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文心雕龙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文心雕龙原道》文本分析和再标点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文心雕龙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7

《文心雕龙原道》文本分析和再标点,本文是关于文心雕龙相关论文范文资料与《文心雕龙原道》和标点和文本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文心雕龙论文参考文献:

文心雕龙论文参考文献 毛概论文格式高被引论文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政论文

○ 蔡鑫泉

(上海市新学科学会,上海200020)

[摘 要]《文心雕龙·原道》释读标点有多种版本,说明有探讨的余地和必要.根据上下文语义分析,“精义坚深”的“精”当校勘为“情”,“坚”为衍讹,“重以公旦多材”的“重”当上属,“精义坚深,重”当为“情义深重”;“爰自风姓”当校勘为“爰自《风》兴”,意为《诗经·风》兴起.两处校勘,对释读有一定影响.根据校勘,对相关标点作了适当调整,在此基础上作了再标点.再标点后能够更准确领会原文意思,进一步领略“原著的修辞之美”,领会刘勰的历史观.

[关键词]《文心雕龙·原道》;释读;文本分析;情义深重;爰自《风》兴;再标点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8)01-0045-10

doi:10.3969/j. issn. 1672-8610.2018.01.008

一、引言

《原道》是《文心雕龙》的首篇,论述了刘勰对文学的基本观点.因此,对全书的理解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文心雕龙》包括《原道》,已有多次释读标点,不断改进完善.但至今仍有多种版本.①有些地方标点很有些差异,应该有探讨的余地.有的地方又高度一致,但似乎也有些疑惑.以《增订文心雕龙校注》中的为样本,琐议一二,并妄自做了再标点.

原道第一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杂,方圆体分,日月迭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谋,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镕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元圣,炳耀仁孝.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俲.[1]1

二、文本分析

1.“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设问发在“与天地并生者”了.陆文断为“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也有这样的嫌疑.与设问为什么“文之为德也大矣”不符.

如果直截了当地说,“文之为德也大矣,何哉”.“与天地并生者”是插入语,用来说明“大”的程度.用破折号来表示这种插入关系,是为恰当,既能起到补充说明作用,又不致过于阻断文气.

2.“夫玄杂,方圆体分”,混沌一体的宇宙,宇宙为整体.宇宙分为天地,天地“日月迭璧”为天,“山川焕绮”为地,天、地为部分.部分不能与整体并列.“方圆体分”后面不能用分号,只能用句号.《名士文存一百篇(上)》就是这样标注的.但所见版本中,以用逗号的为多.

周文“方圆体分”后面用冒号,是另一种办法,用以提示下文.下面的“此盖道之文也”是总结语,按理也当用冒号.但文中用了句号.这也是一种不协调.协调的方法,是两处都句号.

3.“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还不是古人完整的观察.“两仪”之间活动着有性灵有智慧的人.这是接下去要议论的.因此,“性灵”宜与“惟人参之”连读,“所钟”与“是谓三才”连读.“惟人参之性灵”,犹“惟性灵之人参之”.“所钟是谓三才”,“方圆体分”,分类为天、地、人,成了三才共存的局面.

4.“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生”,形似对偶,断句似无不妥.人已经是“天地之心生”,再说“为五行之秀”意义不大,已无必要.“为五行之秀”上读,表示“三才”均为“五行之秀”,为下面的论述做好铺垫,人为“天地之心生”,这就有了层次.“[人]实天地之心”,独为一句.而且,“一本实上有一字,心下有生字”.元代画家朱德润晚年所作《秀野轩图》跋文《秀野轩记》的前面几句,或有助于理解:“一元之气生.物而得其氤氲,扶舆以成.其精英淑粹者,为秀焉.故卿云景星,天之秀也;崇崖缭溪,山之秀也;麒麟凤凰,羽毛之秀也;贤材硕德,人之秀也.人介乎两间,又能揽其物之秀而归之,好乐寓之游息,如昔人栖霞之楼,醒心之亭,见诸传记者不一也.”②

5.“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与“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是对偶关系,中间用分号是适宜的.但“虎豹以炳蔚凝姿”与“龙凤以藻绘呈瑞”也是对偶,中间的逗号就有点委屈了.问题在“动植皆文”后的冒号.“动植皆文”是提示下文,“龙凤”云云都是下文,文意本身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动植皆文”后用句号并不会影响理解.同样,并列的内容可以用分号.但也可以用句号,当存在双重并列关系的情况更当用句号.

