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家庭农场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跟家庭农场的个体差异、要素投入和规模经济基于山西省109家果蔬类家庭农场的实证分析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主题:家庭农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5

家庭农场的个体差异、要素投入和规模经济基于山西省109家果蔬类家庭农场的实证分析,该文是有关家庭农场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和实证分析和家庭农场和规模经济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家庭农场论文参考文献:

家庭农场论文参考文献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中美家庭教育差异论文家庭杂志中美文化差异论文

摘 要:通过聚类分析将山西省109家果蔬类家庭农场分为两类,分别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估算其规模经济,结果表明:第一类家庭农场主学历较低但耕种经验较丰富,经营的土地总面积较小而劳动力要素投入较多,导致其经济绩效较好但经营潜能较差,且未实现规模经济;第二类家庭农场主学历较高,经营的土地总面积较大而资本要素投入较多,导致其经济绩效较差但经营潜能较大,且全部实现了规模经济.对于第一类家庭农场,应当减少雇工成本或者提高人均产出率并适当扩大经营规模,以实现规模经济;对于第二类家庭农场,应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经济绩效.政府应鼓励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加大对家庭农场的直接补贴,积极培育现代化家庭农场主和职业农民,以促进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的升级和要素投入结构的优化,进而实现有效率的适度规模经营.

关键词: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经济绩效;经营潜能;生产要素投入结构;规模经济;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土地流转

中图分类号:F306;F2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7)03001411

一、引言

农业部印发的《2016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农发〔2016〕1号)中指出,要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总结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家庭农场发展的模式,创新指导服务方式.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引导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落实对家庭农场的扶持政策,支持家庭农场稳定经营规模.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应基于家庭农场规模经济的实现,且适度规模应是因地制宜的,不同地区适用不同标准.由于家庭农场具有区域差异和个体异质性,家庭农场规模大小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化服务体系相适应,要兼顾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成本费用利用率等同步提升的需要.换言之,应从研究家庭农场规模经济入手,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确定家庭农场的适度经营规模.

研究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问题,首先应搞清楚家庭农场的规模报酬、规模经济与适度规模经营之间的关系.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和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两个核心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考察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究竟应以规模报酬为目标,还是以规模经济为目标,则需要对这两个经济学概念有明确的认知,才会使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具有意义.

规模经济是指由于产出的扩大,造成长期生产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低,也称为长期规模收益;规模报酬是指在所有投入变量变化一定比例时的产出变化比例(这里的投入要素是全部变化的,区分于仅有一种投入要素的变化),存在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增三种情况 (Pearce,1981).Truett等(1990)认为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是交替使用的,生产函数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但两者没有对等关系.Gregory和Douglas (1996)用模型分析了规模报酬与规模经济的关系,认为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和规模经济不变分别对应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阶段,但也可能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或者不变的情况下出现规模不经济,原因是规模不经济的市场化带来投入的上升.Cohn(1992)也印证了在投入要素低到一定水平时,即在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情况下存在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要比规模收益递增含有更普遍的含义,规模报酬递增是造成规模经济的原因之一,是规模经济的一个充分非必要条件.

刘婧,王征兵, 张洁:家庭农场的个体差异、要素投入与规模经济研究

规模经营本身不是准确的经济学术语,而规模经济是更符合经济学规范的表述(张红宇,2002).适度规模经营是基于规模经济的,即在现有技术水平下,适度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使各个投入生产要素配置趋于合理,实现规模经济,得到最佳经营收益(许庆 等,2011).所谓“适度”,应以耕地产出的平均成本是否下降来衡量(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1994).国外学者的一种观点认为,规模经营能取得更大经济效益(梅勒,1990),农场可实现最大利润的规模经济(托达罗,1992),大农户比小农户经营效率更高、收益更大(雷纳 等,2000).另一种观点却不赞同经营规模越大越好,认为对农户的培训是非常关键(舒尔茨,2006);还有学者认为细碎化经营效益低,而大规模种植也不合理,土地经营面积应适度(配第,1978;斯密,2008;李嘉图,2009).国内学者关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研究很多,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多数研究支持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分散的农业经营方式终将被规模经营所替代(田兴兰,1996;杨文礼 等,1996);在实现生产要素最优配置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当地的经济、社会、自然条件等,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济有序实施(钟涨宝 等,2010;罗荣根,1997;丁春福,2003);生产要素投入的同比例变化能带来内部规模经济,由于投入要素不可分性,社会要素集聚与外部产业关联能带来外部规模经济(蔡昉 等,1990);农户生产部门的规模经济有可能是由外部规模经济引起的,应在农户水平上对生产经营是否实现规模经济进行研究,才能充分考察适度规模经济(许庆 等,2011).但也有学者认为实现规模经济对农业领域的贡献并不突出,土地产出率与规模经营没有必然联系(罗必良,2002).

