016年中国饲料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8.14%,略高于美国,远高于巴西、墨西哥、西班牙、印度、俄罗斯、德国、日本、法国等排名第3-10位的国家(八国合计占25.87%);2012-2016年,中国饲料厂数量由10000家缩减至6000家,平均单厂产量(3.1万t/家)以年均12.04%的速度增长,但是始终低于全球平均水平(3.43万t/家);同时,中国饲料均价是大部分前十饲料生产国的2倍.

造成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乳业管理体系与科研、技术服务等支撑体系不完善,制约企业规模化发展与生产能力的提高.一是政府层面.2015年畜牧站、家畜繁育改良站、草原工作站、饲料监察所在编人员中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均不足40%,中高级技术人才不足45%,管理技术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奶牛良种繁育与疫病防治技术、优质饲草新品种等研发与推广,乳业公益性技术服务体系亟待完善,在美国、法国等牧场中奶牛配种、重大疾病治疗、机械维修、物资供应等均是通过专门机构来进行服务,而中国乳业服务还相差甚远.二是企业层面.企业自身缺乏管理与科研意识和能力.牧场中高级人才缺乏,急需“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乳业人才;中小牧场一般借助甚至依赖于饲料等供应链企业的技术支持,而饲料行业职工大学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仅为16.38%,管理技术人才也极度缺乏.此外,产学研体制不完善,例如,农业高校管理经费中无社会化服务经费,教师考核评价中没有对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等,不能有效调动乳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研究脱离生产实践;乳业科技成果不足,科技贡献率不高,中国仅为50%,而欧盟、美国等已达到70%-80%.上述因素从源头上严重制约要素市场供给效率,影响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表1中国与主要乳业贸易强国奶牛资源比较

3.2成本与

原料乳和干乳制品的成本与偏高是制约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原料乳成本与方面:中国种牛、玉米、苜蓿、土地等主要奶业生产资料均高于国外,加上饲料转化率较低,导致中国原料乳生产成本与国外差距明显,中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生产原料乳的平均成本高于3.4元/kg,而欧盟、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区/国家的平均水平仅为1.8-2.2元/kg[].自2014年以来,全球气候状况转好,原料乳供过于求,各国原料乳呈下降态势,中国原料乳仍远高于其他乳业贸易强国,且差距呈增大趋势(图3).在乳制品成本与方面:中国乳制品原料成本与销售费用相对较高,例如2015年伊利、光明、三元等乳企广告宣传费均高于利润,占销售额的9%-20%,产业链利润大量外溢.中国乳制品出口偏高,尤其是干乳制品普遍高于其他乳业贸易强国,其中,干酪和奶粉出口将近是其他国家的2倍(图4).

造成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乳业生产与贸易扶持政策不健全、乳制品标准落后与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影响中国乳业的成本与.一是中国乳业生产与贸易扶持政策不健全.欧盟和美国等乳业因享受金融支持、生产补贴、税费减免、差价进口税以及很强的出口补贴而具有很大优势,而中国乳业相对扶持力度较弱,且缺乏关税保护,2016年乳制品平均关税为9.3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1.7%).二是乳制品生产标准中对进口原料乳粉不设防.中国暂未禁止使用复原乳生产UHT奶、发酵乳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等,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地区)也未明确禁止,但因为其使用复原乳成本更高,但中国使用进口复原乳比原料乳低50%,中国乳企为了降低成本,过度进口原料乳粉,造成奶源的自给率由2008年的94.10%下降至2016年的74.2%.三是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欧盟等国家通过合作社兴办乳企,奶农是乳企的股东,可以获得利益分红;而在中国奶农和乳企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奶农缺少定价权,产业链利润集中在乳企,乳企利用其在产业链中的强势地位,向上游压低原料乳,影响奶农增收,向下游抬高乳制品,损害消费者福利.上述因素造成中国乳业在国际贸易中不具备优势,不利于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数据来源:《中国奶业统计资料2017》.

数据来源: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整理所得.

3.3质量监管状况

严把质量关,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对振兴中国乳业消费信心,提升中国乳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中国在乳制品质量监管的标准法规与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质量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中国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但是与主要乳业贸易强国相比还存在差距.《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原料乳和乳制品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9.8%和99.5%;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场的理化指标(乳脂肪率与乳蛋白率)和安全指标(体细胞数与菌落总数)的检测水平稳步提升,且高于中国奶牛养殖场的平均水平,但是与主要乳业贸易强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甚至菌落总数还未达到各国的法定标准.

