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农业技术本科论文怎么写 跟三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博弈模型分析和比较方面论文范文集

主题:农业技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4

三种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博弈模型分析和比较,本文是关于农业技术论文范文集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博弈和模型方面论文怎么写.

农业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农业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农业技术杂志农业技术论文农业技术推广论文电大农业推广论文

罗建利,邱春晓*,郑阳阳,张捍鹏

(温州大学 商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摘 要: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模式难以继续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以信息不对称视角,运用博弈论比较了政府主导型、龙头企业主导型以及合作社主导型三种农技推广模式和推广绩效.研究发现,合作社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对当前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更大的推进作用,更加有利于当地农户的增产增收和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农技推广模式;博弈;信息不对称;利益关系

中图分类号:F 30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390X(2017)01-0018-08

Game Mode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ree

Patterns of Agrotechnical Popularization

LUO Jianli, QIU Chunxiao, ZHENG Yangyang,ZHANG Hanpeng

(Business School,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China)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governments lead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mode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China.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oriented economy, it is difficult for this mode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view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interactive theory, this paper compares these below three modes which refer to governmentleading, dominant enterpriseleading and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leading to find out the pattern and performance of these three leading modes. The ailable studies he already found out that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leading mode is playing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neralizing of agro technique that provides better theoretical basis for solving the current Three Rural.

Keywords: agrotechnique extension mode;game;information asymmetry;interest relationship

“三农”问题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既有传统农业的改造、县域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也有农村的政治建设、乡风文明提升问题;既有纷繁复杂的表象问题,又有深层的体制机制问题[1].农业技术推广则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纽带,它与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教育并称为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快速发展,从单一的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发展到了以政府推广为主,农业科研教育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企业以及有关群众团体等共同参与的农技推广模式[2].但是,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模式中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政府农技推广员与当地农户利益关系不一致,使新时期农业的发展受阻.

已有研究主要是对单独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综合分析,或对各个模式进行综合的理论对比,或是借鉴国外经验对国外先进农技推广模式的引进以及对农业生产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以当前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为主线,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3]和农业在市场对资源调控下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方面,在原有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信息不对称下农业生产中“政府、政府工作人员和农户”三者的利益关系做了进一步的博弈分析与改进.基于农业技术推广员与农户生产信息不对称的视角,通过对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合作社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的博弈发现合作社主导型农技推广能有效形成倒逼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创新机制等一系列利己行为,解放农业生产力、增强农业创造活力和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从而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

一、国内外农技推广模式研究

(一)国内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现状和发展动态

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指的是以政府农业部门为基础的,以贯彻政府政策、提高产量和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综合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农业推广模式,是一种由各级政府领导的农技推广部门组成的推广主体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近年来,政府主导型、社会参与型两大信息服务模式逐步形成,而政府主导型服务模式仍然是我国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要模式[4].

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主导型农业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推动农民团结起来进行大规模生产经营,尤其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这种情况下,“农户+市场”“公司+农户”“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与之无法匹及[5].张淼等学者认为,蔬菜生产的分散性、鲜活易腐性以及外部正效益性决定了蔬菜生产必须要以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为主[6].高启杰等学者认为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 我国农技推广投资总量不足已成为农业推广的主要障碍,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可以快速有效地增加投资量[7].刘英辉通过总结国内外成功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认为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可以有效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8].

新世纪以来,面对知识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发展,加入WTO后面临的结构调整以及国家整体改革的环境,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9].齐振宏等学者从投资主体、经营主体、经营目标和财务平衡等方面的研究发现,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0].候功显认为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模式存在决策的非理性、非公益性以及行为的自利性、负面性等缺陷,会对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阻碍[11].因此,相对于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社会参与型农技推广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具适应性.

(二)龙头企业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现状和发展动态

龙头企业农技推广模式就是以股份制农业企业为主,面向小型客户的一种龙头企业与农户达成包括生产技术指导、产品供销等契约的农技推广模式.自“八五”以来,尤其是在“九五”后期,一些农牧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纷纷组建有别于政府推广机构的推广队伍,成为现代农技推广模式最有效的主体之一[12].樊银珍认为,龙头企业主导的农技推广模式大多遵循效益原则、时效原则、协调原则和可行原则[13].姜开圣等学者以扬州市为例,总结出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提高收入的几个途径:实施订单农业,直接让利于农民;建立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吸纳农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以市场为龙头,促进农产品流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14].

