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与速写罗永辉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主题:论文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0

速写罗永辉,该文是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与罗永辉和速写罗永辉和速写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论文网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网论文参考文献 罗密欧和朱丽叶论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大力弘扬人民银行系统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精神,将开展“弘扬先进奋发有为”主题纪实文学创作工作.

——题记(引自中国人民银行工委相关文件)

第一单元·初见罗永辉

2017年5月8日上午9时,星期一.上海飘着细细的小雨,天气不凉不热的,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从中山北路镇坪也就是地铁三、四号线和七号线站口附近的云南大厦,即智选商务酒店出发,步行七八分钟的样子,向东顺着城市轻轨下面,就到达了上海造币有限公司的大门口.造币厂厂区座落于苏州河畔,西门正对着苏州河的一个拐弯处,这个造币厂的正门也就是南门要绕到厂区的另一侧,苏州河也是顺着厂区位置的,可见当年造币厂在普陀区选址时,也是大有讲究或另有用意的.

按照规定,造币厂群工部一位同志带我*因公入厂登记,取得进出入证后,他领着我走入西门正对着的一座雄伟气派的大楼,我要去见此次采访的主角,罗永辉老师.关于罗老师,由于我本人的孤陋寡闻,不曾有任何的感知,就是说我不认识他,也从来没有听到或见到他的相关资讯,对于我来说,罗老师在我的头脑里是一个空白.从机场接我的周文辉同志对我说:听说您来采访罗大师,我们都好高兴.罗大师有好多好多的故事,罗大师也健谈,您采访罗大师一定会有惊喜.他一口气说了三句话,三句话中带出三个罗大师.我的心头一惊,噢,罗大师——我的这个采访对象如此厉害.

不仅仅是我第一个接触到的上海造币同志这样称呼着罗老师,在我后来几天的连续采访过程中,从共青团团委组织的青年员工的集体座谈,到分别采访的与他工作有过联系的同志,再到从组织程序讲必须采访的人力资源部行政负责人、厂部工会主任、厂部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等,以及与罗老师在同一部门工作有着32年时间的同志,包括接送我往返在机场路上的司机师傅,无一例外地,一提到他,竟然全部都是异口同声,那就是“我们罗大师”如何如何.

罗大师的这个称谓在上海造币厂成了通用语.而我从这个独特的称谓中,听出了它的亲切亲近,尊敬佩服,这是多么高贵而纯真的表达啊,建树在它的基础里,一定是人品人格与思想智慧的融合和投入吧.没有一定的学养与行修,恐怕不可能戴得上这样的桂冠.

电梯升到四楼后,顺着长长的走廊,向南再向东转过去,右手第一个房间,我们敲敲门进去,这就是罗永辉老师的设计室了.进屋后,罗老师似乎已经知道来访的我,他马上说道:“你好你好,你先请坐.我这儿与他讲几句就好.”

我在周文辉同志的招呼手势下落坐在黑色的沙发上.我静静地目视了这位将被采访者的工作场所.房间并不大,不到三十平米吧,门对着向阳的窗户,右侧有一个拐把(这也可能算做书籍资料的位置了),北墙与南侧的这一部分空间,对放着两个长沙发,是会客的地方.向南东西两侧应该是他设计工作的主区,环绕着的一个是设计操作台或办公桌,窗台下是一组小柜,背对的另一侧,也是类似于操作台一样的桌柜,这三面的桌柜上面置放着电脑,可以想象现实操作的高端化——说明造币设计也已经是电子化或电脑化了——一个设计师的工作间共有四部电子计算机.

我坐着的沙发面对的西墙与房间向西延伸的拐角处,挂着一幅竖条的书法作品,看一眼落款,这是房主人的自我作品.书法的字体还是可见功力的.有硬朗也有飘逸.在这间房里墙上悬挂着圆形的石膏雕塑,柜上陈列着好几层一个挨一个的金属的艺术摆件.我把目光刚刚落在一幅印有头像并写着“郑可”名字的作品上时,罗老师也结束了与那位双手端着一个平盘的师傅的交流,之后他急忙过来与我握手,那位师傅从我身旁打着招呼问好走过的时候,我看见了他双手端着的盘子里的东西是两个纪念币形状的物件.其实,这期间我眼睛观察的同时,我耳朵还听到了罗老师与那位师傅说的话:这个作品,在工艺上你要注意,那金的因为黄,银的因为白,所以在与红色搭配时,结合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要看它们最好的色度,出现一种和谐稳定的效果,就是最佳了.

当罗老师一边用双手给我递来一杯茶水,又一边连忙说着“对不起对不起,刚才是与一位工艺流程上的工程师在谈关于准备着的产品样币,是准备参加金币总公司竞标的项目.不过,我只是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供他们参考”.这样的语气,我感觉到了它的温暖,同时也感觉到了他作为一个有资格有资历的专家的谦虚.

罗永辉老师,个头上并不高大,接近170的身材,身形体态上都显出他健康的体质.他的面部向我传递了果敢,精明,干练和敏锐.一头的黑发突出了艺术家的气质,他的眼睛很有神,好像能*出时间与事物脉动的来去与走向.倒是鼻梁上夹着的那副眼镜让我有所好奇,不算大的眼镜片上,与镜腿的连接处,镶着一只小巧玲珑的蜥蜴,它就那么活生生的爬在那里,让你认为它就是活着的,莫非这小东西也可以当宠物来养着,并能为主人树起标新立异的亮点.

罗老师接下来的话是应着我的采访来的.他说几天前接到厂里传递的信息,要专题采访,当时正在河北开一个会,于是昨天紧急赶了回来.

“实际上,我这个人并没有什么可被采访的,要说我们上海造币厂,值得采访的人和事并不少,比如在同龄同时代的设计师中,就有我的同事被央视‘大国工匠’播放,在年轻一代中也有被评为‘五四’青年奖章的个人,还有在2014年就获得国家劳动人事部和中国人民银行‘青年技术能手’先进集体的设计制模部的设计组这一个年轻的设计师团队”.

罗老师在讲述这些时,我看得出他内心的平静和坦诚.他说他是1975年1月由上海市美术学校毕业走进这个造币厂的,由于印钞造币行业管理的特殊性,厂子被叫做国营六一四厂.当时,他的年龄刚好20岁,就此操刀,干了42年.本来前年就到了退休的年龄,可是厂子报经总公司的批准,工作就这么又在职位上连续工作了两年,也是超龄超期服役了.说到这里,罗老师一改满是沉稳的语调,双眼一闪一闪地发了光一样,就开始给我追忆起了厂子的发展史,他激动于一种别样的气氛或场景中,就像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亲历一样,有一次还摘下眼镜,稍有点停顿,同时又下意识地用手指擦抹眼镜片.

我听着,不时地装入脑海的是他有节奏有表达的底气十足的朗诵般的声音,是述说却又有着乐章的旋律之美——我们上币,成立于1920年,可谓百年老厂了.1933年开铸“三鸟”银币,“废两改元,统一币制”,开启了近现代造币工业.1949年新中国建立,先后铸有四套人民币的流通硬币,1978年改革开放后,又有世界五大投资币之一的研发铸造,这就是熊猫金币的诞生.之后,上币建设了国内唯一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钢芯镀镍坯饼的生产基地,使人民币流通硬币进入了采用包覆技术的生产.国家货币,国家名片,让我们身为人民币设计师为之骄傲,也为之付诸心血.

罗老师还进一步讲到,在人民币的设计制造领域,从设计到生产,一直是分成两条线的,一个是印钞体系,一个是造币体系,它们各自在研发、设计、生产上都是相对独立的,但又是不可分割的人民币整体的一个部分.上币就是硬币的专门设计生产,当然在全国还有其他几个兄弟厂子.为国家造币,事关国计民生的.我进厂的第一天第一件事,就是签保密责任书.这以后,也可以说我这辈子,开始了一个漫长的却又是执着的职业,这个职业就好像是“一个见不得人的人,干了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他笑着说.

我们是围着国徽做事情做设计的,这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你要有敬畏.你要知道,国家这个概念,这是个伸手就能够到天的职业.客观地说,这个工作的特殊性,也许让你离成功很近,当然这其中的分量是非常之重的.罗老师说他就是带着这样的敬畏和压力,一路走过来的.他说,有独到之处的接近极致的水平和能力,是精神层面的,是你作为工匠必须把自己有规矩地置放于框架里,来称“斤”“两”,这才能称其为“匠”心吧.