陆文就是在“动植皆文”后用了句号的.对偶的前一句“云霞”后用了分号,但另一对偶的前一句“虎豹以炳蔚凝姿”后却用逗号,相互之间不协调.

6.“郁然有彩”的是“无识之物”.“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是一件事,“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成了两件事.“夫以无识之物”是可以句读,但不一定要断句的地方.刘勰生活的梁代,文风靡丽,骈文盛行.刘勰写作《文心雕龙》十分用心,很注意文字质量.但说到底《文心雕龙》是论说性的文章,文义的准确连续最主要,形式应服从内容.过于追求四言骈文的形式,恐不适当.如果句读的地方都断句,可能造成文气阻滞,文章显得有气无力.

7.“精义坚深”文义晦涩.这一点,也是各个版本的共同点.陆文:“精确的内容,坚实而深刻”.《现代汉语词典》:“坚实①坚固结实:~的基础.②壮实:身体~.”[2]540“内容深刻”常听说,“内容坚实”很少听人说,是以感到别扭.

也许有人以“精理为文”(《徵圣》)“内义脉注”(《章句》)为例,说明“精义坚深”的合理性.稍做分析就可以明白,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文心雕龙》非常注重对偶,“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校相须,自然成对”,“是以言对为美,贵在精巧;事对所先,务在允当.若两事相配,而优劣不均,是骥在左骖,驽为右服也.若夫事或孤立,莫与相偶,是夔之一足,趻踔而行也”.(《丽辞》)“精理为文,秀气成采”(《徵圣》) “精理为文”“秀气成采”各自结构清晰,语义分明,“精理”与“秀气”对偶,“为文”与“成采”对偶.“外文绮交,内义脉注”(《章句》),“内义”与“外文”对偶,“脉注”与“内义”搭配得体.“符采复隐,精义坚深”,“精义”与“符采”不成对偶.“符采”为并列结构,“精义”为偏正结构.按照对偶的“六对”“十对”之说,“精理”“精义”属同类对,“情义”“符采”属正名对.[3]144“精义坚深”,“精义”为偏正结构,“坚深”为并列结构,不符合四字词组的构成习惯.“坚深(深重)”为形容词,“精”也是形容词,“精义坚深”犹“精义”再加上“义坚深”.“精义”是偏正结构,“坚深”也是修饰“义”的.同一个名词的两个修饰词前后分置,极为罕见.如果说“精理为文”“内义脉注”的言对是“贵在精巧,务在允当”,“精义坚深”则“莫与相偶,趻踔而行也”.

“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义”是指《易经》的含义.说到文章,与“义”经常一起出现的是“情”.“情、义”,是《文心雕龙》最重要的基本概念.“雕琢性情,组织辞令”.(《原道》)“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闻,则圣人之情,见乎辞矣.”(《徵圣》)“义既埏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六义”之一“情深而不诡”,之四“义贞而不回”.(《宗经》)“表体多包,情伪屡迁,必雅义以扇其风,清文以驰其丽.”(《章表》)“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体性》)“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熔裁》)“精”当“情”的谐音讹误.“情义”者,文章所表示的感情和含义.“情义”正可与“符采”相对偶.

“情义坚深”仍然文义晦涩.《常用汉字辨析》:

坚(堅)

【形】《说文·臣又(“堅”的上半部)》:“刚也.从臣又从土.”会意字.本义为泥土坚硬.

【音】《广韵·先韵》:“固也.古贤切.”今音jian平声.

【析】“坚”“艰”字音相同,容易致误.两个字都能做形容词,但意义不同.“坚”表示硬、牢固、意志坚硬等义,如坚硬、坚固、坚贞.“艰”表示困难、不容易,如艰难、艰苦.

艰(艱)

【形】《说文·堇部》:“土难治也.从堇艮声.”形声字.本义土难治理.

【音】《广韵·山韵》:“艰难.古闲切.” 今音jian平声.

【析】参“坚”字.③

我们经常说“内容深刻”,不说“内容坚实”.[4]8“情深义重”是一个现在仍然经常使用的成语.《新华成语词典》:“情深义重:情义深厚.”④

注意到紧接着的下文为“重以公旦多材”,可以联想到“重”当上属.“重”上属后,三句四言“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的下一句,很可能也是四言,“情义坚深重”,最有可能的是“坚”为衍文,即当为“情义(坚)深重”.这样,可以避免上述的种种困惑.周文:“精义坚深:含义确切深刻,指质美”,“坚”字省而不译,是明智的,然而是消极的.

