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相关论文范例 和反思、整合和超越:关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4

反思、整合和超越:关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该文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专科开题报告范文和超越和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思考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反思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世界哲学杂志马克思哲学论文

蒋国保

(韶关学院 思政部,广东 韶关 512005)

摘 要:有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旨在应对现代性危机,特别是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后现代世界观,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新阐释和新发展.有机马克思主义注重兼容并蓄,特别是充分汲取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怀特海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三方面的思想资源,并对它们展开了深入反思与有机整合,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以及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超越.同时,有机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彻底生态的,它将追求人与自然共同福祉的生态文明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将有机整体的生态思维作为自己根本的思维原则,其对于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有机马克思主义;经典马克思主义;过程哲学;中国传统哲学;整合与超越

中图分类号:BO-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6)10-0038-05

作者简介:蒋国保(1971-),男,湖南桂阳人,韶关学院思政部副教授,哲学硕士,研究方向:生态*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剧,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再次“回到马克思”,并竭力从中探求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成因及其疗治路径.其中,美国学者詹姆斯·奥康纳和约翰·福斯特、英国学者戴维·佩珀和特德·本顿以及加拿大学者威廉·莱易斯和本·阿格尔等人将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具有鲜明理论特色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流派.这一流派的核心旨趣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批判功能与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相结合,寻找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生态问题及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双赢”理念.与此同时,以小约翰·柯布、菲利普·克莱顿与贾斯廷·海因泽克等人为代表的美国过程哲学家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者,则致力于将经典马克思主义、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糅合起来,并逐渐发展出了一个同样以生态关怀为主要理论旨趣但又有别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流派,即有机马克思主义.“所谓有机马克思主义,亦称过程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和过程哲学家为了应对现代性危机特别是生态危机而从有机整体概念出发依据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所提出的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和新发展.”[1]可以说,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亦称为有机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反思、整合与超越,是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特色.因此,深入探究有机马克思主义究竟在何种层面或意义上实现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反思、整合与超越,对于丰富和发展有机马克思主义,进而寻求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启迪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有机马克思主义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与超越

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普遍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极富洞见地研究了社会经济建设应该如何追求人类社会的共同福祉,因此,其主要观点迄今依然令人信服,依然充满活力,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如杨志华博士所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每当人类面临各种严重危机,人们就会‘回到马克思’去寻找智慧,不管有些人如何有意无意地漠视或诋毁马克思主义.”[2]但是,在B·柯布、菲利普·克莱顿等有机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不认为就是要相信马克思的每一个判断都是正确的,或者说人们无法进一步发展他的思想.”[3]相反,“人们还必须通过深入、细致地整理马克思的思想遗产,以确立切实可行的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价值”,[4]6必须超越马克思对自己哲学的认识并稍微拓展一下马克思的思想.而且,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者早就对经典马克思主义展开了反思与批判,并且不断吸收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作为一种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主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实践进行必要的修正与更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第一,“马克思主义不是普遍的预测性的科学.”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决定论的梦想是必须被超越的欧洲现代主义的众多神话之一.而19世纪中叶,很多人认为历史规律是决定论的,这些规律能够被把握,并被整合在一个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体系中.“马克思的著作写于德国伟大的体系哲学及其知识论假设的理论背景之下.一方面,借助这些假设,马克思提出了替代亚当·斯密资本主义哲学的理论.另一方面,这些假设也使马克思难以认清自己所处环境与历史时代的特殊性.”[4]60言外之意,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在社会历史观上与他同时代的许多思想家一样,是决定论的.这种建基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决定论的历史观是一种线性、单向、机械论历史观.这种历史观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好,而且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可以预测的.菲利普·克莱顿等人认为,“现如今,这些特定的现代主义假设被广泛认为是不准确的、误导人的、不可取的.因此,从21世纪的社会经济现实出发,发展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后工业的、后决定论的、文化嵌入式的)马克思主义,是非常重要的.”[4]63菲利普·克莱顿等人认为, 把马克思理论的精髓与不断发展的后现代主义世界观相结合,就可以确立有机马克思主义对待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观念,即“历史不是决定论而是无限开放的.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或无所不包的体系能够捕捉到文明变化的复杂性.作为有机过程的一部分,人类社会时刻发生变化,就像生物圈中时刻发生变化一样”.[4]71同时,有机马克思主义“并不承诺人类历史只会越变越好.无论是阶级结构的变化,还是科技的进步,或者是大公无私之人的增多,都不可能使我们在地球上创造出一个乌托邦社会.有机马克思主义强调发展,并为建构一个健康、蓬勃发展的社会而努力奋斗.然而,人们可以设想社会的进步,却不必幻想未来会出现一种理想的乌托邦状态.在后现代语境中,发展过程取代了趋向完美的过程”.[4]72因此,在历史观上,有机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历史理解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发展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线性的、单向的、决定论的历史观.