家庭农场实现规模经济与适度规模经营并不是土地经营规模(面积)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个“适度”问题,这就需要对这个“度”进行确定.相关研究中常用的测算方法主要有CD生产函数法、DEA测算法、上下限法、机会成本和分组比较法等.任荣华(2007)以收益—产出为规模确定依据计算玉米生产农户的适宜经营土地规模,认为吉林省玉米生产农户存在适宜经营规模,且适宜规模范围基本相同;何宏莲等(2011)运用DEA法,通过总体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江苏省一般性农户和水稻种植户的适度经营规模进行研究,得出最优人均耕地面积为2.066 hm2,户均耕地面积为7.44 hm2/人,劳均耕地面积为1.752 hm2/人;袁小慧等(2014)采用上下限法,以劳动力转移程度、收入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为规模确定依据,认为我国北方家庭农场的适度经营面积为8 hm2,南方为4 hm2;黄新建等(2013)通过上下限法测算出江西省水稻家庭农场的适度经营面积为4.67~10 hm2;王征兵(2011)运用机会成本法,以收入水平为规模确定依据,测算出江西省家庭农场的适度经营面积为2.10 hm2;王佳洁等(2010)采用直观评价法,以农业经营者素质、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规模确定依据,测算出江苏沛县粮食家庭农场适度经营面积为0.29 hm2、蔬菜家庭农场适度经营面积为2.21 hm2;贺雪峰(2010)采用分组比较法,以分组比较产量和收入差异为规模确定依据,测算出安徽繁昌县家庭农场适宜经营面积为1.33~2 hm2.

然而,上述研究都忽略了农户及家庭农场的个体差异问题.家庭农场的经营主体是农户,农户的综合素质和经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家庭农场的规模大小和经营方式;同时,家庭农场的规模和经营方式又会影响其生产要素的投入成本及结构,进而影响家庭农场的经济绩效.因此,有必要从经营主体和生产经营两方面区分不同家庭农场的属性,将具有差异性的家庭农场进行分类,有的放矢地研究其规模经济及适度经营规模问题.同时,实现规模经济是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基础和目标,研究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离不开对其规模经济的测算,而现有关于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证研究大多避开了对规模经济的分析,不利于从要素投入成本和结构的角度展开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以山西省果蔬类家庭农场为例,根据其经济绩效和经营潜能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并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Translog Cost Function)分析不同类家庭农场的规模经济状况,以期对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研究和实践有所裨益.

二、研究样本及其聚类分析

1.样本选择与数据获取

现有的家庭农场是否实现了规模经济?哪些农场实现了?哪些农场没有实现?本文以山西省果蔬家庭农场为研究样本进行测算截至2015年,山西省已有家庭农场1.7万个,经营面积近7万公顷.2013年山西省农业厅在《关于认定家庭农场的暂行意见》中规定了山西省家庭农场的概念、认定标准、申报办法等内容.认定标准包括: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益的80%以上;以家庭承包和流转土地为主要经营载体,家庭农场经营规模须达到一定标准并相对稳定,从事露地蔬菜、瓜果、棉花、油料、甜菜、烟叶、药材生产的种植面积在50亩(3.33 hm2)以上,从事水果业的种植面积在20亩(1.33 hm2)以上..选择果蔬类家庭农场的原因是其经营类别、成本结构、技术水平及经营模式相似,能更科学地测算其规模经济状况.本文研究所用数据主要通过2016年7月课题组对山西省晋南地区12个县市的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及农户访谈获得,部分数据来源于山西省农业厅的“山西省家庭农场信息管理系统”.本次调研共涉及果蔬类家庭农场119家,剔除无效问卷10

份,有效样本共109个,其中平陆县28个、永济市23个、盐湖区13个、绛县11个、新绛县7个、芮城县3个、垣曲县6个、万荣县5个、夏县5个、临猗县4个、河津市3个、稷山县1个.

