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特色小镇类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与谋略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可行性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特色小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6

谋略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可行性,该文是特色小镇类毕业论文怎么写与文化产业和项目可行性和谋略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特色小镇论文参考文献:

特色小镇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河南文化小论文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河南是传统文化大省,大量的历史文化建筑与遗址分散于城镇和乡村,国家公布的前4批“传统村落”中河南就占据124个.“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总书记2014年在河南调研指导工作时提出河南要着力打好的“四张牌”之一,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因此,河南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积极推进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中,如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发挥作用,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

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的基本构想

基于河南历史文化街区、自然生态、民俗村落、遗址遗迹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在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发展新的生活社区,在回归和重温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创造新的社会价值.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传统建筑元素,唤醒人们内心深处亲切而无法割舍的历史记忆,修复人与土地亲和融洽的*关系,寻回属于传统文化的乡绅精神与情感归属,重构一种有创新、有安适、有尺度、有方寸的和谐理想生活形态,成为代表中原文化理想、满足人们美好幸福生活的特色小镇.

(一)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是可复制的特色样本小镇

特色小镇具有广泛的文化内涵与生活外延,可以是一个街区、一个小镇、一个乡村、一组景观.能实现亲切舒、轻松惬意、包含底蕴的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解决自然与城市,文化与科技的矛盾.在保护中寻求发展,尊重古建筑里蕴含的工匠精神,保护散落于广大村镇的“老房子”;在回归中寻求创造,重拾朴实、自然、亲切的“老生活”,呼应人们内心对“老家”的渴望;在时代中寻求升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新的技术新的方式重塑本源生活,树立一种积极、可延伸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典范.

(二)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是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方案

坚持“保护与创建结合,文化与产业共生”.选取有城市记忆的文化街区、有自然风光的生态景区、有文化遗存的民俗村落、有人文故事的特色村镇,不同的资源、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选址、不同的发展方向.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建设符合现代生活的新型居住形式,延伸出其新的产业价值.

(三)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是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运营模式

1.项目运营模式.

(1)项目投资模式.多方筹集,整合利益.政府通过土地和基础设施投资;原住民通过筹资或筹劳;集体与个人通过资金投入;结合专项基金将政府、居民、投资方、金融机构等整合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

(2)项目分工模式.政府主导、参与协作;统筹策划、品牌管理;多样合作、多方参与.

(3)项目合作模式.

各部门及机构可根据自身实力及需求,通过相应的模式进行合作,参与项目建设、运营,按比例分享收益.

2.项目运营理念.坚持“共同参与、利益共享”的运营理念.

3.实施路径.

地方申报.项目内容符合要求,有相应的文化、生态条件,具有资金落实能力、组织保障充分、重视文化建设的街区、乡镇、村落均可提出申报.

效果评估.根据文化保护及发展、居民幸福指数、基础设施配套、可持续发展潜力等提出系统化指标进行科学评估,指导后期建设,并逐步优化.

调研立项.调研区域内发展状况、地理环境、土地权属,文化遗存、经济发展、路网及配套、人口就业等,对符合条件者进行立项.

建设实施.确立建设指标及流程,提出实施规范及标准,合作建设方招投标,资金划拨与分配,指导及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规划设计.因地制宜,逐步制定概念规划、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与区域规划、保护规划进行对接.

融资招商.政府协商及对接,搭配融资平台,确定投资方,确立合作模式,招商引资,合作谈判,整合资源.

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的价值分析

(一)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是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新探索

1.提升核心凝聚力.能进一步提升河南文化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河南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成为河南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2.拉动经济增长.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科技、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3.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接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二)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是化解城镇化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新举措

尽管当前河南省城镇化进程呈加速发展趋势,但河南城镇化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显著.郑州市、鹤壁市、焦作市和济源市城镇化水平大于或接近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洛阳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和新乡市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而开封市、安阳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南阳市和信阳市,尤其是商丘市、周口市和驻马店市的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各市城镇化水平相差悬殊,商丘、周口、驻马店与郑州相比较相差一倍以上.就城镇化水平的地域分布来看,中部市县的城镇化水平较高,郑州超出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一些城市城镇率在40%以上,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距离省会郑州较远的城市城镇化水平较低.

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使河南省内诸多城市的城镇化发展还存在极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分散于省内各个城市、村镇大量的文化建筑与历史遗址,以及124个历史文化古村落的建筑保护和文化传承,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对新型特色城镇化建设开发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推出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可谓恰逢其时.

(三)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是解决文化创新与历史传承矛盾的新路径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资源.在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河南是中华姓氏的重要发源地,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多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来自河南.河南是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的发祥地,堪称中国功夫之乡.河南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截至2017年年末,河南有4以上景区159处,其中国家5旅游景区13处、国家4旅游景区146处;有世界文化遗产6项2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世界地质公园4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处;有各级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万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231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3个.同时河南有124个传统村落进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它们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传统村落是民族文化基因,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文化旅游资源,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共存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精髓和空间记忆.因此,把这些正在消失的历史遗迹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文化遗产保留下来,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但是,如何传承和发展这笔文化遗产,是原汁原味的继承?还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如果我们只强调原汁原味的继承,就意味着社会将不再继续发展,中华文化就会永远停留在原点而裹足不前;反过来,如果片面地强调创新,强调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那么传统文化的基因将会被改变,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就会因我们的无知而彻底葬送.有句话说得好,树的高度是由树根扎入泥土的深度决定的.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这个根扎得越深、越牢,文化发展的大树就会长得越粗、越高、越壮,创新的果实才能越硕大、越甜美.

