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中国东盟方面论文范例 与中国东盟植物油贸易特征与趋势分析类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主题:中国东盟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7

中国东盟植物油贸易特征与趋势分析,本文是中国东盟方面论文写作参考范文和趋势分析和东盟和植物油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中国东盟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东盟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期刊国际贸易实务论文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摘 要:中国和东盟互为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国,中国主要从东盟进口植物油,进口品种主要是棕榈油.棕榈油作为双边植物油贸易的重点,关注其进出口贸易特征、探究影响其贸易变动的因素对进一步预测双边植物油贸易的发展趋势,以及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1996—2016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和植物油贸易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特征分析,从东盟出口供给和中方进口需求角度出发,剖析了双边植物油贸易的影响因素.可以预见,在食用消费渐趋饱和和工业消费日渐增加的背景下,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棕榈油将在现有规模上稳步增长.

关键词:植物油;棕榈油;进出口贸易特征;影响因素;发展趋势

DOI:1013856/jcn111097/s201807002

1引言

中国和东盟互为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双边农产品贸易以互补性为主,其中植物油是中国农产品进口的最大支出项.2011年,中国植物油进口达757亿美元,占中国当年农产品进口总额的502%;植物油贸易逆差达752亿美元,超过当年农产品贸易514亿美元的总逆差.此后,中方植物油逆差持续下降至2016年的372亿美元.究其原因,棕榈油占中国植物油进口总额的877%,近年来棕榈油进口量的下降是中国植物油逆差收窄的重要推动力,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

已有对植物油进出口贸易的研究多以单项产品为对象,其中对大豆油的关注居多,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测算大豆和大豆制品间替代弹性的大小,从而为进口油料还是进口油脂提供一定的判断依据\[13\].受国内供给的制约,中国每年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棕榈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容忽视.虽然陈永福\[4\]对中国棕榈油进口增加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但其是从中国需求的角度出发,未考虑出口国的供给潜力.由于棕榈油、大豆油和菜籽油在国内植物油生产(提炼)和消费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此,彼此间的消费用途存在很强的替代关系.在棕榈油对其他植物油的替代效应分析上,刘艺卓等\[5\]研究发现,棕榈油与其他植物油的存在高度相关,与大豆油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考虑到棕榈油进口量占国内植物油消费量的1/5,其贸易量的波动必然会波及国内油料和植物油市场,因此,有必要对其进出口贸易特征及贸易变动成因进行详细的探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植物油,具体产品分类和贸易口径见表1.其中,HS税号为151110和151190的产品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

分类

HS六位税目个数

产品名称及HS税号

食用植物油

20

大豆油(15071、150790)、花生油(150810、150890)、橄榄油(150910、150990)、其他橄榄油(151000)、棕榈油(151110、151190)、葵花油和红花油(151211、151219)、棉籽油(151221、151229)、菜籽油(151410、151419)、亚麻籽油(151511、151519)、玉米油(151521、151529)、芝麻油(151550)

非食用植物油

8

椰子油(151311、151319)、棕榈仁油和巴巴苏棕榈果油(151321、151329)、蓖麻油(151530)、桐油(151540)、希蒙得木油(151560)、其他(151590)

注:产品分类按照农业农村部现行20大类分类方法.

数据来源:具体数据通过WITS数据库按照HS1996查询所得.

海关税则2014中,六位税目下的棕榈油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初榨的棕榈油(15111000)、熔点为19~24℃的棕榈液油(15119010)以及熔点为44~56℃的棕榈硬脂(15119020).

2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及植物油贸易状况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规模近年来开始大幅增长.中国主要从东盟进口植物油,东盟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顺差主要靠出口植物油获得.东盟是中国植物油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进口品种主要是棕榈油.东盟在中国植物油出口市场中的地位较低,出口品种以葵花油和红花油为主.

21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主要特征

2002年之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一直稳步发展,2002年之后,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开始大幅增长.目前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双边农产品贸易额由2002年的386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3040亿美元,年均增长159%,高出中国同期农产品贸易增长率22个百分点.

如图1所示,在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经历了“基本平衡—扩大—收窄”的过程.在“早期收获计划”之前,双边农产品贸易基本平衡,2004年开始,进出口规模迅速增长,同时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中国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2012年达64亿美元,其后进口趋稳、出口持续增长,贸易逆差收窄,2016年首次出现了39亿美元的顺差.在东盟国家中,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是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主要伙伴国,2016年,中国与5国的农产品贸易额达2815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额的926%.