不知不觉中,我与罗永辉老师的初次见面,就这么过去了几个小时,当我略感腰部隐隐作痛和眼睛发花时,我立刻就想到了他——我的采访对象,这位六十有二的兄长和老师,恐怕也已经很累了,他毕竟也是在外地开会,加之昨天凌晨五点起床,旅途奔波一路劳顿,怎么能不累不疲劳呢,并且中午的饭点也早已过来.我不忍打断他的精彩,但必须结束这一次的见面了.我开始渐渐进入到一个访问者的状态,现在该暂停了,不能累坏了大师,我有理由在尊敬中爱护他.

我被罗永辉的话语所吸引着,他富有磁性的声音感染着我,他说“造币的设计,一定是带有哲学的、文化的、政治的、美学的等等一些元素的,所以关于造币的设计是诗意的发挥.”我由此而想到的是那个铁律般的词——天道酬勤.

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在我面前的这位受访者,以他独有的品格和特殊的职业,践行的是什么,不就是这种精神的造化吗.在时光的背面,沉淀出的人生奋斗与奉献中的不露声色的本真,那才是信念和理想的闪光,就如那沉甸甸满是庄重或信赖感的一枚枚硬币上,虽然不像书法美术作品留有著作者的签名落款,而造币设计师的姓名,早已恒久地印铸在它的内里,转化给所有持有者的价值含量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家.而在国家名片中保持了的是什么呢,是忠诚与责任.

当我起身将离开这间普普通通设计室的时候,我用照相机拍下了挂在墙上的那个条幅,上面写着“惟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二单元·印象罗永辉

罗永辉老师,如果我们把他的身上的那些耀眼的光环,以及极具诱惑力的荣誉,还有显示着他资历资格的这些都忽略不计,那么就可以让他还原到42年前,这是他职业人生的起点.

1975年1月毕业于上海市美术学校的罗永辉,到国营六一四厂报到了,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怀着满腔的热忱和满眼的好奇,走进了神奇而神秘的工厂.说它神奇那是在于它所生产的产品并不是当时社会环境里,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物品,而是人民币.说它神秘那是在于它的生产包括管理,直到今天也是严格控制在保密之中的.更让罗永辉没有来得及想或者说也没有必要去想的是,就是这个六一四厂,把他的人生锁定在小小的设计台前,他为此付出了青春、消耗了精力、寻得了爱情(罗永辉的妻子同样也是厂子里的一名设计师)、圆梦了理想、提升了境界、夯实了人生.

其实,这个原本要毕业留校任教的青年人,是坐在家里正等待着怎样去上讲台当老师的.计划经济时代,但有些事情并不是按照计划来行事的.分配到六一四厂的两个名额,不知何故被退回学校,由于罗永辉这个老革命的后代(笔者在采访与他在一个小组、车间工作合作32年的师傅时,随意问过一句话,听说罗老师是“红二代”,回答说,不知道,从未听罗老师说过也不曾别人说过呀),又是具备比较好的专业能力,被他们硬是抢到了手.罗永辉就这么毫无准备,懵懵懂懂地参加了工作.进厂后签订保密保证书,看到上面那么多的纪律规定,除了严禁就是不准,这些保证的内容,限制你在厂内的工作要按规到,并且还限制你在厂外的生活中的言行.透过进厂教育,罗永辉逐渐地了解或知道了,自己工作的这个地方,为什么是如此严格地在军事化管控下进行产品的生产.当然后来罗永辉更是弄明白了,在这里当设计师,并不是社会其他部门供职那么自由,这里的设计几乎没有什么自由度,一切都是按组织要求来做.的确如此,我们整个社会流通着人民币,然而谁会知道人民币的那些设计师是谁呢.这不是书法作品美术作品或工艺品,因为那一类东西上都有作者作家的签名,而市场持有量最大,*量也十分可观的人民币,关于设计者是不能言明的.

国营六一四厂,后来改名为上海造币厂,现在叫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名字的变化其背后是社会的转型、发展的需要,也不必大惊小怪.生产的产品,从属性上讲并没有多大变化,人民币仍然是人民币,只是经历了第几套第几套的改版,生产产品的手段、包括设计产品的手段、也是经历着从手工到机械到电子化一个发展的过程,就是材料也是不断升级的.人民币的总生产到了上海造币厂,可以从字义上判断,它就是造币,那些涉及到印钞的事,会有另外的专门厂子去生产.

中国近现代造币,从上海造币厂说是百年历史了.这种造币不同于几千年前的那种古老铸币,当然这是考古学界和集币爱好者关心的话题,不用深究.那么上海造币厂的由来是怎么回事呢?好在我参观上币博物馆时,手头有些笔录,作为本文的背景资料,可供读者一览.

——古代中国传统铸币是“范铸法”,到了唐朝,实行翻沙铸,这在工艺上是有进步的.19世纪晚期,开始采用机器制造钱币.1920年上海造币厂开始启动建厂,后因资金问题一度停工.1930年厂房建造、设备安装竣工,国民政府将该厂更名为造币厂.1933年生产银本位壹圆币,俗称“三鸟币”.从当时照片上看去,厂区前的苏州河挤满了木船,其壮观程度可与今天上海市南京路上密拥的汽车流相比不差上下.造币厂门前的那座桥就叫做“造币厂桥”.这是民国后期我国设备最新、规模最大、唯一的国家造币厂.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3月间,民国政府因金圆券发行失败,由该厂大量铸造金条.1949年5月底,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金融处接管该厂,此后改名国营六一四厂.

在六一四厂,还有一个“601”小组,专门生产硬币模具的小组.这是造币厂的核心部门,也是保密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事物的过程也给新进厂又加入到设计组的罗永辉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他开始设计着自己的人生,用金属的语言,雕写印铸自己独有的履历.

人民币的设计制造,不可能年年改版,但也不等于坐着没事干.罗永辉他们,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也迎来了施展才华的时机.1978年初是试制“北京风景名胜纪念章”,这是建国第一套(四枚)金属纪念章,1979年在香港发售.关于为什么是章而不是币,据说在当时的形势下,客观要求作为主权货币是不可以拿出去发行的(香港未回归).同年,发行建国30周年的一套四枚的纪念金币,这是我国的第一套纪念金币.还有第一套银币的发行,这就是“国际儿童年”纪念金银币.1980年,第三套人民币壹角、贰角、伍角三种硬币以铜锌合金材料生产,并发行.还包括以铜镍材料合金的壹圆流通币,因其背面为“长城”图案,为我们称之“长城币”.1984年,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35周年”普通纪念币,该币一套三枚,面值壹圆,铜镍合金制,这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套普通纪念币.

就在从罗永辉进上币的第四年到第九年这一阶段,纪念章、纪念币、流通硬币、普通纪念币,如此密紧地风涌而上,材质创新,样式创新,币种创新,他幸运地赶上了这一拨.虽然说这是上币也包括设计组集体的机遇和运气,但作为参与其设计团队的一个年轻设计师,他能亲耳听到的、亲眼看到的、亲身体验的这一切,使他得到了锻炼,让他有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学习与实践的参与环境,这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今天,我们不一定要找出罗永辉具体在当时做了什么,但我们只要知道他曾经属于那个团队那个平台,就足够了.我们可以设想,1975年进厂的罗永辉如果在人民币的硬币中只有壹、贰、伍分三种认知(当年的我们恐怕也是这样),而到了1984年,在他职业的设计理念中,可能就不只停留在“北京风景名胜纪念章”、“建国30周年纪念金币”、“国际儿童年金银币”、“第三套人民币硬币”、“建国35周年普通纪念币”等近二十多枚的新币章了.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带给罗永辉的一定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种宝贵的经历,是在他之前那些造币工艺设计师不曾有的,机遇就是“金矿”.

人民币造币新时代的开启,让罗永辉赶上了.不是说人民创造历史,而时势造就英雄吗.这话自有它的道理,天赐良机,这才是罗永辉成长中的第一个机缘.就是在他入厂不久,第二个机缘也悄然地光顾了他.

罗永辉在一篇饱含深情的发言稿中是怎样写的:我跟郑先生学习可以分四个阶段,1977年5月至9月的印制局造币浮雕学习班;1977年10月至1978年7月随郑先生进入工艺美术学院特艺系76级学习;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特艺系装饰雕塑;从1977年至1987年的每次出差进京学习.

罗永辉在这里想说什么呢?他把这十年划为四个阶段,实际上可以归成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段里,有一个人的存在改变了罗永辉.这就是郑可先生.在采访中,罗老师不止一次提到郑可,而在罗永辉小小的办公室中,墙上挂着郑可先生画像、石膏雕塑、铜质雕塑共三处,可见这是一位恩重如山的先人.

