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有关高等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印度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政策举措和实施效果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主题:高等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5

印度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政策举措和实施效果,本文是关于高等教育相关论文例文和高等教育和政策举措和竞争力方面论文例文.

高等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时事政策论文大一形势和政策论文形式和政策论文怎么写形势政策论文格式

唐 晓 玲

(四川外国语大学 教育学院,重庆 400031)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是当前各国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共同选择.深入分析印度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的优势与障碍,发现其既有高等教育总体规模较大、工程技术领域办学水平较高、经济发展对高技术人才需求很旺等优势,同时也面临经费短缺、结构失衡、设施落后等制约因素.印度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政策类型包括宏观层面的教育基本政策、中观层面的规划性政策以及微观层面的操作性政策等三类,国家政府、工商企业界、高等教育系统自身是印度高等教育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力量.独立后,印度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影响力显著提升,但是也存在着规模扩张与质量不对等、入学机会与资源不同步、体系结构与需要不匹配等问题.

关键词:印度;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竞争力;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9.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29(2018)02010308

高等教育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程度,是在不同空间维度比较时所具有的相对优势,以及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能力.随着全球性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国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不约而同地把提升本国知识创新与转化能力视为增强本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成为当前各国的战略选择[1].作为拥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发展中大国,印度在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上面临着与中国相似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印度在制定高等教育竞争力提升政策、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实践等方面的经验,可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镜鉴.

一、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竞争力提升环境

印度与中国同为世界文明古国,拥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明与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两国在近代都经历过西方发达国家的入侵,如今又都是崛起中的人口大国,属于世界新兴经济体和“金砖国家”的重要成员.在高等教育竞争力提升方面,印度面临着与中国相似的机遇与挑战.

(一)印度高等教育体系构成与发展现状

印度的高等教育机构由708所颁发学位的大学和4万余所各类学院组成.其中,大学系统包括直属大学(central university)46所、名誉大学(deemed university)128所、公立邦大学(state university)329所、私立邦大学(private university)205所,以及70多个国家重点学院(institution of national importance)[2]78.印度的直属大学和国家重点学院由联邦人力资源发展部(UMHRD)直接管理,地位处于印度高等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印度政府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投资对象,也是印度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的重要体现者.

印度是战后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典型,历届政府一直将高等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心.1950年至2014年间,印度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在校大学生规模、新生入学率、学校数量等成倍增长.60余年的时间里,大学层次的机构增长了24.7倍,学院层次的机构增长了58倍,每年新生入学人数增长了67倍,教师总数增长了52倍.截至2015年,印度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共有教师126.1万人,各层次在校大学生2 658.5万人[2]33.印度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GER)在2005-2006年为11.5%,2014年时增长到17%,已经顺利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

(二)印度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印度的综合国力得到迅速提升,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尽管2014年时印度GDP在全球只排名第8,但到2030年时,印度将成为中国、美国之后全球GDP排名第3的国家[3].印度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印度高等教育所培养的高级人才密切相关.印度培养出了仅次于美国的能够熟练使用英语的专门人才队伍、长期位列世界前3的工程技术人才及优秀的IT技术人才,同时,印度在全球生物技术和制药产业方面也享有盛誉.印度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间的相互促进,是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除了高等教育总体规模、科学技术领域的较高办学水平、英语的广泛使用等优势外,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大机遇是经济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巨大需求.据印度工商联合会(FICCI)预计,到2020年时,全球将需要30亿劳动者,服务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将会需要大量从业人员,而印度届时将成为国际人力资源市场上第一大供给国.根据FICCI的测算,2020年时,印度国内服务业和制造业将贡献90%的GDP,吸纳75%的从业人员[4]7.随着全球和印度经济的结构转型,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社会对高技术工人、创新人才和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将极大增加,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无疑是印度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有利条件.

(三)印度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制约因素

印度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诸多矛盾,如高等教育经费短缺、高等教育结构失衡、科学创新与知识转化落后、大学与产业界合作不够、国际交流与合作单向依赖、合格师资与教学设施短缺、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等等.