从进口来看,中国主要从东盟进口植物油、水果、谷物、薯类和水产品5类农产品.2016年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总额为150亿美元,其中5类农产品进口合计1031亿美元,占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总额的689%,5类农产品中的植物油占比高达25.0%.

从出口来看,中国主要对东盟出口蔬菜、水果、水产品、糖料及糖和饮品类5类农产品.2016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农产品总额为154亿美元,其中5类农产品出口合计1159亿美元,占中国对东盟出口农产品总额的757%.

综上可以看出,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中,双边产业内贸易品种以水果和水产品为主,导致这种现象的成因主要在于水果生长的季节性差异以及双边对水产品品种的需求差异.受自然禀赋的制约,植物油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22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植物油特征

东盟是中国植物油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植物油总量由1996年的1181万t上升至2016年的5165万t,年均增长率高出中国同期植物油进口增长率23个百分点.2001年,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植物油占中国从世界进口植物油的比重一度高达914%.此后,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植物油占比呈波动下降趋势,但2016年仍超过60%(图2).

棕榈油是中国从东盟进口的第一大品种,1996—2016年,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棕榈油占中国从世界进口棕榈油总量的比重均在98%以上.从进口数量来看,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棕榈油可以分为3个阶段:2001年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进口平稳增长,年进口量在200万t以下;2001—2009年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进口快速增长,进口量由1517万t快速增加至6429万t;2009—2016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进口量逐步稳定,年进口量在600万t上下波动.

2001年前后,中国棕榈油进口量增速表现明显不同,从国内政策来看,这主要是由于2002年中国植物油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制度,棕榈油配额内关税由原来的10%降为9%,同时棕榈油配额数量逐年增加,因此带来了第一波棕榈油进口量的增长.2006年1月1日,中国开放了对棕榈油进口的管制政策,取消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对棕榈油(棕榈硬脂除外)实行自动进口许可证管理.中国取消植物油关税配额之后,棕榈油进口环境更加趋于宽松,再加上国内对棕榈油的需求快速增长,中国棕榈油进口实现第二波增长\[6\].2012年7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口食用植物油检验监管的通知》,决定从2013年起加强进口植物油质量的监管.受此影响,2012年后4个月,中国棕榈油进口激增,导致2013年国内棕榈油出现高库存\[7\].在高库存及加强监管政策的影响下,2013年,中国从东盟进口棕榈油5926万t,较2012年下降376万t,接近2011年的水平.2014年,中国政府加强了银行信用证管理,抑制食用植物油融资性进口,当年中国从东盟进口棕榈油进一步下降为5324万t.

中国每年从东盟进口大量棕榈油,且高度集中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2016年,中国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进口棕榈油合计4478万t,占中国棕榈油进口总量的999%.除了中国,印度和欧盟也从东盟大量进口棕榈油.目前,印度是东盟棕榈油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紧随其后,中国排名第三.中国和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和亚洲的新兴经济体,人口增长和人均生活水平提高带动了对东盟棕榈油的进口需求.欧盟近年来大力发展生物质燃料(尤其是生物柴油),而棕榈油作为欧盟发展生物质燃料的重要原料则进一步拉动了欧盟对东盟棕榈油的进口需求\[7\].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4月,欧洲议会以“防止欧盟可再生交通能源计划导致全球范围内森林砍伐”为由,对棕榈油等生物质能产品进口采取了限制措施,倘若2018年欧盟国会通过此项决议,那么意味着欧洲将在2021年禁止公共采购及使用棕油生物质燃料.这一举措将不利于东盟棕榈油出口,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中国同欧盟之间的棕榈油进口竞争.

23中国对东盟出口的植物油特征

东盟在中国植物油出口市场中所占份额较小,2001年,中国对东盟出口的植物油占中国对世界出口植物油总量的比重仅为33%,最高曾达2005年的202%,此后占比波动下降,2016年为75%(图3).

花生油、大豆油、葵花油和红花油是中国对东盟出口的主要品种,其中花生油是中国对东盟出口最稳定的品种,多数年份中国对东盟出口的花生油占中国对世界出口花生油总量的比重都维持在10%以上.2005年之前,中国几乎不对东盟出口葵花油和红花油,2005年之后,中国开始对东盟大量出口葵花油和红花油,2010年,中国对东盟出口的葵花油和红花油占中国对世界出口葵花油和红花油总量的比重一度高达948%.目前,葵花油和红花油已成为中国对东盟出口的第一大品种,而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是中国葵花油和红花油的主要出口国.