郑可,法国留学,归国华侨,是我国早期出国学习的艺术家,他是最早把设计带回国来的.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工艺美术家,中国工业设计奠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郑先生出生于1906年,去世于1987年.他的代表作有巨幅陶瓷浮雕《女娲传说》等,堪称一代工艺美术大师.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现代工艺美术事业和雕塑事业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先驱者.在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和设计领域里是屈指可数的艺术大家.

在上海造币厂的一个相关资料中,笔者看到了一段描述,1977年5月至9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在北京举办了一个浮雕学习班,参加对象是印制业内有关单位的美术设计人员,上海造币厂有7位设计和手雕人员参加.通过正规的教学,严格的训练,学员们的浮雕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笔者推测,这7个之中就有刚刚进厂两年多的罗永辉同志.而后来结束培训的他,与那6位学员不同的一点是,回厂不久又接到了通知返校上学的电报.促成了他脱产学习,进入工艺美术学院的大概就是郑可先生.这是因为在前5个月的学习培训班上,郑可先生发现了他,觉得罗永辉是可塑之才吧.如此下去,罗永辉荣幸地成了郑可先生新带的特艺系76级学生,也渐渐就成了郑先生的得意门徒.7年之后,罗永辉又一次次迈入这个学院的大门,继续深造二年.1977年至1987年这十年中,罗永辉作为郑可先生的正式学生,聆读专业教学,研究专业课程竟累计占用四个年头的时间.对于一个从20多岁到30出头年龄段的青年来说,正是学习成长的最佳时期,在这么充盈的时间里,罗永辉孜孜不倦地着新知识,新思想,新理念,因此他的学业也是充实的.在这青春岁月中,罗永辉与郑可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忘年交的关系亲密度,在工艺美术学院成为一段佳话.

在离校期间,由于工作关系,罗永辉常有机会出差北京,每次他都要拜访自己的恩师.甚至有时办完公事,才想起忙乎一天了竟然还未吃饭呢,那也习惯成自然地赶到郑可老师家补餐充饥,就是吃上一口剩菜剩饭也有回家的感觉.宫门口四条23号,轻车熟路,罗永辉这辈子是不会忘记这个门牌住址的.在郑可先生逝世之前的日子里,罗永辉就是这么一直保持着与导师的联系,真是不即不离的样子.

在罗永辉的眼里,不仅仅是我国印钞造币行业,特别是造币设计雕刻队伍中,有许多人得到过郑可先生的栽培,更重要的是造币设计和浮雕上的许多基础理论和法则,是从郑先生教育开始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要知道,在我国为数众多的大学和职业学院中,虽然分门别类地排列着你无法搞清楚究竟有多少个专业的体系中,包括理工大学铸造冲压和美术院校的设计雕刻中,确实没有一个专门培养钱币设计雕刻人才的专业,所以只有用触类旁通式的办法和形式,来解决这特殊行业中特殊职业里的特别的设计浮雕的教学问题,而郑可先生不失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人讲感恩戴德.罗永辉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要比在培训和学习时的结业、毕业考试考核的那些雕制作品重要的多.他要为自己的导师献上一尊浮雕铜像纪念章,他要亲手来完成,对于他来说,是在郑可先生的监考下的作品,他要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积累十多年的对先生的敬意与爱戴.罗永辉在恭恭敬敬地为郑可先生制作浮雕,他不敢怠慢这个作品,在操作上他秉承了郑可先生的一丝不苟,凝神静气地构思,一笔一划地设计,小心翼翼地雕刻制模,直到纪念章的完成.

罗永辉向笔者回忆到,作品的制作过程中,“用郑先生的笔调去做郑先生的像,胆子有点大.在我做郑先生像的时候,我清楚地知道先生脸上每一块肌肉是怎么动的.以前常常是先生的表情一出来,我就能知道他想说什么”.

若干年以后,在上币已经成为设计制模方面核心人物的罗永辉,按照组织的行政安排,开始扮演起当年郑可先生那样的角色了.从2005年至今,他先后共带出了9名学生,在上币把这一项目列为导师工程.

有郑可先生的言传身教和慈爱严谨,罗永辉当老师带徒弟是完全胜任的.采访中,一位已担当设计组负责人的同志给我说起自己“学徒”的故事,——我进厂之前,在工艺美术学校也算高材生,每当做石膏浮雕模件时,我基本上都是一次完成,少有第二次.我自信性十足地在罗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参加工作后的第一次实习.记得当时是试做一个熊猫像的币章类作品.我一连地反反复复六次.六次以后,罗老师说基本合格了.六次啊,到第四次试做时我真的是灰心丧气的状态.罗老师从不会给你的设计项目上加一笔或减一笔,他只是启发你开导你.那天,罗老师给我讲了他的老师郑可先生是怎么带着学生做浮雕的.他说,1977年5月,浮雕课要用油土,那时候商店里没有卖的,郑先生带我们自己做.要把橡皮胶熬烂,要加黄油或凡士林、石蜡或蜜蜡、加立德粉、还要用力搅拌.特别是支一个小锅熬胶,那是橡皮筋啊,那味道那耐性……当时的我听着罗老师讲的这故事,想到了神话中的太上老君炼丹.我在勉强完成这次试做后,站起身子伸伸懒腰,同时还活动了一下十指.而此时的罗老师却一声不响地收拾我们几个学生搞得满是狼藉的操作台.后来,我也有看到罗老师独自一人翻石膏,当一个石膏模版完成后,他的台面上是一干二净的,好像不曾有人在这里做过什么似的.

在采访座谈会上,笔者曾听大家说,跟罗老师学习,怎么也要花上5-6年的时间,这你还必须下功夫.就是你能独立设计了,可一到关键时刻,你还是离不开罗老师的指点迷津,他总能让你锦上添花.设计制模部有一位同事,恰好采访时外出不在上海.这个学生硬是在石膏制模这一环节上站了三年,六年出徒.现在已经是上币的顶尖设计师之一,在全国造币设计行业也是佼佼者,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正是罗老师所期望的.一个有力的佐证是这位刚好而立之年的年轻设计师,现在已经荣获了许多的荣誉,2009牛年、2010虎年、2011兔年生肖纪念币分别获美国“克劳斯世界硬币大赛”最佳金、银币提名,建党90周年流通纪念币于2013年获美国“克劳斯世界硬币大赛”最佳提名.在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组织的硬币设计大赛中,2011年第一届、2012年第二届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在中国金币金色文化艺术大赛获最高奖“金色大奖”.这个2005年毕业于舞台设计专业的隔行学生,进入上币,在罗老师的呵护下,十年功夫,一个华丽的转身给了我们许多惊喜,他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上币工匠”.

笔者要补上一句的是,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罗老师的学生弟子们,只要努力执着的进步,那一定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前景,你们赶上了一个“遇见”罗老师的机会,也赶上了一个能施展才华的好时代.笔者在与罗永辉老师的几次交谈中,记住了他的一句话,“我不能给他们当拐杖,但可以为他们当人梯”.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把上币交给的导师工程落实成登高计划.这话高大尚吗,一点也不,他真的就是这样做过来的,也被实践检验了证明了,是成果硕硕的行动.

如果我们把前面所叙述的罗永辉,很粗暴地视为都是在“务虚”的话,那么,就来展示展示他立足岗位,精心设计,给上币也给自己创造的业绩.

——建国后第一套纪念币,中华人民共和共成立30周年纪念金币主创人员之一.

——中国石窟艺术“麦积山”石窟5盎司金币主设计之一,获得2006年度“世界最佳金币奖.

——1989版熊猫金银币设计和雕刻,这个设计也用于我国首次发行的铂币和钯币.

——2004版熊猫金币雕刻,1盎司金币荣获《德国钱币》杂志年度“世界十佳币”桂冠.

——设计的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纪念币获最受喜爱的2003中国贵金属纪念币.

——中国首次载人飞行成功纪念章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奖.……

以上这些产品的设计项目,仅为笔者在资料记载上摘录下来的,也许还有很多的设计成果,采访中未能收集到,相信“挂一漏万”的遗憾,但这不影响罗永辉的贡献.还想说的是,我在浏览罗老师电脑存档资料时,眼前扫过一组图案,都是他曾经试创作设计的产品,而这些元素的内涵,我立刻就从现行流通的人民币硬币中找到一些相似物.虽然是一种感觉,但也是一定会有罗永辉等造币设计师思想火花的折射吧.

