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有关人才培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跟大学何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的毕业要求基于基层法治人才培养类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题:人才培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3

大学何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的毕业要求基于基层法治人才培养,本文是有关人才培养学术论文怎么写和大学何为和人才培养和本科院校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法学本科论文法学专业导论论文法学专业论文法学专业毕业论文

要:毕业要求是对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全景式具体描述.毕业要求上承人才培养目标,下启教育教学过程,最终服务于人才培养需求的满足.科学设定毕业要求十分重要,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基层法治人才培养可以从16个方面进行毕业要求设计.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基层法治人才;毕业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4-0076-03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明确要求:专业必须有明确、公开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实际上,《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不仅仅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指引,也对包括法学专业在内的文科专业改革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基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对其法学专业“毕业要求”的设计进行一番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一、什么是毕业要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引入了毕业要求这一概念.《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将其解释为:“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它描述的是学生完成学业时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1].这一概念的提出,澄清了近期教育目标(毕业要求)与远期育人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我们更加明确了,大学阶段的专业教育应该做什么,需要做到什么程度,进而决定了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毕业要求是专业办学者为了指导专业办学实践,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对教育规律、国家政策、外部需求和自身办学实际的全面研究,对学生结束大学学业时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的预设,是对毕业生经历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之后所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全景式的具体描述.

  基于上述界定,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第一,毕业要求是由专业办学者预设的,体现了办学者的教育愿景.当然,专业办学者不能天马行空地表达自己的办学愿景,而必须要考虑外部需要、内部条件等诸多限制性因素;第二,毕业要求的目的在于指导专业办学实践的具体展开,从而为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良好的学校教育基础;第三,科学设计毕业要求的依据是教育教学规律、国家政策导向、外部社会需求和学校自身的办学实际,这些因素是设计毕业要求时需要预先重点考量的;第四,毕业要求也称毕业生能力,它指向的对象是“毕业生”,而人才培养目标指向的对象是“毕业5年左右的职业人”.相较而言,人才培养目标关注的是毕业生工作5年后“能做什么”,而毕业要求关注的是学生在毕业时“能有什么”.显然“能做什么”主要取决于“能有什么”,从这种意义上讲,毕业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前提,培养目标是毕业要求的结果[2];第五,毕业要求是对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全景式的具体描述,一般通过条目式描述来表现,以便于与相应的课程体系对应.

二、为什么要科学设计毕业要求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彰显了教育的实用性追求,已经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3].成果导向教育实质上就是由教育目标来决定教育过程,它遵循“反向设计”原则,主张由人才培养需求来决定人才培养目标,由人才培养目标来决定毕业要求,由毕业要求来决定教育过程(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其采取的教学方法),最后经由教育过程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在这里,人才培养需求既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终点,最终实现了教育目标与教育结果的一致性.

图1 成果导向教育反向设计模式图

  科学设计毕业要求有助于教育过程的规范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达致.如图1所示,人才培养需求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具体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决定了教育过程,最终通过教育过程(科学的课程体系、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满足了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在这个循环中,毕业要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毕业要求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同时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如果人才培养的毕业要求没有达成,最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恐怕也要打折扣.另一方面,毕业要求又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依据,它对毕业生提出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必须逐条地落实到每一门具体课程中.应该设置哪些课程,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应该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这些都应该以实现毕业要求为旨归.总之,毕业要求这个“腰”必须要挺得直,唯其如此,才能有力地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为教育实施过程提供明确有效的指引,并最终服务于人才培养需求的满足.

三、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毕业

要求的设计

  随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党和政府对于法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2017年5月3日,主席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提出“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关于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主席强调:“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这些重要论述应该成为指引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必须自我拷问:我们能够、应该担当些什么?笔者认为,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的办学使命在于培养“厚德明法、通情晓理”的综合素养突出的创新性应用型基层法治人才,这同时也应该是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便于转化为具体的毕业要求,我们可以将这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条目式表述:厚德,即具有敦厚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有担当精神,意志坚强;明法,即通明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强;通情,即通晓我国的国情、社情与民情;晓理,即熟知中国传统情理和基层民众的礼俗习惯;综合素养突出,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

  毕业要求指标的细化分解,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相互支撑是关键所在[4].为细化和落实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可以从16个方面设计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基层法治人才培养的毕业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基层法治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对照表

  如上表1所示,与人才培养目标1对应的是毕业要求1和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1是“厚德”目标的外在要求,意在明确学生毕业时作为一名国家公民、社会成员和准职业人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毕业要求2是“厚德”目标的内在要求,意在明确毕业生应具备的个人心性品质和精神意志.基层法治人才置身基层,面向基层民众开展法治实践工作,复杂的工作条件和特殊的工作环境决定了基层法治人才必须具备更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备更强的意志品质、担当奉献精神和人文情怀,吃苦耐劳,并时刻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上,落实在工作行动中.