《汉语大词典》收“坚深”条:“坚深犹艰深.”[5]举例即《原道》的“精义坚深”与《奏启》的“若夫傅咸劲直,而按辞坚深;刘隗切正,而劾文阔略:各其志也”.这两个例句是互为援引的.“精义坚深”的疑惑已见于前,“按辞坚深”也就应该独立考察了.艰深,深奥难懂.说“坚深”犹“艰深”,背离了“坚”所固有的义理,有牵强附会之嫌.也缺乏基础.我们查了许多词典,都不收“坚深”条.⑥“按辞坚深”当为“按辞艰深”,“坚”为“艰”的谐音之讹.《汉语大词典》“坚深”条的选定与解释或可商榷,不足为训.这既说明了《文心雕龙》这类经典的准确释读的重要性,也说明编纂词典确定条目,即使是从经典中选取的,要根据字词的义理作一番核准.

其实,细心的人可以很容易在电脑文本输入时发现端倪.“精义坚深”“按辞坚深”输入后,电脑会在“坚”字的下面显示红色波浪线,提示“精义坚深”“按辞坚深”文义晦涩,而且指示问题出在“坚”字上.用“工具”栏的“拼法和语法”检查,提示“坚”为“非词单字”.“精”字没有提示,这是软件的局限性.也因为从词语构造上说,“精义”无可非议.《文心雕龙》就有应用,如“《四象》精义以曲隐”“精义曲隐”“正言共精义并用”(《征圣》).这里的“精义”不当,另有原因,已如上所述.诚然,电脑的应用软件是人设计的.但至少可以说明,现在大量使用的软件设计的语文指导思想认为,“精义坚深”“按辞坚深”的“坚”字为“非词单字”.

8.“重以公旦多材”,也现今流行各个版本的共同点.其实这一句文义晦涩.“重”字上属后,“以公旦多材”意思清晰了.而且,“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镕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句,如果不计“必金声而玉振”中的“必、而”两个语气词,忽略“镕钧《六经》”与“剬《诗》缉《颂》”之间的些许区别,与“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大致对偶.或许正因为有了“镕钧《六经》”与“剬《诗》缉《颂》”之间的些许区别,才将“金声玉振”稍变为“必金声而玉振”以做呼应.这也是刘勰为文不同于一般的地方.这还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重”上属较为合理.

9.“爰自风姓,暨于孔氏”,“【黄叔琳注】风姓〔史记〕伏羲氏以风姓”,这更是各个版本的一致说法.但有几点疑惑.

《太史公自序》:“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了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但《太史公自序》又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可见太史公关于伏羲作《易》的叙述,并不那么确定.这是其一.

又,《辞海》:

伏羲氏一作宓羲、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人类由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又传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反映中国原始时始渔猎畜牧的情况.传说八卦也出于他的制作.一说伏羲即太皞.[6]217

太皞亦作太皓.传说中古东夷族首领.风姓.居于陈.传曾以龙为官名.春秋时任、宿、须句、颛臾等国(都在济水流域),即其后代.一说即伏羲氏.[6]640

《中国历代名人辞典》:

【伏羲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一作伏戏、宓牺、包(庖)牺,又号羲皇.相传从这时起,始结绳为网,进入渔猎经济生活.又传他和女娲氏兄妹族外相婚,创始嫁娶,正姓氏.由血缘家族向氏族过渡.一说伏羲即太皞.

【太皞】相传为东夷部族首领.一作太昊、太皓.风姓,以龙名官.东夷共分九支,故亦称“九夷”.其最大一支被奉为共同首领,为夷人想象中的祖先.活动中心在陈,后沿淮河向东发展,转趋黄河下游,控制济水流域一带,建立任、宿、须句、颛臾等小国,与后起的少皞并称“两皞”.一说太皞即伏羲.[7]1

伏羲氏、太皞,《辞海》与《中国历代人辞典》大致相同.后者由历史专业专家编纂,更为专业,更为可信.《礼记·月令》:“太皞帝庖牺氏,风姓也.”[8]6《中国历代人辞典》明确说太皞“风姓”,而伏羲氏未提“风姓”.根据历史资料的采集原则,“风姓”不应该理解为伏羲氏,而应该理解为太皞.但是太皞与八卦等文化元素并无瓜葛.因而就凭借“相传”之又“相传”,把“风姓”与“传说八卦也处于他的制作”的伏羲氏联系起来.“风姓”伏羲氏说的历史资料拣取并非无瑕.