与中国类似,印度高等教育最严峻的问题是质量与规模的不同步.印度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很快,但相应的经费和硬件资源却未能跟上,导致了严重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这种现象被学者称为“过度的扩充”“无情的扩充”[5].印度的经济改革也削减了高等教育预算,政府直接将高等教育资源转移到初等教育,印度高等教育经费在教育预算中的比例越来越低,从而进一步加剧了高等教育经费的短缺.据统计,1980年时,印度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支出分别占印度教育总支出的41%、29%和29%,但是到2011年时,印度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财政预算分别占总预算的50.21%、30.60%和12.91%,高等教育投入比例不断缩小[6].2015年,中印两国的高等教育在读学生数排名居全球前两位,两国分别有2 400余所和4万余所高等教育机构.但是在英国席蒙兹公司(QS)2015年的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和印度分别只有14所和7所大学名列全球前400位.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2014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印度目前2/3的大学和学院办学质量不符合要求.报告同时指出,2012-2013年间,印度用于科学和技术研发的经费占GDP的0.8%,而同期韩国、日本、美国和德国的比例分别为3.7%、3.4%、2.9%和2.8%.在研究成果质量上,印度科研人员的论文引用指数为1.367,而同期德国、美国、法国科研人员的论文引用指数分别为3.07、3.013、2.85[7].

二、印度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政策与目标

政策是国家、政党或集团在特定的背景下,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政策研究是分析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内容,并对政策的组织实施和效果进行评估解释的活动.本文将印度高等教育政策分为宏观层面的教育基本政策、中观层面的规划性政策和微观层面的操作性政策3类,并基于此梳理与促进印度高等教育竞争力相关的政策.印度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主要关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一流大学建设等,因而政策的内容设计也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

(一)引领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教育基本政策

教育基本政策主要明确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与阶段性任务,在印度,教育基本政策主要体现于教育的国家政策中.印度教育发展史上有3个重要的国家政策,分别是1966年的《科塔里委员会报告》(Kothari Commission)、1986年的《国家教育政策》(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以及1992年修订后的《国家教育政策》.在1966年的《科塔里委员会报告》中,与高等教育竞争力相关的内容包括“提高生产率,将科学作为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改进科学和技术教育研究水平”.1986年的《国家教育政策》提出,高等教育要在强化一体化研究方面扮演更重要角色,推动教育国际化和文化发展.1992年新修订的《国家教育政策》提出:“高等教育要向每一个印度公民提供平等的入学机会,以此推动区域间的流动性.国家将投入资源,支持在科学研究领域建立合作网络.”[5]

(二)明确高等教育阶段性措施的规划性政策

印度政府重视中长期规划的作用,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鲜明的国家计划特征.当前而言,印度“高等教育十二五计划”(12th FiveYear Plan)最具代表性.2012年12月,印度发布了“高等教育十二五计划”,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三大理念,即扩张(expansion)、公平(equity)、卓越(excellence),并从治理改革、资金保障等方面规划了三大目标的实现路径.按照规划,2017年时,印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从2012年的18.1%增长到25%,高等教育在读学生数从2 200万增加到3 590万.在相应的管理方式上,印度政府将从以前的“指挥和控制”转向“掌舵与评估”,赋予地方和高等教育机构越来越多的自治权,以使其自主决定高等教育事务[8].

印度工商联合会在2014年举办了“第九届印度高等教育高峰论坛”,并通过了《印度高等教育2030愿景》(Vision 2030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India).该愿景从在世界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创新3个方面规划了2030年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举措[4]28,详见表1.