样本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家庭农场的总人口数为1~9人,平均约4人左右;农场主全部为男性,年龄在30~60岁;家庭劳动力人数为1~8人,平均3人;农场主受教育的平均年限为9年,大多为初中文化水平,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有62人(56.89%),高中或中专学历的有42人(3853%),大专学历的有4人,本科学历仅有1人;大部分农场的劳动力以家庭劳动力和短期雇工为主,雇佣长期雇工的家庭农场非常少,其中,仅有长

期雇工的家庭农场有8个,仅有短期雇工的有46个,既有长期雇工又有短期雇工的有16个,既没有长期雇工也没有短期雇工的有39个.家庭农场经

营的土地以流转土地和其他承包土地为主,其中,总经营面积最小为1.33 hm2,最大为24.8 hm2,均值约4.65 hm2;家庭承包面积均值为0.7 hm2,占总经营面积的15.16%;流转面积均值和其他承包面积均值分别为2.67 hm2和1.27 hm2,占总经营面积的57.54%和27.27%.农产品投入总成本为0.7~65万元,农产品总产值为4.5~120万元.此外,仅有6个家庭农场有工商注册商标,大部分家庭农场没有工商注册商标.

2.聚类指标的选择与测算

聚类分析也称群分析、点群分析,是在若干变量的基础上将案例划分为不同的组或类,主要通过将个体或对象分类,使类间对象的同质性最大化.对样本家庭农场进行聚类,将同质的家庭农场聚为一类,不仅有利于了解不同类家庭农场的属性和特征,而且能够科学合理地分析比较不同类家庭农场的规模经济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为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提供参考.聚类分析使用的变量可以从影响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收益的主要指标中选取.例如,汪兴东等(2013)认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家庭农场的效益影响为正;高鹏等(2012)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个评价维度采用22个指标分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李星星等(2015)从经济绩效和发展潜能两方面构建家庭农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选取从总体上反映家庭农场经营状况的经济绩效和经营潜能指标,对规模不一的样本家庭农场进行聚类分析.其中,经济绩效一般用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比来衡量,本文采用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三个指标来反映家庭农场的经济绩效.劳动生产率是从劳动投入的角度反映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土地产出率是从土地投入的角度来反映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从资金投入的角度反映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经营潜能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体现.家庭农场主要是靠家庭劳动力进行生产经营,人力资本主要体现于家庭农场主的知识、劳动和管理技能以及家庭劳动力数量,因此选用农场主文化程度和家庭劳动力人数来衡量家庭农场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是较长期形成的农业生产物资条件,由于数据获取有限,考虑到家庭农场经营的土地面积越大所需物资资本也越大,本文选用土地经营面积作为衡量指标.

劳动生产率(万元/人)等于家庭农场总产值(万元)等于家庭农场总产值(万元)÷劳动力人数(人)

土地产出率(万元/ hm2)等于家庭农场总产值(万元)÷家庭农场经营面积

成本费用利润率等于净利润(万元)÷成本费用(万元)

家庭农场经营面积(hm2)等于家庭承包经营面积+流转面积+其他承包面积(四荒地、水面、草地等)

其中,劳动力人数包含家庭劳动力人数、长期雇工人数和短期雇工折算成全年的劳动力人数.家庭劳动力人数和长期雇工人数可以通过调研直接获取,而短期雇工应通过其工作总天数折算成全年的劳动力人数.通过访谈得知长期雇工工资按月结算,平均每人每月为2 500~3 000元;短期雇工的日工资在80~130元之间,且男性工人的日工资(110~130元)普遍高于女性工人的日工资(80~100元),取平均值105元作为短期雇工每人每日工资.由已获得的短期雇工人数及其雇工支出的数据,得出短期雇工一年的工作天数在0~63天之间(存在0天是因为个别家庭农场不雇佣短期雇工),平均为10天,一年按365天算,可推算出全年的短期雇工劳动力人数.

本文采用全距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令每个变量除以自己的全距,假设原先的变量为X(经济绩效和经济潜能中的6个指标),创造一个新的变量rXn等于Xn/(r{max}-r{min}),r{max}和r{min}分别为该变量Xn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产生6个新变量,这些新的全距标准化变量都具有等于1的全距.所有指标标准化后,可以进行聚类分析.