要坚决摒弃以往那种“狗熊掰玉米”式的发展方式,走文化产业化发展道路,让河南 “特色小镇”既继承传统基因,又适应新时代生活方式,使“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只有更好地保护好传统,才能为创新提供更多更好的源泉;而不断的创新反过来又会提升传统的价值,使古老的传统文化“枯木逢春”,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更大更多的作用.

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的市场前景分析

(一)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1.地方政府.从市政、信息、交通等方面,完善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通过项目开发、旅游经营、农业流通等措施,提升本地经济活力,增加税收及财政收入,拉动区域经济,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2.投资方.通过参与项目投资、特色小镇建设,分享项目经营收益.

3.本地居民.分享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增加个人及家庭收入,提高生活品质.

4.经营者.统一管理运营模式下,经营商加盟合作,节约各方运营成本,达到双赢、多赢效果.

游客容量测算.游客容量包括: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社会心理容量和文化体验感知容量五类.

tG 等于 —— ×c 其中:TG---日游客容量,单位为人次;t---游玩景区所需时间,单位为小时;T---游客每天游览最舒适的时间,单位为小时;c---日环境容量,单位为人次.

参照特色小镇产业开发具有成熟经验的安徽省.2017年,安徽省年接待国内游客6.2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197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19.9%,增长25.6%;2017河南接待游客6.65亿人次、总收入675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1%和17.1%.安徽、河南两省旅游人数和收入大致相当,选取安徽省开发比较成功的“传统村落”产业项目——宏村为例,仅2015就接待游客23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亿元.参照近似项目的营业收入,结合河南的具体现状,对河南“特色小镇”经济效益做出如下估算.

(二)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

1.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街区、特色景区、特色小镇,可以极大改善与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与配套设施,提升生活品质,推动小康社会目标进程.

2.增加就业机会.国家发改委2017年在全国选取的225个特色小镇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特色小镇吸引了约3万家企业入驻,吸纳就业约130万人,创造税收达200亿元人民币,完成特色产业投资约2,000亿元.特色小镇已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点,也成为扩大就业的新抓手.有1个以上支柱产业、20个以上企业的产业环境、财政收入达到4亿元、就业人员工资达到6,000元/月以上.

3.保护传承文化.可以使传统建筑、传统工艺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助推文化高地建设.

4.倡导文化生活.倡导与传播重视文化、有益社会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三)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

1.实现产业优化与升级.结合老家小镇的特色,优先发展无污染的文化、旅游等产业,减少工业污染,实现生态化发展.

2.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项目规划强调大气、水体、植被等生态要素的质量标准,将推进绿色建筑、环保建设、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改善区域环境.

3.实现轻松休闲生活体验.集休闲、养生、观光多功能于一体的小镇模式,使本地居民、外来游客获得生态度假体验和精神享受.

4.提高自我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蓝天白云和空气新鲜的生态旅游的示范区,使游客、居民、从业人员享受项目红利,激发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按河南“特色小镇”全部实现绿色建筑的要求,每年每100亩仅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即可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

(四)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的税收效益分析

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项目及衍生产业链产生的经济效益,为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

结论

通过对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方案、项目价值、市场前景的分析,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得出如下结论: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面对非理性城镇开发、传统文化记忆快速消亡,社会经济指标快速提升、人民幸福感未如愿增加的严峻形势,构建河南“特色小镇”,可以“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可实现亲切、适意、有底蕴的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从而解决自然与城市,文化与科技的矛盾.因此,河南“特色小镇”文化产业项目切实可行、前景广阔,将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树立一个积极的发展范本,为河南打好“四张牌”“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淑华,女,经济师,长期从事文化传媒、文化产业投资研究,曾任河南日报大河传媒资讯策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现就职于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省文投)计划财务部主任;民盟河南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近期撰写的论文《对河南文化产业投资与管理的几点思考》,已入选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洛阳理工学院联合举办的“2018年第八届中原智库论坛”独立作者).

总而言之:该文是关于经典特色小镇专业范文可作为文化产业和项目可行性和谋略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特色小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徜徉在文化河流里的河南特色老街
谈笑编者按在中原大地河南,处处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其中最能引发怀古之情的莫过于那些饱经岁月洗礼的老街了 在战火纷飞的中原大地,老街能够留存下来,已属万分不易 那些确幸留存下来的老街,有的已有几百年的.

传统文化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互动以峨眉武术休闲文化为例
摘 要文章通过对峨眉武术休闲文化价值的透视,以期为传统文化创新与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启发意义和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方法 研究认为峨眉武术之观赏性、健身养生、修身养性的休闲意蕴,为峨.

文化,让特色小镇更具魅力
每一处经济的绿色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理念的引领;每一个产业的持续增长,都必然有文化特色的内核;每一个企业的自觉自信,都源自文化信念的支撑 浙江省在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深谙这个道理 独特的山水资源、深厚的.

人文为本需求为先科技助力2019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年度盘点
2017年,作为“十三五”规划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国文化产业在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都起.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