造成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乳制品质量标准法规、监管体制有待完善,不利于树立中国乳业消费信心,制约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一是质量安全标准有待提升.中国原料乳蛋白率、脂肪率、菌落总数的国家标准均低于主要乳业贸易强国,2016年,《中国农垦生鲜乳生产和质量标准》进一步提高了上述3个指标的最低标准,同时将体细胞数列入质量标准体系,与欧盟限量标准持平,但整体标准仍低于各国水平(表2).二是监管体制有待完善.设置严格标准的同时,还需要有规范的管理机构进行执行,主要乳业贸易强国大多拥有专门的乳制品或食品质量监管机构,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法国奶业质量控制署、德国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以及荷兰牛奶和乳制品监管局等,其职责明确,极大的减弱了部门职责交差、监管效能低下等问题.中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包括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现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已发布近10年,跟不上乳业发展新形势,虽其明确了各监管部门的职责,但仍属于分段式多部门的监管体制,监管中需要各部门充分的沟通协调,这无疑加大了乳业监管成本,而且易造成管理真空等问题[].

表22016年中国与主要乳业贸易强国原料乳营养质量标准对比

3.4市场需求状况

中国乳制品消费需求增长迅速,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但与主要乳业贸易强国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从人均消费需求与消费结构来看,2016年中国人均消费的乳制品折合成原料乳为36.1kg,仅占全球人均消费量的三分之一;中国一二线、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人均液态奶消费量分别为31kg、16kg和7kg,城乡差距明显,且整体水平不足新澳两国的1/5,法国、美国、德国和荷兰的液态奶人均消费量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是中国的2-4倍;中国液态奶消费结构中,UHT奶、调制乳、发酵乳和巴氏杀菌乳分别占40.6%、28.1%、21.3%和10%,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巴氏杀菌乳占比高达80%以上;中国奶油和奶酪的市场需求增长迅速,但仍处于消费的初级阶段,人均消费量是主要乳业贸易强国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表3).从中外乳制品市场份额来看,2016年中国原料乳消费总量为5014.4万t,其中,消费进口乳制品折合原料乳1302.5万t,占比由2008年的8.11%增至2016年的25.98%;此外,中国出口乳制品折合原料乳数量由68.7万t降至8.1万t.

造成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乳制品供给能力不足和消费信心不足等,制约中国乳业市场的发展.一是乳制品市场供给能力不足.一方面,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的优化,乳制品消费需求逐渐朝着新鲜化、优质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但中国乳企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较弱,乳制品加工设备与工艺有待提升,新产品开发不足,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高附加值的干酪产品依然缺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缺乏具有全球竞争性的产品.另一方面,由于乳制品对仓储、运输等冷链物流条件很高,尤其是巴氏奶的贮存销售冷链温度稳定性和时效性具有严格的要求,但是中国冷链物流条件与主要乳业贸易强国差距巨大,例如,2016年中国冷藏库人均容量仅为0.14,远低于荷兰(0.96)、美国(0.44)、德国(0.27)等,冷藏保温车不足美国的三分之一,冷链流通率只有19%,而东欧国家已超过50%,美国、日本等国家甚至高达85%,中国冷链物流严重滞后制约乳制品市场的有效供给.二是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信心不足.2008年三聚氰胺等一系列奶粉安全事件的发生,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的信心跌至谷底,虽然经过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持续努力,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但是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乳制品的信心始终未完全恢复.

表3中国与主要乳业贸易强国乳制品消费情况

3.5乳制品加工业发展状况

中国乳制品加工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呈现大而不强的状态,与贸易强国相比具有较大差距.从乳企整体发展状况来看,2000-2017年,中国乳企的总销售额和总利润额分别以年均18.76%和21.96%的速度增长,但2014年利润增长开始趋缓,2017年同比下降3.27%,中国规模以上乳企为611个,亏损比例占18.00%,两极化问题严重.从中国乳业巨头来看,伊利、蒙牛基本处于双寡头垄断地位,2017年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22.00%和21.80%,远高于第三位的光明乳业(4.80%);且其作为全球乳业销售额20强企业(第8、11位)和全球收奶20强企业(第12、18位),销售额涨幅态势均高于其他18家企业,收奶总量占全球份额的1.6%,但是与法国、美国、新西兰、荷兰等国的最强乳企还是存在很大差距,例如,美国奶农企业销售额是伊利的1.5倍,位居全球第4位,同时它还是全球最大的收奶企业,收奶量是伊利的4倍.