龙头企业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郭红东等指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大户+农户”的履约率高于“公司+农户”、“公司+村经济组织/政府+农户”及口头协议履约率高、固定收购比随行就市收购的履约率高的结论[15].应丽艳认为财政扶持龙头企业在促进企业规模壮大、实力增强的同时发挥了带动农民增收的正效应[16].何旭等学者调查发现,加拿大地区鼓励私人企业向当地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法国也成立TARME专门为农业公司和农业企业进行咨询服务,丹麦也非常重视农业企业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17].在国内,以温氏集团为代表的涉农企业采用的龙头企业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8].

然而,龙头企业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也存在一些阻碍农业发展的问题,例如地域间发展不平衡、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扶持不规范、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配套等问题[19].柴效武等学者认为“龙头企业+农户”的组织模式会导致龙头企业对农民的强力支配和非合作状态,抢夺合作剩余,剥夺农户利益;并提出成立合作社,寻求市场力量均衡,改变弱势地位,实现和保障自己的利益的观点[20].

(三)合作社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现状和发展动态

目前,许多国家根据本国农业发展实际,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农业推广模式[21].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和农业状况不同使得合作社发展程度也不同,因此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22].

1995年国际合作社联盟提出:合作社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管理的企业来满足他们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以自助、、平等、公平和团结为基本价值的自治组织[23].农村合作社在国外经过1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不同的类型,根据它们的显著特征,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1)以西欧为代表的专业合作社主导模式;(2)以日本为代表的综合性合作社主导模式;(3) 以北美为代表的跨区域合作社主导模式[2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内逐步开始建立起农民专业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25].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学者们开始重视农村合作社理论,继而对农村合作社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夏英对农村专业协会的发展现状和内在弊端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为协会今后的发展进行了理论指导[26].杜吟棠等学者认为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一定要以和按交易额分配剩余利润这两个重要原则为准绳[27].汪小平认为农村合作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成正常运营的过程中,可以将合作社视为完整的个体,并对合作社的各项功效开展框架化的划分和整理,制定出保障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的合理建议[28].罗建利根据合作社办社原则,从企业制度角度确立了合作社具有的共营企业性质[29].

随着国外合作社发展经验的引入,以及对我国条件下合作社如何发展的理论探究,合作社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获得了快速发展.胡振华等学者认为在未来时间里中国农村合作事业将进入到改革开放以来最活跃的创新、发展时期;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呈现加速态势,将成为农业经营组织体制创新的一个新亮点[30].梁艳君等学者认为合作社作为一种提高农民市场地位、增强抵御市场风险、消除信息不对称影响的农民组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31].李中华等学者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在组织农民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村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日益显现出优越性[32].

(四)文献述评

研究发现,三类农技推广模式在主导群体、利益关系、监管部门、运作方式、信息获取、组织方式、生产积极性和创新性方面存在差别,具体如表1.

与此同时,已有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第一,目前的研究主体局限于政府、农民、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科技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机构的互动,合作社参与农技推广的研究仍处于边缘化地位.第二,已有研究虽然意识到合作社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有重要作用,但具体发挥哪些作用、作用机制是什么、演化规律如何的研究文献相对缺乏.第三,现有文献关于合作社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基本是描述性的,缺乏微观实证分析和定量研究,从而缺乏说服力.基于此,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定量分析信息不对称问题对政府主导型、龙头企业主导型和合作社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产生的影响.

二、各类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的博弈模型与比较

(一)基本假定

基于农技推广模式的发展现状研究,不难发现政府主导型和龙头企业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都不能有效地消除信息不对称因素对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影响.合作社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中合作社技术推广员的利益是与当地农户利益紧密相连、合二为一的.又因为这三类农技推广模式都是优于个体农户进行经营的,所以这三类不同组织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的农民不会脱离组织.因此,本文可运用静态博弈的方法分别进行分析比较.