表1印度高等教育2030年愿景

主题维度2030年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举措

在世界高等教育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

全球认可的高等教育机构20所以上大学名列全球顶尖大学前200位,新建20所创新型研究型大学从国际视野和全球影响角度发展高等教育

学生和教师的流动性吸引50万名国际学生来印度求学,增加发达国家的生源比例;高校中的国际师资占5%提供世界级的教学、研究环境和适宜的学习环境

跨国教育200万名以上学生在印度的海外教育机构学习;20所以上的高校排名世界前200位减少复杂的管制条件;鼓励跨国教育

成为全球

人才中心

就业率90%的毕业生顺利就业培养具有较高技能、为工作做好准备的毕业生

提供全球劳动力全球人才的最大提供者高等教育毕业生具备国际技能

续表

主题维度2030年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举措

推动研究、

创新和创业

科学研究在论文发表数量和引用指数上排名全球前5位;在博士生培养数量上位列全球前5;5~6名本土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展研究型大学,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培养高水平毕业生

技术创新在专利拥有上位列全球前5研发经费增加到GDP的5%;强化技术创新

创业在大学生创业方面成为领先国家构建适宜的教育、资金和管理系统

(三)指导利益相关者具体行动的操作性政策

印度高等教育竞争力提升的操作性政策包括司法建议和针对不同机构的指导性政策,其中与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相关的政策包括《高等教育与研究法案》《国家学术仓库法案》《高等教育机构鉴定管理当局法案》《外国教育机构法案》和《大学研究与创新法案》等.2010年出台的《高等教育与研究法案》(HERB)细化了学术研究的规则、学术质量的标准,规定了高等教育机构自主授予学位的标准,并向和邦政府提供高等教育政策咨询服务.同年出台的《外国教育机构法案》(FEIB),主要内容是关于外国教育机构的准入与审批、运营与监管、质量保证与商业化预防,旨在弥补外国教育机构进入印度高等教育系统的法律空缺.2010年出台的《国家学术仓库法案》(NADB),目的在于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学术证书数据库,强制要求每个高等教育机构和学术机构把学术证书上传至数据库,雇主、学生以及学术机构都可以查阅该数据库.2011年出台的《高等教育机构鉴定管理当局法案》(NARAHEIB)主要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机构的鉴定和评级制度化,建立全国性的高等学校鉴定机构,对所有大学、邦立大学、名誉大学和学院进行质量鉴定.2012年出台的《大学研究与创新法案》(URIB)鼓励大学成为教育、研究和创新中心,大学对包括外国机构在内的所有机构开放,允许招聘国外人员到印度大学工作,推动印度成为知识强国[9].

另外,2000年通过的《安巴尼报告》(Ambani Report)鼓励私人投资教育、卫生和农业项目,对推动印度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启动的“新建一批国家直属高水平大学计划”,则促成了一批国家直属高水平大学的诞生.

三、印度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实践举措

美国学者伯顿·R·(Burton R. Clark)认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主要力量有国家权力、市场力量和学术权威3种,高等教育系统的各种要素正是通过这3种力量的发挥而得到整合[2].本文从国家、市场、高等教育系统自身3方面,梳理不同主体在提升印度高等教育竞争力上采取的实践举措.

(一)印度政府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实践举措

印度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一流大学建设,以此增强高等教育整体实力.首先是给予一流大学较充足的经费支持.在印度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直属大学和国家重点学院一直是印度联邦政府的优先扶持对象,政府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投向了这些机构.以2014-2015学年为例,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UGC)4 178.46亿卢比的高等教育预算经费中,57.25%投向了直属大学[10].其次是成立专门机构以推进一流大学建设.2005年,印度政府成立了总理级的“国家知识委员会”(NNKC),以推动大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2014年,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MHRD)成立了产业高等教育合作委员会(CIHEC),专门协调大学与产业界的合作事宜.