这里所写的只是币的一部分.罗永辉的成果和能力体现在权威部门那一面,又会是怎样的呢.我在采访将结束时,专门请罗永辉给提供了一些证书.证书并不多,然而它的含金量却不低,都是货真价实的“999”或“9999”等级.

1996年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1998年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由颁发.

2005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授予首批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6年评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2007年被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聘为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奖牌评审委员会评委、奖牌设计制作工作组专家.

2008年担任上海造币公司副总工艺美术师.

2008年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颁奖证书.

2008年获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荣誉证书.

2010年深圳26届大运会组委会执行局聘为奖牌及证书评审委员会评委.

2014年被野生救援协会聘请为野生救援中国区首席艺术顾问.

“崇德尚技匠心筑梦”.笔者在采访上币人力资源部一位女同志时,她兴奋地拿出自己的一个笔记本,说这是他们在组织员工到上海高等技术学院听罗老师的“钱币艺术审美与鉴赏”专题讲座,坐在身边的一位该校领导,在听完罗老师的讲课后,不无感叹地说的一句话,并亲手写在了我递过去的小本子上.

笔者选择用印象罗永辉,来说一说他职业生涯里的大事小情,也只能是画出个轮廓,勾出个剪影.因为还有一些他身边的人,或因公或因私不在上海,或在上海因事务安排不出适合的时间,还有一些老师傅老同志老专家们也退休在家,真是不好打扰,采访安排的时间一共五天,其中两天下雨,也受到一些影响,受邀请但未到,也算正常.

笔者在采访中还收集到一些小花絮,蛮有意思的.也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罗永辉.

采访笔记之一,2015年应该是罗永辉60岁到龄退休的时候了,然而从批准延长上班至今两年多,厂里并没有什么反应,大家没觉着他是到龄或超龄的副总工艺美术师.可是有的人就不一样了,离退休还差一年时,就有人议论上了,某某某快退了,要是到的差几个月的时候,更有人问,他怎么还不退.这类人在大家的眼睛里是快退了吧,退了最好.对罗大师却不是这样.

采访笔记之二,罗老师心灵手巧,独具匠心.就说说他戴着的那副眼镜吧,打从贴上那只蜥蜴,就又继续用了许多年了.一副眼镜,在我看来坏了也就丢了掉了,无非再换一副就是了.可他不这样,并不是他为省钱.当年他把那只眼镜片压坏了,又赶巧马上就要出国,他没时间去验光配镜,就找了一块有机玻璃,一条金属片,在原镜片损坏处磨下槽沟,让要补缺的塑料稳固地结合上去,然后把金属片打造成一只小蜥蜴粘贴在镜片上,并加上了铆钉.修旧如新,还更好看了,具有美感和动感了,手工制的小蜥蜴,活龙活现,可爱.这种活儿我们做不了,有的人有这个技能,但也不一.

采访笔记之三,罗老师对妻子深爱有加,他们是一个设计组的同行,工作在一起,后来生活也结合在一起了.去年春节厂工会去他家慰问看望,只见桌面上摆放着一件还没有成型的艺术品,问及其夫人,这是你在家做的设计模型吗?夫人朗朗一笑,不是我的作品,那是老罗的,他这几天下班回来,就琢磨这,说是他要送我一件亲手做出的礼物,送给我,是爱的表达,哎,人老了还浪漫上了——这呀是要做成我的头像呢.

采访笔记之四,罗老师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手巧心还细呢.在厂庆职工艺术节上,我们合作,我反串阿庆嫂,唱京戏《沙家浜》片段,他演刁参谋长,我假声跑调,他却有京剧味;他主持一台晚会,在彩排前就能背下来主持词,带着我这个实习生,当我的主持词卡壳时,他能风趣地提示,有时还直接代我说出来,自如灵活,我喜欢与他主持节目,这一段成了美好的记忆.

采访笔记之五,罗老师总是讲艺术的个性表达.我们青年女工要表演模特走秀,他从家里拿来去云南体验生活写生时,买回来的傣族姑娘的服装,教我们如何穿戴,并示范式地教我们怎么抬脚、怎么迈步、举头亮眸的,逗得我们笑成一团.到演出那天,他又安顿夫人用自己的眉笔口红给我们化妆,涂唇描眉好不热闹.

采访笔记之六,罗老师没有专家大师的架子,经常发一些自己的小段子给我们.这位说话间就掏出手机,进入程序,调出了罗永辉在微信圈写的东西——做个抬头的羊,悬崖上,我见过那只羊,风雨中,我见过那只羊.它竖起脖昂起头,骨子里含着一股坚毅,神情间透出那般挺拔.我塑造的这只羊,当然是成熟的公羊.昂首挺胸,神情自若.扩展的肌肉可感觉脉管中奔涌的血液,安详的眼光则显坦然大气.别嫌我想的太多,这都是因为我属羊.

笔者知道这位朗诵的是罗永辉关于设计大铜章“羊”的一段构思文录.听起来倒是很有诗韵,说它是一首好的散文诗也能拿出去发表.

采访笔记之七, 上币的同志们说罗老师很“潮”的,甚至于不比年轻人差多少.他手机的内设与使用就有特色,我们设计组还没有人能达到这个水平和层次.对社会上的新事物他的吸收能力也强,比我们快.大概2007吧,我们几个年轻人在罗老师的带领下,去北京竞标.在火车上,罗老师就兴致勃勃地与大家说,到了北京晚上我请你们吃饭,给你们去找点儿新鲜的吃,保你们开胃开心.真就是这个样子的,罗老师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叫什么“汉拿山”的地方,我们都还根本不知道什么汉拿山,走进去以后,才知道这是韩国烤肉专营,确实不仅让我们觉得新鲜,没见过没吃过,大家真还没少给他消费呢.你说他不新“潮”吗.

罗永辉与笔者在探讨人生时说,我喜欢有克制的美.这话很哲理.他还把每一个人都比作一条弧线,人们如果都能以弧线联接,那一定就划成了一个圆圆满满的圆.圆形在几何图形中最美,因为它构造成360°.如果你不想加盟到这个圆的组合中,那么站在别的位置上,你只能是一个点,小小的一个点.充其量只是一个点.这个点,有的时候它什么也不是,因为它太孤立了.孤立无援,就孤独.孤独者容易犯抑郁,重了就生病,影响健康,没有健康还能做什么事呢.我赞称他的思考,理解了他为人处事的积极态度.

罗永辉是一个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我见他手头拿着一个32开的黑色塑料皮的笔记本,他也给我翻了十几页,每一页记的内容都不算多,三行五行,几十字上百字不等.记载的时间有某天某时,什么什么航班飞机上,也有某夜几点、某凌晨几时等等.这说明了他的脑子不懒,他的手也不懒.勤奋的人才是能做成大事情的人,一口吃不成胖子,哪个孩子不曾听长辈这样教诲,然而记住了吗,记住了领会了,就能运用在生活中工作中,哲学的喻意也有涵概了.罗永辉把这个朴素的道理,用到了极致.

聚沙成塔,积微成著,谁说不是呢!

第三单元·感悟罗永辉

直觉告诉我们,铸币也好造币也罢,不管它是黄金的、白银的、黄铜紫铜的,还是用老百姓家里都有的那口铁锅的材料制成的,归根到底它们还不就是个“币”吗?

货币,几千年有之,有那么复杂吗,除去币的功能,那它还有其它什么喻意.这话,理论起来是有道理,不过也简单了点.唯物史观讲“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货币理论讲,货币有五大职能属性,价值尺度是根本,支付与流通固然重要,那还有贮藏吧.贮藏,不是要留在家里吗,在当时的社会形态下,留存的久远就要看“藏”的如何了.

造币的工艺进步,是社会进步推动的,是保质防假耐磨损的基本要求.造币品种的发展,是社会文化发展带动的,于是金银等贵金属纪念币、生肖纪念币、主题纪念币、还有群星般闪烁各种题材的纪念章,其中也有铜章铁章,当然主要是铜章,比较典型的还是大铜章,就应运而生了.国家之间交往,也有国家领袖们之间、政治家之间,时有会见,礼仪不可忽略,互赠个礼品吧,留下一个历史性的纪念.送什么合适,总不能捧上本国现钞吧(现在也许有装帧流通货币册当礼馈赠了.)选一个国家主权象征的、文化内涵深刻的、*方便又恒久的东西,那能是什么,于是有高参建议造个钱币相似的东西吧.

