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课程建设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与关于自然辩证法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类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课程建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8

关于自然辩证法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该文是课程建设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与自然辩证法和课程和建设有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课程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课程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自然辩证法论文题目自然辩证法论文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摘

要】自然辩证法是理工科硕士生的一门公共理论课,但由于课程的理论性、抽象性以及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消极心理等,导致该门课程长期以来未能受到应有重视.作者在自然辩证法的长期教学经验中,总结概括出关于课程建设的几个重要方向和目标,如展现科技研究的大视野;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方法;关注当前自然界、科技和社会领域的热点问题;多开展主题性的讨论或辩论会等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科学研究 精神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1.207

  自然辩证法是理工科硕士生的一门公共理论课,但由于课程的理论性、抽象性以及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消极心理等,导致该门课程长期以来未能受到应有重视.应该说,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与风气之下,该门课程的讲授与学科建设问题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但危机中也蕴含着机会,若想在这一学科发展大势中逆流而上抓住机遇,需要有新时代与时俱进的意识、跨学科的思路及开放的视野与态度.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自己的经验与体会,总结概括出有关课程建设的几个重要方向与目标,希望见教于诸位同仁.

  一、发现科学研究的大视野

  自然辩证法的教学对象是理工科一年级的硕士研究生,这些学生刚刚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虽然在某个专业方向上具备了一定基础,但对科技发展的前沿与动态却缺乏宏观层次的了解,而这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未能有广博的视野,又何谈精深的专业水平?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理应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目前的教材并非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安排,只是课时十分有限,如在谈论自然观的演化部分时顺便提及现代科技结构及其演化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或者是在谈及系统自然观的时候以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为铺垫.这些篇幅虽然指出20世纪的科学革命广泛发生在宇观、宏观与微观三大层次上,并分别以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举例说明,甚至展示出了系统科学的复杂画面,但总的说来仍属概要性介绍,缺乏综合性描述及深度评论和分析.

  另外,科技发展动态的介绍应是与时俱进的内容,而现在的自然辩证法教材却明显缺少最前沿的科技分析,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脑科学、基因科技及其相关的*学问题等等.围绕这些学科领域,不仅可以在导论部分做动态介绍,也可以在科技与社会或科技*部分做较为深入的*学探讨.相关领域的科学预测也应是自然辩证法教学的应有内涵,科技发展的视野应跨越昨天、今天和明天,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不仅应能解释过去,更应能够预测未来.如果支持辩证自然观或科技观观点的依据都是过时的材料或论据,则未免会让人怀疑这套理论是否能与时俱进地接受实践检验,也很难真正打动研究生并启发他们.

  也就是说,自然辩证法教学应有科学发展的动态、实时呈现,并对其可能的应用前景、利弊等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案例分析或专题教学的模式进行.也可以分学科、分领域进行,如脑科学发展动态、基因科学发展动态及问题分析、人工智能与社会等等.换句话说,自然辩证法教学既应呈现出科学研究的大视野、大脉络,也能聚焦于具体科学问题的动态分析,做到收放自如,真正发挥“关注科学、反思科学、评价科学”的功能.

  二、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方法

  研究生作为科研的后备力量,树立正确的科学精神、培养良好的科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也正是自然辩证法的课程责任所在.几乎每本自然辩证法教材都有这方面的内容介绍,但却未必是核心与重点.而笔者却认为,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的内容恰恰是该门课程的灵魂.

  在介绍科学精神的具体内容之前,首先应介绍科学精神孕育与发展的历史.如科学精神的萌芽期——可追溯至自然科学与哲学的交织以及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分化时期,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发展史,特别是古希腊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发展史,象几位重要代表人物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关于自然界本质的看法,反映出古希腊学者从之前以神来解释自然转变为向以自然解释自然的态度转变;后来更是随着科学与哲学的分化而导致数学与逻辑的发展,标志着人类在对自然的认识上理性的增长.

  科学精神的形成也是重点讲述的内容——从中世纪早期科学沦为神学的婢女,到后期经院哲学所孕育出的理性与怀疑的精神,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便是亚里士多德,其关于自然的严密的思想体系使其与当时欧洲流行的柏拉图主义或新柏拉图主义的神学态度明显地区别开来.当然,这种由经院哲学内生的科学精神后来又成为宗教信仰的审查者与批判者.

  最后,还应论述科学精神的现代形态,即科学精神所面临的现实处境或现实问题.最明显的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科学的实证性,即把科学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科学,并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绝对对立起来;一是片面强调科学精神的功利性价值取向,忽视了科学技术在工具价值之外的*、道德等其它方面价值.这两种取向都导致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割裂.面对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我们所应彰显的是一种整合与圆融的科学人文主义精神——发展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在相通性,建立一种大科学观,并在价值取向方面,强化人对真、善、美及其内在和谐性的自觉追求,将科学精神内蕴于宏大的人文精神之中.

  以上是科学精神孕育与发展的历史,从历史脉络中已可呈现出其所包涵的具体内容,如求真精神、理性精神、怀疑和批判精神、创新精神等等.由于这些内容理论性都比较强,因此在讲述时应密切结合社会实际.例如,在介绍求真精神时,可联系当前的学术氛围——目前的学术圈沾染了太多急功近利的气息,虽脱离不开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但作为社会一方净土的学术界,理应保持自己的纯洁性.并以具体人物为例,表明抄袭剽窃行为是不符合社会规范及个人发展愿景的.关于理性精神,教师可以将科学精神与科学的内涵相联系,即科学的目的便在于把握复杂的客观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同时还应指出,提倡科学的理性精神还要反对盲从与迷信,不随俗沉浮.在谈到怀疑和批判精神时,教师应指出合理怀疑是科学理性的天性,是对掩盖事物真相的假相的怀疑,并列举科学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如伽利略、哥白尼等及其在科学发现中的合理的怀疑与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则是我国当前教育最需要重视的内容,对于研究生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勇于开拓的精神和敏锐的洞察力等.教师在讲述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结合具体实例,如以国内外科技创新典范为例,分析其人生及事业成长道路中的重要思想过程,将创新的思想火花在学生心目中擦碰出深深的烙印.