3.聚类结果及分析

本文采用层次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将最接近的两个组合并,以此类推,直到一个设定的停止点,或者将全部观测案例归属于一个组,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系统树图或树状图直观观察.层次聚类法有很多种联结方法,其中平均联结法(Average Linkage)相对合理稳健(Everitt et al,2001),而加权平均联结法赋予每一聚类同等权数,对不等规模的聚类有更好的效果.通过各种测量方法的对比,本文采用加权平均联接法和绝对值距离(L1)运用Stata 14.0对109家样本家庭农场进行聚类分析.由于观测数值大,采用cutnumber(100)选项形成从只有100个组开始的系统树图,使用cutvalue(1)选项仅显示相异性高于1的聚类.为了便于分析,本文选择顶部相异性高于2的两个组:第一类家庭农场共有64家,第二类家庭农场共有45家.聚类分析后,分别找到不同类下对应的家庭农场,作进一步的分析(见表2、表3).

从经济绩效看:第一类家庭农场的劳动生产率均值(5.073 5万元/人)小于第二类家庭农场(7.304 2万元/人),这可能是由于第一类家庭农场的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增加比率大于总产值单位面积增加比率,较多的短期雇工劳动力投入并没有带来与之对应的较高经济收益,因而劳动生产率偏小.第一类家庭农场的土地产出率均值(0.447 2万元/人)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均值(2.727 5%)高于第二类家庭农场(0.349 1万元/人和1.841 0%),这可能是由于第一类家庭农场的经营面积较小,相应的成本费用也较小.从经营潜能看:第一类家庭农场中59个家庭农场主学历为初中以下水平,最高学历为高中和中专水平的仅为5人(7.81%);第二类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学历较高,具有高中及中专以上学历的有42人(93.33%);两类家庭农场的家庭劳动力人数相差不大,平均为3人,但经营面积相差非常大.第一类家庭农场的经营面积介于1.33~9.73 hm2(平均2.776 hm2),第二类家庭农场的经营面积介于1.4~24.8 hm2(平均7.31 hm2).总体上看,第一类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较小,土地产出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较高,但劳动生产率较低,而第二类家庭农场经营潜力较大.

表3统计了两类家庭农场的其他相关数据,以进一步剖析其经营特征.第一类家庭农场的长期雇工人数最多仅为3人,短期雇工人数介于0~150人之间(平均5人);第二类家庭农场的长期雇工人数最多为7人,短期雇工人数介于0~110人之间(平均11人).可见,两类家庭农场均以短期雇工为主,但第二类家庭农场的长期雇工相对更多.两类家庭农场的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相差不大,基本介于0.12~2 hm2之间,但第二类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面积和其他承包面积明显大于第一类家庭农场.由于两类家庭农场的经营总面积相差较大,在投入总成本和农产品总产值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通过对比发现:第一类家庭农场总体是规模不经济的(SE1等于1.346 4);第二类家庭农场的经营潜力较大,全部实现了规模经济(SE2等于0.209 6).家庭农场经济绩效较好但未必能实现规模经济,而实现规模经济也不一定就具有良好的经济绩效.家庭农场实现规模经济可以使内部生产效率最大化,可以保证长期生产的平均成本最低,但不能保证经济绩效最好.这是因为经济绩效的优劣是通过对各个投入要素的投入产出比分别考量,而规模经济体现的是单位总成本对单位总产出变动的弹性;若总成本中某一要素成本所占份额较大,就会影响成本产出弹性,可能表现为经济效益较好却没有实现规模经济,或者相反.很多研究也认为小农没有规模化经营但更容易提高经济绩效,而大的家庭农场单位土地净收入要远低于小规模家庭农场,关键原因在于大农场租金和雇工成本较高(贺雪峰,2013).美国的农场虽然实现规模化经营,但是其经济绩效并不好(黄宗智,2014).

在第一类家庭农场的各生产投入要素中,劳动力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所占份额均值为负数),且其他要素与劳动高度相关并较大程度受劳动力投入的约束,劳动力要素所占的成本份额较高是导致第一类家庭农场没有实现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第二类家庭农场的资本要素投入所占份额高于其他两个要素,这是由于在规模经营的条件下,机械化程度提高,物质资料的投入需求增加.第一类和第二类家庭农场的SR值均为负,说明扩大土地经营面积均可带来生产经营成本上的节约.