又,“爰自风姓,暨于孔氏”,“暨”,至、又及的意思.实际应用中,“又及”的两件事情往往紧密联系,而且时间上不能相去太远.伏羲氏与孔子所处的时代相去太远.如果把“风姓”理解为太皞,他与孔子基本没有什么瓜葛.无论哪种情况,都与“暨”的用法不符.

又,就算跨越了时限,也牵强于“相传”伏羲氏是“风姓”了,又相传八卦出于伏羲氏所制作.下文说到“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取象”,取法.“风姓”的伏羲氏,“取法”于伏羲氏的“风姓”,这从语义逻辑上说不通.

又,陆文解释说“从伏羲到孔子,前者开创,后者加以发挥,都是根据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来进行著作,钻研精深的道理来从事教育.”[4]10伏羲时代还没有文字,何来“著作”,怎样“著作”?不但有关伏羲的神话,就连记载“炎皞遗事”的《三坟》等著作,也是商周有了文字后人们追记的.

有以上几点,基本可以推断,“风姓”理解为伏羲氏存在重大疏漏.

怎样解决问题呢?只有从分析上下文中去寻找线索.

《原道》是《文心雕龙》的首篇,论述刘勰对文学的基本观点,文原于道.全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天下万物都有文采,文是道的反映,是自然现象.第二,人类历史发展总过程看文.第三,文与圣人的关系.

第二段,人类起始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都有文,因而“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整个过程有两个至关重要的事情: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逮及商周,文胜其质.“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成了文明与洪荒的分水岭,中华民族从口口相授的时代,进入典籍时代,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在此之前,圣人也有训,万物也有文,只是声音的文,动作的文,但不能用文字记录,“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至今,世界上仍然存在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氏族群落.

文字,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文”仍然很朴实,所谓“质胜其文”.随着文字发展完善、熟练应用、普及推广,文化得到发展,商周出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达了所谓“文胜其质”,并进而有了“夫子继圣,独秀前哲,镕钧六经”.“《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情义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先王声教,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征圣》);“自王泽殄竭,风人辍采;春秋观志,讽诵旧章,酬酢以为宾荣,吐纳而成身文”(《明诗》);“《诗》文弘奥,包韫六义,毛公述《传》,独标兴体,岂不以风通而赋同,比显而兴隐哉这一点”(《比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昔在陶唐,德盛化钧,野老吐‘何力’之谈,郊童含‘不识’之歌.有虞继作,政阜民暇,‘熏风’诗于元后,‘烂云’歌于列臣.尽其美者,何乃心乐而声泰也!至大禹敷土,‘九序’咏功;成汤圣敬,‘猗欤’作颂.逮姬文之德盛,《周南》勤而不怨;太王之化淳,《邠风》乐而不淫.幽厉昏而《板》《荡》怒,平王微而《黍离》哀.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也.春秋以后,角战英雄,‘六经’泥蟠,百家飙骇.方是时也,韩魏力政,燕赵任权,五蠹六虱,严于秦令.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齐开庄衢之第,楚广兰台之宫.孟轲宾馆,荀卿宰邑.故稷下扇其清风,兰陵郁其茂俗.邹子以谈天飞誉,驺奭以雕龙驰响.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观其艳说,则笼罩《雅》《颂》.故知暐烨之奇意,出乎纵横之诡俗也.”(《时序》)“九代之文,富矣盛矣;其辞令华采,可略而详也.虞夏文章,则有皋陶六德,夔序八音,益则有赞,五子作歌,辞义温雅,万代之仪表也.商周之世,则仲虺垂诰,伊尹敷训,吉甫之徒,并述《诗》《颂》.义固为经,文亦足师矣.及乎春秋,大夫则修辞骋会,磊落如琅玕之圃,焜耀似缛锦之肆.薳敖择楚国之令典,随会讲晋国之礼法,赵衰以文胜从飨,国侨以修辞扞郑,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翚善于辞令,皆文名之标者也.战代任武,而文士不绝.诸子以道术取资,屈宋以《楚辞》发采.乐毅报书辩以义,范雎上疏密而至,苏秦历说壮而中,李斯自奏丽而动,若在文世,则杨班俦矣.荀况学宗而象物名赋,文质相称,固巨儒之情也.”(《才略》)这就是刘勰经常所说的“九代”.这九代是黄、唐、虞、夏、商、周、汉、魏、晋.这些是刘勰的历史观.

