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工人方面论文范文集 跟大革命时期工人报刊的内容特色和编辑特征以中国创办的《工人之路》为例有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工人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23

大革命时期工人报刊的内容特色和编辑特征以中国创办的《工人之路》为例,该文是关于工人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和《工人之路》和中国*和大革命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工人论文参考文献:

工人论文参考文献 报刊征稿邮政报刊订阅报刊订阅邮政报刊订阅网

【摘 要】《工人之路》是大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日报,该报以报道省港大罢工而享有盛誉,被视为研究早期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作为中国指导工人运动的报纸,它主要着眼于省港大罢工运动,对罢工运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出版时间之久的原因与其独特的编辑风格、报道和评论的立场等因素有关,因而研究该报对深入了解1920年代的广东革命运动情况和革命报纸的运作有着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省港大罢工;工人运动;《工人之路》;邓中夏

《工人之路》原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创办的周刊,原定于1925年5月31日出版,后因省港大罢工的爆发,未能按时出版.省港罢工委员会将其改为日报,旨在指导罢工运动,宣传爱国反帝主张.于1925年6月24日创刊,至1927年4月14日“四·一二”事变发生后停刊,共出版600多期,目前*仅有553期,是大革命时期中国指导工人运动的报纸,也是大革命时期工人报纸中出版最久的一张日报.尽管《工人之路》的重要性已为后人所知,但目前研究的成果多从历史学的角度进行着墨,或是从中引用相关文献,而鲜有从新闻史的角度针对报纸的评论特色、经费来源、报道风格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为此,本文尝试以上述几点为切入点,对《工人之路》进行讨论,这对深入了解1920年代的广东革命运动和革命报纸的运作情况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工人之路》产生的时代背景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的“五卅惨案”震惊了世界,震怒了中国,罢工运动再次走向高峰.在此影响下,中华全国总工会为在广东开展工人运动支援上海,派遣中国员邓中夏、苏兆征等人到广州、香港进行爱国罢工运动.1925年6月19日香港工人罢工开始,约有20余万工人离港返穗开展反帝爱国罢工运动.6月23日,罢工工途经广州沙基时,遭到英国军队开扫射,造成沙基惨案,引发罢工工人运动.尽管罢工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各种反对和破坏工人运动的舆论也此起彼伏,威胁着罢工运动.

港英政府对此次罢工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他们派奸商、汉奸等反动势力从中散播蛊惑人心的谣言,并利用亲英的香港媒体制造破坏罢工运动的舆论.如“香港华侨日报之造谣,谓广州粮食恐慌,每元仅购米三斤,借以恐吓罢工离港之工人”[1]“太平门平香茶居内,每晨皆有奸人在该楼饮茶,造作种种谣言,希图破坏罢工”[2].尽管罢工期间,国内政治形势紧张,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却极大地为罢工运动营造了有利的舆论环境.作为国民党管辖的《广州民国日报》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积极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与《工人之路》登载省港罢工消息及省港罢工委员会文告,并登载省港及各地反抗帝国主义运动之一切消息不谋而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指导工人运动,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在粤设立省港罢工委员会,同时将原属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工人之路》周刊改为日报,隶属于省港罢工委员会,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部长、省港罢工委员会顾问邓中夏为主编,作为罢工的宣传工具——《工人之路》应运而生.

二、《工人之路》的内容与版面特色

《工人之路》原为1925年5月初成立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机关刊物,最初是定期周刊.省港罢工爆发后,改为省港罢工委员会的机关刊物,后于1925年6月24日创刊,四开四版小型日报,每日出版特号.[3]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部长邓中夏为主笔,从1925年7月1日《工人之路》改为日报的第一次出版到1927年4月14日停刊,邓中夏任主编达近两年.从《工人之路》的版面设计到报头题字,从有关重要文章的撰写到稿件的校对,都是他亲自动手.由于邓中夏时常忙碌于各种事务,该报主笔曾一度更替.在创刊初期主笔是邓中夏授意郭瘦真担任,后改为蓝裕业、李时英,副刊主笔后期是罗伯良.

《工人之路》着重于登载省港罢工消息及省港罢工委员会文告,并登载省港及各地反抗帝国主义运动之一切消息.[4]邓中夏认为,通过上述的报道与评论,可以让工人明白罢工的目的和意义,根本目的在于“援助上海被杀同胞及解除本身痛苦”.该报的功能是宣传的工具,战斗的武器,“在此风起云涌的波涛中之正确指导”,以成为“各界之公共言论机关”.