  科学精神须与科学的思想方法相配合.科学方法包括许多种,之前的课程与教材体系中已有诸多介绍,但似乎过于分散而没有突出重点.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不妨拿出专门的章节讲述创新思维与方法.可以从创新的概念、心理机制、心理过程(尤其是直觉与灵感等环节)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配以一些重要人物科研过程中的心理描述来增进广大研究生对于创新活动过程的了解,并鼓励广大研究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与科研实践分析与谈论自己的体会.此外,还应扩大研究生的视野,地域差异特别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对于创新思维的影响等都应在讲述与讨论的范围之内.最后,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应在重点讲述之列,如多用左手、利用音乐或艺术熏陶等方法开发人的右脑,多发挥想象力等等.当然,还应特别指出,虽然创新思维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潜能,但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它发挥作用,如应试教育的影响、人自身的惰性、缺乏自信心与冒险精神、缺乏跨学科与跨文化的广阔视野等等.

  科学方法囊括的范围很广,但我们不应停留于简单的方法介绍阶段,如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科学研究的逻辑方法与非逻辑方法等等,而应在方法论途径上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如:百余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研发成功的方法论途径分析、技术创新的方法论基础等等,以求对学生的科研目标有所帮助.

  三、关注当前自然界、科技与社会领域的热点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球化时代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有许多崭新的科技与社会现象是研究生们所关注、并且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了解的.作为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师,应该用合理的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来解释这些自然与社会现象.

  例如,科学界一直都很关注的时间问题可以说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元问题”,它也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不断发展与深化的.从最早的人类对时间一无所知到伽利略和牛顿将时间视为运动定律中的一个基本参照系,再到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具有“相对性”概念,其间人类对时间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同时也体现出人类自然观的一种转化.

  又如,技术创新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讲述技术创新的模式时,在剖析国外技术创新经验的基础上,也可结合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具体实例来进行分析,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的引领式创新模式;联想的先模仿、后创新的模式;宝刚从“点菜式引进”到集成创新的发展思路等等.还有,我国的创新更多表现为“模式”上的,如“新四大发明”中的共享单车、扫码支付、网购、高铁等,真正涉及核心技术的却很少,怎样才能有更多核心技术方面的创新,真正解决类似“中兴”事件中的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再如,我国提出了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创新型国家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它对我们每个人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怎样才能有所创新?创新思维的本质是什么?创新的文化环境应具备怎样的特征?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优势与劣势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部分内容中所应回答的问题.还有,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应怎样看待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宗教是封建迷信吗?究竟应怎样给科学划界等等.

  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所应回答与分析的现实问题很多,几乎涵盖自然界、科技与社会领域的大多数问题,这也正好显示出自然辩证法的“大口袋”特色.重要的是我们要用这个“大口袋”里的东西来解释或解决许多新现象与新问题,并用这些新现象与新问题不断丰富我们的“大口袋”.  

  四、开展主题性的讨论或辩论会

  为了激活学生思维,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上来,一些主题性的讨论会(Seminar)或辩论会便显得尤为重要.

  Seminar是欧美专家与欧美大学中常用的一种学术交流形式.它是以教师与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以学术交流互动为特征,以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为进步动力的课堂交流模式.其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1]

  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该种教学法还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学生通过这种类似于论坛的形式,可以就某个问题或教学环节直接谈论自己的感想,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的表达与辩论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做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通有无”,以利于彼此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与反馈模式.通过Seminar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对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的学习.讨论的形式也可有多种,如可采用先分组讨论、再集中发表意见的方式;也可采用个人直接发表意见、再集中讨论等形式等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学生讨论或辩论的问题很多,特别是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制约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我国推进环境保护事业的最大困难或障碍是什么?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吗?等等.学生在讨论或辩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能动性,而且可以做到彼此相互启发,因而对于学习要点的理解就能更深入一些.

  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并非无所作为,而是要起到引导与总结概括的作用.引导是为了聚焦于某一话题,不使之过于分散;总结概括则是对所有讨论内容的一个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也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

  五、结语

  总的说来,自然辩证法教学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科学前沿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在结合学生专业和兴趣爱好基础上,启发学生从哲学高度来思考科学与社会问题,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哲学思辨能力,开阔研究生的理论视野,奠定其科学与哲学的理论基础.如此方能达到自然辩证法教学的应有目标,在新时代焕发出自然辩证法课程应有的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百度检索“seminar”

评论,上文是一篇关于自然辩证法和课程和建设方面的课程建设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课程建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新高考背景下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摘要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发布意味着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式启动 新高考赋予考生更大的考试科目选择权的同时也赋予了中学老师作为生涯规划导师来帮助学生进行选科规划 如何才能.

关于本科中国环境经济史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a 2018 06 013摘要开展本科中国环境经济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该课程应重点关注气候和自然禀赋与人类经济的关系、.

融入式创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和课程建设以《幼儿园玩教具制作》课程为例
摘要依据学前专业成教学生的发展特点,围绕“幼儿园玩教具制作”课程,笔者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性研究,明确课程建设目标,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开辟新的课程教学途径,构.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机工程学》课程建设
根据国际工效学协会发布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研究系统中人与其他组成部分的交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并运用其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进行设计,以优化系统的工效和人的健康幸福之间的关系 1我们可以看出,人机工程学是研.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