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图书馆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跟互联网和图书馆的关系与对图书馆未来的展望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主题:图书馆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6

互联网和图书馆的关系与对图书馆未来的展望,该文是图书馆类有关硕士论文范文和展望和图书馆和互联网类论文怎么撰写.

图书馆论文参考文献:

图书馆论文参考文献 图书馆论文发表图书馆学刊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建设杂志

张文青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 陕西西安710126)

[摘 要]互联网与图书馆之间确实存在着竞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这种竞争是受欢迎的,因为这毕竟为社会提供了知识信息获取的便利和多样化的方法.图书馆在竞争中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图书馆始终为人类的文化繁荣昌盛而服务,我想未来的图书馆同样为达到此目的而不懈努力.未来的图书馆不应落后于文化事业,而应是文化事业的先导.我们坚信,无论未来如何变化,只要人类还需要思维,社会就需要信息资源体系,就需要知识以获得智慧;图书馆人的使命将是永恒的.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展望

1 互联网环境概说

互联网是20世纪末叶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由于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足如此强大、深刻和全面,人们把它视为连接两个世纪的主要纽带和预测新世纪人类生活的主要依据.美国强软( Powersoft)公司总裁科兹曼(M.Cozemann)曾预言:“19世纪是铁路的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系统的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的时代.”科兹曼谈到的宽带网络也就是人们所谓的“互联网(因特网)或信息高速公路”.

因特网是信息资源的海洋,人们通常把在凶特网上畅游比作航海,而各种因特网上的软件(工具)则是信息航行中必要的导航仪器.主要的因特网工具有:①E - mail,即电子邮件软件,用于同朋友通信、传输文件、获得电子书籍、*电子报刊、获取电脑软件以及其他任何电脑里储存的东西;②UsenetNewsgroups,即用户新闻组,Usenet是因特网上各种新闻组的总称,每个新闻组拥有一个电子公告牌,公告牌允许每个人张贴自己的见解供他人阅读,与Usenet连接,可阅读各种公告牌上无所不包的讨论内容;③IRC (Internet Relay Chat),即因特网现场对话系统,他支持世界各地的因特网用户通过网络就某一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④FTP( File Traner Prptocol),即文件传输协议,用于从远程计算机系统向个人计算机下载文件或把本地文件加载到远程计算机系统上;⑤Telnet,也就是远程登录系统,允许本地计算机在远程计算机上运行程序,把相应的屏幕显示传送到本地计算机,并把在本地计算机上进行的输入传送给远程汁算机,此过程也称作远程对话;⑥Gopher,是信息浏览软件,用菜单方式提供交瓦式信息服务,用户选择一个菜单,便可以检索信息或进入另一个菜单,这样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⑦Veronica,这是基于Copher的信息搜索软件,可以对Copher空问的多数服务器的很多菜单健行关键词搜索,能确定用户所需信息所在的服务器;⑧Archie,此是自动搜索软件,它能自动地连接到因特网上的其它计算机,也能自动搜索与给定文件名有关的所有文件;⑨WAIS(Wide Area Information Server),此足广域信息服务器,用于查找同给定关键词有关的所有文件;⑩WWW( World Wide Web),此是万维网,它是因特网上运用最多的信息浏览和检索软件,有创建、编辑和浏览超文本的功能,它不单支持文本的运行,也支持图形和声音的运行;等等.多种多样的因特网工具承担着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它们既是用户营造电子图书馆、电子市场、电子书店、电子邮局、电子论坛、电子游艺厅、电子会议室、电子医院、电子咖啡室、电子报刊等的工具,同时也是用户获取这些服务的手段.因特网允许任何数量的计算机连入网络,其网络已延伸到世界每个角落,范围甚至超出了地球本身;因特网是公共的、开放的、的,是广泛的“自由空间”.因特网的发展是有秩序的,其常规事务归因特网协会(ISOC,In-ternet Society)管理,因特网协会的目标是用因特网的技术促进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交流.

我国因特网建设于90年代初开始,正式与因特网接通是在1994年.现在个人用户大量涌入,改变了刚开始时只有几个大的国家机构用户一统天下的局面.极大地方便了国民用户的信息交流.

2互联网中的图书馆

分散存在的各自独立的计算机没有多大意义,只有把它们连接为一个整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放大其功能.这里有两个意思:第一,计算机化或自动化是图书馆网络化的前提;第二,网络中的图书馆必须是互联共享的图书馆.