在博弈中可以根据3个不同组织的特点做出以下假定:

(1)假定博弈双方都是经济人.

(2)假定农户的总人数均为N.

(3)假定作物产量与农户种植的积极性成正比,农户创新性与农户生产积极性成正比.

(4)假定作物及其生产工具的原料供应商只有供应商A和B,供应商A提供的商品优于供应商B的商品,且原料供应成本均为C.

(5)为了突出主导组织的优越性,假定在对农户进行农技推广时仅有一个组织进行主导,即政府、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作为农技推广模式的主导体是唯一的.

(6)假定政府的调控使农产品产量在一定的波动区间内农产品单位保持不变,即在博弈中农产品固定为P.

(二)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博弈分析

分析可知,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进行博弈时存在信息不对称.同时,分别由供应商A提供原料生产产量为Qa,由供应商B提供原料生产产量为Qb.则由假定4可知Qa>Qb.这时由于寻租现象的存在,假定A、B两厂商给予政府农技推广员的好处是不同的,分别为Ra和Rb;因为供应商A相对供应商B占优势,所以正常情况下供应商A不大会考虑给予政府农技推广员好处,除非迫于供应商B采取贿赂的方法时才会有所行动,因此不难得知Ra<Rb.再假定农户服从政府调控时得到政府对其提供的农业补助是K,否则为零.同时,农户服从政府调控时,政府农技推广员也会因为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而得到一部分激励.假定政府农技推广员选择供应商A,农民服从政府调控得到奖励为Fa,选择供应商B情况下农户服从政府调控时得到奖励为Fb.由于选择供应商A时的产量更高,自然而然政府人员得到的奖励也会越多,因此Fa>Fb.由于政府农技推广员和农户的信息不对称形成了不完全信息博弈现象,所以此时政府农技推广员和农户的博弈过程如表2.

在博弈中政府占主导地位,农民的选择会受到政府农技推广员选择的影响.因此,此博弈的纳什均衡策略(1)当政府人员选择供应商A时,农户占优的选择为供应商A;(2)当政府选择供应商B时,农户占优策略选择为供应商B.这时得益情况为:

选择供应商A:

农户总体收益Π1 等于PQa+K-C

政府农技推广员收益Π2等于 Ra +Fa

选择供应商B:

农户总体收益Π1等于 PQb+K-C

政府农技推广员收益Π2等于 Rb+Fb

可以看出选择供应商A情况下的农民收益是高于选择供应商B的情况.但是在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下的生产关系是政府占主导地位,所以首先考虑政府农技推广员选择Π2和Π2’的大小,即Ra+Fa和Rb+Fb的大小比较.因此,当Ra+Fa≥Rb+Fb时,政府农技推广员和农民最优收益趋于一致,选择第一种情况;当Ra+Fa≤Rb+Fb时,政府农技推广员趋向于选择第二种情况,农民只能被动选择第二种情况.

供应商在进行幕后操作以达到自己目的时会考虑到政府情况,所以在一般情况下Ra+Fa≥Rb+Fb是比较常见的,导致政府农技推广员的选择往往不是出于对农民收入最优考虑.由于农民在政府农技推广员倡导下进行生产,自身对作物的选择不敏感,而此模式下是由政府农技推广员去进行调查和采购工作,对作物信息的熟知度大于农户.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市场上常见的“委托—*”问题,即农技推广员接受政府委托,却出于自己的利益选择利己不利民的决策,使政府和农户并未选择供应商A的最优决策,而是选择供应商B的次优决策,即出现纳什均衡的“囚徒困境”问题,使供应商A的供应品无法卖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进而使产品供应市场变成一个“柠檬市场”.这种情况下,随着供应商A和供应商B的动态博弈效应,使供应的原料质量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政府主导型农业生产模式下的农民收益的下降,而且加重了政府负担.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与“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相左,不利于推动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面对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使政府农技推广员个人获利而政府和农户利益受损的“囚徒困境”问题,使供应商A逐渐退出市场形成“柠檬市场”的现象以及使农民被动接受局面引起的创新激励不足的问题.我们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模式的经验,确立一种非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模式.