好,就这么定了.决定了?谁来制作呢,社会上杂七杂八能干这活儿的铺子、作坊、工厂是不少.行,交给他们去办吧,这事你知道.可是,质量上保不保,技能高不高,特别是加工贵金属,在它的成色上会不会有“水分”,为了防止诸如此类问题的“泡沫”,那就只好到造币厂了.造币厂,皇家的、国家的,国家垄断,国家控制,国家名片加国家信誉,完全可以保证国家荣誉的光彩.只不过在制造过程中,要求设计师们,在设计的元素考虑上,离政治稍远一点,离艺术更近一点.实际上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这事就这么吧,一切都按国家意志办.这不就催生助推了造币行业的生产“多元化”了吗.古代如此,现代如此,外国如此,中国也如此.

这是往大了说,往源头往根里追.微观一点吧,就说说罗永辉所在的原造币厂、原国营六一四厂、原上海造币厂——现在的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上币有一个博物馆,在它陈列的物件中,图文表明,这枚蓝色(烤漆或景泰蓝打底)的纪念章,就是当时为纪念建厂,由兰州分厂发行的铭牌(各分厂都发行了纪念物).建国后的刻有“国营六一四厂食堂”的文字,并印有我们今天仍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标上留下象征的黄铜圆牌,那是就餐的饭票吗?不得而知.没准作为我们熟悉又亲切的“行徽”的原创或鼻祖还就是这个铜牌(没有看到它,是怎么可能联想到这儿).奇怪不奇怪,不奇怪是正常的,历史总是有它的偶然性,在必然中隐匿.

《上海造币》2016年刊的卷首语写的明明白白,笔者断章择取了一些来引申上面的叙述.“深入贯彻行业转型发展理念,优质安全完成贺岁币、流通币生产,金银币产量大幅增长.新材料新工艺组合产品亮相北京钱*.大力开发造币衍生品,国际市场开拓迈出可喜步伐,金银章产品率先走出国门.”看了这些文字介绍,笔者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叙述观点.其实,重头戏还在后面.

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成功召开,国际盛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上币公司领命制造“G20国徽”和“G20纪念币”.而2016年上币生产的“和平颂”大铜章,为纪念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而制造.铜章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和平事业的热爱(设计者,罗永辉).笔者从一位币章*朋友那里道听途说,他这么讲“和平颂”,这个大铜章听说过没见过,根本就没有进入市场.“不是国礼用品吗,你要找?比登月差不多.”

这家伙又神秘兮兮地向我的耳旁低语着,据说某国前任总统的办公室里,就曾经供着这款纪念章,此物一定不会是他自己“淘”的吧?国礼哟,尊贵着呢.

币章这类产品,迈出国门,登上了更高的殿堂.说明了它的价值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印章这类特殊的产品,在中国在世界上,成为一个特定事件的标志出现,这也是符合趋向的.

如此大趋向之下,罗永辉他们这等设计师们,无论如何是不能闭门造车,坐待客来,悠闲于空中楼阁的.他们需要从累计的经验中沉淀出精华,从祖国传统文化中找到精髓,从世界文明交融中走向建立自己的特色风格,这是设计师的生命之路.也只有在这唯一的路径上,收获丰厚而喜人的成果.浏览过上币公司2005-2010年大铜章作品集萃,这里的展示真是群英汇.不过,笔者的目光,更多一些是聚焦在罗永辉老师的作品上.总共计75枚(种)的展品中,罗永辉设计雕刻(个别与他人合作)的作品达到了26件.笔者当时还用手机上的计算器核算了一下比例,是34.666%,可见所占的数量可观.

这些朴实中蕴含着高贵的设计雕刻作品,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地把它看做劳动成果,当然劳动是基础,劳动是过程,也不能很一般化地说罗永辉付出了多么多么的心血.这些事件或人物为主题为中心的故事背后,是罗永辉思索加创造的结晶,是对原故事的换一种方式的阅读.能说这是设计雕刻别人别的物体吗?笔者则认为这完完全全是设计师在努力地雕刻着自己.

在表象上分享了感官的刺激之后,或许也能引发大脑皮层的思维活动,或浅或深地感悟着什么.

超薄浮雕里的“厚度”.手工雕刻钱币模具,又称手雕.起源于欧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于近代随着银元传入中国.上海造币厂建厂伊始,就汇集了当时在全国最优秀的手雕人才.这些“高手”们将中西方雕刻技法融会贯通,创造出独具匠心的手工雕刻新技艺,由此而形成传承谱系,开启现代币章艺术的一脉新源流.这一段是笔者采访中录得的.上海市政府也将上币的手雕收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名册之中,并有牌匾正式颁发.

然而就是这独具特色的手工雕刻,在造币业的发展前行中也遇到了新情况,这是时展的必然影响和冲击.

手雕为机雕(电脑)所替代,制模、生产、设备、材料都发生了升级换代,旧有的有的还可以继续使用,但也不是依赖性的了,比如手雕.而高性能的钢芯镀镍工程更是标志着一个造币生产新时代的到来.“压印”的功效是以每秒钟出60枚产品的速度连续运行的,这对以往的设计制模势必是一个挑战.罗永辉和上币的设计团队,在积累和探索中迎接了这个挑战,他们懂得凤凰涅槃的道理,只有浴火重生是出路,想要告别昨天,那就只有再生.并且也确实达到了跨越高度超速前行的目的.

超薄浮雕,由此而成为造币设计制模中的一个新概念,新概念的本质是新技术,新技术的“产床”是新思维新创造.这个乍一听起来感觉莫名其妙的事物,笔者从带着回忆味道的述说中,渐渐理出点头绪.

币章雕刻制模分高浮雕和低浮雕,高浮雕的特点是与人的视觉经验靠近,接近客观,立体感和空间感较强,容易让人一看见懂.低浮雕或超薄浮雕,经过扁平化压缩处理后,变形率偏大些,与人们的视觉习惯发生了一定的距离.做到越薄(超薄)的浮雕越接近于美术绘画.薄浮雕离客观真实越远,那么它的塑造难度也就越大.有没有和像不像,更进一步那就是“是不是”的问题了.这时,对于浮雕技巧的要求更是越高.而有特殊要求的超薄浮雕,则更考验你的浮雕经验和把控能力.

2004年,罗永辉去北京请教专家,为诞辰100周年普通纪念币的浮雕做指导.专家接过递到手里的石膏件看了看,进而又翻过另一面,纳闷地问道:“浮雕呢?”“在反面”,罗永辉笑着赶快回话.专家不解地又将石膏翻转过来,他开心地大笑.这个浮雕非常薄,目光稍不留神就“闪”了.产品的技术要求只有0.06毫米的厚度,在造币工艺上的计量是以“几丝几丝”统称的.而在手掌大小的浮雕上,浮雕只是两张普通白纸的厚度,甚至更薄一点.

在上币与大家座谈交流中,听一位中年设计师讲,金银纪念币浮雕不可以高浮雕,至于大铜章那就可以采用高浮雕技术了,钱币也就是流通硬币上的浮雕,一般都是薄浮雕.流通币和普通纪念币因为要流通,材料要硬,生产的冲压是高速度的,要能承受这种快速和大量,就必须采取超薄浮雕技术.而罗老师有时提供的试验性设计项目,产品的要求可不是0.06,而是0.04毫米,我们工程师包括制模,都有点不情愿接他的活儿,压力太大,难度太高,精度太细.但罗老师总能说服我们,他有他的理论和经验,他能解析这个作品制模中该注意什么,防止会出现哪些失误等等.经常在一个产品的设计、制模直到投产过程中,他在全程跟班,一天两天就来一次,共同商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罗老师确实有“道行”.你看他设计刘少奇、、陈云等大人物的普通纪念币,包括金银币上的头像,那神韵那眼神,一丝一丝的头发眉毛,骨骼的凸起,血管肌肉的一缕一块,都是神笔神雕.他的操作得心应手,这就是能力.这是多年学习、钻研的结果,他也研究过水印头像的雕版作品,也是参加过竞标的吧.基础扎实、有感觉,才敢在技术上撞硬克难.我们这些弟子们,虽然执业也是十年二十年了,还是自愧不如,这差距再有三五年怕是也追不上来哟.

