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教学方面有关论文怎么撰写 和例析教学导入有关论文范例

主题: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1

例析教学导入,该文是关于教学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和导入和教学方面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教学论坛杂志外语教学期刊教学论文范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朱灿

教学导入设计得当,运用得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让学生迅速进入探究状态.那么,如何使教学导入更有效呢?

一、导入要有实效,也要有“时”效

案例1:《我们周围的空气》

A导入

教师提问:“我们周围有一样很重要的东西,但是它看不见,闻不到,摸不着,它是什么呢?”学生的小手举起一大片,分别说到了快乐、友情、诚信、声音、电视信号等.在教师的提示下,终于有学生说到了空气.教师如释重负地说:“非常好,我们今天的研究主题就是空气.”

B导入

师:(拿出一卷保鲜袋,撕下一个袋子)保鲜袋里有什么?

生:什么也没有.

师:(拿起保鲜袋抖了几下,保鲜袋鼓起来了)现在保鲜袋有什么?

生:空气.

师:同学们看到空气了吗?

生:空气是看不到的,但是保鲜袋鼓起来是因为空气跑到里面去了.

A教师设计的导入本以为很轻松就可以得出答案,不料却意外地难产了.最终,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学生硬拉回到“空气”上来.B教师借助保鲜袋的前后对比,让学生在一个简单的活动中“看”到了空气,整个过程简洁明了,省时又高效.因此,导入切不可漫无边际,喧宾夺主,占用过长的课堂时间.

二、导入要简约而不简单

案例2:《溶解的快与慢》

A导入

教师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前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一样.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是不是一样的.

B导入

师:老师这两天嗓子有点不太舒服,需要喝一些水润润喉.

这里有一些,还有一杯水,老师取一些放入水中,这样就可以喝了吗?

生:还没有完全溶解,要等都溶解了才能喝.

师:谁有办法让快一点溶解吗?

生:那杯水是凉的,老师应该用热水,这样很快就化开了.

生:可以用调羹在水里快速地搅拌一下.

生:是大块的,老师可以把弄碎,弄小一点.

A教师仅用一句话来导入,很简单也很省时,但平淡呆板,毫无趣味,不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显然是低效的.B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再现了一个常见的生活情境,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

简约的导入不是简单的导入,应当是有效的导入,要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

三、导入要指向课题,更要指向问题

案例3:《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A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水能溶解食盐.可是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呢?请同学们大胆预测一下.

生:我觉得可能是100克.

生:我觉得不会有那么多的,可能是10克.

生:我猜是30克.

生:我想是15克.

……

B导入

教师拿出两个烧杯,里面各装有100毫升水.同时出示两份食盐,分别是20克、40克.

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两份食盐分别放入这两个烧杯中,会怎么样呢?

生:食盐会溶解.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验证一下.

(两位学生分别把食盐放入各自的烧杯,然后用玻璃棒搅拌.很快,20克食盐在水中完全溶解了.

另一个学生开始着急起来,因为无论他怎么搅拌,烧杯底部还有一些食盐没有溶解.)

师:为什么这位同学烧杯中的食盐不能完全溶解呢?

生:可能是食盐放太多了.

师:我们能估计一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吗?

生:应该多于20克,少于40克.

A教师在开始实验前,让学生先预测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学生也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但学生的猜测毫无根据.这个导入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是课堂教学中极易出现的“伪探究”的一种表现.B教师通过预热实验,让学生看到100毫升水可以溶解的食盐大于20克而小于40克.这样,学生就对食盐溶解的数量获得一些具体感知,进而才能作出相应的有科学依据的预测.

学生的科学预测应该是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的符合逻辑的估计,而不是毫无根据的胡乱猜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了解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搭设支架进行引导.

四、导入要从现象出发而不止于现象

案例4:《空气的热胀冷缩》

A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请大家仔细看.

(教师拿出一个有少量水的烧瓶,盖紧橡皮塞,在橡皮塞中插入细玻璃管直到烧瓶底部,然后用左手捏住烧瓶颈部,用右手把热水往烧瓶上浇,只见烧瓶里的水喷射而出,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喷泉.学生看后,惊呼不已.)

