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的北漂时光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和我和杨小凯的北漂时光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主题:的北漂时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9

我和杨小凯的北漂时光,该文是的北漂时光有关论文范文集和杨小凯和时光和北漂时光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的北漂时光论文参考文献:

的北漂时光论文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数学小论文三年级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文│郁鸿胜 口述 / 黎振宇 整理

杨小凯(1948-2004)是著名华人经济学家,生前曾两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期间曾因《中国向何处去》一文入狱十余年,入狱后以惊人毅力自学了英语、数学、经济学等课程.1978年4月,从湖南岳阳建新农场出狱后,杨小凯开始寻找“深造之路”.由于“历史问题”,他无法参加研究生考试,只能在湖南一家印刷厂做外文校对工作.但在李锐、于光远等老先生的帮助下,1979年下半年,杨小凯借调至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不到三年的“北漂”时光里,杨小凯奋力学习,在学术界崭露头角,为其走上专业研究道路奠定坚实基础.郁鸿胜先生(于光远侄子)曾和杨小凯在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朝夕相处,共同工作学习,结下深厚友谊.今年是杨小凯诞辰70周年,谨以此文缅怀一代学人的峥嵘岁月.

先后进入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

按照郁家家谱记载,我的前六代先祖在上海靠沙船业起家,巅峰时期有上百条沙船.郁家和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家族是两代联姻.郁家曾在上海富甲一方,有“郁半城”之称.但到我祖父这一代,家道基本中落,成为城市平民.我父亲郁钟德共有4个兄弟姊妹,长兄是郁钟正,参加革命后改名为于光远.1932年,于光远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并于1934年转学到清华大学,后来又到延安开始革命生涯.1956年,我出生于北京,1969年在上海读初中.从初一开始,父母成为靠边站的干部或者叫“黑五类”.学校有一个造反派,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就把我家人中一些所谓“黑帮”“反革命”成员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弟弟妹妹在班级里抬不起头,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伤害.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除上学之外,就在家里看书.当时家里有不少书,一摞一摞放在藤筐里,特别是有不少政治经济学方面的教科书.我父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家里囤积了很多人大的经济学教科书.17岁时,我到上海川沙县凌桥公社插队.两年后,我获得参军机会.1976年3月,我在解放后勤部第五汽车团服役,驻扎在北京丰台.虽然部队生活紧凑,但我还是抓紧时间做些经济学研究.来北京还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经常去于光远家,那里简直是书的天堂.当时他住在史家胡同八号,这里以前是俞启威(又名黄敬,俞正声父亲)的住所.“”前,于光远住在沙滩大院.“”开始后,“”新贵关锋、林杰看中于光远的房子,就把他赶到了史家胡同.

1975年,复出后成立国务院政治研究室,于光远投身其中.1976年前后,从提出“以三项指示为纲”,到“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间来来回回,政治风云动荡.1976年10月粉碎“”后,国内开始拨乱反正,有不少新观点和提法,比如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按劳分配等讨论.于光远家里与之相关的资料、书信和文章非常多,我从中吸纳了大量观点和信息,开始自己写一些文章.

1978年3月,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发表《科学的春天》讲话后,各类学会、研究会如春暖花开,纷纷亮相.很多研究会、学会自发而起,而非通过行政方式组织.当时国家科委恢复一年多,于光远担任副主任,负责联系中国科协.他做了两件重要的事,一是推行自然辩证法研究,提出建立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二是在1978年11月,发起成立两个研究会: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和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我通过借调方式到了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做一些资料整理的工作.

这时候,杨小凯还在湖南邵阳新华印刷二厂做外文校对工作.他在1979年3月写给李南央(李锐女儿)的信里面,表达了想考社科院研究生的愿望,还让李南央帮他打听招生消息.我最早认识杨小凯是通过他的论文,大概是在1979年4、5月份.我借调到研究会后,每天去收发室拿两趟信件,有一次我拿到一封寄给研究会的很厚的信件,打开一看是篇论文.别人一般用稿纸誊写,但这篇用的白纸,内容与控制论相关,作者名字叫杨小凯.

这篇论文后来放在我的桌子上,我一页一页啃.因为我没上过大学,数学底子又不好,水平非常有限.虽然看不懂这篇文章,我还想去钻研.到了大概6月,有一天我在于光远家里一边吃午饭一边聊天,他问我技术经济研究会的事情多不多,准备给我找个小伙伴.又从包里拿出一封信,大概两页纸.他说,我给你找的小伙伴叫杨小凯.

这封信是李南央写的.李南央后来在名为《于光远的一件小事》的回忆文章中提到,这是李锐让她写的,大意是向于光远说明杨小凯的遭遇,并希望得到于光远的帮助.李锐和杨小凯的父亲杨第甫是老交情,都是湖南老乡,在革命年代就熟识.于光远后来在回复李锐的信中,也提到准备让杨小凯到研究会工作,用科协名义发函去杨小凯工作单位借调.另外,到第二年研究生招考的时候,将会推荐杨小凯报考社科院研究生.

