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创新创业论文范文文献 和高校创业教育目胡细根相关论文范文例文

主题:创新创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7

高校创业教育目胡细根,本文是创新创业论文范文文献与创业和高校和创新相关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创新创业论文参考文献:

创新创业论文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医学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胡细根1谢妮2

(1.贵州财经大学 学生工作部,贵州 贵阳550025;2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实践近二十年,仍存在诸多问题,不能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对隐藏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分析,发现创新创业教育目存在三种取向:国家取向、社会取向(含高等院校)和个体取向.这三种取向因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存在内在冲突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中难以达到互嵌和整合的效果.创新创业教育的产出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个体,一切创新的根基是思想建构和个体具有改变框架的潜能.基于思想建构取向的创新创业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调解实践中的冲突及整合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高等教育秩序,引导高等院校自我革新.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思想建构

中图分类号:G78;G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8)05-0053-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5.010

自2010年国家正式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其提升为国家行动以来,创新创业教育便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主要涉及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理论、发展现状、教育模式、经验与启示、效果评价、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关系等,[1]但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目的的讨论并不多见.就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与当前对创新创业教育目的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澄清有关.

一、问题提出

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刘伟等(2014)在对8所大学的抽样分析基础上,认为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得到与专业教育的同等地位,师资缺乏;课程体系不健全;政策不到位等问题.[2]孙惠敏等(2016)同样指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缺乏、学生创业支撑体系不完善等.[3]97-99张秀峰等(2017)的最新调查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创业教育课程未能很好地融入教学体系、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节同质化严重、创业环境不够完善、创新创业的兴趣还需进一步激发等问题.[4]在进行原因和对策分析时,多数文献就事论事,未能超越原有框架下的具体情境,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至此,有必要对创新创业教育到底为何,即创新创业教育目的进行审视和厘析.

二、创新创业教育目的在实践中的样貌

创新创业教育既不是源自我国文化传统,也不是源自我国大学教育传统.它是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共同结果.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创新创业教育目的的定义和诠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目的,就是人们在特定的情境下有所行动,能够预见不同行动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并利用预料的事情指导行动.[5]122预见有三个作用:一是仔细地观察特定的情况,注意达到终点的手段,并发现挡路的障碍;二是提出运用手段的恰当顺序,便于合乎经济的选择和安排;三是使人们能够选择可供选择的办法.[5]112-113预见行为表现出很强的主体性和控制性,不同情境中的实践者对教育目的会产生不同的解释和选择,这些差异也会体现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已有文献的考察和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观察,其目的至少有以下三种表征形态.

(一)国家取向的创新创业教育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将“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视为“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及“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这几乎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的的合法性源泉和正当性表述.不可否认,创新创业教育政策的出台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就业压力有着内在的联系,张显的是工具理性,功利性明显(孙惠敏等,2016).[3]96创新创业教育因应国家解决就业压力的外在紧张,从而成为倒逼高校变革、试图转化为高校内在紧在的一种介质,但高校对这种介质明显缺乏前提性准备.

(二)社会取向的创新创业教育

有学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大批能适应时代特征与发展需要的开创型人才;[6]也有学者认为应从低到高分层培养具有良好创业素质的社会公民、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以及新型企业的创办者.[7]另有学者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等能力素养的培养角度,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形成强烈的创业动机和意愿.[8]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是社会取向,其理论假设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视为一种服务于特殊目的的特殊教育,而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分.这种特殊教育目的观更是遭到高校的抵制,因为在高校看来,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和操作模式,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容易让自己等同于职业培训,尤其是坚持学术取向的高校更是如此.

(三)个体取向的创新创业教育

就个体而言,国家取向和社会取向均是外在目的,将个体视为工具,忽视个体自身的适切性和自恰性.为此,有学者指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面向每一个人,必须正视教育培养中的“个体维度”.[9]当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目的进入学校教育系统中时,学校虽然面向群体,但个体常在其中被忽略不计.忽视个体维度的创新创业教育可能造成两种结果,一是有意无意地排挤具有创造潜能的个体,二是驯服个体的独特思维与创造冲动,反而与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宗旨相背离.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成为一种普适型的教育,而非特定人群的独享,这样才能真正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保持一致.

经过上面的分析,已基本明了创新创业教育历经二十年仍困难重重的症结所在.创新创业教育目的的三种表征形态表达的是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国家强调的是解决就业问题;高校要求的是沿袭传统学术惯习,不被“降格”为职业培训,却又不能满足学生的个体化发展需求.创新创业教育目的的这种内在冲突性致使其在运行上存在三大断层,即“目标设定与教育实施断层”、“教育实施与效果评价断层”及“效果评价与调整改进断层”.[10]创新创业教育在现实中所遭遇的一切实践困境,均可以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目的的审视而获得理解.国家取向和社会取向的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有其生长的土壤和合法性,但是无法解决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论问题;个体取向的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易在群体社会中遭遇*性问题和意识形态问题.这些不可调和的矛盾表明必须超越创新创业教育现有的目的解释框架,才可能获得新的洞见.

三、思想建构取向的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早期以创办新企业、获得利润为目标,在演变过程中,内涵已有了极大的拓展.除保留原有的创办新企业,冒险精神和创设新岗位外,创业已成为现代公民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确保将想法付诸行动,使个体更有创造力和自信心,[11]创新创业教育亦因此而发生根本性变化.纽曼(2016)认为个体的核心能力是心智训练的结果,是“一种分析的、整理的、起协调作用的过程”,[12]119思想建构便是其目的.[12]133思想建构恰恰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灵魂,真正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指向个体的思想建构,这既是由人的有限理性及个体所处的风险社会情境决定的,也与我国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宗旨吻合,更为重要的是,其能从根本上跳脱不同主体利益冲突的巢窠.