图书馆的网络化是从图书馆的自动化开始的.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图书馆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合作关系,但都是低水平的以实物文献的挪动为基础的合作,只能有限地实现资源共享,就这种合作关系连结起来的图书馆联盟远远不是图书馆网络;真正的图书馆网络是以计算机为基础、通过现代通讯网络联络起来的图书馆系统,其本质是计算机驱动的放大的一体化的信息资源体系.20世纪60年代,经过10余年的发展计算机已具备了在图书馆全面应用的条件,一些财力雄厚的大型图书馆开始考虑发展自己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直到1966年美国国会图书馆( LC)的MARC计划宣告成功,可以说,MARC计划是图书馆自动化进程的一个里程碑.

MARC计划是影响70年代以后图书馆自动化发展得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该计划的最初目的是为国会图书馆提供最新英语出版物的编目数据计算机磁带,到80年代,它实际上已包容了以多种媒体形式发行的所有罗马字母语言的资料.同时,许多图书馆放弃了它们自己的格式,转而购买MARC磁带,把这些磁带装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利用它们为新购进的资料提供编目信息.由此MARC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化书目格式的标准,图书馆开始联合起来利用MARC格式建立数据库,与其他图书馆共享彼此的数据库,从而发展了可兼容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从此,实践中的各个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不是建在MARC格式的基础上,就要同它兼容,别无他法.70年代影响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开发的商业化潮流,由于MARC格式的流行,一些图书馆开始同私营公司合作发展和推销他们自己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私营公司负责提供硬件和软件,图书馆负责提供书目数据;这样一来,各种各样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有自动化采购系统、自动化流通系统、自动化编目系统、自动化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等都应运而生,而OCLC最初就是以提供自动化编目系统为主要业务的图书馆公司.

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图书馆中心)成立于1967年,是由美国俄亥俄州的54所大专院校图书馆所组成的.OCLC起初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共享编目服务(a shared cataloging service)也就是说,成员馆通常是在他们自己的图书馆利用计算机检索位于州府哥伦布市的主机中的编目记录;如果检索到与特定款目相符的编目记录,该成员馆就在该记录上加注本馆的排架号并指示主机将该款目的目录卡片打印出来,此卡片将在随后一周内送达成员馆;如果没有检索到特定款目的编目记录,该成员馆就必须为之编目并将编目记录送入OCLC的数据库,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加入OCLC,其数据库每年都要增加数百万条编目记录,到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许多图书馆都已采用OCLC的以MARC格式为标准的计算机磁带来建立自己的联机目录或CD - ROM目录,OCLC便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网络,它还连人了因特网且是因特网中最主要的资源供应者之一.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研究在70年代末才开始,如何把书目转换为机读目录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核心首要问题.1980年,北京图书馆等单位联合成立了“北京地区研究试验西文图书机读目录协作组”,1981年研制成功利用LC/MARC磁带编制西文图书目录的模拟系统.80年代后期,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进入集成系统开发阶段,形成了三种模式,也就是大型机系统模式、中小型机系统模式和微机系统模式.到90年代,在经济技术条件较好、网络通讯设施较为完备的北京、上海和广东珠江三角洲等地区,部分实现了自动化的图书馆开始探索自动化集成系统的互联,初步建立了地区性图书馆网络.在北京中关村地区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建的APTLIN最具有代表性.1990年,由世界银行和国家计委支持立项的NCFC工程启动,APT计划受到广泛关注,最终被列为NCFC上的一个重要应用系统,定名为APTLIN.1996年12月,APLIN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成为了我国第一个运行在高速计算机上的地区性图书馆网络.

图书馆自动化是图书馆网络化的前提,没有图书馆的自动化,就没有图书馆网络.图书馆自动化的目标具有个性化的特征,是为特定的图书馆服务的;而图书馆网络化的目标是资源共享,要求每个个别的图书馆的自动化纳入统一的网络化轨道,这里涉及到合作精神、权利、义务、标准化等许多因素.从图书馆自动化和网络化来认识网络中的图书馆,是一种全部或部分实现了自动化、能够与其它图书馆共建信息资源体系和共享信息服务的图书馆,现在称这种图书馆为电子图书馆或数字化图书馆.现在我们的大部分图书馆虽然自动化、数字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距离电子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还有很大的差距.