造成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乳企管理与技术研能力不强、规模与组织结构及市场开放程度有待提高等,制约中国乳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影响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一是中国乳企管理与技术研发能力不强,其在营销管理方面过于依赖广告效应,2016年上半年中国伊利、蒙牛、光明和三元的广告宣传费用高达77.42亿元,巨大的广告战大大增加了国产奶的生产成本,使研发资金进一步压缩,乳制品同质化问题严重,不利于中国乳企品牌影响力建设.[]二是中国乳企的规模和组织结构有待完善.一方面,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除了个别巨头企业外,大多数乳企的整体水平还不高,龙头企业未发挥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中国乳制品加工与养殖一体化程度不高,规模化合作组织较少,在资金、奶源品质控制等方面难以与国外大规模的乳企进行竞争.三是市场开放程度有待提高.中西方乳企文化存在差异、海外投资扶持力度小、缺乏良好合作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等原因造成中国乳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例如,主要乳业贸易强国的乳企早已在海外开始布局,而中国乳企全球化的资源布局欠缺,不过“一带一路”等宏观战略是中国乳企国际化发展的契机.

3.6政策与机遇

在中国乳业国际化进程中,乳制品贸易大国通过制定乳业政策,壮大本土乳业,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乳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乳业国际贸易政策主要涉列出口支持和进口保护等内容.在乳制品出口支持方面,欧盟先后修订农产品出口促销计划,重新启动出口补贴政策,美国于2014年取消了出口增进项目和乳制品出口激励项目,增加了乳制品利润保障项目和乳制品捐赠项目,提升了本地区乳制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优势[];作为中国乳制品主要进口来源国家(地区),欧盟和美国的出口支持政策对中国乳企造成一定的冲击.在乳制品进口保护方面,欧盟施行进口差价税和进口关税配额,美国施行高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这对两国进口乳制品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有效保证本国乳制品的竞争力,保护其内部乳制品市场,但中国在原料乳生产与加工成本方面都处于劣势,此项政策加大了中国乳制品出口至欧盟和美国的难度.在国际贸易中,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强调市场为导向,政府干预较少,主要以自由贸易为主.中国先后于2008年4月和2014年11月分别与新澳两国签署了自贸协定,除逐步取消乳制品关税外,也极大的降低了双方相互投资的门槛,推动了双边贸易往来与国际合作[],但同时也会使得乳制品进口下降及外资进入,对中国乳业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4政策建议

完善中国乳业社会化服务支撑体系.第一,培育多元化的乳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由政府牵头,联合饲料厂、养殖场、乳企、科研院所等相关乳业人员,建立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体系.[]政府加强对乳业部门的职能整合,处理好各部门、组织间社会化服务中权责利的分配,同时,鼓励各部门进行服务功能创新.第二,开展多样化的乳业社会化服务形式.通过项目扶持、政府购买服务试点等形式,建立乳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加强乳业服务对接.第三,保障乳业社会化服务质量标准化.以政府引导基金为基础,以业绩考核为导向,强化考核绩效,使服务组织经费支持以服务质量及服务效果为标准,并结合着服务量实行后补助制度.

(2)建立合理的原料乳及乳制品定价机制.第一,打破企业主导的现状,遵循政府主导,多方协商定价原则,即政府牵头,行业协会、乳企与养殖主体共同参与定价;第二,建立遵守按质论价的原料乳定价机制,对不同质量标准的原料乳实行不同的收购,且根据饲料等原料乳生产投入品的变动适时调整原料乳的收购标准;第三,加强对乳制品销售的监管,严格按照规定的设定浮动的范围,保障乳制品定价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并形成定期动态调整机制,制定严厉的惩处机制,全面营造乳制品营销环境,从而建立一个公平效率的乳业市场.

(3)推进种养加一体化进程.第一,大力推进种养结合,实现饲料的本地化.利用国家“粮改饲”的政策发展机会,促进苜蓿与青贮玉米等饲草料种植,同时将奶牛规模化养殖与优质饲草料生产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形成“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的发展格局,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第二,培育壮大奶农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乳品加工企业向奶牛养殖延伸发展,例如,支持乳企实施股份制,奶农可以凭借土地、资金、技术或原料奶供应量占有乳企股份,获得利润分红,从而增强产业链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乳业一体化进程,提升中国乳业国际竞争力.