图1两类家庭农场的规模经济数值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对山西省109家果蔬类家庭农场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估算其规模经济状况,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两类家庭农场的家庭劳动力人数(平均3人)和家庭承包面积(0~2 hm2)相差不大,均以短期雇工为主,但第二类家庭农场的长期雇工相对更多.(2)第一类家庭农场主学历较低,注重耕种经验,经营较为保守,经营的土地总面积较小(平均2.78 hm2);而第二类家庭农场主学历较高,更偏好规模化经营,并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经营的土地总面积较大(平均7.31 hm2).(3)第一类家庭农场的土地产出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较高,但劳动生产率较低,而第二类家庭农场的经营潜力较大.(4)第一类家庭农场投入要素中劳动力所占份额较高,没有实现规模经济;而第二类家庭农场投入要素中资本所占份额较高,全部实现了规模经济.

综上所述,两类家庭农场的初始发展条件相差不大,但由于农场主的个体差异选择了不同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而形成不同的经营规模、经济绩效以及规模经济:第一类家庭农场主学历较低但耕种经验较丰富,更注重经济绩效而非经营规模,经营的土地总面积较小而劳动力要素投入较多,导致其虽然土地产出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较高,但劳动生产率较低,即经济绩效较好但经营潜能较小,且未实现规模经济;第二类家庭农场主学历较高,更偏好规模经营,在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扩大规模的同时增加物资资本投入,经营的土地总面积较大而资本要素投入较多,导致其土地产出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较低而劳动生产率较高,即经济绩效较差但经营潜能较大,且全部实现了规模经济.因此,对于第一类家庭农场,应当适当减少雇工成本或者提高人均产出率,并适当扩大经营规模以实现规模经济;对于第二类家庭农场,应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经济绩效.总之,需要通过经营主体的升级和要素投入结构的优化来实现家庭农场的规模经济和效益提升,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和承包,扩大家庭农场经营面积.第一类家庭农场的流转面积和其他承包面积普遍较小,导致经营土地的总面积较小而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应在农村土地流转及其他承包地经营过程中加强对农户的引导,通过积极扶持和政策驱动降低家庭农场主的转包成本和租金成本,进而为实现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创造合理的外部环境.

二是政府应加大对家庭农场的直接补贴.政府对农业的补贴种类很多,其中农业经营补贴与农场经营关系最大.第一类家庭农场由于劳动力要素投入所占份额较大而表现出规模不经济,第二类家庭农场虽然实现了规模经济但是资本要素投入所占份额较高,劳动力和资本投入较大都可以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解决.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家庭农场土地收益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降低雇工成本,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家庭农场主的直接补贴,减少家庭农场的投入成本,尤其是降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成本和机械化设备的固定成本.

三是积极培育现代化家庭农场主和职业农民,提高家庭农场的经济绩效.第一类家庭农场的农场主虽然涉农生产经验较丰富,但学历较低,学习能力不强,再加上自身对风险的畏惧,没有实现规模经济;第二类家庭农场主的学历普遍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实现了规模经济,但由于职业农民的缺乏,仍以短期雇工为主,导致经济绩效较低.农场的经营管理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经营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不是一般的农民能够胜任的,还需要培育提高学习能力,熟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升级为现代化的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同时,农场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还需要有大量的职业农民从事相应的生产经营活动,而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多缺乏从事大规模农业生产经营的技能和经验,需要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培育现代化职业农民队伍,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

参考文献:

蔡昉,李周.1990.我国农业中规模经济的存在和利用\[J\].当代经济科学(2):2535.

高鹏,刘燕妮.2012.我国农业可持续占水平的聚类分析——基于2000—2009年省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03):5965.

丁春福.2003.关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3):222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司.2005.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M\].中国统计出版社.

何宏莲,韩学平,姚亮. 2011.黑龙江省农地规模经营制度性影响因素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1417.

贺雪峰.2010.地权的逻辑——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向何处去\[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贺雪峰.2013.一个教授的农地考察报告\[EB/OL\]. (20131031)\[20170119\].三农中国,http://www.snzg.net/article /2013/1031/article_35640.html.

黄宗智.2014.“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出路吗?\[J\].开放时代(4):176194.

黄新建,姜睿清,付传明.2013.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J\].求实(6):9496.

雷纳,科尔曼.2000.农业经济学前沿问题\[M\].唐忠,等,译.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李嘉图. 2009.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丰俊功,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李星星,曾福生.2015.家庭农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18):7985.

罗必良.2002.农地经营规模的效率决定\[J\].中国农村观察,19(5):1824.

罗浩轩.2016.要素禀赋结构变迁中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J\].西部论坛(5):919.

