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跨文化交际类毕业论文怎么写 与用跨文化交际理论中德社会称呼语的不同类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跨文化交际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5

用跨文化交际理论中德社会称呼语的不同,该文是关于跨文化交际类毕业论文范文与跨文化交际和称呼和中德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跨文化交际论文参考文献:

跨文化交际论文参考文献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跨文化交际论文跨文化交际论文选题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论文

■孙菲/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 要:在中德文化交流中交际的得体性十分重要.为此,称呼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德称谓受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而有所不同.本文将用跨文化交际理论浅析中德社会称呼语不同的原因.

关键词:称呼中德称呼不同的原因文化价值维度高低语境文化

一、前言

德语学习者大多了解,由于中德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两国拥有不同的称谓体系.在德国,小孩经常称呼父母的名字,而在中国这被视为不敬.首先我们来对比中德社会称呼语的不同,然后浅析存在差别的原因.

二、中德社会称谓的不同点

(一)头衔(官衔和职业名称)

在中国,行政头衔和职业头衔会直接作为称谓语.如:经理、工程师等.在此之前会加姓称呼,例如:李经理、李工程师等.在汉语中,这些称谓经常简化,比如,李工程师简称为“李工”.除此之外,在汉语中还需要避免使用“副”字,比如,李先生是副总经理,我们称之为“李总”,而不是“李副总”.而在德国,行政头衔和职业头衔极少被使用.德国人一般使用“Herr(先生)”和“Frau(女士)”后加姓的结构,如:Herr Hans.

(二)年龄词缀

在姓前加“老”字的称呼在汉语中时常出现.此形式只用在较为熟悉的人物关系和非正式场合中,而且对方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才被称呼为“老+姓”.除了作为前缀,还可作后缀,如:张老,此称呼表达了尊敬之意.当然,“小”也可作为前缀,对方不一定年龄很小,但被称呼者的年龄一定要小于说话者.此称呼方式在德国并不存在.[1]

(三)亲属式称谓

汉语文化中的亲属式称谓在德国并不存在.德国人不会称呼陌生人为“Opa(爷爷)”,在中国却很普遍.中国的亲属式称谓表达了一种礼貌并且展示出一种亲密的人际关系.这种亲属式称谓营造出一种家人式和谐氛围.这种方式的称谓深受社会文化影响.

三、中德称谓不同的原因

(一)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价值维度是荷兰学者Hofstede在著作《文化后果》中提出来并探讨的.中国的价值观注重国家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把个人看作是集体的一部分,重视社会成员对集体的忠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属于典型的集体主义文化国家.而德国崇尚个人主义,认为人是独立的自治的个体,是典型的个人主义文化国家.集体主义指数高的国家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注重集体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视集体认同,不注重个人权利和隐私,年长者的地位较高.[2]这就是中国人不对长辈直呼其名的原因,代以亲属式称呼,一为尊长,二为建立内部人际关系,创造和谐.而德国人认为个体才是社会的出发点,德国人赞颂个体,重视自我享受和自我实现.德国人强调人人平等,因此没有亲属称谓,而是直呼其名,年轻人称呼长辈名字亦是正常现象.

(二)长期定位和短期定位(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与跨文化理论的关系同样是由荷兰学者Hofstede联系在一起的.在文化维度这个概念提出之处时只包含四个维度,第五个维度,也即长期定位和短期定位,是在1991年《文化与组织》一书中提出来的.此维度以东方文化为切入点,主要围绕儒家文化展开.[2]儒家学说中名正言顺则是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名”即是称谓的意思,不在其位,不行其事.只有有了正当的名份和称谓,说话做事才属正当,才会达到预计的效果.中国人深受儒家价值体系影响直至今日,因此中国人重视官衔称谓和职业称谓,注重尊卑和长幼秩序,存在“老+姓”称呼结构的原因皆可由儒家思想的影响来考虑和思考.

(三)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

著名文化学家、人类学家Edward THall在其著作《Beyond Culture》一书中系统阐述了高、低文化理论.此理论包含高、低语境文化.在高语境文化中人们试图先与对方建立关系,然后再谈及正题,在谈论期间说话者往往想让对方从字里行间中体会话语的含义,表达委婉,而不是直截了当的说明来意.高语境文化中,人们注重面子,交往较为间接,注重群体内部的和谐和交际中的情感和直觉.中国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国家.在中国式合作中,人们往往先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达到类似亲属式和谐的关系之后才会进入合同式谈判的阶段,这种关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往往有“弹簧式”的宽容度和协调性,因此这种模式不容易崩解.因此在交际过程中称谓的使用也会为达“和谐式”关系,为顾及合作方所谓的“面子”,在交谈中使用头衔式称谓,甚至在后期交谈中使用“亲属式关系”.但在德国这样低语境文化国家的合作关系中关系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精确,喜欢直奔主题聚焦信息.因此在交谈中内容大于交际,在工作中更不需要头衔式称谓和亲属式称谓,“Herr”和“Frau”就足够尊敬了.

四、结语

本文以中德称呼语为出发点,阐述了中德称呼语的不同点,着重从跨文化交际理论中“五个文化维度”理论和“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分析了中德称呼语不同的原因,从而认识到语言的学习需要伴随着文化的学习,学习一门语言实际是在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脱离文化习得外语,使用外语只能是闭门造车.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学习可以减少“文化休克”,理论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因此要求外语学习者从实践出发,同时去体会理论的真谛.

参考文献:

[1]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马晓莹.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研究[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Kai Bartel,Thomas Kempa.中德跨文化交际与管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4]Yong Liang.H?flichkeit im Chinesischen[M].München:iudicium verlag GmbH,1998.

作者简介:孙菲(1989-),女,汉族,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翻译.

本文结论:本文是一篇关于跨文化交际和称呼和中德方面的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跨文化交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高职院校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状况调查与解决策略
摘 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更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本文为了把英美文化融入新职业英语的语言教学中,在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英美文化意识状况及交际能力进行处调查,为改进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课.

赴泰新任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交际冲突典型案例调查和分析
汉语教师志愿者是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接受国家的使命到世界各国传播中国文化 他们进入他国教授汉语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适应异文化、如何在异文化中与学生和工作伙伴进行交际,汉语教师志愿者为达到交际目的或多或少.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去,将对英语委婉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让学生能够在跨国跨文化的交流中能够正确理解英语的含义,同时也能够运用合适的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增强学生的国际化交流水平.

跨文化交际下商标名的翻译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贸易交往日趋频繁,人们的品牌意识也越来越强 商标作为为商品的灵魂,公司企业想要为其产品打开销路,好的商标名称以及国际化的商标译名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个能在本国迎合消.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