(4)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促进乳制品消费.第一,以质量安全为核心,增强消费者信任水平.根据国际生产指标与国内实际生产情况提高原料乳标准,建立乳制品安全生产信息追溯平台,完善监管体系,严格控制原料乳的质量;加大休闲牧场建设、倡导更多乳企为消费者提供参观工厂的机会等,扩*业宣传力度,恢复并提升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安全信任.第二,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例如,人们对奶酪的消费日益增多,乳企在充分了解市场消费需求的基础上,发展奶酪等干乳制品,优化乳制品生产结构,引导乳业消费升级,成为深化乳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进而提升人均乳制品消费潜力.

(5)加强乳业品牌国际影响力.第一,重点支持乳业龙头企业建设,将做大做强乳业品牌战略和乳业龙头企业发展有机结合,政府在龙头企业品牌建设上给予充分支持,例如以奖代补鼓励龙头企业技术改造以及发放一定额度广告费用补贴等;推动中小型乳企整合,发挥企业集聚效应,赢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提高品牌影响力.第二,强化政府部门的品牌传播功能,定期举办乳业品牌知识论坛、讲座,给予乳业品牌更多的赞助机会,例如帮助乳业各主体对各种公益活动、体育赛事进行赞助,承办或参加展销会等,提升中国乳业品牌知名度.第三,加大全球化的产业布局.以全球化发展为契机,借势“一带一路”战略与相关自贸协定,开展全球化布局,提升出口乳制品的深加工水平,生产多样化的高附加值产品,从广度和深度上开拓国外市场,提升乳业品牌国际影响力.

(6)加大国家的宏观调控作用,支持保护本土奶,减少进口奶冲击.第一,优化乳制品生产标准,严禁使用复原乳生产UHT奶、发酵乳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等,鼓励使用本土生鲜乳进行生产;同时,加强对其他乳制品复原乳标识的管理;第二,对进口乳制品实施技术贸易壁垒,加强对进口乳制品的检测标准等,提高大包粉等乳制品进口关税.第三,建立进口乳制品风险预警机制与风险预警防控体系,以中国原料乳和乳制品、乳制品进口、上一年同期进口量等为参考指标,设定合理的警度及对应的预警区间;以农业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等相关部门为主导,多方联动制定并实施执行风险防控方案.

参考文献

[1]金琰,刘海清,侯媛媛,等..中国菠萝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rca和“”模型的分析[j]..世界农业,2013(9):118g121..

[2]蒋美娟,孙致陆,丁丽娜,等..中国羊绒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1):63g67..

[3]张文兵..中国奶业国际竞争力:基于rca和“”模型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11):38g42..

[4]王广,冯启..中国乳业的现实压力与战略挑战[j]..乳品与人类,2017(4):4g19..

[5]韩长赋..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中国奶业竞争力[j]..农村工作通讯,2016(17):5g8..

[6]周俊玲..发达国家乳制品质量控制的经验与启示[j]..世界农业,2010(10):50g52..

[7]吴学安..乳企“烧钱”打广告不如潜心做品牌[n]..中国质量报,2016g09g19(008)..

[8]曹暕,谭向勇..主要发达国家奶业政策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0(8):36..

[9]杨碧琴,叶媚..中国和新西兰、澳大利亚乳制品贸易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4):20g24..

[10]蔺日胜..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牧交错区奶业产业链建设———伊利集团奶业产业链建设进展[c]//中国奶业协会..第三届中国奶牛发展大会论文集..中国奶业协会,2008:4..

(责任编辑张雪娇殷华)

本文结论:这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国际竞争力和成因分析和乳业方面的国际竞争力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国际竞争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基于理论的中国西瓜进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王英凯(辽宁科技大学经济与法律学院鞍山114051)摘要本文通过利用FAO数据库(FAOSTAT)的相关数据,在分析了中国西瓜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对中国西瓜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科学评.

我国服务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协同分析
摘 要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级服务贸易大国,而且在不断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服务贸易强国 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使我国服务贸易遇到了全新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

治国理政经验的国际传播兼谈中国故事内容多元化构建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就推动外部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发生显著变化,中国国际传播建设工作近十年的推进也显著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对外叙事的意识和方法都有新的突破 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的.

中国试图消除贸易压力,称开放惠与世界
美联社报道中国政府周四为其贸易记录作出辩护,称中国对外贸易惠及世界各国 这是中国为消除美国和欧洲就其市场准入和技术政策施压的又一次努力 中国国务院发表的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再次承诺降低关税并放松对.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