与此同时,为争取各界同胞的一致对外,《工人之路》还报道包括世界各国反抗帝国主义的工人运动的一切消息.报道与评论的态度具有浓厚的政治性,着重“发表本会各社团对于反帝国主义意见与批评”.评论内容则要求论述要新颖透辟,议论颇为严肃警策.换言之,《工人之路》不仅主张通过报道和报纸媒介发挥舆论作用,教育民众,也希望通过介绍西方国家的反帝国主义压迫的工人运动来让罢工工人了解世界工人的生存状态,建立世界无产阶级的统一战线.

《工人之路》以评论多著称,而在这些评论中,又以政论文章占大多数.在目前保存的553期报纸中,据笔者统计,评论文章有560余篇.评论文章的版面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历经了从第一版面到第二版面的过程,偶尔屈居在第三版面,但总体而言,没有固定的形式.评论多为邓中夏、蓝裕业主编所写,前者多署名为邓中夏或中夏,后者落款多为裕业或裕,后来的主编罗伯良和当时政要苏兆征、李森、黄平等人也在报纸上发表多篇评论,评论文章言简意赅、针砭时弊,论及范围十分广泛,评论内容紧跟罢工形势的变化而改变.罢工初始,评论内容主要针对为什么开展罢工展开讨论,让广大罢工工人知晓罢工的意义,揭露英国迫害中国人民的丑陋嘴脸,妥善处理罢工工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随着国民政府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开展,评论内容间杂国民党政要对罢工运动的评价;后随着广州政治局势的吃紧,国民党破坏罢工运动,评论内容转向揭露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号召工人坚持罢工.罢工形势缓和后,着重论述了暂时停止罢工的原因和条件,妥善安顿工人,还涉及国民政府政策和国际形势.

《工人之路》政论文章的另一重点,是评述国际时局,推动世界无产阶级力量的发展.特别对苏联列宁主义的报道甚为详尽.它既关心英国罢工损失和国内工人运动情况,也关注欧洲、北美洲、东南亚的工人运动态势,更密切注视和抨击日本侵略中国的行为.如将1926年1月21日的报纸改为纪念列宁特号.全部版面用来报道列宁的伟大功绩,评价列宁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全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指导者.[5]关于各国的工党组织和罢工运动的报道散落在该报的世界新闻专栏中,对受压迫的民族表达了声援,并捐款援助.[6]在《反对日本出兵满洲巡行口号》中,明确表态,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国全体人民的死敌.[7]《省港罢工委员会为日本出兵满洲通电》中提出务须彻底反抗直接间接之侵略政策,根本取消日本在满洲之一切特权.[8]

《工人之路》的副刊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对罢工运动的开展和广东政治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创办副刊伊始,罢工工人投稿较少,内容多为较为生涩、古板的小说.以《工人俱乐部》为例,它本来是工友们娱乐的场所,可是没有多大的起色,题材较为混乱.在1925年10月25日,该报对副刊进行了改版,在第四版的《工人俱乐部》下方印有“人民更团结,罢工便胜利.罢工胜利,广东太平”“努力奋斗,一致团结.解除压迫,罢工胜利”等政治标语.这些标语随着形势的转变而更改,如到了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后,标语改为该次会议通过的主要方案和重要语录.此外,《工人俱乐部》还有工友之声、论坛、讨论、笑话、谜语、新名词解释、书报介绍、游记、什货店、世界珍闻、琐记、谐语、卫生、港侨泪.歌曲栏包括:广东方言之粤讴、南音、龙舟、班本等,[9]每个专栏都配有图画.《工人之路》副刊集文艺性、娱乐性和大众性于一体,不但提高了报纸的销量,也加强了读者与报纸的联系.

《工人之路》的版面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宣传的需要和对读者的考虑逐渐改善.该报所有版面采取横线分栏,一般一个版面分为三到四个栏,字体竖排.纵15.3厘米,横25厘米.直排版、双面印,每日出版一期,每期2版.直印楷书“工人之路”四个大字,旁署“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出版”“中华民国十某年某月某日”,其下印“通讯处广州市东堤东园”,又印“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双线版框上方印“工人之路特号”,其旁有版次、期次等.[10]后通讯处地址亦有变动.为便于读者投稿和报纸的发行,在第十六期的版头上标明了编辑处是广州市文明路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行处是广州市东堤东园省港罢工委员会.此后通讯处为后者.在第一到第十九期的《工人之路》中,左边线外通栏并没有任何的标语口号.第二十期之后每期报纸的左边线外通栏印有反帝爱国宣传口号,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世界革命胜利万岁”等标语.