3互联网与图书馆

互联网不仅是技术也是内容.网络的普及,现在已经变为一个国家提供知识和信息的公共基础设施.像某些类似的服务,比如铁路、公路、海运、空运等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一样,互联网与图书馆确实存在一定的替代性.当下的图书馆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压力:第一,传统的图书馆已经不是信息资源的唯一拥有者和提供者;第二,网络的攻城略地速度极快.2004年11月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宣称其与哈佛大学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密歇根大学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签订了一份协议,要把他们的馆藏文献数字化,并使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免费查询这些信息.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馆长凯勒( Michael A.Keller)甚至说:“20年内,世界上大部分的知识会被数字化并提供获取,人们期望在网上免费阅读文献,就和现在的图书馆免费阅读一样.”由此我们会想:如此下去网络果真会替代图书馆吗?只要认真将互联网与图书馆进行比较,就会得出结论:网络不可能完全替代图书馆.

3.1 比较互联网与图书馆的使用

便捷性是指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随时随地”上网,比如人们旅行中在列车上检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去图书馆是不能随时随地可以实现的.上网需要付费,去图书馆则是免费的,这样看来网络的“门槛”就高于图书馆,特别是对社会上低收人人群来说更是如此.经济学在讲需求弹性时曾阐明:没有替代品的产品是缺乏需求弹性的(如盐),其的高低对需求量的影响不大,而有替代品的产品是有需求弹性的,比如的提高,很多人可能会选择成坐长途巴士.穷人对图书馆的嗜好不一定比网络大,但绝对要大于富人,而且在图书馆还可以免费上网.

3.2比较互联网与图书馆所提供的内容

互联网所提供的内容是海量的信息,而图书馆所提供的是海量的知识.互联网上的信息也有知识,可与图书馆相比互联网上的知识明显是有限的,特别是那些受著作权保护的知识,只能在图书馆才可免费查询得到.美国的佩尤网际网路与美国生活项目的主任李·雷恩尼( Lee Rainie)说:“去图书馆查询名人的出生地,或是美国1972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你可以花两秒钟的时间在Google上找到答案.但是,如果你想知道美国发展的因素,诸如此类的问题的话,光有搜索引擎还不够.

3.3比较互联网与图书馆对人类记忆的保存功能

互联网海量的内容使人叹为观止,但其保存内容的本领却是苍白无力的.*的更换、网页的删除,常使人找不到曾经发现过的资料.图书馆在没有战火、灾害的情况下可以将书籍保存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但是至今也没有可靠的依据证明网络可以将其内容保存50年而不变.即使数字图书馆*的各种多媒体数据库资料,随着新一代技术的出现,其保存的数字内容就要迁移到新的媒介上,它对新的操作设备与环境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另外,互联网保存的资料与图书馆保存的资料有着很大区别.美国学者博格曼(Christine L.Borgman)教授说:“因特网上可以免费获取的内容几乎没有多少是与图书馆*的内容重复的.图书馆会有意识地收集那些对于个人来说难以获取的资料.”“资料在绝版或其他原因而难以购买的情况下,图书馆往往是唯一能够找到这些资料的地方.”

3.4比较互联网与图书馆所提供信息的可靠程度

互联网提供的知识信息不如图书馆的可靠和权威.美国国会图书馆公共服务与资源获取馆员玛莉琳·帕(Marilyn Parr)说:“搜索引擎存在局限性.你可以在任何搜索引擎键入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 - son),出来的结果成千上万,你如何对他们进行提炼,以找到真实、可信、权威的信息,而不是某些人的个人观点呢?”多花时间去一页页查看搜索结果,其成本是十分昂贵的.搜索引擎观察网站的总编克里斯-佘曼(Chris Sherman)说:“现在存在信息文盲的问题,人们在网上发现信息,但不去怀疑他们是否是真实的.我认为,这也是图书馆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图书管理员可以评估信息的质量.”