(三)龙头企业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的博弈分析

近年来,龙头企业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成为我国一种典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但是,企业自利性的本质决定了龙头企业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无法完全摆脱农业生产遇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非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充分激发了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因此假定农户进行技术创新完全有利时带来的收益是T,农户提供的技术创新对生产有利的概率是ρ(0<ρ<1),同时企业会拿出一定比例的有利技术创新收益奖励提出该创新的农户数量为n,假定比例系数为β(0<β<1).同样,因为供应商A提供的原料优于供应商B提供的原料,此时龙头企业选取供应商A生产的产量Qa’就会高于选取供应商B生产的产量Qb’.所以龙头企业会首选供应商A的农业生产原料,产出的产量Qa’>Qb’(此时假定农户产出的产量为龙头企业进行多样化投入到农民手中产出的总额).此时,由于供应商A和供应商B的选取是由企业的股东大会的代表选取的,所以本着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企业会理性的选择供应商A提供的产品.此时由于质量的差异,对于供应商B采取寻租行为是必要的,而供应商A迫于供应商B的压力会适当采取此类行为,假定供应商A和供应商B给予企业采购人员得好处分别是Ra’和Rb’,由于在质量的差异可知Ra’<Rb’.同时,企业出于自利性的动机和资本性的本质考虑,给予企业下农户的总收益只要保证在农户单独种植的水平以上即可以了.所以假定在企业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下整体农户得到的收益为Π,只要龙头企业给予当地农户的工资大于PQ-C,即PQ-C<Π< (PQ-C)+ρT.又因为农户生产和工作的原料是有龙头企业从供应商那里采购过来的,所以农户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是由龙头企业决定的.因此龙头企业和当地农户的选择保持了高度一致,其博弈矩阵如表3.

由此博弈矩阵可知,龙头企业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下的纳什均衡解不唯一.

(1)选择供应商A:

龙头企业可得收益为Ba等于(PQa-C)+ρT-Πa+Ra

各个普通农户可得收益为Ba等于(PQa-C)/N,此时PQa-C<Πa< (PQa-C)+ρT

每个进行技术创新的农户收益为Ba”等于β[Πa-(PQa-C)]/n+(PQa-C)/N,此时PQa-C<Πa< (PQa-C)+ρT

(2)选择供应商B:

龙头企业可得收益为Bb等于(PQb-C)+ρT-Πb+Rb

各个农户可得收益为Bb等于(PQb-C)/N,此时PQb-C<Πb< (PQb-C)+ρT

每个进行技术创新的农户收益为Bb”等于β[Πb-(PQb-C)]/n+(PQb-C)/N,此时PQb-C<Πb< (PQb-C)+ρT

从上式的两个均衡解不难看出,对于农户来说选择A供应商带来的收益是大于选择供应商B的.但是在这场博弈中,农户的选择是由龙头企业单独决定的.因此只要在保证PQb-C<Πb<(PQb-C)+ρT且Bb>Ba时,企业就会选择使自己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但是农户利益尚未达到最大化的状态.由于龙头企业的资本家性质和其自利性也决定了龙头企业是不能以完全代表农户利益进行生产经营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找出一条将龙头企业利益内生化为农户共同利益的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