3中国—东盟植物油贸易的影响因素

在对双边植物油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时,本文采用的是供需分析法,其中供给是指东盟对中国的植物油出口供给,需求是指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植物油需求.

31东盟出口的供给因素

供需分析法下,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包括东盟的生产能力及其消费份额.由于生产能力的不断加强和消费份额的持续降低,未来东盟植物油对中国仍有较大出口潜力.

311东盟生产能力不断加强

油棕树种植规模持续扩大,其在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亚洲均有种植,主产国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美国农业部(USDA)有机认证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油棕树种植面积呈快速上升趋势.1976年,世界油棕树种植面积仅为603万hm2,1986年则达4211万hm2,10年间增加了3608万hm2,2016年,世界油棕树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2 0345万hm2.世界油棕树种植面积的扩大与1973和1979年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所导致的世界原材料上涨有很大的关联性.

在亚洲,油棕树的种植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两个国家,此外,在尼日利亚和泰国等国也有种植.2016年,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油棕树种植面积合计达1 410万hm2,占世界油棕树种植面积的693%(表4).20世纪60年代,马来西亚政府为了克服本国经济对橡胶和锡产业的依赖,大力发展农业多样化,因此本国棕榈行业得到飞速发展,油棕树种植面积大幅增长,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马来西亚仍是世界油棕树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8\].从2000年起,印度尼西亚反超马来西亚,此后连续16年成为世界棕榈油种植面积第一的国家.相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可供种植油棕树的土地面积潜力更大,未来其油棕树种植面积仍将呈扩张态势.

数据来源:USDA.表5至表7同.

棕榈油单产稳步提高.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世界棕榈油单产呈不断上升趋势,棕榈油单产由1996年的21t/hm2上升至2016年的32t/hm2.主产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单产同样也呈波动上升趋势,并且都超过了世界棕榈油单产水平.受耕地面积的制约,目前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单产水平提高有限,印度尼西亚棕榈油单产未来将继续稳步提高.

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单产水平稳步提高的共同作用下,1996—2016年,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棕榈油的产量均稳定增加(表6),但二者增产的原因不尽相同.印度尼西亚棕榈油产量的提升主要是通过扩大油棕树种植面积实现的,而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的提升则是依靠单产水平的提高来实现的.目前,马来西亚正面临可供种植油棕树土地稀缺及单产提高有限的问题,世界棕榈油产量的增长已经转移到印度尼西亚.

312东盟消费份额日益降低

棕榈油主产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国内消费量虽呈上升趋势,但消费占比却均呈下降趋势(表7),这主要是因为两国棕榈油产量的增长速度要快于消费量的增长速度.就目前来看,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棕榈油的国内消费量占生产量的比重都不太高,若不考虑库存,未来两国对中国的棕榈油出口潜力仍较大.

313其他供给因素

金融危机、气候和东盟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也会对东盟棕榈油的供给产生影响.如1998年受东南亚爆发的金融危机影响,棕榈油主产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出口受到抑制,中国棕榈油进口急剧下降,1998年,中国从东盟进口棕榈油926万t,较1997年减少228万t.东盟国家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因素决定了东盟国家易受海啸等极端自然灾害的影响,2016年发生的厄尔尼诺造成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天气干燥,降低了棕榈油单产和总产量,产地随之提高,从而导致2016年中国从东盟进口棕榈油的降低.同年4月,马来西亚恢复征收棕榈油出口关税,中国进口利润下降,棕榈油采购量和到港量均减少.

32中国进口的需求因素

供需分析法下,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棕榈油的进口、人民币汇率以及中国居民的消费偏好.在棕榈油消费的优势以及人民币相对升值的带动下,中国从东盟的棕榈油进口量大幅增加.受中国居民对棕榈油食用消费偏好改变的影响,近年来进口量呈下降趋势.