3.5着眼互联网与图书馆的发展对其认识

从发展看,互联网与图书馆可以互相介入、互相促进,并不是互相取代.互联网技术迅速风靡世界,确实给许多传统行业带来了严重冲击.2007年8月哈佛大学的一份有关媒体的报告显示,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美国旧媒体的受众在持续减少.仅在过去的三年中,报纸的发行量已下跌了3个百分点,电视广播新闻已经流失了100万观众.同时,将互联网作为新闻来源的人口数量在增长——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是爆炸性增长.然而,如果一种传统行业及时使用新技术,就有可能获得新的发展.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大牌报纸网站每月的访问用户数量现已增至850万,又从另一个则面说明报纸并没有消亡.据此,如果图书馆及时地使用了互联网技术,把自己服务的窗口植入读者家中电视屏幕上或者家庭电脑上,我想图书馆的生命力将会增强.技术是中立的,文化反映决定了如何使用它.许多问题不在技术而在于确立新的理念、新的意识和把握新的机遇.所以图书馆大范围地应用网络技术,即是对网络的推广,也是自身发展的要求.

互联网与图书馆之间确实存在着竞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这种竞争是受欢迎的,因为这毕竟为社会提供了知识信息获取的便利和多样化的方法.图书馆在竞争中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4对图书馆未来的展望

进入知识型社会,图书馆应贴近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存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一是图书馆从以书为中心的“书本位”转向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位”.图书馆的资源随时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灵活动态的调整.二是提升服务品质,转变文献服务为知识服务,随着社会网络环境、价值观念、文化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只有根植于社会,才能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价值.按照徐引篪、霍国庆的说法:“未来图书馆是一首朦胧诗,虽然存在却看不真切;未来图书馆是一盏航标灯,虽然看不到确实是闪耀着光芒;未来图书馆是漫漫旅途中不绝的驿站,当我们拼命赶到时,它又在前面向我们招手;未来图书馆是茫茫大海上时隐时现的海市蜃楼,当我们试图看清它真面目时,它又消失在浩瀚的时空中;……”

4.1 未来图书馆是信息资源体系的公共基础设施网

公共基础设施的显著特点是“公共物品性”和“无处不在性”.比如学校、医院等都具备这两种特性.阳光和空气具备这两种特性但不是人们建设的.图书馆的“无处不在性”是通过自己的网站以及众多的分馆(包括图书点位)的渗透、分布来实现的.每一个图书馆是信息资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公共信息资源体系是由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包括纸本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书目信息)所组成,可由任意用户自由存取.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信息资源体系是由分布在社会上“无处不在”的所有图书馆以互惠互利为原则,求同存异,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优势而形成的.它随时可以通过共享来爆发式地增强自己的服务能力.现在美国青年一代使用图书馆的人虽然少了些,但今天全美仍有16500家图书馆,这个数目超过了麦当劳,也就是不足2万人就拥有一所图书馆.着眼图书馆的未来,作为信息资源体系的图书馆将以网状的公共基础设施形态存在于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图书馆.

4.2未来图书馆网络用户激增

随着光缆和电缆的普及,和计算机性价比的降低,网络用户将迅速增加.对于虚拟图书馆来说,用户的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有机会上网的人们都可能成为数字图书馆的用户.面对网络的服务主要由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或网络服务器来承担.虚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和网络用户的增多要求图书馆增强存取功能,一是增强图书馆提供存取服务的功能;二是增强图书馆信息人员在网上获得存取服务的能力;三是强化用户存取能力的训练.虚拟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在信息资源体系环境中为用户服务依赖的是互联网信息资源而不是自身拥有的资源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对于小型图书馆、地方性图书馆(比如社区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资料室等)来说,因为网络可以完全覆盖信息资源体系,所以它们拥有的功能将萎缩甚至消亡,因而将退化为网络节点;同时拥有功能将集中于大型图书馆,大型图书馆(联机图书馆中心)将承担保存人类信息资源的神圣使命.

4.3未来图书馆将是虚拟和实体兼容性的

在可预见的未来,图书馆将是融纸本信息资源和数字化信息资源为一体的“兼容性的图书馆”.也就是图书馆数字馆藏与实体馆藏将并存发展,有虚拟的网络交流社区和实体的交流场地.所谓“实体”和“虚拟”,不只在图书馆有此现象,教会也有实体教会和虚拟教会(TV教会).在历史悠久的实体大学中也出现了虚拟大学和因特网大学.尽管虚拟大学冲出了实体大学的围墙,但是它只是对实体大学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本身并不具有替代性.现在,尽管相当多的数据和信息已实现了数字化,也出现了一些网络化的虚拟图书馆.但是,拥有场所的图书馆和实体图书馆仍然呈现了强劲发展和日益繁荣的景象,在我们所能预计的未来社会中,这种景象将依然存在.未来图书馆既是一个网站,也是一个实体场所,其馆舍还是一个地区的标志性公共建筑,它体现的是社区精神和文化.正如2005年美国卡内基基金会发布的《图书馆仍然重要吗?》的报告所说:“图书馆这方面的用途在卡内基( Came - gie)资助图书馆的一个世纪以前就清清楚楚了.美国人建造图书馆,永远都用建筑物来阐述其思想.”

