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哲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美育思想在美学课程中的运用与反思以哲学专业为例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哲学专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0

美育思想在美学课程中的运用与反思以哲学专业为例,本文是哲学专业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美育思想和美学课程和哲学专业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哲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哲学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新课程导学期刊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文/刘 漫

摘 要:美育被列为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但仍然是薄弱环节.美育之难的关键在于美育思想与具体教学环节的脱节.笔者作为熟悉美育思想的哲学系教师,探索美育思想在哲学系美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并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课程内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批判.美育之路虽难,却很重要,需要全民的努力,也需要各阶段、各学科教师的自觉和用心.

关键词:美育;美学课程;哲学专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17 年河南省意识形态与社会治理优势特色学科、郑州大学意识形态安全研究中心招标课题“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与美育相关问题研究”( YSXT-2017-028) 的阶段性成果.

笔者作为某高校哲学系专职教师,任教哲学专业本科美学课程已满六年,美育思想既是美学原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为教授者的教师也有责任将美育理念融入教学过程,本文就基于教学经验对美育思想在美学课堂中的运用进行一些探索及反思.

一、美学课程与美育

当今,在我国普通高校,将美学作为必修课开设的主要有哲学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选修课除了全校通识课以外,还有大部分院校的美术专业也都开设,而建筑学、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会开设辅助性的应用型美学课程.美学课开设的现状,与美学作为交叉学科的性质有关,而美学课程的开展具体到不同专业对美学课程开设的定位和目标期待不同,各有其特点.结合哲学专业本身的特点,哲学系的美学课程应更注重体系性、概念性地学习,对美学体系发展的把握是核心,分析和思辨是主要训练.但美学(Aesthetic)毕竟是感性之学,不能脱离感性材料.教师在把握哲学系本科生美学学习重点的同时,尽可能地将概念与感性经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成了重中之重.与哲学专业不尽相同,汉语言文学、美术学等专业更注重学生美学修养的提高及思想深刻性的培养,而应用型的美学课程则把美学置于各专业门类之下,希望通过学生的学习,提高其自觉运用美学诸原理的能力.总之,哲学系的美学课程与各非哲学专业美学课程相比,优势在于系统性与深入性,而劣势则在于较少有与艺术作品及感性实践打交道的机会,存在概念与感性经验相脱离的危险.

尽管美育思想被广泛地写进美学原理的课本中,但它绝不仅仅是美学的一部分,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还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并且美育的实施,被看作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1]2015年,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近年来政府对美育的政策性强调,一方面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表现,另一方面则也显现出美育的实际困难.美育面临的首先问题是美育教学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美育师资的薄弱.由于美育应当融入到整个教育过程的特殊性,美育在教育各阶段和各科目中的实施具有前所未见的复杂性和具体性,具备美育相关知识的专家学者无法深入具体的教育环节,而真正从事教育教学的老师却普遍缺乏美育思想的系统学习.美育观念上的偏差也是整个社会面临的普遍问题,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2],观念的停滞全方位地阻碍了美育的真正推行.

总之,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美育在全民素质教育中的真正开展,离不开大众对正确美育观念的接受,离不开对具体的教育工作者广泛深入地开展美育思想的教育.说到底,学校美育工作是美育思想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不是死板的程序,而是活生生的创造性活动.美育依据于不同学科的特点及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有很大的探索空间.笔者在此仅就自己所教专业,以哲学专业美学课堂为例,探讨美育思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其进行反思.

二、美育在哲学专业

美学课中的具体实施途径探索

美育通过提供特定的情境,使得被教育者对审美对象产生形象直观和情感体验,以培养其审美能力.其中,美育的关键在其性质为感性和情感教育,而审美能力包含审美欣赏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审美创造能力等多个方面.笔者在哲学专业美学课教学过程中进行过一些与美育相关的教学尝试,也许是不充分的,仅提出一些较有效的方式供大家讨论.

(一)在课程中设计固定的审美经验分享环节

在课程中设定每节课中都有的审美经验分享环节,可以强化学生关于审美经验对于美学课程很重要,并且与美学课程学习不可分离的观念,加强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发挥其乐于表达、勇于表达的主动性.审美经验分享环节不可占用整个课堂太长时间,宜控制在每次5-8分钟.每两节课留出5-8分钟给一位同学做审美经验的分享,并不影响课程的整体进度,但必须要向学生强调时间的控制和机会的宝贵,在有限的时间内精选最合适的题材,艺术性地表达出来.