我还清楚记得第一次与杨小凯见面的情景,那是1979年国庆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大概早上八点多.办公室来了一个小青年,穿着中山装,瘦瘦的,个子不高,看起来很老成.他第一眼看到我,就打招呼说,你是小郁吧?这时我也反应过来,问他,你是小凯吧?这样大家就算正式认识了.小凯报到后,我领着他去办通行证,带着他到处逛,介绍哪里是食堂,哪里可以买饭票等.

于光远给李锐的信里也提到,需要杨小凯自己解决住宿.杨小凯住在东城区,他的姑父邱纯甫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杨小凯就住在姑父家里,住宿条件应该不错,每天骑着一辆28式自行车上下班.小凯非常温和,脾气从小就磨掉了,为人也很大方.记得有一次,天气突然变冷,我穿得比较单薄,小凯就把绒线背心脱下来给我穿.他也非常节约,大冬天骑着自行车,还戴着一副破手套.在监狱的时候,他家里给他寄一些东西,比如巧克力、咖啡之类,他很愿意去分享.后来有些人回忆,杨小凯的理论和思想,没有这么广泛的传播,可能也和他的性格偏内敛,很多时候不去宣扬自己的思想有关.

当时在研究所,管理工作做得多,研究工作做得少.小凯刚来的时候,和我一样,也是写信封.要寄2000多份报纸,又没有打印机,需要大家用钢笔一份一份写下来.因为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成立以后,在全国30多个省市有分会,还有一些部委分会,超过四五十个,平时我们要和这些分会联络.整天办公室就像门诊,很难静下来做研究.不过,杨小凯还是留了些时间和专业学者交流.在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这个平台,杨小凯建立了学术界的人脉.他掌握了很多前沿信息,经常主动打电话向一些学者请教.从杨小凯的一些书信里,可以看出他对学术研究的执着.

那时我一门心思想考研.我没读过大学,直接报考研究生,压力很大.当时,我在北师大学习高等数学,上完课以后回来做作业,小凯经常教我数学.有时候学习紧张,小凯就不回姑父家睡觉.办公楼上面的床位,我和小凯晚上轮流睡.我先在上半夜睡到一两点,小凯就看书学习.等我起来后,小凯下半夜接着睡,睡到早上六七点.这样的学习状态持续了好几个月.有时候吃饭,小凯带了饭碗,我没有带,等他吃完,我洗一洗就用他的.有时候他在楼上学习,我吃完饭,就把自己的饭碗洗洗,给他带饭过去.

他有时会讲在监狱学习的经历.看守不让他安心学数学,有时候他顶了几句,看守就把数学教材抄走几天,甚至当场撕烂,英语书也是如此.所以为了防备书被抄走,他就把每个单词、每个演算过程都记在心里.他说,只要把这些内容刻在心里,就不会忘了.樊眏川的一本高等数学,从头到尾他都翻烂了,熟记于心.所以杨小凯的数学功底非常好,英语单词记忆能力也很强,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出狱后可以做英文校对工作.一个人如果有小凯这样的学习心态,那是不得了的.

政治经济学考零分

1980年,社科院成立了几个新所,比如马列所、技术经济研究所等,都没有什么新鲜血液.那一年,本科生还没有毕业,老同志还散落在各个单位.想要研究所发挥功能,只能两条腿走路,一是招研究生,二是去社会上招聘研究人员,将一些具备一定研究经验和职称的人员调到社科院来.

小凯和我都报考研究生,报的都是技术经济研究所.当时报考研究生,要政审通过才能参加考试.结果政审出来,小凯没有通过.小凯平反这件事情很麻烦,解决需要一个时间周期.所以,他只能报考研究人员.可是,小凯考试的时候,政治经济学的分数却很不理想.

按照李南央的回忆,后来小凯把考零分的事情告诉了李锐和她.他答题的内容,并不完全是老师看不懂而打零分,而是和标准答案差别太大,小凯用了自己的方法和模型来解释,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在里面.这件事是后来批试卷的老师和我说的,他们内部也反复讨论过.这样的事,我也做过.读初中的时候,政治经济学考试问什么叫剩余价值.我除了答剩余价值之外,还答了绝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平均剩余价值等.结果反而减了分数,老师认为你不按标准答题,有些卖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没什么可以发挥的,以书为纲,书上标准答案,你一背就行了.当时的环境下,这种考试肯定不可能给太多自由发挥空间.所以对小凯来说,参加传统考试很不合算.当时我们手里天天拿着政治经济学的教科书在背,他不看也不背,他的兴趣并不在此.

因为没能录取,只能以借调名义继续工作.这时候,小凯觉得在北京呆不下去了,就有离开的想法.武汉大学的刘鹰刚好在社科院进修,他向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推荐了小凯,后来小凯就去了武大.