超薄浮雕,话说起来轻巧,就是个“薄”.认真想想,超薄超薄,没有累计上的厚度,何来超薄.跳高运动员,想越过横杆达到理想的高度,是用了多少个跨不过去的失败陪练出来的.造币设计工艺,同样一个意思.罗永辉把职业人生沉淀出来的那个厚,置换成了设计制模上的这个薄.常言道“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不信也得信,怎能不信.笔者从罗永辉这特有的“薄”与“厚”的关系中,看到了他沿着苏州河畔漫步时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脑海里又在思想的是什么呢?他一定是以平静的思考,勾勒着一个新的设计.

他告诉我,这个设计不仅仅是设计,而是集合不同的过程寻找共同,去往一个美丽的花园,去往一个内心的世界.

直抒己见耿爽,以理服人大气.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说它复杂它就复杂,说它简单它也简单.我们遇到事情要办,总不能把复杂的事情搞乱套,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交流与沟通是解决问题办成事情的唯一选择,成与不成,高效顺当都看你的沟通能力,用老百姓的眼光那就是办事能力.人们每每遇到了事要办,心里总会说,简单痛快点吧,也有想不要复杂化了.删繁就简可行,舍近取远,忙里添乱不可行.然而,真正到了这个事情要办了,要动真格的了,它一下子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这种情形谁都会碰到,工作中生活中所不同的只能是次数的多少,程度的轻重.先人只是告诉你大道至简,却没说清楚简什么怎么简.大的道理就是要悟,你的悟性越高,简的办法就越多,就能简到极致.

在这方面,罗永辉也是干了一件大事的人.这事是世界的,是中国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印钞造币行业的,更是上海造币厂的,当然也是他自己的.2008年北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待召开,罗永辉可不是要等着观看比赛,为运动员摇旗呐喊.他此时的工作他要办的事情,是以专家和评委的身份,对将要在奥运会上直接关系获奖运动员的一件事情.

前面已经提过一笔,罗永辉的经历和荣誉中,他是奥运组委聘请的专家之一,到奥运会组委会担任此项工作的专家评委一共是9人.你说他要做的事情大不大,这还不是世界的吗,奥运会又要在北京举办,这还不是中国的吗,北京奥运会的奖牌要在中国招标竞标,在中国制造,而竞标中就有上海造币厂,难道还不是上币的事吗,更何况罗永辉自己也有设计的标参加,上币隶属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当然也成了人民银行的事情了.复杂吧,复杂,简单吗,也简单.上币中标设计的产品,又回到上币制造,转来转去,回到了原点.可是这并不等于没有啥问题了,其实在这里的问题也是焦心的,让罗永辉的心中也是忐忑不安呢.要寻求解决这个问题,虽然说他有权威有话语权,这对他来说,对上币来说,是个权力之机会机遇,可也是关口.罗永辉在九位专家评委中只有一票,然而这一票能否发挥出作用,关键点就在罗永辉身上.

笔者现在想换一个角度,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说罗永辉将要面对或者已经面对的事情,甚至是从容面对之后的情况.采访中曾经亲眼看到了一个纪念证书,上面写着:上海造币有限公司,感谢贵单位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文化活动中突出贡献,特发此证,以示纪念.落款是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时间2008年7月28日.

上币公司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2008年12月专门编辑了一本书《献礼奥运》.快速阅读后从中出得到下面一些相关信息.上海造币厂承担了奥运纪念币和“金镶玉”奖牌的制作任务.能使自己亲手制作的奖牌,被奥运会获奖运动员挂在胸前,这不仅是上币人的荣耀,更是印制人的骄傲.上海造币厂,从北京申奥成功那时起,就在精制奥运纪念币、精铸奥运“金镶玉”奖牌过程中,经历着惊心动魄的故事,演绎着为国造币、精益求精、勇克难关的上币精神.在奥运史上,也能够说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烙上了历史印记.

第29届奥运会确定奖牌任务,下达到上海造币厂,就制作生产上讲已经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了.北京奥运奖牌项目之大,可分为奥运会项目、残奥会项目、奥运表演项目三个别类的金、银、铜奖牌,还有奥运参与牌、残奥参与牌等.奖牌要采用新颖的“金镶玉”形式,显得高贵、典雅、大方.但奖牌加工要求十分严格,前后需要三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成为上币生产承接的最复杂的产品之一.其中有四个基本问题要求不能发生,吊环不能脱落、玉环不能脱落、运动项目英文名称不能刻错、奖牌整体目视无缺陷.

其实现在谈起来此事就轻松了,因为毕竟是过去时了.毕竟奥运开过了,闭幕了,而强调的所有这些怕出现的问题,毕竟没有发生.在当时的情况并不是如此.设计项目没有确认定标前,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能否选择“金镶玉”,如选择,它的理由是什么,如专家讨论中提出一大堆问题,又怎么解决.这一连串的问题,在9位专家的争论中,在罗永辉的不安中.上海造币厂的千余名员工,都热火朝天地奉献在奥运中,罗永辉此时看似离上海离上币远了点,然而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罗永辉的角色不一般,可以不夸张地评价定位,这是堪以重任,因为这个重任能关系到“金镶玉”奖牌究竟是能行还是不能行,能用还是不能用.

北京奥运会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赵东鸣,当时来上币考察时讲了一番话.尽管这是在决定生产后的事情——“奖牌对整个奥运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核心性问题,奥运会302次颁奖,残奥会471次颁奖,每次颁奖都是国际媒体极为关注的事,而我们这次的奖牌又跟以往不同,它的‘金镶玉’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和奥运会传统的奖牌设计结合起来,备受世界重视和瞩目.”

上币的人说罗永辉与奥运有缘,八十年代初他就参与设计奥运纪念币.雅典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他在现场.北京奥运受聘担任奖牌评审委员会评委,奖牌生产受聘担任奖牌设计制作工作组专家.罗永辉为这活儿忙了5年.先后参与了奥运纪念币设计、图稿修改、奖牌设计、奖牌评审、残奥奖牌评审、特许产品设计、奥运币浮雕竞标、奥运币样币竞标、奥运奖牌生产等等.他的工作和努力,或者说白了就是他的评审意见帮助了“金镶玉”方案的修改提高和最后确定.

还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那天,他与萨马兰奇主席见了面,并且还光荣地受了这位老拳击手友好的一拳.2008年8月18日,是罗永辉的生日,他年满53岁.第二天,他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接受央视采访时给奖牌的评价是“这是奥运历史上最好的奖牌.”他还说,作为奖牌制作的亲历者,我们也在赛场.

“金镶玉”的生产是有巨大难度的,奥组委也多有疑惑,而评审委员会的评委们对于“金镶玉”的设计和寓意虽然认可,但对于能否生产并无了解.也是各有看法,意见不同的.罗永辉对“金镶玉”进行了多方咨询,认真研究,在“知了”的状态下,直抒己见,认真解析,给予了技术上的有力支持.他总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最简单的表达,让“金镶玉”在评委们的心中不存疑虑,放心踏实地投上一票赞成.点赞的理由也有罗永辉给他们揭开了金玉相合的加工奥秘.

罗永辉的昆仑玉演义是怎么讲的呢——“金镶玉”用的是中国青海昆仑玉.玉石,传统加工讲个性,因料设计,巧用俏色,把玉石的天然条件挖掘到极致,在材料性格中揉进人文精神,从玉石的灵性里获取理性思考.我们采用专门镶嵌的工艺,能保有白玉环质地细腻、色泽温润、完美无瑕的特点.这不同把大块玉石切分成许多碎片,导致千差万别.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金牌配玉贵为第一,黄金崇高,这在我们的心理上是不可动摇的,但金色有缺点,有时候会不够安分,太骄狂,很世俗,所以最好的选择是配白玉,高洁的白玉抑制了金色的外向,却映衬了金色的辉煌.从审美上讲,更喜欢银牌,宁静高雅,清丽端庄,天造的玉性在恬淡的银色里发挥得淋漓尽致,那种温润的青白色含蓄不张扬,美丽不浮躁,轻轻的灰和淡淡的绿,十分的养眼,百分的珍贵.紫铜的颜色遒劲厚重,不能配浅色的玉,那会显得太轻佻.配上青玉犹如铜锤花脸,威武豪放.最后装配的青玉要比选玉时的略深一些,少了点绿头,开始有点顾虑,但看惯了觉得很好,很有金属感,很内在,反而更能显出点艺术的精气神.

罗永辉之所以能当上评委,证明他还是有一套,笑到最后的人.当我们回想奥运会一次将75000枚奖牌颁发完毕,奥运会的落幕,体育竞技与艺术价值就这样融合在了一块,其中把简约用到极致的人,有一个一定是罗永辉.