  与人才培养目标2对应的是毕业要求3至毕业要求6.毕业要求3是“明法”目标的理念要求,意在明确毕业生应确立怎样的专业价值理念.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与西式法治在理念上有着显著的不同,基层法治人才是在基层从事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人才,端正价值理念应该是“明法”的首要要求;毕业要求4是“明法”目标的知识要求,意在明确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范围.作为未来的职业法律人,毕业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必须“扎实”,专业辅助知识必须“广博”,这是形成较强的职业能力的前提;毕业要求5是“明法”目标的能力要求,意在阐明毕业生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理性严谨的法律思维是法律人从事法律职业的基础,扎实的实务技能是毕业生迅速进入职业角色的保障,卓越的基层法治实践能力是针对基层法治人才的特有毕业要求;毕业要求6是“明法”目标的素质要求,意在阐明毕业生应该具备心怀国家关注时事的意识,以及对与专业有关的时事现象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与人才培养目标3对应的是毕业要求7至毕业要求9.毕业要求7是“通情”目标的国情要求,意在明确置身中国语境的基层法治人才应该具有强烈的中国意识,必须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开展基层法治实践工作;毕业要求8是“通情”目标的社情要求,意在阐明毕业生应该了解中国当下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状况和社会环境,这实际上是要求毕业生了解基层法治人才未来的职业环境;毕业要求9是“通情”目标的民情要求,意在明确毕业生应了解普通民众的生活情况,以及由此决定的他们特有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特点,这实际上是要求毕业生了解基层法治人才未来的工作对象.

  与人才培养目标4对应的是毕业要求10和毕业要求11.毕业要求10是“晓理”目标的情理要求,意在阐明毕业生应对中国特殊的传统文化,以及其中蕴含的特殊的情理观念有充分的了解.中国传统上情、理、法纠缠不清,普通民众对于情理的熟知和认可往往更甚于法律,从事基层法治实践工作,必须了解和尊重情理,如果只用法律,不顾情理,往往寸步难行,甚至事与愿违;毕业要求11是“晓理”目标的礼俗要求,意在阐明毕业生应对民众长久以来形成的并深刻影响着他们日常生活的礼俗习惯予以充分了解.民间礼俗习惯虽然不是的正式立法,但是对民众日常生活起着实际调节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活法”.从事基层法治实践的职业法律人有必要熟知这些活法规则,并善于处理其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与人才培养目标5对应的是毕业要求12至毕业要求16.毕业要求12意在阐明毕业生应该达成的职业能力要求,这些都是基层法治人才应该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每一项都不可或缺;毕业要求13意在阐明毕业生通识知识的广博性要求和应具备的终身学习能力,专业知识和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专业水平,而通识知识的广博性和终身学习能力则会决定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毕业要求14明确阐明,毕业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基层法治人才而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需要提出过高的要求,但却不可或缺;毕业要求15涉及毕业生研究能力要求.掌握文献资料检索方法是很有必要的,这是知识更新和工作创新的前提,但是基层法治人才的学术研究能力则不宜要求过高,“一定”即可;毕业要求16表述为“具有强健的体魄,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和国际视野”.身体健康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有必要作为一项毕业要求明确提出.在当下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情况下,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和国际视野,也是很有必要的.

  没有科学的专业办学理念,专业办学就会如同无图索骥;没有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办学就会如同无的放矢;没有明确的专业毕业要求,专业办学就可能会歧路亡羊.地方本科院校法学专业要办出特色办出实效,就必须从科学设定专业办学理念做起,顺势而下,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以便更好地指引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

参考文献:

[1][2]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

国高等教育,2014,(17).

[3]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

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4]任红卫,刘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目标和毕业

要求的制定——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

化专业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15).

汇总:此文为一篇关于经典人才培养专业范文可作为大学何为和人才培养和本科院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地方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
摘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本科院校的主要办学任务 而这几项任务是通过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来实现的,体现高校办学质量的标准是学科建设水平,而体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是专业建设水平.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改革
一、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转型发展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生与发展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

应用型本科院校绘画专业服务地方艺术品市场的改革尝试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的输出是服务地方经济的可靠保证,如何做到具有针对性的输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既为地方相关产业谋得持续性发展也是检验自身办学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尺 本文试图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绘画专业服务地方艺.

协同视阈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路向
于 竞(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江苏 · 泰州 225300)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12 056摘 要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