此环节可采用开放式不限题材的方式,也可采用半开放式的方式,即限定学生分享的必须是某种形式的审美经验,如音乐等.根据笔者实践经验,半开放式的方式圈定一定范围,学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题材,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此经验也不绝对,这与学生的整体状态有关.通过此环节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表现能力.

(二)在课程中设计灵活的美育教学环节

除了在课程中设计固定的审美经验分享环节,建立起审美经验与美学课程的固定联结,因情感教育的内在性和自发性,美育还很有必要依据于课程内容设计出因势利导的灵活性环节.灵活性的美育教学环节的关键在于与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融为一体,既有助于理论与经验的结合、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情感与创造力,是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培养.灵活性的美育教学环节的设计可参考以下几点:

1.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性环节

贴近课程内容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性环节,如话剧、演讲、摄影、手工、游戏等,这些活动都要求学生全方位地调动自己的感官和思想,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笔者在讲到“美的本质”理论时,要求学生扩展阅读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并进行分析和讨论,在阅读材料中吸收灵感,就“美是什么”的话题分组创作和表演小型话剧.在实际操练中,学生情绪饱满、参与度高,表演轻松自然,并且充满奇思妙想,有时还有喜剧效果.总体而言,在课程中不时穿插多种形式的、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不仅动脑而且调动感性和身体共同参与的美育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审美表达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是课堂中落实美育思想的重要环节.

2.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架构时,既考虑到课堂的整体性,又要考虑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美育环节应灵活地与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情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避免美育环节的突兀和单一性.最理想的境界是使美育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得整堂课成为一个一气呵成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沉浸在课堂的情境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美.当然,这对教师的能力和修为要求很高.普通教师也不应对自己产生挫败感,只要大胆尝试,用心探索即可收到不错的效果,学生会感知到老师的用心,并对此有所回应.

3.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除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教科书、板书等之外,现在有许多可利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投影仪、音响、互联网素材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既可以用于视听,也可以用于自主性的实践环节.互联网素材更是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各种影像资料:纪录片、电影片段,甚至近些年流行的自媒体短片,如陈丹青的《局部》、意外艺术的《艺术很难吗?》,其中不乏切近教材内容的部分.教师平时可留意搜集,但在选材时需遵循谨慎的原则:其一,视频播放不应太频繁,避免干扰学生注意力,打乱课堂的整体性;其二,要把握视频选材的时长及质量,并且一定要选取紧密切合课堂内容的视频.视频播放完毕后要注意总结和讨论,才能使学生将感性经验与课程内容有效融合.

(三)开展第二课堂环节

第二课堂环节在哲学系美学课程中也是必要的.哲学系学生(除了个别有爱好的学生之外),并不像美术系学生那样接近美术馆,也不像文学系学生那样广泛游历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果再没有爱好,那就离艺术太远了.这种远离跟社会氛围、家庭环境及自身的敬畏都大有关系.组织去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进行参观的第二课堂,对于在教室里进行的美学课程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教师也不防大胆地组织两次.在第二课堂中,并不一定非要正式地进行讲授,刚开始时即使是较少地干预学生的自由参观,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师的陪伴和带领下,学生开始对展厅中的审美对象不再畏惧和排斥,并且产生了兴趣,三两个人或讨论或拍照,兴致盎然.美学课堂即使只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审美和艺术之窗,就已经发挥了它的价值.当然,第二课堂的方式和方法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三、关于美育思想

在美学课程中的运用的反思与总结

美育思想在美学课程中的运用并不容易,除了对教师在体力和智力上的投入要求较高以外,还经常遭遇教学效果不好的情况.遇此情况时一方面要及时反思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另一方面也使笔者*到美育的困难根基于学生自身的状况,并反映出更大的社会问题,正因此更应艰难地坚持此途,并且提倡全民美育的观念.基于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在本文中提出如下几点反思和建议,这些思考基于课堂却又超出课堂.