罗荣根.1997.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J\].农业经济问题(3):5052.

梅勒.1990.农业经济发展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1994.从小规模均田制走向适度规模经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阶段性试验研究报告\[J\].中国农村经济(12):310.

配第. 1978.政治算数\[M\].陈冬野,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任荣华.2007.吉林省玉米生产农户适宜规模存在性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S1):411.

斯密.2008.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舒尔茨.2006.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

田兴兰.1996.适应市场经济实行土地规模经营\[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2):5859,66.

托达罗.1992.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M\].印金强,等,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许庆,尹荣梁,章辉.2011.规模经济、规模报酬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J\].经济研究(3):5971.

王征兵.2011.机会成本下的水稻合理种植规模研究——以江西省抚顺市临川区何岭村为例\[J\].农村经济(3):911.

王佳洁,鞠军.2010.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的确定方法和实证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6):1520.

汪兴东,刘文兴.2013.家庭农场运作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10):160164.

杨文礼,耿霖.1996.论土地规模经营\[J\].理论建设(2):2226.

袁小慧,华彦玲,王凯.2014.江苏省农户水稻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创新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3):645653.

张红宇.2002.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变迁\[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钟涨宝,聂建亮.2010.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J\].农村经济(2):3336.

COHN C. 1992. Returns to Scale and Economies of Scale Revisited\[J\].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3(2):123124.

EVERITT B S,SABINE L,MORVEN L.2001.Cluster Analysis\[M\]. 4th edition. London:Arnold.

GREGORY M G,DOUGLAS W M. 1996. Returns to scale and economies of scale: Further observations\[J\].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7(3):259261.

PEARCE P. 1981.The Macmillan dictionary of modern economics\[M\]. 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 Ltd.:200260.

TRUETT L J,TRUETT D B. 1990. Regions o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returns, and economies of scale: further consider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21(4):411419.

Research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Factor Input

and Scale Economy of Family Farmland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109 Vegetable and Fruit Type of Farmlands in Shanxi Province

LIU Jing1, WANG Zhengbing2, ZHANG Jie3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xi Taiyuan, 030006,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Shaanxi

Yangling 712100, China;3.Yuncheng Rural Economy Management Center, Shanxi Yuncheng 044000, 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clustering analysis to classify the 109 sample farmlands in Shanxi Province into two types, then by using TCF function to define input and output of farmlands to calculate economies of scale separat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irst type of family farmlands, with relatively much better operation experience and lower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with aller land area and more labor input, has better economic performance but lower operation potential and does not realize the economies of scale, that the second type of family farmlands, with higher education background, bigger area of operation land and more capital factor input, has lower operation performance but bigger operation potential and completely realize the economies of scale. With regard to the first type of family farmlands, labor cost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reduced or per capita output should be raised and scale operation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enlarge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cale of economies. As for the second type of family farmlands, modern agriculture should be developed based on present scale to studiously raise economic performance. Governments should encourage the farm households to participate in land traner, enlarge direct subsidy to family farmlands, and actively cultivate modernized family farmlands and professional peasants in order to boost the upgrading of business main body of the family farmland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factor input structure.

Key words: family farmland; land operation scale; economic performance; operation potential; production factor input structure; scale of economies; moderate scale operation; rural land traner

CLC number:F306;F224.0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6748131(2017)03001411

(编辑:朱德东;段文娟)

概括总结,该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实证分析和家庭农场和规模经济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家庭农场本科毕业论文家庭农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家庭经营特征和生产要素投入对林地经营产出的影响基于辽宁省4县200户农户调查
王亚,柯水发,刘爱玉(中国人民大学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100872)摘要以辽宁省200个林农为样本,运用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林地经营产出的关键性因素,结果表明户主担任村干部、家庭存.

初中英语教学中基于个体差异原则
颜 静一、个体差异的含义概述初中教育学理论中对个体性差异作出如下界定个体性差异是根据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差别、意志动向……方面存在的不同,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有的心理或生理上的特点.

初高中生分层教学和学生个体差异有效结合的方案
摘要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应用于初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 综合考虑学生在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方法……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同一班级的学生编组分层 对学生进行编组分层基础上.

个体差异因素对泰国学生二语习得的影响
个体差异因素对泰国学生二语习得的影响朱米罗(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摘 要个体差异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因素包括认知风格、个体智商、学习动机、学习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