版面内容和栏目编排以第一百一十八期为分界点,在此之前,第一版内容为短评、省港罢工消息、专电、公函、省港要闻等内容,其中主要以评论和省港罢工消息为重,第二、三版内容并未严格区分,以省港新闻、国内新闻、世界新闻为主,亦有工农消息、国内国外等专栏,第四版一般是报纸的副刊,初始除了刊登小说、歌曲内容外,主要刊登国际新闻、国外要闻、特载等内容.可见,在一百一十七期前的版面内容主要紧紧围绕斗争形势开展,内容排版多为政治内容的宣传,副刊建设较为薄弱.为增强报纸的趣味性,适应广大工人读者的需求,在一百一十八期时,报纸进行了版面设置的改革:第一版专载罢工委员会一切重要文件.第二、三版则分短评、罢工消息、政治要闻、劳动要闻、国际要闻等专栏,所有新闻,务求简短,文字务求明洁.第四版则为《工人俱乐部》,内容分为演讲录、歌曲、小说、无情斧等有趣材料.

三、《工人之路》的销售管理

与商业性报纸不同的是,《工人之路》作为革命报纸,政治色彩强烈,旨在进行政治宣传.报纸的支出多依赖于广告,如《申报》《新闻报》之经济充裕,不可谓非广告之赐.[11]《广州民国日报》也是广告甚多.但吊诡的是,从《工人之路》自1925年7月1日的第一期到1926年1月29日第二百六十期才标明“价目零售每期二仙”于版头“工人之路”下方,通讯处上方.简言之,该报从创刊到明码标价这一段时间内为了覆盖更多的读者,扩大影响,加强宣传效果,没有销售.那么《工人之路》的经费来源于何处?

《工人之路》自改为日报起就由省港罢工委员会管理,经费主要由省港罢工委员支持.省港罢工委员会的经费主要来源于:首先,得到了国民政府的政治力量和资金支持.1925年7月2日,国民政府颁布法令“着广东省政府令行广东商务厅劝谕商民援助省港罢工委员会”“着广东省政府令行广东商务厅责成各华商烟公司酌拨赢利捐助省港罢工委员会”.[12]国民政府政要廖仲恺、许崇智等要员个人捐款支持工人.[13]在国民政府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财政部还“自始至终每月送给罢工委员会一万元”[14].其次,罢工为爱国义举,得到国内群众、爱国华侨华人的支持.再次,中国工人运动已和世界国际工人运动联结一起,成为重要的力量,得到了外国工人阶级的援助.可见,《工人之路》尽管没有广告收入,但凭借罢工委员会的资金,依旧能够维持正常运作.

《工人之路》初创时,每日印刷三千份,因内容通俗易懂、脍炙人口,深受罢工工人的欢迎,发行量增至每日一万多份,“几乎每一位罢工工人手上都有一份”.《工人之路》主要畅销于广东,辐射至香港、澳门等地.为扩大《工人之路》的发行范围,省港罢工委员会让宣传队带上该报到广东农村去宣传.在罢工运动的影响下,香港大学、中学学生举行罢课,来粤支援工人运动,其中不少人加入《工人之路》进行撰稿和编辑,同时将报纸运送到香港,供香港工人阅读.