印度政府还通过实施一系列专项计划,提高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如:通过实施“潜在卓越大学计划(UPE)”“潜在卓越学院计划(CPE)”“潜在卓越领域中心计划(CPEPA)”,着力建设一流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实施“特别援助计划(SAP)”、建立前沿研究机构、建立大学校际中心等,推动高校间横向协同与联合攻关,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水平;通过开展“国家资格考试(NET)”、创建“学术职员学院(ASC)”、实施教师国际发展计划等,提高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同时,依托“国家评估与认证委员会(NAAC)”,以及各高校成立的“内部质量保障中心(IQAC)”,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构建质量监控与保障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印度政府和高校还通过实施电子政务项目、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11].印度政府于2008年实施了“全球学术网络倡议”(GIAN)项目,资助本国学者开展科研和到国外进行交流,并计划招聘1 000名美国学者到印度大学工作[12].印度国家创新委员会(NIC)与人力资源发展部及相关部门合作,推出了设立国家创新奖学金、建立“超级大学”、组建国家创新网络、建立大学创新集群等一揽子重构高等教育体系的计划[13].2013年,联邦人力资源发展部(MHRD)启动实施了“高等教育国家使命项目”(RUSA),通过改革印度高等教育的拨款、评估和管理体系,让印度高等教育整体上更具全球竞争力.

(二)工商企业界助推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实践举措

工商企业界等市场因素是印度高等教育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力量.一方面,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私有化及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外国投资和私人资本大量进入印度高等教育领域.据统计,2001年到2012年间,共有205.1亿卢比的国外资金进入印度高等教育领域[4]29.另一方面,在印度电信、机场、高速公路等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广泛应用的公私合作(PPP)模式,目前也被大力推广到高等教育领域.以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为例,虽然该机构并无学位授予权,只是一个私营性质的IT教育培训机构,但它在为全球提供软件开发和软件课程体系研发外包服务的同时,也成为印度IT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印度产业界通过建立大学科技园、合作科研与开发课程等方式,支持印度大学提升其竞争力水平.20世纪90年代,印度在班加罗尔建立的第一个软件科技园,就是围绕印度理工学院(IITs)、印度科学学院(IISs)、班加罗尔大学(BU)等一流大学及科研机构而建.此举既促进了大学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为印度经济增长培育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为大学提供了更充足的研究经费与实验设施,为大学师生提供了更多了解产业界发展动态的机会.比如印度IT巨头信息系统公司(Info Sys)就设立了“校园联结项目”(campus connect),为大学生提供专业课程扩充培训和参观公司研发中心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的结合.

(三)大学自身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实践举措

印度大学自身也致力于提高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水平.印度理工学院创建之初,即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蓝本,实施前两年学习基础学科、人文科学和工程技术学等内容,后两年强化专业学习的培养模式.依托“全球学术网络倡议”(GIAN)项目,印度一流高校纷纷聘请国外专家到印度执教,目标是开设500余门由国际专家授课的前沿课程.其中,印度甘地讷格尔理工学院(IIT Gandhinagar)开设了“利用3D数字化技术保护文化遗产”课程,聘请了来自意大利国家研究中心的卡列宁(Marco Callieri)博士到校工作;印度坎普尔理工学院(IIT Kharagpur)开设了“骨科生物力学:植入和生物材料”课程,聘请来自荷兰特文特大学的温东斯科特(Nico Verdonschot)教授到校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此外,印度管理学院(IIMs)、国立技术学院(NITs)、印度科学学院(IISc)以及一批直属大学还联合建立了“青年人积极学习研究网络”(SWAYAM),合作开发并共享在线课程(MOOC),改变教学方式.印度商学院(ISB)与国际知名的诺顿商学院、伦敦商学院也建立起学分互认、课程开发、师生交流、合作科研等关系,强化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

印度一流大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以印度理工学院为例,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该校孟买校区于2004年成立了“创新与创业协会”(SINE),推动校内师生参与技术创新与创业,1年内就成功培育了19个项目;该校坎普尔校区同印度小企业发展银行(SIDBI)合作,成立了“SIDBI创新和培育中心”;该校新德里校区成立了“创新和技术转移基金会”(FITT),支持校内师生创业,促进科研成果商业化;该校马达拉斯校区14名教职工在1998年成立了“电信和计算机网络集团”(TeNeT),如今这一集团已成为印度国内通信和软件行业领头羊之一.

四、印度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效果与评价

独立后,印度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规模快速扩张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等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规模扩张与质量不对等、入学机会与资源不同步、体系结构与需要不匹配等问题.从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中,能较为准确地评判当前印度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实际水平.