师:魔术精彩吗?

生:精彩!

师:想要解开魔术的秘密吗?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秘密.

B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大家看清楚,这里有两个烧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了一点点水.老师把两个烧瓶分别用橡皮塞塞紧,再各插入一根细玻璃管直到烧瓶底部.最后,看清楚了,老师要把这两个烧瓶都放入装有热水的水槽中.(一个烧瓶中的水喷射而出,形成了喷泉,另一个烧瓶中的水除了细玻璃管中的水位上升了一些,再无动静)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装满水的烧瓶受热后,细玻璃管中的水位上升了,说明烧瓶中的水受热膨胀了.

师:说得对!这是我们前一节课学习的知识.可是,为什么反而是没装多少水的烧瓶中,会有水喷射而出呢?(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没装满水的烧瓶中除了水以外,还有什么?

生:还有空气.

师:装满水的烧瓶中没有水喷射出来,说明烧瓶中的水受热膨胀后,能从烧瓶中喷射出来吗?

生:不能.我觉得是不是烧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瓶子里装不下了,就把水给挤出来了.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会对研究的对象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这样,学习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两位教师的导入都体现了上述思想,可圈可点.但仔细品味,A教师的导入墨守成规,只是让学生看到了一种现象,并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而B教师把上一课中水的热胀实验和喷泉实验进行对比呈现,使学生在不同实验结果的对比中得到启发,找到了新的研究课题.

导入不仅要有引发认知冲突的力度,还要注意引发认知冲突的角度,而角度的选择体现了教师的智慧.

五、导入要调动气氛,更要调动思维

案例5:《水和水蒸气》

A导入

离上课还有几分钟,由于是借班上课,为了消除紧张气氛,教师设计了一个“正话反做”的小游戏.游戏规则是说什么不能做什么,比如喊起立,就要坐着;喊举手,就不要举手.游戏开始后,随着“起立”“坐下”“摸鼻子”“摸耳朵”等口令的不断发出,学生忙得不可开交,玩得不亦乐乎,笑得前仰后翻.

B导入

同样是借班上课,另一位教师也在课前设计了一个小活动.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第一次来到这里,你们可以向老师介绍一下本地的美食或者土特产吗?(学生们齐刷刷地举起了小手)同学们很热情.这样,老师还有一个约定,发言之前,你把要介绍的美食或土特产的名称,用老师提供的这支“水”笔,先写在黑板上,让大家看到,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几位同学先后上台作了介绍.)

师:铃响了,开始上课.咦,刚才同学写的字呢?怎么不见了?

生:因为刚才的字是用水写的,水干了字就看不见了.

师:水怎么就干了呢?

生:因为水蒸发了,变成了水蒸气,而水蒸气应该是看不见的.

A教师设计的游戏看似展现了学生的反应能力,也调动了课堂气氛,但它的作用仅限于此.B教师的活动不仅激发起学生介绍家乡的主人翁意识,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而且巧妙地在这个预热活动中打开了学生的思绪,不露痕迹地引出了本课的研究主题.

浙江省江山市石门小学(324100)

(本栏目责任编辑刘绍江)

综上而言,本文论述了关于经典教学专业范文可作为导入和教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策略以人教版新目标goforit教材为例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 正确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 无论时间长短, 每一堂语言课都要以.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口语教学以皖西卫生职业学院为例
中图分类号H319 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b 2018 02 076摘要在教育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非英语类专业学生英语综合成绩明显提高,但口语表达能力.

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朱自清《春》为例
中图分类号G633 3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6871j cnki kjwhc 2018 07 045摘要近几年来,人们对阅读教学逐渐重视 但在目前的初中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没有达到应掌握的.

中西民俗文化的双向导入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商洛学院为例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多次改革,也逐步日趋完善,但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仍然有不同程度的缺失,需要通过文化双向导入教学,提高传统文化的比重,使学生在比.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