(四)对合作社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的博弈分析

合作社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中所有的利益都内生化为农户自己的利益,可以有效发挥农户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农民的增产增收注入新鲜活力[33].此模式中假定农户进行技术创新完全有利时带来的收益是T,农户提供的技术创新对生产有利的概率是ρ(0<ρ<1),否则不影响正常生产,同时拿出一定比例的有利技术创新收益奖励提出创新的农户数量为n,假定比例系数为β(0<β<1).由于供应商A提供的原料优于供应商B提供的原料,所以合作社的产出的产量Q”>Qb”此时假定合作社产出的产量为合作社进行多样化生产的总额).由于供应商A和供应商B的选取是由合作社股东大会的代表选取的,原来区别于合作社的外生化的政府农技推广员就内生化成了合作社入股成员中产生的合作社代表中的负责人,而这些负责人的行为又受到合作社成员、合作社监督委员会和政府监管机构的共同监督,因此出现寻租现象的几率就很小,即使出现也会计入到合作社财政项目当中.此时由于质量的差异,对于供应商B采取寻租行为是必要的,而供应商A迫于供应商B的压力会适当采取此类行为,假定供应商A和供应商B给予合作社技术推广员得好处分别是Ra”和Rb”,由于在质量的差异可知Ra”<Rb”.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政府会尽其所能的对农产品市场进行调控,所以农产品市场的波动范围会被控制在一定的区间下,我们假定其P固定不变.为了进一步鼓励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政府也会对农村合作社给予一定的奖励;假定其奖励与合作社收益是成正比的,奖励系数为λ,且在一般情况下λ(PQ”-C)>K.除此之外,合作社中的股东代表大会成员是广大农户,只有合作社与社内成员达成一致意见才会进行农业生产. 在合作社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下农户与合作社非农工作人员共同决策,合作社内的每一位农户都掌握了完全信息,形成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故其博弈矩阵如表4.

合作社主导农技推广模式下由于政府人员内生化为合作社中的农户代表,农户和合作社技术推广员的利益关系是串连在一起的,所以只有农户和合作社技术推广员的利益达成一致意见时才会做出选择进行生产,否则无法进行农业生产.博弈可知:

(1)选择供应商A:

合作社可得的总收益为Πa等于ρT +(1+λ)(PQa”-C)+Ra”

每个普通农户可得的收益Πa’等于(Πa-βρT)/N

进行有利技术创新的每个农户可得收益Πa”等于[(Πa-βρT)/N]+ βρT/n

(2)选择供应商B:

合作社可得的收益为Πb等于ρT +(1+λ)(PQb”-C)+Rb”

每个普通农户可得的收益Πb’等于(Πb-βρT)/N

进行有利技术创新的每个农户可得收益Πb”等于[(Πb-βρT)/N]+ βρT/n.

由于合作社人数远多于供应商人数,寻租行为所得最终会通过年底分红的方式分到农户手中,所以通常的情况下(Rb”-Ra”)<P(Qa”-Qb”,此时Πa>Πb,Πa’>Πb’,Πa”>Πb”.在这种情况下合作社往往是能做出最优决策,即选择供应商A.

(五)三类不同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的比较

合作社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不同于其他农技推广模式,这种模式下政府、合作社工作人员和农户三者的利益关系是保持高度一致的.通过博弈分析上述三类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上,合作社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龙头企业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政府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所以由假定3可知,最终产量Q<Q’≤Q”.又因为在Q等于Q’等于Q”时对于供应商A有Π1≤Πa’<Πa”且Ba’≤Πa’,Ba”≤Πa”,对于供应商B有Π1‘≤Πb’<Πb”且Bb’≤Πb’,Bb”≤Πb”.因此不难看出,在Q<Q’≤Q”的情况下,关于农民收入问题上合作社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具有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比较发现,合作社负责人能做出最优决策来避免“囚徒困境”和“委托-*”问题.同时,形成的倒逼机制也会促使供应商之间相互提升产品质量,使供应商市场由原来的“柠檬市场”转化成“良品市场”,进一步推进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进程,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结论

通过博弈比较和生产最优化分析发现,合作社主导、政府引导和各单位相互协调的农技推广模式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和消除信息不对称因素的不利影响.合作社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从根本上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大了农民生产的灵活度,拓宽了农民生产的多样化,提高了农民生产的收益额.

但是,目前合作社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首先,运作方式比较单一,新的经济增长点不足.需要鼓励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多元化发展和重视乡村特色农业的发展.其次,风险治理体系尚需完善,有必要对合作社风险治理水平做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再次,合作社规模小、科技成本高、软硬件设施尚不齐全问题突出.因此,促进合作社之间相互联合,鼓励技术人员下基层服务,加强政府引导和协调,提高农户参与度有助于增大合作社成员福利.由于本文研究的主要是生产环节的内容,而其他环节中各种组织的最优定位也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合作社主导型农技推广模式中,其他组织参与程度如何确定也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肖飞. 政府主导与新农村建设[C].长沙:湖湘三农论坛,2008.

