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文化专升本论文范文 与文化之树,世界之史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7

文化之树,世界之史,该文是文化类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跟文化和树和世界类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世界机械史论文世界文化杂志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拉尔夫·林顿(RalphLinton,1893—1953)的《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以下简称《文化树》),从心理学派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对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发展历史进行了条脉清晰的展现和抽丝剥茧的缕析,具有重要的学科价值和方法论价值.

何道宽教授几十年来一直从事英语语言学、文化学、人类学、传播学研究,所出著作和译作80 余种,且多是传播学、人类学、文化学等领域的经典必读之作.著述之丰,成绩之斐然,令人敬佩不已.阅读《文化树》之前,感到此书浩瀚无边,因为内容纵横跨度极大,涉及范围极广.但是,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之后,顿觉一部世界文化史在眼前明朗开阔起来.读完之后,豁然之感油然而生,收益颇大.

众所周知,世界文化发展历史何其源远又广博浩荡,要在一本薄薄的书中加以全面概括、阐述和分析实属不易.但是,此书以“纵横驰骋的思路、挥洒自如的笔墨、宏富经纬的睿智、阐幽择微的条分缕析,揭示了多源并行、相互影响、交相辉映的人类文化”.书中梳理了从洪荒时代直至近代的世界各个主要地区的文化发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世界文化发展的繁茂图景,使我们能够在短暂的阅读中快速、清晰地了解世界文化发展的经络与血脉.

全球史观下的世界文化史

林顿用辩证的全球史观为我们呈现出一部浩瀚的世界文化史.所谓“全球史观”,就是用全球的眼光、历史发展的眼光来考察世界文化历史发展的进程.《文化树》不仅从横向的地理区域条线,用全球的眼光阐述了欧洲文化、东南亚文化、大洋洲文化、西南亚文化、两河流域文化、埃及文明、地中海文化、非洲文化,以及印度、中国和日本文化,还从纵向的时间历史条线,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揭示了自人类文化起源开始的人猿揖别、人类进化,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直至近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充分展示了浩浩荡荡上下数万年间历史长河中文化发展的脉络.各种文化的发展又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交叉而生的.比如,东南亚文化既影响了太平洋和印度洋诸多岛屿以及非洲等地区的文化形态,同时它又先后受到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的影响;印度文化的发展也是许多不同渊源的文化成分综合而成的结果;雅利安人尚武骁勇、蔑视学术的传统影响欧洲贵族达千年之久;高卢人和日耳曼人对罗马文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的影响.因此,人类文化就好比是扎根于史前文化悠远土壤中的一棵大榕树,它生长出许多相互交织的枝干,最终长成一片盘根错节、枝杈交叠的文化丛林.

林顿在用全球史观写史时,还注意关照整个人类的历史经验.《文化树》中描述了整个人类创造文化的历程,涵括了贵族与平民、有权者与无权者、精英与大众、男性与女性、西方人与非西方人、教徒与非教徒等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创造文化的全部活动,使得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平等的史学话语权.《文化树》通过对不同文明时期各个不同阶层人员活动的详细描述,为我们展现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体系的建构、运转与维系状况.

用人类学方法写史

林顿在《文化树》中采用了心理学派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来分析各种文化现象,也就是以人性、人格与文化与社会变迁为研究主题,寻找个人人格和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所形成的文化模式,并通过某一社会群体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来试图发现人类社会生活的通则以及组成社会、联系人民的社会关系、观念、价值和信仰等问题.

比如,书中创新性地分析了人类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和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批判性地指出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是了不起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知识和思想的能力.在分析东南亚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时,书中指出,尽管中国和东南亚有着长期的海陆接触,但是中国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是微小的.中国人虽然愿意娶土著女子为妻,但他们按照中国人的文化把子女培养成中国人,小心翼翼地维护自己的文化,而土著人也维持自己的文化.来自中国的物件和技艺融入了东南亚的土著文化,然而中国的社会、政治或宗教模式似乎没有迁移到土著文化中.和中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文化渗透到整个东南亚地区,甚至在更加原始的部落里都留下了印记.除了老挝山地以东地区之外,整个东南亚大陆地区中,印度文化的影响都远远超过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原因似乎是:除了征服的目的,印度人到这里来是当传教士,中国人到这里来是做商人.中国人从来不迫使别人皈依自己的信仰,也让土著人维护和保持他们自己的文化;而印度人在殖民过程中都要传教,并要求异教徒皈依,印度教徒、佛教徒和穆斯林都是如此.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特征———相互尊重,互不干涉,这不禁使人联想到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用社会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从分析某一社会群体的社会结构、社会功能和社会生活,往往能够从中发现其社会关系、社会观念、价值观等的来源和基础.