第二,“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必要只强调公有制、国有企业,而消除一切市场力量”.菲利普·克莱顿等有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的著作写于西方工业化的早期,马克思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即建立公有制)揭露了那个时代工业领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有机马克思主义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一样,认为以私有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一种以资本积累——创造和增加财富,为核心驱动力的经济和社会制度.这种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最核心的价值和目标是财富创造和增殖”.[4]18为了创造和增加财富,资本主义不仅剥削工人,而且残酷地剥削自然,从而导致了人类与自己的劳动及其自然家园相异化的后果,进而也导致了现代以来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在有机马克思主义者看来,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既不是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也不是国家公有制一统天下(即主要行业都实行国家公有制),而是一种他们称之为“混合制”的社会经济体系.他们认为,在“混合制”的社会经济体系中,计划与市场、公有制与私有制是并行不悖的.为此,他们指出,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计划和政府限制的作用,使富有的个人和企业增加利润的野心受到政府层面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也需要在地方、国家和国际的层面,为市场力量发挥有限作用提供空间.力求为所有公民提供公正的社会经济环境的政府,没必要消除竞争和私人所有制.”[4]7他们进而提出,在“混合制”的社会经济体系中,市场的组织和运行是为了支持本地协作、区域联合和全球共同体等各级系统的繁荣发展.而“纯粹”资本主义和“纯粹”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都不会始终如一地使以上三个层面的系统都受益.[4]253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只强调公有制、国有企业,而消除一切市场竞争和私人所有制.很显然,这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误解,事实上,经典马克思主义看待所有制问题的根本观点是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它认为,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所有制,都是合理和进步的.因此,经典马克思主义并不排斥私有制形式.而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把这一条说成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和更新”,无疑“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的极端无知”.[5]

第三,“马克思主义绝不只是意味着大学教授们的抽象理论争论”.菲利普·克莱顿等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指出,由现代主义假设长期主导的欧洲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争论在最近几十年里分裂成了数十个学派.“学者们纠缠于越来越抽象的关于各种相互矛盾的理论的细枝末节的争论,与具体的城市和国家治理等社会现实往往没有明显的关联.”[4]8以至于每个学者都成为了仅由他或她自己一人组成的学派的领袖.每当有重要的马克思主义人物与运动产生,比如法兰克福学派、阿尔都塞、哈贝马斯等,他们的真知灼见开始影响公共政策,他们的追随者之间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却极少有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把他们的理论放到实践中接受严峻的考验.于是,菲利普·克莱顿等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他们的“修正和更新”意见:“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应用中彻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才能矫正过去的那种失衡.”[4]8不过,很明显,有机马克思主义者这一所谓的“修正和更新”所针对的其实并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而是20世纪的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他们对于前苏联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其国家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探索简直置若罔闻.与菲利普·克莱顿等有机马克思主义者的臆想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向来都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告诫人们要把他们的理论与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强调他们的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5]