科学历史观更准确,更丰富,更精彩.(参见示意图⑤)《文物夏商周史》有简略叙述,以下转述的,是与此处论述有关的内容.许多出土的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早期文字的萌芽.出土文物表明,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应用天然墨了.至商代,文字已经相当成熟.大量商周时期的出土文字资料比较丰富,以书写材料不同可分为陶文、玉石文、甲骨文、金文.书写方法主要是用毛笔蘸黑色颜料或朱砂书写后契刻.文字只为极少数人掌握,用于问卜,记载国家大事,典章制度.设置专职官员.青铜铭文是西周史学的重要载体,相当于他们的历史读物甚至家史国史.西周时期典册文字有鲜明特色,如周族的历史主要保存在《诗经·大雅》里面.周人还根据商代流传下来的典册文字整理夏商时代的誓诰文献,分为《虞书》《夏书》《商书》等部分.记载当代历史的文献称为《周书》.[9]155-166“今存《三坟书》,分山坟、气坟、形坟,以《连山》为伏羲作,《归藏》为神农作,《乾坤》为黄帝作,各衍为六十四卦,系之以传,且杂以《河图》,实系宋人伪造.”[6]14可能因为没有出土文物支持,《辞海》做了这样的叙述,《文物夏商周史》里也没有提及《三坟》.退一步讲,《三坟》也应该在这个时期与《虞书》《夏书》《商书》等相继完成.

出土文物确认的文字出现的时间是夏代,刘勰提前至黄帝.而“文胜其质”时期的认识,两者基本相同,即商、周时期.可以发现,刘勰的历史观的脉络与科学历史观大体上是合拍的,虽然划分上有所区别,而且刘勰没有给出具体的时.“三万七千多字的《文心雕龙》,基本上概括了从先秦到晋宋千余年时间的文学面貌”.[4]《引论》106这是基于科学历史观的.按照刘勰的历史观,他考察的时段是从黄帝至晋宋的九代,时期要长得多.但是因为对“文胜其质”时期的认识基本相同,对我们上面的论述没有太大影响.

应该在理解刘勰的历史观的基础上,再加以适当阐述发挥.离开了刘勰的历史观,就不能准确理解有关文句.从某种意义上说,离开了刘勰的历史观,也离开了科学历史观.陆文认为:“神农、伏羲的事迹,记载在《三坟》里面;但是由于年代久远,那些文章就无法追究了.”[4]8有关《三坟》的“注释”说得更清楚:“《三坟》,传为伏羲、神农、黄帝三皇时的书.”[4]6神农、伏羲的时代还没有文字,怎么能够“写成书”呢?有了文字了,才可以记录当代圣人的事迹,可以追记先人功绩,这才有了《三坟》等文献.“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说的就是这事.在刘勰的历史观念中,人文始祖炎皞距离“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的商周,或许没有我们现在知道的170万年那么漫长,但总有数千上万年吧.所以称之为“遗事”,所以“声采靡追”.这说明,有时我们对刘勰历史观的理解并不始终如一.

在第二段的基础上,从“爰自风姓”开始的第三段进一步论述文与圣人的关系.这种讨论,只能主要基于文化比较成熟,即所谓“文胜其质”的阶段,也就是“逮及商周”的那段时间.

有了这一时段概念,“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就不难理解了,而且上文已经告诉我们了.

从时间段上伏羲已经被排斥在外了.联系到“暨于孔氏”,与孔子文化活动很有点关系,又与“风”有关的,那就是“风雅颂”的“风”,《诗经》的《风》.这与下文也相符:“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情]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镕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雅》《颂》所被,英华日新”,商周正是《诗经》兴盛的时间,其中包括《风》.《文心雕龙》中,《诗》有是简称为《雅》《颂》,如上;有时简称为《风》《雅》,如下文的“《风》《雅》”.这里的“风”,也是《诗》的简称.用哪个作简称,看行文需要.也就是说,“风”还是那个“风”字,但不是姓氏的“风”,而是《诗经》的《风》.“姓”很可能是“兴起”的“兴”.“《风》兴”是以作品产生的时间点来表示时间起始.如果说成“《诗》兴”,读来不顺,所以用《风》来代表.“暨于孔氏”,以人的活动时间表示一个人的时间点.这也是对偶的一种手法.《情采》即有:“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