321棕榈油消费的优势

在既定的进出口税率及其他口岸政策下,进口哪种油主要取决于不同进口油脂间的比价关系.2016年,国际棕榈油最高为每吨788美元,最低仅为每吨566美元,而同期国际大豆油在每吨727~907美元,国际菜籽油在每吨763~918美元(图4).对国内食品加工业而言,从成本利润上考虑,更愿意使用棕榈油,因此,国内市场上常常能见到由棕榈油勾兑到大豆油和菜籽油中的调和油.一般来说,由于季节性因素,在每年2月之后,棕榈油的生产步入产量递增周期,直到10月和11月达到年度产量峰值.从历史数据来看,棕榈油往往在10月之前出现季节性低点.

322人民币汇率

受主产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货币持续贬值的影响,人民币兑印尼盾和林吉特的汇率持续走高,人民币的相对升值使得对棕榈油的需求增加成为可能.1996—2016年,人民币兑印尼盾汇率从1996年的1元人民币兑2819印尼盾上升至2016年的1元人民币兑2 0043印尼盾,增加了61倍.人民币兑林吉特汇率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从1996年的1元人民币兑03林吉特上升至2016年的1元人民币兑06林吉特.

323中国居民消费偏好的改变

随着中国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对于食品的要求开始向健康食品和营养食品方面提升.棕榈油作为一种饱和脂肪酸超过50%的植物油脂,其健康方面近些年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9\].2016年上半年,国际大型快餐连锁企业麦当劳宣布,从2017年开始,弃用棕榈油,改用更为健康的豆油,这一决定将减少多少棕榈油的使用量不得而知,但是作为国内两大洋快餐品牌之一,麦当劳此举更多可以看成是为了迎合国人对食品健康的要求而做出的改善.目前,中国居民的植物油消费仍以大豆油和菜籽油为主,居民消费偏好的改变使得对棕榈油的食用消费需求降低,因此,在2012年中国棕榈油消费量达到顶峰后,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棕榈油开始波动下降.

4中国—东盟植物油贸易趋势展望

41趋势

从贸易规模来看,由于食用消费渐趋饱和与工业消费日渐增加,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棕榈油将在现有规模上稳步增长.以生物质柴油的应用为例,由于棕榈油转化为生物质柴油的转化率高,每公顷油棕树可以产出5t棕榈油,而大豆、油菜籽等油料作物只能产出500kg油,因此,棕榈油成为一种理想替代能源.在中国大力推行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势必将再次增加棕榈油的额外用量.

从品种结构来看,中国还是以进口24℃的棕榈液油为主.由于毛棕榈油属于原料,24℃棕榈油是精炼产品,原料加工成产品,中间存在加工利润.主产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为了将加工利润留在国内,在贸易政策倾向于控制毛棕榈油出口,而支持产成品24℃棕榈液油出口.从进口品种的用途来看,24℃棕榈液油主要用于食品加工业,而工业使用的精炼棕榈油,要求熔点不低于44℃,因此,棕榈硬脂主要用于皂类以及油脂化工类产品.

从市场结构来看,印度尼西亚仍将是中国棕榈油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国.目前,马来西亚可供种植油棕树的耕地面积有限,单产和产量的增加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再加上其国内油棕树树龄老化现象相对突出,因此,世界棕榈油产量的增长已经转移到印度尼西亚,未来中国从东盟进口的棕榈油主要还是来自印度尼西亚.

42展望

东盟是 “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双方要抓紧新机遇,积极培育新优势,不断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优势互补.对东盟国家来说,要加大对国内油棕树种植园的扶持,不断创新多种经营模式,稳定国内种植园的面积,加大对大型私人种植园的扶持,同时要积极培育个体农户种植园的面积.对中国来说,要加大对蔬菜等优势产业的培育,提升蔬菜企业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此文评论,这是关于趋势分析和东盟和植物油方面的中国东盟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国东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特征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尹文静1,2 樊勇明2(1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200438;2 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 上海200433)摘要本文从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的总体发展情况、竞争性和互.

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与特征
陈德钦(钦州学院 体育教学部,广西 钦州 535000)摘要从体育人类学视角切入,结合“文化层次学说”的观点,对中国东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及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中国东盟民族.

中国公路电影艺术特征分析
赵力子(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19)【摘 要】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迅速发展,其中,公路电影的成功突围,使其成为了引人注目的新星 在公路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电影市场还是社会整体环境,.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8854(2018)02007401一、什么是中国民歌中国民歌即中国民间歌曲 民歌起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流传于中国的各个地区,成为中国独特文化的一部分,是民.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