(一)有限理性

就创新创业这一社会事实而言,创新是前提,创业是结果.市场经济社会中,创新为创业提供智力推动,创业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过程和手段.市场经济形成的前置性条件是,每个人的理性是有限的,社会进步是由异质性的个体之间的知识竞争而推动的.我国之所以要求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同质化的高等教育向市场输出了太多的同质化人才,一方面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一方面加剧就业困境,让社会风险日益累积,危及社会稳定和良性发展.高等教育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保护个体的思维活力,创造异质性思维品质生存与发展的思维环境,使个体通过高等教育获得创新思维能力和掌握创新思维的工具及方法.

(二)风险社会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提供极大生活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对自然和社会生态的破坏.来自自然界的风险日益增多,人类在应对自然风险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更加不可测的社会风险,有学者将此种形态的社会称之为风险社会.[13]风险社会中,人类原有的共同体如家庭、单位、阶级等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式微,个体原有的庇护机制不再发挥有效作用,风险已分配到个体身上,这一点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大学毕业生出路由计划安排走向市场调节即是如此,国家在放宽个体自由的同时,从个体生活领域中退场,由个体承担与自己生存相关的一切事务.个体应对风险社会的能力和品质便成为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教育就是“为生活所进行的准备”,必须培养人们日常生活的能力、应对风险社会中不确定性的能力及反思性能力,使个体具有“改变框架”的潜能.[14]

(三)核心素养的本质是思想建构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国家的“双创”战略输送创新型人才.崔允漷(2016)认为核心素养的实质是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角度界定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形象,[15]学习结果则是个体思维的产物.柳夕浪(2014)认为个人成功地应对情境中的挑战,需要知识、能力、态度之整合与情境间的因应互动体系;核心素养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16]李艺(2015)等认为核心素养的实质上是获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7]钟启泉(2016)认为“核心素养”的核心在于重视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须的思考力、判断力与表达力及其人格品性.[18]辛涛(2016)等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19]不难看出这些论述的共同点均是指向个体独特思维品质的培养和个体思想的建构.

四、以思想建构为目的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保持国家创新活力的动能

国际经验充分显示创新创业教育目的的思想建构取向.潘燕萍(2016)通过对日本大学与九州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发现,教育的宗旨在于长期育人,重视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20]美国更是构建了创新国家战略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和研究生的所有正规教育,形成了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注重创新创业的精神培育和价值引领,[21]以之为应对经济危机的良方.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趋势,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自下而上,首先由商学院发起,逐渐扩展到全校范围的各个学院,上升到高校战略层面,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二是由功利化教育观向非功利化教育观转变;三是由精英化教育向全校性教育转变,为所有学生提供创业教育机会;四是内创性、社会创业教育日益受重视,不再以创办企业为唯一目标,而是强调培养个体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22]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高等教育系统成为支持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支撑,我们需要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目的重新认识与评估的基础上,确立思想建构的教育目的,才可能对高等教育运行体系进行重构,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储德平等.近二十年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态势——基于 CSSCI 数据库的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1)

[2]刘伟,邓志超. 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基于8所大学的抽样分析[J].教育科学,2014(12).

[3]孙惠敏全球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4]张秀峰,陈士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基于北京市 31 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

[5]〔美〕杜威.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向东春.大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3:8-10

[7]夏人青,罗志敏论高校人才培养框架下的创业教育目标——兼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J]. 复旦教育论坛,2010(8)

[8]牛楠森,李越. 高校创业教育目标的反思与重构[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

[9]周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培养目标[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5)

[10]吕晨飞. 创新创业教育三大断层与教育闭环的构建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6(2)

[11]〔美〕赵勇.就业?创业?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教育的趋势[M].周珊珊,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3

[12]〔英〕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念[M].高师宁,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3]〔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3:12

[14]〔英〕齐格蒙特·鲍曼. 个体化社会[M].范祥涛,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173

[15]崔允漷.问“核心素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6(5)

[16]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3)

[17]李艺.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

[18]钟启泉.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 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19]辛涛.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20]潘燕萍.从“自上而下”向“创业本质”的回归——以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高教探索,2016(8)

[21]郝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

[22]刘海春.中外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5-16

(责任编辑:蒲应秋)

Checking on Univers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U Xigen1,XIE Ni2

(1.Department of Students’ Affairs, Guizhou Financial and Econimical Univerity;

2.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Guiyang, China,550025)

Abstract: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en practiced 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for nearly two decades which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at can not meet the country´s deman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ducation objective which has been hidden in the practical condi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e he found that there are three orientations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bjective, including national orientation, social orientation ( university included) and individual orientation. The three kinds of orientation he internal conflicts because of the interest demands of different subjects so tha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an not been achieved the effect of interlocking and integration in practice. The outpu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getting an individual with innovative spirit and innovative ability. The foundation of all innovation is the idea construction and the individual has the potential to change the fram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ased on the orientation of idea construction can fundamentally mediate the conflicts in practice, integrate the education resources, optimize the higher education order and guide the self-innov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university; objectiv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dea construction

本文结束语:此文是关于创业和高校和创新方面的创新创业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创新创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江西省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与政策建议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我国当下地方高校工作重点之一 对江西省10所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卷调查表明,江西省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组织管理工作富有成效,创新创业教育各项评价指标得到较快.

高校创业教育环境的构建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之影响
高校创业教育环境的构建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之影响王明杰(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88 ) 摘 要大学生创业是当前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高……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为了促进大学.

基于性别视角的高校创业教育满意度调查
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创新思维薄弱,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由于男女的生理构造不同,会产生思想差异,对创新创业造成不同影响 因此,本文通过编制问卷从性别视角,对创新创业课程.

双创环境下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也在不断的进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形式,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