第四,“有些批判家错误地宣称,马克思主义已沦为社会导向的政府用以强制实施某些做法的毫无意义的标签”.菲利普·克莱顿等有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被一些人当作“标签”或者当成“教条”加以使用.虽然这并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本身的错,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的错.但是,当马克思的术语被教条地使用,不能为国家的大政方针提供实质性的指导时,不明个中道理的人们很容易发现它的空洞无物.而“空洞无物的马克思主义”是无助于人类文明摆脱当下所面临的危机的.这一点,不仅它的资本主义对手很快就意识到了,而且知识分子、学生、商人,最后甚至连国家官员们也意识到了.因此,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可以利用现在一切可资利用的理论资源来建构一种新式的马克思主义,并进而在理论和实践中提供解决当前人类文明所面临的危机的清晰的路径与方法,从而消除马克思主义批判者的种种质疑.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依旧充满活力”.[4]9其核心理念在当今时代仍然令人信服,仍然是使世界避免遭到资本主义巨大破坏的主要希望.人们完全可以欣然接受那些源于马克思著作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方面,同时对于许多传统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包括德国、苏联和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但是,这绝不是说马克思主义本身已经被取代,或者说其核心原则已不再有任何意义.有机马克思主义者非常自信地认为,“更新后的马克思主义关于财富与权力的动力学分析,有助于领导者们修正不公正的制度,并实施更明智的政策.”[4]8事实上,有机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理论的精髓与不断发展的后现代主义世界观有机结合起来,并提出了一系列核心原则、基本纲领和政策思路,这种“修正和更新”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进而有效解决当前人类的生态危机,无疑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第五,“充满生机活力的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菲利普·克莱顿等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根据现代主义的欧洲人的假设,只有那种具有普适性的理论——适用于任何时空的理论,才称得上真正的理论.但是,正如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所表明的那样,就像植物生长于特定的土壤和生态系统一样,理论也产生、存在和发展于特定的语境中.”[4]9 基于此,他们指出,就我们这个时代而言,真正有用的马克思主义将是“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或者说,是“文化嵌入式的马克思主义”.这意味着,当马克思主义被运用于不同的政治与经济语境时,其核心理念需要根据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与历史以及不同人群的特定需求而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不过,有机马克思主义在这里所批评的那种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观点根本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而是一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者的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一贯反对把他们的理论当成“”或“现成的教条”来看待.马克思曾经指出: “极为相似的事变发生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演变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种现象的钥匙; 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6]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理论的价值时也曾经精辟地指出: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7]简而言之,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思想理论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人的思维不可能在某一时期穷尽对世界体系的认识,因此,根本不存在永恒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所以对任何真理都不能绝对化、教条化,而应历史地具体地对待和运用.因此,有机马克思主义者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条所谓的“修正和更新”,是一种无的放矢,更不用说实现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超越”.不过,他们所提出的“文化嵌入式的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性意义的.

二、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过程哲学的整合与超越

有机马克思主义虽然自称是超越了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但就其本质来看,却是一种“马克思主义者的怀特海主义或怀特海式的马克思主义”,[3]是马克思主义与怀特海主义相互融合而生成的一种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看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和经济学思想虽然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但是马克思主义所秉承的历史决定论和二元论的现代哲学立场,却是与当代生态理性思维相对立的.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生态系统科学的发展以及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现实相适应,就必须用新的理论资源对其进行重建,这种新的理论资源就是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将马克思主义与怀特海思想进行比较并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将开启一个全新的理论视域,这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看来,马克思主义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具有某些共同的特质,比如,“马克思和怀特海都质疑个人主义,而鼓励一种更加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想理念.”[4]174“马克思主义、怀特海的有机哲学均以关注实践、解放全人类、追求共同福祉为旨归,二者均对现代机械思维展开了深入的批判,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应然方向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明确的预测,从而针对未来的发展提出理性、科学、富于智慧的众多洞见.”[3]

同时,马克思主义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差异互补性:“马克思需要怀特海为他的某些理论主张奠定基础,这些理论主张包括特有的民族精神,认识的终极目标,以及它们与作为相互关联的统一体的世界之间的生产性——过程互关系,这些民族精神和终极目的也是为世界服务的,并且本身就是世界的一部分;怀特海需要马克思去帮助其充分关注作为一种世界性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的破坏性方面.”[4]173B·柯布也指出:“怀特海对现代性的批判很有价值.他将其‘有机哲学’与对‘机械哲学’的启蒙并列而言.他以这样的方式提供了一个比马克思更为根本的现代性批判.”[3]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看来,“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反对现代哲学的机械论、还原论、个体主义和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主张关系实在论、有机论和整体性,是一种超越现代哲学的后现代哲学,正好可以弥补马克思主义的缺陷,而马克思主义注重阶级分析与经济分析又是怀特海哲学所缺乏的.”[8]