技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

与帝王将相相比,林顿更关注技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他在书中用技术的变革性发展来划分人类文化发展的四次文化突变,即第一次突变是使用工具、火和语言,第二次突变是发现如何栽培作物、驯化动物,第三次突变是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及其他科学技术的采用,第四次突变是原子能的利用和进入太空的发现.林顿强调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影响,使我们能够摆脱个人崇拜和英雄主义的束缚,更加客观地看清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

第一次文化突变中,工具与火的使用增强了人控制环境的能力,使人的分布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宽.制造和储备工具,比使用火更加直接地反映了人脑的特征.火的使用使我们的祖先能从类人猿以水果为主的膳食改变为以果实和块根为主的膳食,并改善了肉食的风味,这就拓宽了食物的范围,使人的生活范围拓展到更北的高纬度地区和干燥的地区,极大地扩展了人在各个地区的分布空间.但是,制造和储备工具,唯有人类为之.人类利用技能制造出来的工具,使人在谋划自己的行动时既看到过去,也意识到未来.

第二次文化突变中的作物栽培和动物驯养,使得人从刚开始的稀有物种变为数量极为众多的物种,而且极大地加速了文化发展的速度,因为由此产生了闲暇时间和经济资源.同时,人口的增长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林顿不同意早期研究文化演进的学者的观点,早期研究文化演进的学者认为动物的驯化走在作物栽培之前.林顿则认为,除了少数例外,农业是走在动物驯养前面的,人们在有了固定居所之后,才开始栽培作物,之后才驯化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大部分家禽家畜.如果说工具与火的使用增强了人控制环境的能力,那么作物栽培和动物驯养则提高了人适应和改变环境的能力以及人在不同环境中生存下来的能力.

在第三次文化突变中,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以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第三次文化突变发生之前,旧世界各地的主要生活模式都是农业经济,而蒸汽机、内燃机的使用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这些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产品种类,还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了不同文化区域之间的交流、传播与相互影响,使得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次文化突变中,欧洲文化比世界其他地区抢先了一步,这正是“白人优势论”真正的理论基础.林顿在此指出了“欧洲中心论”的理论来源是因为欧洲在技术发明和应用上捷足先登,但这并不意味欧洲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就有着高于其他文化的优越地位,世界各种文化之间都是平等的, 没有优劣之分.这就有力地批判了所谓的“欧洲中心论”或“西方中心论”.

林顿还敏锐地观察和预见到核技术和空间技术对世界文化的影响,预言了第四次文化突变.尽管林顿在世时(他去世于1953 年) 这些新的先进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他已经发现了这些新技术的威力,认为这种威力主要体现在政治上,即它们巨大的摧毁能力一定会迫使世界各国人民改变对战争的态度.他的这一预言在当今社会也得到了证实.

传播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

人类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是通过各地区或各民族内部自身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来完成,另一方面是通过不同地区或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传播来实现的.在《文化树》一书中,我们能够显而易见地看到传播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虽然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复杂性差别很大,但是,不同区域文化之间通过人口迁移、语言传播、宗教传播、物质交换、经济贸易甚至是掳掠和战争的方式,相互之间存在着盘根错节的关系和影响.比如,青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转移的标志,就是人口的显著流动及其带来的文化突然变迁; 突厥人、鞑靼人、蒙古人把中国文化带到了西亚、南亚和欧洲;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使《吠陀经》和吠陀教义成为印度思想和文化的主宰.

世界文化史就是一部文化传播史.世界文化的发展其实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可以说,世界文化是在传播中不断变化发展的.每个区域的文化之起源及其发展,几乎无一不受到外来传播的影响,只是受影响的程度各有不同.拿西南亚文化和欧洲文化来说,它们的发展和相互作用就有力地表现了传播对文化发展所起的重要影响.又比如,闪米特人在与许多民族的交流过程中, 不断地吸收新的文化,比如新的器具用品、新的艺术风格,等等,凡有益者,无不悦纳.以至于同是闪米特人的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却创建了当今世界上截然不同的两种一神教———伊斯兰教和犹太-基督教,这就充分显示了传播对不同文化甚至是同一文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传播带来了新的技术发明,导致了新的生态文化、物质文化、思想文化乃至制度文化方面的交流、融合与变化.因此,传播对世界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这使得传播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生产性要素.