(一)印度高等教育竞争力的纵向比较与评价

印度建立了一批高质量的直属高校,包括直属教育部的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印度工程学院、印度医学科学研究院和塔塔基础研究所等,这些高等教育机构得到世界普遍认可.《泰晤士报》2015-2016年度高等教育质量全球顶尖大学排名显示,印度科学学院(IIS)班加罗尔分校跻身世界前100名大学名单,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分校也位列前200名,印度一流大学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印度高等教育在提升本国人力资源水平上依然乏力.《2013-2014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印度的国家综合竞争力排名近年来有下滑趋势.2009年,印度在全球的排名达到其顶峰名次——49名,而在2013年的排名中,印度在参与排名的110个国家中位列第60.在人力资源发展指数上,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T)发布的“2014全球人力资源发展报告”(HDR)显示,印度在所有187个国家中,仅排名第135位[5].

印度工商联合会认为,印度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体现在一批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大学以及优秀的学生、教师的流动性、与国际机构的高质量合作等方面.但同时,印度高等教育也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在研究成果产出和专利申请方面影响较低、大学创业教育重视不够、专业化管理欠缺.印度学者米德哈·古普特(Medha Gupte)认为,印度高等教育优势包括高等教育规模较大、英语语言的广泛使用、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优势、比较稳定的政府、低成本的竞争优势等,相对于其他新兴经济体,印度高等教育的劣势则主要体现在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落后的基础设施、短缺的教育经费、低效的官僚化管理等[14].

(二)印度高等教育竞争力的横向比较与评价

提升创新能力是当前各国的重要政策导向.利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可以管窥一国的创新能力水平.在2015年141个国家参评的“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排名中,中国排名第29位,俄罗斯排名第48位,巴西排名第70位,印度排名第81位;作为发达国家代表,美国排名全球第5位,日本排名全球第19位.本文筛选与高等教育竞争力相关度较大的几个指标,包括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合作水平、顶尖科学和技术论文发表情况、QS大学排名中的国家汇总得分等,对上述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相比于发达国家和其他“金砖国家”,印度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还处于较弱地位[15].

表2部分国家“全球创新指数”中高等教育竞争力相关指标比较

国家

研发经费

占比排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比例排名

校企合作

得分排名

科技论文发表

数量

(万篇)排名

QS大学排名

得分排名

美国2.81094.3380.8220.63999.22

日本3.5361.53966.71516.54983.77

中国2.11726.78256.73114.05378.511

俄罗斯1.13376.11743.9658.27452.125

巴西1.23025.58346.75211.86354.023

印度0.84224.88547.8487.57747.028

注:“研发经费”中的“占比”指研发经费在GDP中的所占比例.

学者的比较研究也从不同维度佐证了印度目前的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国际知名学者阿尔特巴赫(Philip G. Altbach)从教育机构、管理体制、资金投入等方面比较了中印两国高等教育现状,认为虽然两国高等教育总体水平在全球还处于弱势地位,但两国目前已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并用“巨人觉醒”形容两国高等教育在全球的影响力[16].亚历山大·阿德奇维利(Alexandre Ardichvili)等人利用宏观的人力资本指数,对“金砖四国”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俄罗斯、巴西领先于中国、印度的结论,但中印两国政府提出了长远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并加大了对工程职业教育等领域的资助,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17].

五、结语

21世纪以来的印度高等教育发展迅猛,特别是“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实施后,印度高等教育整体上发生了较大变化,高等教育入学人数、机构数、毛入学率等高等教育规模指标增长明显,科学研究水平有所提高,一流大学建设成效显著.但是,印度高等教育政策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印度不同层次的教育结构有些不合理,半个世纪以来,印度过度重视高等教育,忽视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发展.其次,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超出实际.《印度高等教育2030愿景》提出,到2030年,印度将有20所以上大学名列全球前200位.然而在2016-2017年度的QS全球大学排名中,印度仅有2所大学进入全球前200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甚至没有1所大学进入前200名.从目前的状况看,到2030年,印度20所大学进入全球前200名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我国政府在世纪之交启动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重视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2011年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再到2015年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都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18].2016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将“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作为“十三五”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尽管中国近年来的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我国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我们既需要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应关注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的政策实践.