笔者在上币博物馆看到了经奥运组委会批准留在上海造币厂作纪念的金银铜三枚奖牌.它们一定不懂得罗永辉讲过的故事,静默地陈列着,让观看者品味欣赏.北京奥运会金银铜三枚奖牌放在一起好看,要什么有什么,什么都不缺,很完整.然而笔者倒是觉得缺点什么,这奖牌,应该给罗永辉颁发一枚,好在他还吃了老萨一拳呢.

敬业就是敬自己,奉献就是财富.关于敬业,罗永辉有他自己的表达,他的这些心得,也常常写在自己随身带的那个黑皮小笔记本上,随时记录着,只是他不会随意给他人看而已.笔者也想过,以他的文采,他的哲思,如果把这些心灵火花的跳动,稍稍加以梳理,整顿,编辑一本给年轻人提供的励志小美文这样的册集,或许也是一份不薄的财富集锦.笔者也曾经读过不少这类的散文,其中印象深的有美国萨拉·本·布列斯娜齐著的《简单的丰富》一书,那些平常的意外成功、如愿以偿、提炼日常思想、确认丰富、每天的质量、理解的工作、工作,职业,还是召唤等,真的不错.以罗永辉的名气,罗永辉的才华,做这样一些事情,真是小事一桩.

然而,他在人生的虚实之间,没有这么做可能也不想这么做.他把自己的思想、信仰、忠诚、责任都投射到了设计雕刻的作品上了.如果说这就是他的梦的解析也是对,完全符合他的行为准则和人生逻辑.罗永辉只想着一件事情,主题就是让“金属也动容”.他敬业的起点是敬自己,敬自己就是常怀敬畏之心,敬畏伟人,敬畏中华民族,敬畏代表着文化财富的国之文化大师名人,敬畏生命,祈祷和平,祈祷生态环境的平衡,让敬畏成为自己所设计雕刻的作品中的任何人物或事件,但不留有个人的痕迹和杂念.

他设计伟人系列作品时,把伟人外形、神韵、情怀找到找准,不能形象而神不象的.形象是外在的,神象才是到位了.一定要去体验,还要去扮演,就是在与历史接触,与伟人交谈.“我在做像南巡讲话时的形态,重点是那只抬起来的手,表达他的那只会说话的手.他讲话时,手会抬起来,抬到鼻子到眉毛之间的位置,手是微微的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很小的,大概也就一到三公分之间吧.就是在这么不断的微微的摆动,才是表达的这种坚定的意志,这种方式,所以更要把握住这只手的表现力.”

他设计中华民族精英国之文化大师系列作品时,取向于端正、向上、向善.把鲁迅、老舍、曹禺、冰心、巴金等人物的品质、思想、性格、经历都刻划的生动鲜明.他说,让这些高尚的人能“活”起来,那么就是小到一微米的细微都不能小看.冰心像的面额上不能带有一条皱纹,巴金与夫人刻在同一画面的爱之永恒,曹禺像铜章背面的闪电雷鸣等等,无不是让金属说话.他也说,当然不会有完美,如在设计一枚铜章中,用了大海的波浪和玫瑰花朵,成品后发现其实如果只是有花瓣,飘散的,就可既是海浪又是玫瑰了,空间上也简洁的多.

他在设计汶川大地震题材的大铜章时,就是在圆章的边缘上,有着重重的不规则的裂痕线(其实不规则裂块的灵感是来源于一次做石膏制浮雕时样板无意中摔碎得来的),以体现大灾的残害之残酷,而中间部分突出了一位挺拔的军人,抱着一个孩子,步履坚定地走了出来,是从地震中走了出来,从灾难废墟走了出来,热别生动的是那个孩子,小手做着一个敬礼的姿势.真的是生动感人,心灵震撼.还有他的那组野生救援,就如专题记录片那样逼真,喻意又是极其深刻.犀牛的角被更犀利的暴力割了下去,以犀牛角为家的那只鸟儿痛苦地述求着,我的家没有了,我该怎么生存下去啊,两只翅膀毫无着落地扑棱着,一排小鸟早已吓得无所适从,束手束脚地挨挤相拥,它们或许在向谁呼喊着,谁来救救我们啊.

这些作品,心不动怎么能生动.心要到位,那就是入境,在职业和人生中宁静淡泊,才能修成正果.这修成的正果,是金山银山也抵不过的财富.这里,让我们再以实例做一个假设——“雅典奥运会闭幕式那天下午,我有幸拜访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他用练过拳击的右手,击中了我的左肩,我感受到了力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真诚和友善,感受到他对于中国送出的传达.老人朝我挤了挤眼,很像是老熟人的一次重逢,难怪他那么有魅力,我深深被感染了.”

这是罗永辉手机微信发给我的一篇文章,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是他独有的独特的感受.这篇文章,几天来,我读了数遍,在结束我的创作时,我还是忍不住内心的起伏,把它引用了一段.我是在借此文问自己,要是我在那个奥运会闭幕后,有幸拜访了那位尊敬的老人,要是那位老人同样也是亲切而友好的送我一拳,我该是如何的感受呢……

第四单元·期待罗永辉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几天来的采访总是让我处于亢奋和冲动之中,白天的工作从形式上是完成了,然而到了晚夜时分,我的脑海里就开始了对采访内容的梳理和复制,我勾勒着将要动笔创作的结构、方式、故事的安排、描述的情节等等.

凌晨4点多,干脆起床,拿起上币公司昨天又给我提出的基础资料,一本一本的一页一页的翻阅着.从《上海铸币》(2016年刊)到《上币记忆》,从《献礼奥运》到《心铸华章》《结缘三十年》等.这书中文字的背后是印在我脑海里的罗永辉,以及一群造币人亲切的面孔.这书中画面的场景,是记在我心头的上海造币厂以及罗永辉老师紧跟时代步伐,探索与向前的追赶印痕.手机设置的起床叫醒时间是6点钟,我从沉思中抬起头向窗外望去,哦,又是下雨,这是来到上海后的第二个雨天,且这雨比起8号那天的似乎更大一些.转眼就是采访的第5天了,昨天下午罗永辉老师因去医院查看他的眼睛,我们约好今天再一次交流.我的想法一是询问一下,他到年底将正式退休,那么接下来他打算干些什么呢,关于这个话题在座谈和采访中我也曾问及到他的同事们.第二是想把他电脑里储存的个人资料拷贝复制,带回去辅助于我的创作.第三是拍一些他所获取的荣誉证书等,包括他创作产品的样本彩色效果图和宣传图稿,这有助于我在书写中更准确,免得出错.第四也是一个想法,我们采访组一行3人,昨天下午已经从厂子的币章销售中心,买得一些产品,我选了12生肖大铜章的集中合组版一枚,鲁迅大铜章一枚,看看罗老师是否能给在*证书上签个名,一方面我们认识了,且印象极深,感觉甚好,交流通心,另一方面采访告一段落,下午离厂,这项工作也算完成,请他签名,留存纪念.当然这还仅仅停留在我的想法上,成不成都无妨.当然还有重要的一项,那就是与上海造币厂的同志们话别,与罗永辉老师话别.这次采访从一开始就得到了他们热情、细致、全面、有力的支持和帮助,采访的成功可以说为后期完成创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特别是罗永辉老师以他的真诚与谦虚为采访填充了客观的、包括主观的情况和内容,尽管他至始至终都没有讲出任何他本人的荣誉啊贡献啊,然而也确实让我感受到了这位高端精英,上海造币厂设计领域的领军核心,正如大家一致称之为大师的罗永辉,他是值得让我们书写的、弘扬的.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佩,我已经给自己定下一条守则,那就是我一定要用手写的方式来进行创作,不过这都是题外的话了.

我顺理成章的担心着罗永辉退休后的人生安排,他是上海造币有限公司的副总工艺美术师,正高级的技术职称,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北京29届奥组委奖牌评审委员会评委,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专家库专家,以其所具有的实力和资历,退下来一定不会没有事干.可是我很清楚当然他更清楚,仅上币厂每年的产品项目至少有七八个,特别是明年2018年我们人民银行系统将迎来建行70周年,同时也是人民币发行70周年包括新中国印钞造币70周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截点,还有就是迎来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更重要的是2019年就是建国70周年的大庆年,从币章的生产与提供上,恐怕从现在开始着手规划、设计都不能算早,

事实上就是抓紧去做也不算超前了,这样的重要际遇期间,谁会舍得罗老师的退去归隐呢.罗老师不也是这样说过吗:这个职业告诉我,我们不是个体艺术家,因为我们代表的不是个人.但是,这番话对于在职在岗时的他来说,就是这样.可是一旦退了离了,那会是怎样?罗老师一定会有正确的选择,这方面也许是我想的太远太多了.上海造币厂有着97年的历史,而罗永辉从20岁进厂,一干42年,进入花甲之后的他,怎么能舍下为之辛勤工作一生的厂子,而厂子也是无法舍下这个在设计上颇有建树的标杆或旗帜型的灵魂人物呢.