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作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的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其核心理念是“所有的生命、所有存在物和所有经历体验构成了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4]211具体说来,过程哲学包含了以下四个核心特征:第一,关系实在论.每个事件都是由它与其他事件之间的关系所构成.因此,不存在完全独立的个体事物.一个事件的特征也会影响其他所有的事件.[4]174怀特海认为人类和其他生命事件实际上是内在地相互联系的.每一个事件都是由它过去的事件构成,每一个事件都或多或少地吸收和综合了这些过去的事件.更多的复杂事件并不仅仅是重复过去,而是以一种新的方式整合和改造之前的事件.否认我们与其他事件的关系,或仅仅是重复,就不会有那么多美与和谐.第二,非确定性的影响.每个事件由过去构成并深受过去影响,但没有一个事件完全由它的过去决定.有机哲学(过程哲学)并不意味着“自上而下”或从过去到未来的控制.事实上,作为事件和事件的系统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性越来越明显.怀特海强调:“在每一种合生中,凡是可确定之物都是已被确定的,但是总会有一些剩下来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一种要素) 要由该合生的主体-超体来确定……这种终极确定是整体的统一性对自身内在规定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是对情感、欣赏和目的的终极修正.但是,整体的确定产生于其各部分的确定,以便部分与整体严格地相关联.”相比于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新颖性(novelty)的源泉,毕竟,只有处于开放的系统中,才会有新的、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新颖性也成为审美过程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因为只有通过创造性的实验,人类才能找到应对全球挑战的新的解决方案.[4]177-178第三,美学价值.过程实在的观点并非价值无涉的观点.每一事件都有其内在价值,内在价值是由事件所包含的关系和创造力来衡量的:“过程的每一个单位,无论是在人的层次上还是在电子事件的层次上,都具有享受……要存在、要实现自我、要作用于他人、要分享一个更为广泛的共同体,就是要作为一个完全摆脱了痛苦或快乐的经验主体去享受.”对过程哲学家而言,价值被定义为合作和共同体而非竞争和个体.用怀特海的话说,经验是“作为多中之一的自我享有,并且自我享有成为产生于多之构成中的一.”[4]179第四,公私平衡.事件的下一个特征就是私人的和公共的之间的平衡.事件——以及所有人——是由自身与他者之间的关系构成的.我们也由影响环境和被环境影响的方式构成.总之,过程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哲学.[4]181它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和方法论的基础,成为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在有机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大多数现代哲学都是以一种相互排斥、而不是有机包容的逻辑在运作,而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则实现了向后现代的有机联系的思维逻辑的转换.对于怀特海而言,过程哲学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相互联系.即认为,人类不是孤立的、原子式的单位或个体.我们人类一直相互地“内在关联”在一起;[4]212二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什么是可以保持不变和完全相同的;三是整体论.除了相互联系和不断变化的过程,过程思想还强调整体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过程哲学认为,智慧来自于整体的视角,只有从这个整体性视域出发,人类才能够为每一步的发展作出明智的选择.过程哲学的相互联系、变化发展、有机整体的思想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奠定了根基.正是在吸收和借鉴过程哲学的思想基础上,克莱顿等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四个核心的指导原则:其一是为了共同福祉.这一原则表明,当代的政治革新应该从以全人类和地球的共同福祉——而不是少数人的福祉为目标的改革开始;其二是有机的生态思维.这一原则表明,理解人类在地球上的处境意味着要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只有人类内部,人类与全球生态系统及共处一个生物圈的其他物种之间,保持和谐与平衡,才会实现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其三是关注阶级不平等问题.这一原则表明,基于富人所创造的全球经济体系使得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越来越穷的事实,政府所采取的矫正性政策必须超越只针对个人的决策,要着力解决阶级不平等问题,从而承担起它应该承担的做出改变的责任;其四是长远的整体视野.这一原则表明,由于企业倾向于追求短期利益回报,而往往以牺牲巨大的长远利益(尤其是环境利益)为代价,为此,政府的长期规划需要一种长远的视野和整体性的思维,以制定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政策,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225-227