“风姓”校勘为“《风》兴”,与上下文衔接良好,基本上避免了“风姓”说的种种疏漏.下面的分析中,可以进一步显现这一校勘的作用.唯一令我们惴惴不安的是,这一点在许多《文心雕龙》校注例如杨明照先生《增订文心雕龙校注》中没有见到,从未提起.好在杨明照先生说过:“由于《文心雕龙》流传的时间久,在展转钞刻的过程中,滋生了各式各样的谬误:或脱简,或漏字,或以音讹,或以文变,不一而足.前人和时贤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我们今天的研究有极大帮助.但落叶尚未扫尽,还得再事点勘.因为一字一句的差错,并非无关宏旨.”[1]前言21“《风》兴”之于“风姓”,从小了说与理解《原道》有一定关系,从大了说关系到《文心雕龙》研究释读中的历史观的问题.不避浅陋,姑且述之.是为义务,亦属责任.

10.“玄圣创典,素王述训”句.素王指孔子,这一点各家一致,无须赘言.上文也有交代:“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镕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

“玄圣”为何仙,理解不同.有的认为“玄圣指伏羲”.[8]17[10]55“从孔子到伏羲,‘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11]1“玄圣:远古的圣人,这里是指伏牺.典,常法,基本法则,指传为伏牺所作的八卦.”[4]9“玄圣〔班固典引〕县象暗而恒文乖,彝轮斁而旧章阙,故先命玄圣,使缀学立制.〔注〕玄圣,孔子也.”[1]4“玄圣”成了孔子.“如果把这几句(指‘爰自风姓’下四句)中的‘玄圣’理解为‘佛’,上两句又作何解释呢?”[4]引论》38由此得知,“玄圣”作伏羲、孔子解之外,还有理解为佛的.

弄清楚“玄圣创典”的“典”是什么,“玄圣”是谁也就明白了.上文紧接“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日新”的,是“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繇辞》,《易经》也.《文心雕龙》多处提及《易》.“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原道》)《易》成了道的体现.“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原道》),文要宗经,《易》就是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因此,“玄圣创典”的“典”为《易经》,“玄圣”是为周文王.从时间上看,也与“爰自《风》(姓)[兴]”也比较符合.太史公“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的说法是可信也.

陆文将“爰自《风》(姓)[兴],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解释为“从伏牺到孔子,前者开创,后者加以发挥”,“玄圣”为伏牺,与大多数理解相同.[4]10但论述《原道》时指出,“对于‘道’和‘圣’的关系,上述理解是‘自然之道’和儒家圣人(主要指周、孔)的关系”,这应该也是“玄圣创典,素王述训”中的“玄圣”,“玄圣”是为周文王.[4]36理解前后不一.我们赞同后者,给出了简略说明.

三、结语

诚如杨明照先生所说:“《文心雕龙》在五朝文中,断句并不算难.但每句都断得准,每处标点都使用得当,就不那么容易了”“断句偶有不当,是会影响原著的修辞之美的.”[12]148经过先哲今贤努力,《文心雕龙》的断句标点日趋成熟.但可能还“偶有不当”者,“书中某些谬误,至今仍在相承沿用,以讹传讹”,“精义坚深”、“爰自风姓”句或为例子.

“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精”校勘为“情”,“坚”衍讹,“重”字上属.即当为“(精)[情]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

“爰自风姓”,“风”为《诗经·风》的《风》,“姓”校勘为“兴”.即当为“爰自《风》(姓)[兴]”.

另,《奏启》中的“按辞坚深”,“坚”或当校勘为“艰”.即当为“按辞(坚)[艰]深”

妄自再标点后,一些对偶关系得以清晰,文章的语气得以加强,更能够领略“原著的修辞之美”,更准确理解原文意思,领会刘勰的历史观.当然,探讨是否合理有待时间检验.“姑汇而刊之,聊申愚管云尔”.再标点以及上文叙述中,“()”内为有疑惑需勘正的字,“[]”内为替换的字.

原道第一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杂,方圆体分.日月迭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人]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谋,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日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情]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镕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兴],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涯,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玄圣,炳耀仁孝.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 注 释 】

①(南朝梁)刘勰著,黄叔琳注、李详补注,杨明照校注拾遗.增订文心雕龙校注[M].中华书局,2012:1.