四、《工人之路》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工人之路》报道了破坏罢工的阴谋和罢工工人返穗后的生活情况,矫正了罢工中的错误思想.罢工中约有十余万工人留在广州,若不能有效组织起来,会对社会秩序造成影响.早期的《工人之路》还对数则谣言进行了澄清,对净化舆论生态环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工人之路》在政论中大篇幅地对香港帝国主义因罢工的损失进行了细致的评述.邓中夏撰文指出“我们每日损失六千元”,但香港每日损失四百万元,每月损失一万万余元.鼓舞工人“我们和帝国主义来拼一拼,到底谁吃亏大?所以只要我们坚持罢工到底,不到半年,香港便真会成为废岛”.[15]紧接着,不断有政论揭露英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使更多的罢工工人充分认识到罢工的必要性和目前取得的胜利.与此同时,该报还详细介绍了罢工委员会组织章程和开展的工人运动情况,并对工人吃、住的细致安排进行了报道,将接收到的捐款列明详细,在报纸上公布支出情况.这种正面报道,对舆论的导向起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但肯定了工人运动的意义,还鼓舞了工人的斗志,对巩固罢工战线和加强反帝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和国民党在罢工初期的积极合作,不但让极为动荡的广州政局趋于安稳,也为广东国民政府的开疆拓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支持.与此同时,《工人之路》是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背景下创刊和发展的,并得到广东国民政府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尤其是以国民党左派力量为主的政府力量对罢工运动的支持,使得该报在发展之初不但在政治上具有合法性,还在实际运作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国民党也在罢工中依靠工人力量迅速巩固了政权,清除了盘踞在粤西的敌对势力,并顺利挥师北上.在《勖国民政府》中,邓中夏指出“工人阶级为了中国革命的需要,应该绝对拥护国民党”[16],营造了浓厚的工人阶级与国民政府“一家亲”的舆论氛围.在国民党准备挥师北上时,该报鼓励工人积极为打倒共同的敌人而努力,并且组织工人参与国民党的“北伐”战争,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兵员,对战争的进程和结果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概言之,作为大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日报而言,《工人之路》的历史地位是可以与中国领导的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相媲美的.它们都是中国领导下的日报,创办原因相同,都因“五卅惨案”而起,但出版时间长度却截然相反,前者维持了近21个月,后者仅维持了23日.个中缘由固然很多,但毋庸置疑的是,《工人之路》出版时间之久的原因与其独特的编辑风格,融入粤港文化的报道内容,切合时宜的评论立场不无关系.客观地说,《工人之路》是大革命时期中国指导的较为成功的报纸之一,它不仅对研究省港大罢工运动提供了详实的资料,还对维护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建立广泛的爱国反帝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要闻:港政府力图破坏罢工罢市[N].广州民国日报,1925-07-07.

[2]奸人造谣破坏罢工[N].工人之路,1925-07-05.

[3]黄流沙,苏乾.大革命时期的《工人之路》日报[M]//广东革命报刊研究.广州: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1987:105.

[4]纪念我们的领袖列宁[N].工人之路,1926-01-21(1).

[5]中华全国总工会援助英国罢工宣言[N].工人之路,1926-05-20.

[6]香港总工会援助英国大罢工宣言[N].工人之路,1926-05-20.

[7]反对日本出兵满洲巡行口号[N].工人之路,1926-01-16.

[8]省港罢工委员会为日本出兵满洲通电[N].工人之路,1926-01-17.

[9]梁群球.广州报业(1827—1990)[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113.

[10]陈行一.74年前的工运报:《工人之路》[J].新闻三昧,2000(6):47.

[11]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台北:学生书局,1976:292.

[12]国民政府维持罢工决议案之训令[N].广州民国日报,1925-07-02.

[13]许总司令派员慰问罢工工友[N].工人之路特号,1925-07-03.

[14]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240.

[15]香港帝国主义损失一万万余元了[N].工人之路,1925-07-20.

[16]邓中夏.邓中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85.

(作者为贵州民族大学讲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博士)

编校:赵亮

归纳上文:上述文章是一篇大学硕士与工人本科工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工人之路》和中国*和大革命方面论文范文.

简论辛亥革命时期报刊的作用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例
周里昂【摘要】1911 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节点 中国新闻事业自外报来华得到发轫后,在辛亥革命时期达到发展的第二个 报刊揭露了晚清政府虚伪的“立宪”新政,.

医学科普期刊如何让内容成就品牌以《保健和生活》为例
【摘要】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医学科普期刊渠道建设日趋成熟,技术和渠道已不是传统期刊发展的羁绊,必须更加注重内容的打造,用科学性、权威性、有用性、安全性、趣味性的内容,凸显健康主流媒体的内.

新时期背景下法国英雄主义电影特征探析以《飓风营救3》为例
【摘 要】一向以爱情片著称的法国电影产业,近年来在不断受到好莱坞电影及欧美其他流派的观念影响后,转而向动作类型方向不断迈进 作为“飓风”系列的第三部作品,飓风营救3在上映期间,.

国内网络综艺节目内容以《大牌对王牌》和《了不起的挑战》为例
【摘要】2017年是我国网络综艺发展进入快车道的阶段,无论是在总体播放量还是播放形式上,投入的规模都获得了快速增长 本文分析了大牌对王牌和了不起的挑战的节目内容,介绍了节目形式、嘉宾和主持人设置以及节.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