参考文献:

[1]王素,方勇,孙毓泽高等教育竞争力:模型、指标与国际比较[J]教育研究,2012(7):122129

[2]UGC. Annual Report 2014-15[R]. New Delhi: 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 2015.

[3]施晓光印度高等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2):118129

[4]FICCE. Higher education in India: Moving towards global relevance and competitiveness[R]. New Delhi: FICCI Higher Education Summit, 2014.

[5]SATYA N M. Challenges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 India[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 2014,2(5):112.

[6]刘淑华,王旭燕印度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经费来源渠道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6(3):6981

[7]SCImago. Journal & Country Rank[EB/OL]. (20160211)[20171028]. http://www.scimagojr.com/countryrank.php, 20160211.

[8]杨晓斐卓越、扩张、公平——印度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三极”战略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4(12):4550

[9]Planning Commission, Government of India. Twelfth Five Year Plan(2012-2017)[R]. New Delhi: sage publications, 2013:116.

[10]伯顿·R·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徐辉,殷企平,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59

[11]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 India higher education: quest for excellence[R]. New Delhi: Secretary, 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 2013: 7.

[12]GIAN. The objective of global initiative for academic networks[EB/OL]. (20160221)[20171028]. http://www.gian.iitkgp.ac.in/cgenmenu/objectives, 20160221.

[13]NIC. Report to the people: third year[R]. New Delhi: National Innovation Council, 2013: 2432.

[14]MEDHA G. Competitiveness of Indian higher education[J]. Sai om journal of commerce & management, 2015,2(1):18.

[15]WIPO. 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15: effective innovation policies for development[R]. Geneva, Switzerland,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2015.

[16]ALTBACH P G. The giants awak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in China and India[J]. 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 2009,44(23): 3951.

[17]ARDICHVILI A, ZYALOVA Z, MININA V.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RICs[J]. European journal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2012,36(23): 213233.

[18]王正青,徐辉论学术资本主义的生成逻辑与价值冲突[J]高等教育研究,2009(8):3842

Policies to Promote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India and the Implementing Effects

TANG Xiaoling

(School of Education,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 China)

Abstract: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become a common choice for countries to strengthen their ability to innovate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ountries. Through deepening the advantages and obstacles of India in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founded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advantages in India that it has a largescale higher education in general, a higher level of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nd strong demand for hightech talent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it faces the constraints such as shortfalls in funding, unbalanced structure, backward facilities. The policies used by India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include the basic policy of education at the macro level, planning policy at the meso level and operational policy at the micro level.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he business community, the system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s to promo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India. After independence, the scale of Indias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rapidly expanded and its influence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such as the asymmetry of scale expansion and quality, the asynchronous situation of access to education and resources, and the miatch of system structure and needs.

Key words:India; higher education;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

责任编辑邓香蓉

本文点评:本文是关于高等教育和政策举措和竞争力方面的高等教育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高等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宜州市食用菌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与提升
韦永格宜州市农业局食用菌生产管理办公室 广西 宜州 546300【摘要】宜州市食用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尚处于发掘和培育阶段,存在技术创新能力弱,自主品牌少,管理经验缺乏,企业文化缺失……不利因素 引进适.

航天十院适应改革要求积极调整企业竞争力增强效益明显提升
2015 年,昔日的061 基地在转型升级的新征程中正式更名为航天十院 10 多年前,基地刚刚实施调整改造搬迁;10 多年后,以航天十院为依托的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已经分别矗立在黔中和黔北 10 .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效果
教育部2016年公布了普通高……学校高……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增补专业,确定增补专业共13个,食用菌生产与加工专业在列 说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需要专门话的人才,对人才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课程教学上 现.

保监会:出台精准特惠政策举措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日前,中国保监会印发了关于保险业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从健全保险服务网络、降低保险费率、加大健康保险保障、丰富产品体系、加大保险资金支持、开展定向帮扶……六个方面,出台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