三、有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整合与超越

根据杨志华博士的分析,“在所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中,有机马克思主义是目前为止唯一具有鲜明中国元素的.”[2]而杨富斌教授甚至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学说,既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新派别,更不是西方马克思学中的新样式,而是一种独特的、颇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它“是由中国和美国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并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学者,通过多年共同的研讨、思考和探索,为回应东西方各种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质疑,并为了解决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共同的现实生态灾难和资本主义危机而创立的一种新形式的马克思主义”.[9]这表明,有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事实上,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小约翰·柯布以及美国其他有机马克思主义者,也都充分肯定了有机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吸收和借鉴.在小约翰·柯布看来,有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有着密切联系,他说:“我非常支持有机马克思主义,并盼望它在中国取得成功.我相信它需要更深的根源.我希望,这些都可以在中国传统中找到.我相信,儒家和道家思想很有帮助,佛教也一样.有机马克思主义仍将是一种抽象的观念,除了它的精神深度之外.在那里,马克思主义肯定有那种精神深度,但在今天这并不明显.有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真正有用的,只要它唤起并指导深刻的信念和责任意识.”[3]克莱顿等有机马克思主义者也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思想.他们认为,作为有机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基础的过程哲学的四个核心特征(即关系实在论、非确定性的影响、美学价值和公私平衡)与中国传统哲学都有着强烈的共鸣,而且,“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时,就为有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念基础”.[4]174

随后,克莱顿等有机马克思主义者还隆重引述了美国的过程哲学家杰伊·麦克丹尼尔对中国思想和过程思想所作的十个重要的比较分析.这些比较分析中,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过程哲学思想之间的相通之处并可以给予有机马克思主义以某些启示的主要是:第一,《易经》阐释了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在以自发的和创造性的方式相互作用,在这种必然的不断变化中产生了无数有意义的联系模式.而怀特海也用非常类似的方法描绘了宇宙的图景.他认为宇宙的构成物是事件而非物体,还指出这些事件揭示了不同的联系模式,他称之为纯粹的潜在性或永恒客体.第二,儒家思想认为人是共同体中的人,人在这种社会关系网中实现自我,并强调一种理想的社会文化形式——“仁”.过程哲学家们也赞同这种观点,他们强调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没有他者,人也不能成为其人,人只有通过与他者的相互交往才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第三,道家认为宇宙是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人类是这个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道家还鼓励人类与自然等更大的整体和谐共存.怀特海哲学也认为人类归于万物之内,而非之外,并相信人类的福祉在于与宇宙等更大的整体和谐共生.第四,中国佛教传统“华严宗”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宇宙的图景:每个现实存在与其他每个现实存在处于相互依存的网络之中,过程哲学同样赞同这种观点.在《过程与实在》中,怀特海宣称他整个哲学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出一个存在是如何存在于其他存在之中的,他认为所有的存在也存在于其他的所有现实存在之中,即使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第五,中国佛教传统中的禅宗强调每一个当下时刻经验的首要性,因为在这里人们获得了禅悟.怀特海同样强调当下时刻经验的重要性——当下性——因为只有在当下才有主体的直接性.过去的直接性已经消失,而未来的直接性还未出现.第六,中国传统医学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人的身体并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简单独立存在,整个宇宙也加入了人的生命,这样,人的身体就像是整个宇宙的缩影.过程哲学也把人体内的每个能量脉动以及人体看作是一个整体、看作是整个宇宙的一种主体性统一体或合成体,过程哲学还认为人的每一时刻的经验都由人体深层的潜意识经验所产生,这被称作因果效用经验模式.[4]183-185以上关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过程哲学思想的种种相似之处,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过程哲学也有很多契合之处,其中引起有机马克思主义者特别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的生活方法;过程思想同样如此,而且,过程思想认为,科学方法是现代生活智慧的一个重要来源.第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能够考虑并且不单是出于自私的动机去关注和关心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贫困群体;过程思想同样强调这一点,并且,过程思想家特别有志于建立一个旨在追求共同福祉的、创造性的、富有同情心的、人人可参与的、平等的、生态上智慧的和精神上令人满足的共同体.第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批判迷失于理论而又忽视实践的、过于抽象的哲学形态;过程思想同样批判错置具体性之谬误,强调人们在考虑现实时,必须认识到,阐明人类和其他生物遭受痛苦和享受快乐时的直接体验,是人类思想存在的主要理由.第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已经发展为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主张不能只是把地球本身作为人类产业的一个背景,而应该把它作为一个所有生命在此展现的生命之网——正是在此意义上,中国马克思主义正在演变为一种有机的马克思主义;过程哲学同样强调和鼓励这种有机的思维方式,并提供了一种支撑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社会分析理论的宇宙学说.[4]186以上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过程哲学的四点契合之处,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有机联系,因此,可以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生命智慧,继而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提供有益的启示.正如小约翰·柯布所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拥有很大的影响力,过程思维拥有深刻的洞见,再加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三者的联合将是一支改变这个世界的重要力量.”[10]