——黄志毅,这位现任造币二部的工艺主管,1980年进入上币,在设计制模组当普通工人,后也当过车间调度.罗老师曾经是他的领导,后来罗老师担任副总工艺美术师,他是设计制模部的工艺主管.在这个部门里,他与罗老师一起工作、合作携手32年,他和罗老师的默契,胜似亲如手足的兄弟.在对罗老师退休后的期望中,他若有所思地说,我们厂从2005年罗老师他们这一代设计师,正式以导师与学生建立起新机制后,经过约十年的时间,一大批大学毕业入厂的年轻设计师们都成熟了起来,可以独立担纲了,这是上币设计能力一个突破性的团体提升.但“我更希望罗老师在退休后,专门为我们开办一个学习班,搞一些系列讲座,时间用上两年三年.这对上币的发展会有好处”.他也说道,有一些老设计师,他们本人的技能水平确实很高,但讲课教授的表达能力显得差点.也有一些老师只能讲出自己作品的东西,在设计与制模,技术与生产,特别是整个造币流程各个环节中如何体现设计理念,如何达到互相支撑,完善生产等等的细节上,缺少罗老师那种跟踪与渗透,所以从设计到生产,虽然工种不同,但是共同做一个产品,他能让大家更多地相互理解.办个班,给大家讲讲课,把他的智慧传递和留给厂子,也是知识共享.

——一位青年设计师,也是罗永辉的关门弟子,满怀深情地讲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罗老师老了吗?罗老师不老呀!他的干劲他的思想都很精气神.为什么要退下来呢,仅仅是年龄超‘标’了吗?我还是不太理解,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不是都七十多岁了吗?”

罗老师的这位学生,一口气提出了这么多的发问,也证明了她对导师的去留有过一番思考.后来,她以一种无奈的表情说出了自己的企盼,“跟罗老师的时间还是觉得有点短,我们这伙年轻人,希望罗老师能出一本专著,写写印钞造币中工艺美术设计包括制模的事情,从原理、理念、设计和制模,应该怎么去想,如何去做.用他个人经历经验的个案,讲一讲这个职业的技能.出一本书,留给我们留给大家.让我们在工作中有疑难或不解时,打开书读一读,也可能就有了开锁的钥匙”.

——那个叫花麟名字的小伙子,他还是团委副书记.他对罗老师的崇拜是至高无尚的,他是上币众多年轻人中连个人婚姻大事主持操办,都请罗老师当证婚人的一个.他对罗老师的企盼会是什么呢?“罗老师平易近人,我挺喜欢他.平时我们这些年轻人总想与大师在一块儿交流,主要是想听他给我们讲故事.中午吃饭的时候往他坐的那儿聚,有时下班后到浴室冲个澡,心里也会想,不知是否能碰到罗老师,是不是可以分享到他的精彩.他退休后干脆就开办个罗氏沙龙吧.这样我们一有空闲,便能相见相聚,同时也可以在社会层面上,把我们币章艺术币章审美币章*这等文化元素辐射辐射,何乐而不为,而我真愿意老师能做这件事,我想他一定能做好.”

——身为上币党委成员,上币领导者之一的田俊也说了一些关于罗老师退休后的可能.他说,从上币看以后也少不了有事请罗永辉同志,这些专家大师在,某种程度上你不得不去给他找麻烦,他有那个专长有那个高度.像他这样的人物,在职时,社会上有很多设计项目,都是点名找他的.以前他不承接体制外的活,也很反对年轻设计师花太多精力在社会上干私活.要是退下来聘请他的公司啊单位啊都会闻讯而来的,其实不在上币任职了,用一技之长服务社会也挺好的,名气都有价值含量,对个人也能增加报酬,过去毕竟还是清苦的,补偿一下说来也没啥.此外,如果他愿意,也可以出国走走了,没有了职业的压力,把自己的学术思想,与国际同行们开展交流,也是未尝不可.曾经就有加拿大皇家造币厂厂长的邀请,让他去那边给他们的设计师做培训.他与法国等一些国家的币章艺术设计师们也有学术交流,现在时间上更充裕了,可以自由的选择,开展高层次的国际互动,对中国对世界都大有益处,这其实很现实也很重要,也有它所具备的潜在远景.

田俊副书记所讲的这些,很实际也符合逻辑,也有他作为领导者的高层次思索.当然,罗永辉本人的意愿选择,只能是他自己来决定.

采访与交谈中,罗老师对于退下来以后的事,凭我的直觉,其实已经是胸有成竹的.他说:“退休后的打算我也想的不透,也许想了也没用.但不管怎样,第一位的应该是阅读,补补课.历史的原因,工作的原因……这是我最想做的.”

他也说过,从设计某一个项目讲,他这几年就很少或是基本不再参与了,因为他要给学生们让出这条通道.第二是这些年对这个专业,也有一些研究,有了一些初稿,只是在职时不想发表这类只言片语,是从尊重同行从工作稳定来想的.退下来以后,对这些资料要重新整理,也要确认,找准定位,有必要的话,拿出来与大家交流探讨,也是一个学习再学习,思考再思考的过程.

从设计的角度讲,“我不打算与个体的‘人’来合作,如果有可能,那我一定来选择那些适合我的项目进行合作.基调就是在项目上合作”,“这也是对我多少年来在人际关系方面最好的平衡与协调最佳处理方式.”罗永辉为自己设定的方向,首先是继续修行,其次是老有所为.这是一个能为自己的职业划好句号的人,在为自己的人生提升境界的人.有想法有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在此,我选用了上海造币有限公司编辑的一本书,序言《专家心语》中的一些文字章节,来作为本次对罗永辉同志事迹采访暨纪实文学作品创作的结尾.并且此文的撰写者就是我的采访人和作品主角.

——钢的坚利、铁的朴实、金的骄狂、银的古老、铜的圆滑、锡的柔顺,金属其实与人一样,只是它自己从来不说.人将思想注入金属以求久远,而金属因为有了思想而获得价值.

——在设计过程中,材料加工常常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动,材料本身的审美特征是抽象的,但材料所具有的色彩、纹理、质量和其他特征却能诱发设计师产生遐想,工艺加工的种种手段又向设计师暗示着创造的机会,设计师以自己对材料特性和工艺技术的熟悉,了解和运用,使设计达到更高的境界才是最完美的.

——人的品质决定了作品的品质,你的心动了,金属也会动容.背靠五千年的悠久文化,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潮流,脚踏实地去实现超越……

罗永辉老师,我们衷心地期待着你能有一个完美的转身,在人生的舞台上,依然保持你的自悟与坚持,以超然的心态,实现自己的超脱,这本身就是你的超级新作品,是对自我的又一次雕琢.

责任编辑/廖全国

综上而言,该文是一篇关于罗永辉和速写罗永辉和速写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李永辉视察指导校园安保工作时批出校园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必须不折不扣抓紧抓好
201 7年6月2日,山西省万荣县县长李永辉带领副县长王永斌、政府办主任冯清中、副主任徐刚到县城5所学校,视察指导校园安保工作 县教科局局长张炜……陪同视察 李永辉一行先后深入到城关小学、实验小学、实.

永辉大棋局
“京腾无界”新玩法12月11日晚间,A股上市公司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腾讯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获得永辉超市5股份 与此同时,腾讯还拟对永辉超市控股子公司永辉云创(超级物种运营公司.

罗永浩:我只提过一次情怀
●文/生椒牛肉情怀是别人眼里的我,工匠精神是趋势,标签和真相是两回事创业六年来,外界贴在罗永浩身上的标签非常鲜明情怀、工匠精神、天生骄傲 在大众的观点里,这些词语原本都是很好的词语,但是在罗永浩强大的.

罗永浩和锤子的二次革命
摘自中国经济周刊孙冰 文今年5月15日是锤子科技成立6周年的纪念日,罗永浩为锤子的6周岁生日准备了两件礼物在鸟巢办一场观众数量多到足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发布会,和推出一款据说会让你吓得用到纸尿裤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