合作完成第一本西方经济学译著

我和杨小凯合译过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的《经济控制论导论》.大概是在1979年11月,时任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理事的乌家培来国家科委开会.会议结束后,他向我们提到,美国经济学家克莱因要访华,社科院想出一本书,作为克莱因访华的一个礼物.杨小凯就和乌家培商量翻译《经济控制论导论》.接下这个工作后,小凯对我说,他来负责翻译,我主要承担类似前言、后记的翻译以及一些辅助工作.小凯连续开夜车,三天的时间就睡了几个小时,元旦假期也没休息.那时候真是惜时如命.国家科委每周六都组织在人民大会堂看电影,一摞一摞的电影票放在桌上,可以随便拿,但我和小凯从来不去.

这本书是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经济学进入中国的第一本译著,在1981年出版.以前有些书,所谓资产阶级经济学,可能以灰皮书的形式出版,不对外公开发行,仅限于一定级别以上的干部阅读.这本书还可能是小凯唯一翻译的一本书,后来都是自己写书,包括上世纪80年代的《数理经济学》《经济控制论初步》等.杨小凯的数学功底好,对数理经济学、“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有不少研究.“三论”在80年代特别火,杨小凯写给于光远的信里,就讨论到金观涛的论文,他是“三论”的代表人物.当时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对“三论”非常重视,由钱学森建立了系统工程.小凯的思想和常人不一样,他没有在科班学过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这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不受框框的限制,缺点就是观点会被领导或者专家看作“异类”,因为不在一个话语体系里.

小凯说,他在监狱里养成了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他举了个例子,用铅笔在桌上画了一个圆,问我这是什么.我说是一个圆.他说不对,如果你用微分的视角,可以把它无限细分,就成了一条条直线.这种思维非常特别.后来小凯用超边际分析方法看待社会经济事务,都非常独到.他试图用数学模型、思维以及框架体系来解释很多问题.所以小凯做经济研究,数学方法用得特别多.小凯既懂理论、又懂模型,还愿意和实践结合,所以他的研究非常深刻.但他也不是纯粹陷入模型,对现实非常关注,数学模型只是技术手段,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提升到宏观层面.

为改革开放理论界输送青苗

那时,北京思想学术界非常活跃,特别是不少年轻人开始初露头角,比如杜润生领导的农发组、改革四君子等.杨小凯在北京期间,和北京的学术新秀交流比较多,但整体来说,那时他主要在学习方法,还没有进入改革序列.1978、1979年,改革思想还没有完全呈现.一大批年轻人主要在学习,而不是创新.当时思想大讨论,粉碎“”以后的拨乱反正,主要还是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和老一辈经济学家,年轻人还不具备这种导向性.年轻人真正开始走上舞台,是在1980年以后.

技术经济研究会接触的都是老教授、老同志,他们在“”前散落到各个部门.研究会主要是把这些经验丰富、研究能力比较强,在各专业领域领先的专家聚集起来.他们主要在提建设性建议,而且领域仅限于技术经济,不像其他人会涉及改革开放各领域.于光远是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首任所长,这个研究所当时很活跃,参与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讨论、按劳分配的讨论等.而技术经济研究会,主要是整理教科书、建立学科,加强管理学科的系统教育.不同学会的功能不一样,有些研究会主要是影响社会,影响高层领导的思想;有些学会是建设学科,帮助大学培养青年人.

现在大家回忆小凯,对他在武汉工作,到美国求学,在澳大利亚教书的经历说得很多,但在北京的那段历史讲的人很少.实际上,小凯的学术生涯起点,就是那三年的“北漂”岁月.

(作者郁鸿胜系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教授、研究员、博导,黎振宇系爱思想网副主编)

该文总结:此文为关于的北漂时光方面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杨小凯和时光和北漂时光相关的北漂时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北漂带来灵感,80后小夫妻创造出纸家具
热衷于折腾的男青年,开始捣鼓纸家具刘江华是一个爱折腾、爱幻想、爱创意的男青年 虽然大学时学的是园林专业,他却对创意情有独钟,生活中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他就会萌生出改造的想法 刚上大一的刘江华想发明一.

廖小凯:六弦琴弹奏美丽青春
本刊记者 刘三旺吉他达人廖小凯生日2001 年8 月29 日昵称凯子星座天秤座血型O 型身高168 厘米(疯狂拔高中……)体重53 千克籍贯湖北省荆州市就读班级湖北省荆州市.

毕业后我成了北漂
公司办公处设在富丰桥,每周三我都要从西三环赶到南四环开例会 下了公交之后,穿越人潮涌动车如流水的十字路口,再疾步走过天桥,左转上十八楼 去年的北京下了几场浓墨重彩的雪,大雪过后银装素裹显得分外美丽 不.

北漂港青内地寻梦
广阔天地香港人郭靖正在和培训的学员做传递玩偶的游戏 少年时期的郭靖十分反叛,留学澳大利亚被学校劝退 期间妈妈突然去世,他幡然醒悟,发奋读书,拿了奖学金考到加拿大,在加拿大接触到了“营地教育.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