四、结语

作为致力于寻求全球资本主义经济替代方案,以应对现代性危机,特别是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一种后现代世界观,有机马克思主义特别注重兼容并蓄,无论是古代智慧、现代智慧、还是后现代智慧,无论是东方智慧还是西方智慧,无论是自然科学智慧还是哲学社会科学智慧,它都加以充分地借鉴与吸收.尤为突出的是,有机马克思主义充分汲取了经典马克思主义、怀特海过程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三方面的思想资源,并自觉而明确地对它们展开了深入的反思与有机的整合,从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种新视域,成为经典马克思主义在生态文明时代的新阐释和新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以及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超越.有鉴于此,我国学者杨富斌认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是中美马克思主义学者共同合作的理论结晶,是打通“中西马”研究的一种有益尝试.[9]正是由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兼容并蓄、中西共融的理论品质,才使得它有可能成为全球资本主义和生态灾难的一种替代选择.此外,有机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彻底生态的,它将追求人与自然“共同福祉”的生态文明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将有机整体的生态思维作为自己根本的思维原则,这使得它的确有可能真正成为全球资本主义和生态灾难的一种替代选择.不过,从总体上看,有机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完成了的理论形态,而是一种正在不断生成发展的、开放的新学说和新流派,其理论体系和观点还有待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化而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治河,杨韬.有机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5,(1).

[2]杨志华. 何为有机马克思主义? ——基于中国视角的观察[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1).

[3][美]B·柯布.论有机马克思主义[J].陈伟功,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5,(1).

[4][美]菲利普·克莱顿,贾斯廷·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M].孟献丽,译.人民出版社,2015.

[5]汪信砚.有机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J].哲学研究,2015,(1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342.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742-743.

[8]王雨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的异同[J].哲学动态,2016,(1).

[9]杨富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及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10]任平.呼唤全球正义——与柯布教授的对话[J].国外社会科学,2004,(4).

【责任编辑:张晓妍】

上文总结:该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马克思主义本科马克思主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超越和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思考方面论文范文.

论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元素与
王玉鹏1,2(1. 江苏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摘要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后现代语境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新流派,它.

侯长荣、陈剑月:爱情比《那年花开月正圆》更美更好
文/王玉琴那年花开月正圆开播后,收视与口碑齐飞,亿万人都被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深深打动 其实,剧中吴家二老爷、二夫人的扮演者侯长荣和陈剑月的爱情故事同样动人 从拍87版红楼梦因戏相恋裸婚至今,两人30年相.

从理性、诗意到自由:雕塑作品的意蕴
韩娜,1 986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201 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11年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导师李象群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现任职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展示艺术研究所.

接受、尝试和焦虑:民国后期旧式文人心态探析
关键词民国后期;旧式文人心态;文人社团  摘要民国初年,传统旧式文人一度以“郁郁寡欢”的面目示人,自放其意、自适其所适,结社抱团,以集体共鸣,寻求心灵的慰藉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