[2]丁振京,杨亚梅.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及存在问题[J].农业科技管理,2000(5):31.

[3]新华社.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当代陕西,2013(12):6.

[4]周佳鸣. 政府主导是我国农村信息服务的主要模式[N]. 农民日报, 2010-08-17.

[5]王亚飞,唐爽.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博弈分析与改进:兼论不同组织模式的制度特性[J].农业经济问题,2013,34(11):50.

[6]张淼,葛颜祥,王仁强.构建政府主导型蔬菜安全生产保障机制[J].农村经济,2007(9):37.DOI:10.3969/j.issn.1003-7470.2007.09.011.

[7]高启杰.简论我国农业推广投资制度的改革[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增1):101.DOI:10.3321/j.issn:1007-4333.2003.z1.020

[8]刘英辉.基于政府主导机制的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4(4):209.

[9]高启杰.国际农业推广改革与我国的对策[J].中国农村观察,2000(4):19.

[10]齐振宏.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局限性与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6):45.DOI:10.3969/j.issn.1001-7348.2006.06.013.

[11]侯功显.论政府主导型的发展中地区县域经济管理模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12]黄啟亮.宜昌市养殖技术推广的模式探讨[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3.

[13]樊银珍.农牧企业推广畜牧养殖技术的方法和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14]姜开圣,韩世来,沙志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3,24(3):25.DOI:10.3969/j.issn.1000-6389.2003.03.006.

[15]郭红东,蒋文华.龙头企业与农户的订单安排与履约:一个一般分析框架的构建及对订单蜂业的应用分析[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7(2):54.

[16]应丽艳.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民增收效应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9.

[17]何旭.企业主导型农业推广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18]牛宝俊,李大胜,熊启泉.“三温一古”养鸡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0,21(1):17.DOI:10.3969/j.issn.1000-6389.2000.01.005.

[19]余涤非.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战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20]柴效武,叶益东.“农业合作社+农户”:农村制度变迁过程中组织模式的抉择[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4):98.DOI:10.3785/j.issn.1008-942X.2006.04.013.

[21]李雯雯.国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比较与借鉴[J].中国乡村发现,2013(2):168.

[22]杨丽艳.国外农民合作社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J].现代农业科技,2007(13):230.DOI:10.3969/j.issn.1007-5739.2007.13.162.

[23]王观芳.国际合作社联盟关于合作社特征的宣言简介[J].中国人大,2006(21):21.

[24]秦朝钧,王军.国外农村合作社的发展与我国当前农村合作社建设[J].烟台果树,2009(4):13.DOI:10.3969/j.issn.1007-5739.2005.01.043.

[25]胡萍.国内外农村合作社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3.

[26]夏英.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状况与组织机制[J].经济研究参考,1996(H4):27-39.

[27]刘文璞,杜吟棠,陈胜华.合作社:农民的公司——瑞典考察报告[J].中国农村经济,1997(2):75.

[28]汪小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长与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29]罗建利. 合作社的企业制度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工程和商业管理国际学术会议[C].武汉, 2011.

[30]陈柳钦,胡振华.中国农村合作组织的历史变迁[J].农业经济问题,2010(6):53.

[31]梁艳军.转型期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困境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0.

[32]李中华,高强.以合作社为载体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12.DOI:10.3969/j.issn.1674-1471.2009.04.003.

[33]彭尔瑞,吕霞,谢世清,等.探索以农户为中心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7):218.

本文评论,上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农业技术推广和博弈和模型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农业技术本科毕业论文农业技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模式
苏传明(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毕节551700)摘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确保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保障 基于此,本文对农业技术推广形式进.

农机技术推广模式奠定现代农业建设基础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收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农业的发展,国家相继推出了诸多优惠扶持政策,也在农业技术的发展方面进行不断研究,以提高农业生产,保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就农业生产中的农.

农业技术推广:演变模式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153021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农村种养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国务院高度重视,关于推进农.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
魏超(保定市满城区农业局,河北保定072150)摘要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作为技术研发与农业生产之间的桥梁,不仅能够促进产研一体化,而且能够帮助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农业的发展 基于此,.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