4.4未来图书馆将是逐渐淡化虚拟空间边界的知识资源机构

依据学者王子舟的表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图书馆由起初的电子数据库迅速向一种新形式转化:不仅向一种庞大的、多功能的信息知识存贮与检索系统延伸,也向多个信息知识机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艺术馆)延伸.以往图书馆与其他信息知识机构的区别主要是依据工作对象(如文献、文物、档案、艺术品)的不同来划分的,而在数字图书馆里,这些多样性的工作对象全都转换成了多媒体数字资源形式,由此导致传统图书馆与博物馆、档案馆、艺术馆在虚拟空间中的边界逐步消失.当然,各种信息知识机构依然存在着不同的专业原理与实践,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字图书馆不仅消弭了各种信息知识机构的形式区别,它也会建立起一套适用这些工作对象的管理方法,如元数据的公布和使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信息知识的获取的综合方式有利于突破不同学科、不同媒介所造成的人为界限,如某位读者欲研究一位画家,他可能既需要该画家的传记(图书馆的文献),也需要一些原始资料(档案馆的书信、手稿、履历表等)、绘画作品(美术馆的藏品);从短期的角度来看,数字图书馆出现,会提醒各种信息知识机构为其自身的发展寻找新的定位,从而为社会做出特殊的贡献.现在公益性数字图书馆还只存在于实体图书馆的网站主页上,商业化的网上数字图书馆步履艰难,然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空间却是巨大的,它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非凡的想象空间.

4.5未来图书馆是集知识、信息、学习、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公共社区中心

所有图书馆都有自身所处的社区环境,社区环境具有自身的特点.信息和思想也是有国籍的,比如日本图书馆学者说:“我们要查纽约自由女神像台座上雕刻的诗,使用日本的百科全书是没用的,只能查找美国的百科全书.”所以,公共图书馆应当是一个社区信息集散中心,人们来到这里可以感受到整个社区脉搏的跳动.比如可以知道本地的新闻和消息、各种服务机构的地址、地方特色产品、旅游资源、民俗风情等.还有,公共图书馆承担着社区公共知识空间的责任,为了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必须大量收集地方文献,开发与地方主体相关的互动项目,如借阅各种与地方相关的书刊杂志、光盘、艺术作品,推动本地文化学习、提供公共会议场所、举办各种展览和公益讲座、开办故事会保护口述传统,应像许多美国图书馆一样,成为儿童放学后家长托管孩子的地点.图书馆只有满足了社区需求,才能成为社区居民的起居所,成为为地方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成为可以改变社区的建设性机构.

5总结

综上所述,未来的图书馆应成为这样的图书馆:第一,不是以电子出版物取代印刷型文献的图书馆,而是印刷型文献和电子出版物共存的图书馆.第二,不是没有围墙的图书馆,而是超越围墙的图书馆.第三,不是只提供数据和简单信息的图书馆,而是成为提供经过筛选的信息和知识的图书馆.第四,不是只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提供服务的图书馆,而是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图书馆.

图书馆始终为人类的文化繁荣昌盛而服务,我想未来的图书馆同样为达到此目的而不懈努力.未来的图书馆不应落后于文化事业,而应是文化事业的先导.我们坚信,无论未来如何变化,只要人类还需要思维,社会就需要信息资源体系,就需要知识以获得智慧;图书馆人的使命将是永恒的.

点评:这是一篇关于展望和图书馆和互联网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图书馆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图书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与其趋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图书馆管理和读者面临新的挑战 高校图书馆只有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读者服务模式,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发挥图书馆自身的资源优势,更广泛地满足读者的实际需要 在图书馆建设过.

互联网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实践和
邱 襟(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河源 517000)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 新形势下,作为互联网一种新发展形态,“互联网”利用信息、通信及现代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
一、高校图书馆发展现状随着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日益提升,信息服务能力逐步得到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出现在各高校图书馆,供高校师生用于信息查阅与获取,为高校师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方便.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学校、银行以及各高校……,而针对于图书馆,信息技术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越来越多的图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