(一)在课堂上大胆地提倡高雅艺术

当笔者在课堂上介绍和展示经典西方油画作品、交响音乐及中国传统书法、水墨画作品、古典民族音乐等高雅艺术时,大部分学生对此的反应还是相当陌生的.而在课前的审美经验分享环节中,也较少有学生主动分享高雅艺术,相反有些学生分享的东西较为粗浅、庸俗.当然,既然是要求学生自主地选择分享主题,就应该尊重百花齐放,美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并且这种状况也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审美品位,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但课堂情况反映出来的现状就是普通大学生艺术修养普遍不高.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反对大众艺术的流行,希望学生借由大众艺术的自然质朴来滋养心灵,增强生活的趣味.但高雅艺术因其终极性的精神探求和有深度的艺术探求而更加深刻,更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高雅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用于自身进步的人类精神资源,在德智美各方面扩展着人的全方位能力,是美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二)呼吁基础教育中更多地贯彻正确的美育观念

前述学生普遍艺术修养不高的问题也反映出一种社会现实,那就是基础教育中美育的偏差与薄弱.教育非一日之功,社会大环境、家长、学校共同塑造了今日的大学生.当今社会,各种艺术特长班异常火爆,只要有条件的家长,最初都会给孩子选择一两个,大多数学到后来都不了了之.美育不等同于艺术教育,当然也绝不应当忽视这个环节.但艺术教育也不等同于上舞蹈班或是学乐器,然后考级,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技能,而是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人大王晓旭教授曾写专文记述了其在英国艺术馆、博物馆见到很多老师带着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来参观学习的情况,王教授说:“英国自小学起, 学校里就有着这样的专门课程, 即在博物馆或艺术馆甚至其他的合适的场所上课,场所是校外的,课程却是列入了学校的课程之中的.因此,这种学习是有保证的”[3],笔者在德国留学期间也有类似见闻.参观艺术馆、博物馆是典型的美育方式,通过亲近艺术作品、艺术场所,学生产生了对艺术的亲近感,提升了审美能力.这种方式落实到基础教育中,很好地产生了全民美育的效果:在此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还会经常地、主动地走进艺术场所,并且以后有了后代也会带其后代亲近艺术.如此,艺术才能真正成为人的生命的一部分,而审美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不管是美育还是艺术教育,都要克服功利主义的偏差,以学生为本位,回归素质教育的初心——学生的自由、全面、健康发展.

(三)鼓励学生审美地投入生命与生活

人不仅仅是功利的动物、理性的动物,人更是感性的、情感的动物.马克思主义所提倡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包含着感性的维度;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也指出审美活动协调了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使得人成为真正地自由的人.可以说,美育是克服人的异化、片面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生并不是对美的事物不动心,这种能力人天生就有.学生缺乏的是审美地投入生命与生活的方法及敏感性.敏感性需要慢慢培养,方法倒可以借由美学的理论传授一二.在笔者的课堂上,曾经有位自小喜好中国古典音乐、诗词的学生向笔者提出他的疑问.该生对他喜欢的艺术类型具有很好的艺术感觉,朗诵起诗歌来感情饱满、真挚,是真正对艺术有兴趣的学生.他比较激动地表达了他对美学课程的质疑,他说他觉得很恐慌,怕在美学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及分析方法影响和取消了他的审美经验.笔者认为,审美与理性并不截然对立,在学习美学理论的初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论与经验脱离的问题会得到克服,理论会使得学习者更深刻、更具有反思精神和自觉意识,教师在课程中贯彻美育思想的努力也是在朝向这个目标.最伟大的艺术作品决然不是纯粹迷狂的产物,必定蕴含了深刻的思想性.并且人的审美品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借助于美学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扩展审美视野,加深审美欣赏的层次.

总之,审美的感性经验层面与精神思想层面并不脱离,它是人性具体性和丰富性的体现.正如卡西尔评价艺术是我们探索人类本性的最有力的工具[4],当学生成为了真正有审美需求的人时,他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1999-06-13].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86/200407/2478.html

[2]尽快补齐美育教育的“短板”——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5-10-02].http://www.gov.cn/zhengce/201510/02/content_2942174.htm.

[3]王旭晓.课外 、校外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艺术馆 、博物馆见闻与启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5-18.

[4]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261.

作者简介:刘漫,哲学博士,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副教授( 内聘)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成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美学、德国哲学.

上文结束语:上文是关于美育思想和美学课程和哲学专业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哲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哲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岗、赛、课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网络营销课程中的应用一一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岗,赛,课99三位—体人才培养模式在网络营销课程中的应用——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龚芳 焦韵嘉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摘要为了让学生了解网络营销课程.

尚意思潮下的米芾书法美学思想
摘要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不同的艺术语言给中华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北宋时期“尚意”书风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波书法家 米芾就是其中的一位,.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中的运用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级阶段,心理和行为尚未发展成熟,对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所以导致注意力不易集中,不能把精神长时间放到一件事情上去 针对这个问题,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

概述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a 2018 06 038摘要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在一个朝代更替,社会动荡的年代,提出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