不同文化层面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

《文化树》这部世界文化史兼顾到了不同文化层面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影响.

在生态文化方面,描述了突厥人、蒙古人这些牧马民族的易被征服者同化性;闪米特文化的绝对要求新娘童贞以及严格的家庭父权制特点;印度北部和南部在语言与习俗传统上的区别,即北方操印欧语的民族的雅利安传统与南方操德拉维语的民族的非雅利安人习俗;印度社会基础的三大支柱:村社自治、种姓制度和数代同堂的大家庭;日本民族的尚武性以及武士阶层在日本文化中的长期支配地位;相反,在中国文化中,武士却处于次要地位,他们被视为保卫士农商的力量.在物质文化方面,描述了波利尼西亚人注重技术和技巧的操作性文化特征;埃及在技术方面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希腊人手工技艺日益灵巧但缺乏基础发明和技术引进的技术特征.在精神文化方面,提到了闪米特人对文明的最重要贡献———数学、天文学和宗教,创建了伊斯兰教和犹太-基督教;具有强烈的好奇和分析态度的希腊人创造了分析方法;以及中国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思想和科举制度.在行为文化方面,分析了雅利安人对欧洲贵族文化的影响,比如欧洲贵族文化追随雅利安人初始的文化模式,注重“性格养成”,而不是给学生提供有用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必须精通马术,打猎成为贵族成员的一种象征.在制度化文化方面,描述了波利尼西亚具有尊重未来和男女极其平等特征的社会制度,雅利安人建立的、在欧洲保存下来并影响深远的贵族政治模式,由于神权政治模式渗透太深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僵化、最高度集中的埃及政治形态,希腊政治体制与美国政治体制的相同之处,罗马文化在拉丁字母表、建筑、法律、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对后世欧洲文明的深刻影响,等等.这些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各种不同文化层面交相辉映,既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又使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齐放光彩,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另外, 《文化树》一书中还阐述了诸多宗教文化知识,分析了世界主要宗教文化的起源、变化和发展,并对一些宗教进行了比较研究,比如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书中指出,伊斯兰教和印度教是两种观念最为对立的世界观.穆斯林是毫不妥协的狂热的一神教信徒,而印度教徒是多神教的信奉者;穆斯林坚信一切教徒皆兄弟,地位平等且垂直流动性大,而印度教徒的整个社会制度的基础就是社会上的不平等和固定的世袭制地位;穆斯林是相对“积极的”,而印度教徒是“消极的”.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中,每种文化都有可能在不同的文化层面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并使之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形态和发展规律.

结束语

《文化树》从各种文化的相互影响过程中对世界文化发展进行了立体的、多层次的描述和阐释,可读性极强.本书虽为译著,但是何道宽教授用流畅的语言,使一本原本晦涩难懂的英文著作读起来朗朗上口.正是由于何道宽教授已臻化境的翻译功底和语言力道,才能让这本英文的世界文化简史犹如一幅清明上河图般清晰、鲜艳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历史是一种记忆.文化之树,生成世界之史.读史以明智,鉴以往并知未来.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魏建宇)

上文总结:上文是关于文化和树和世界方面的文化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黄花梨的前世:我本顽野树,扶醉入农家
黄花梨是海南独有的金钻品牌 据说千年前已有上贡,明清间大名更突出,当代一跃而成顶级珍材,世称与黄金……值 这几年,海南全省各县市几乎都有灯火辉煌的黄花梨展销店,乃至博物馆;诸般花梨小件令普罗旅游者爱不.

打造大运河文化: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文 韩旭 图 通州区委宣传部2017年2月24日,总书记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指出,通州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 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

你凶猛,世界就会俯首称臣
我相信很多和我同龄,或是更加年轻一些的朋友,都在一种塑造好学生、乖孩子的教育模式下成长学校里,要遵守各种纪律,轻易不能越雷池一步,学习一定要好,一定要按时做功课,至于其他,牢记万不可令老师头疼就好 回.

近代500年里,世界838项重大发明中没一项来自中国
张维迎导读近代 500 年里,中国在发明创新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几乎为零,不要说与美国、英国比,我们甚至连瑞士的一个零头也达不到 再过五十年、一百年重写世界发明创新史,中国能否改变过去 500 年史上的空.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