贾锦福.文心雕龙辞典(增订本)[M].济南出版社,2010:344.

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M].教育部全国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大学生必读书籍,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简称“周文”.

陆侃如,牟世金,译注.文心雕龙译注(上册)[M].齐鲁书社,1982:2(简称“陆文”).

张晓虎,张世明.名士文存一百篇(上)[M].华艺出版社,1992:298.

②李天垠.故宫藏朱德润真伪作品考析[J].紫禁城,2011(1).

李天垠.元代宫廷之旅[M].故宫出版社,2015:121.标点略有调整.

③许征.常用汉字辨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1.

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商务编辑部:《辞源》(二)[M].商务印书馆,1980:1132.

《大辞典》(上)[M].台湾三民书局,1985:1643.

收词条“深重”的,还有: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所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80:100.

④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成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12:556.

收词条“情深义重”的还有:

宋永培,端木黎明.汉语成语词典[M].四川辞书出版社,2014:576.

《语海》编辑委员会.语海[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2108.

《汉语大词典》,第七册上:582.

⑤刘勰历史观示意图,根据《文心雕龙》的有关论述制作.科学历史观示意图参考文物出版社《中国历史年代简表》(2001),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历代名人辞典》(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编制.

⑥不收“坚深”的词典很多,仅列三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80:540.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526.

周士琦.实用释义组词词典[M].华文出版社,2000:166.

【 参 考 文 献 】

[1](南朝梁)刘勰,著.黄叔琳,注,李详,补注,杨明照,校注拾遗.增订文心雕龙校注[M].中华书局,201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1980.

[3]查明昊.转型中的唐五代诗僧群体[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陆侃如,牟世金,译注.文心雕龙译注(上)[M].齐鲁书社,1982.

[5]汉语大词典(卷二)

[6]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7]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编写组.中国历代名人辞典[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8]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教育部全国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大学生必读书籍,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9]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夏商周史[M].中华书局,2009.

[10]周振甫.文心雕龙辞典[M].中华书局,1996.

[11]贾锦福.文心雕龙辞典(增订本)[M].济南出版社,2010.

[12]杨明照.《文心雕龙》有重注的必要[C]//杨明照.杨明照论文心雕龙.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The Analyses and Re-punctuate of Yuan Dao of Wenxin Diaolong

Cai Xinquan

(New Subjects Learned Society of Shanghai, Shanghai, 200020)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es of the text, in the sentence of “Jing (精) Yi(义)Jian(坚)Shen(深)”, “Jing(精)” may be collated to “Qing(情)” , “Jian(坚)” would be the redundancy due to misprinting or miscopying, and among the sentence of “zhong(重)yi(以)Gong(公)Dan(旦) Duo(多)Cai(材)”, “Zhong(重)” would be put under to front sentence, “Jing(精)Yi(义) Jian(坚 Shen(深), Zhong(重)” would may be “Qing(情)Yi(义)Shen(深)Zhong(重)”. And “Yuan(爰)Zi(自)Feng(风)Xing(姓)” would may be “Yuan(爰)Zi(自) Feng (《风》) Xing(兴)”, it means Feng of Shi Jing had been promoted. A re-punctuation had been made.

Key words: Yuan Dao of Wenxin Diaolong; explanation;text analysis;“Qing Yi Shen Zhong”;“Yuan Zi Feng Xing”;re-punctuation

点评:该文是关于文心雕龙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心雕龙原道》和标点和文本相关文心雕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韩愈的道德思想----以《原道》为切入点
作者简介张路加(1989 9),女,汉,陕西西安人,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01到目前为止,关于原道的文章有不少,基.

从《文心雕龙?明诗》看诗歌风格的三维结构
摘要文心雕龙明诗中对诗歌风格的讨论虽然是分散的、隐含的,但涉及到主体的自我、客体的对象物、诗歌的体裁形式之间的三维结构关系,反映了刘勰对于诗歌风格结构的自觉意识 关键词文心雕龙;明诗;风格;体裁一般认.

《文心雕龙》中的文变问题到政变问题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赵岐章句以为“王者,谓圣王也”,诗与圣王的命运休戚相关,“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班固两.

依托《文心雕龙》涵养当前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文论巨制文心雕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刘勰对人才、美文、世风的诸多思考 刘勰论情思与文辞、性情与体式、创作者的身与心、才思与习得、风格的多元化……方面,蕴藏着他对“.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