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高等教育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概述、评析和展望相关论文例文

主题:高等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06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概述、评析和展望,该文是关于高等教育类毕业论文怎么写和展望和资源配置和高等教育方面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高等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高等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期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题目人力资源专业论文题目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摘 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特点,所以各国对高教资源配置的研究高度重视,目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什么是高等教育资源、谁来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怎样配置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效果如何.国内学者比较重视研究前三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也开始重视,但现实中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国外的研究更侧重以结果为导向、以效率为中心,高度重视产出.未来我国高教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连同转型问题将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8)05-0013-06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问题长期以来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拟对相关研究进行概述、评析与展望,以期对深化相关研究及实践有所裨益.

一、什么是高等教育资源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重要概念,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教育现象促成了教育经济学的繁荣发展,它不但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和最新发展,也扩展了传统高等教育研究范式的视野.把教育资源作为稀缺资源并进行有效配置,在高等教育领域已成共识.我国教育经济学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发展至今已经是硕果累累,其中王善迈(2014)、康宁(2016)等众多学者也都认可把高等教育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稀缺资源的提法[1][2].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等教育资源的定义也在不断补充、发展、完善.在老一辈知名学者眼中,高等教育资源主要指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例如,肖昊(1996)认为,高等教育资源主要指用于高等教育事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3].

对这一定义进行重要补充的是北京大学闵维方与康宁师徒,他们认为,高等教育资源通常指维持、组成、参与服务于高等教育系统的泛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和制度力[4].这一定义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有意义的扩展,加上了制度力,这对于正处于经济转型中的中国高等教育来说,无疑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到了现阶段,高等教育资源的内涵与外延都进行了扩展.例如,戴胜利(2015)、岳武(2012)等认为高教资源除了投入高等教育活动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等有形资源外,还包括知识、信息、管理制度等无形资源[5][6].张万红(2008)等人认为高教资源包括人力、物力、文化资源[7].冯艳(2012)、曾加荣(2003)等人把有形资源分为教育教学设施、师资数量、教育技术人员、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土地资源、建筑物等,把无形资源分为教育管理能力、教学思想、科学技术知识、师资水平、学校声誉、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城市资源等[8][9].段从宇(2014)等人认为高教资源是维系高等学校主体职能的各要素总和[10].

由此可看出,高等教育资源由开始重视经济资源转而重视非经济资源,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到了大众化教育的后期阶段,各类教育设施已经基本到位,然而“质量”“结构”“效益”问题日益凸现出来,另一方面是由于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开始进入中国,从而倒逼国内高等教育转型.当然,中外合作办学中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引进与有效利用也是高等教育资源内涵与外延的一种扩展.

二、由谁来配置高等教育资源

由谁来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问题涉及改革进程与对高等教育资源属性的认识.我国在1992 年方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在此之前,高等教育属于绝对意义上的公共产品,政府是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唯一主体.1992 年以后至21 世纪初期,公共产品论者仍认为应由政府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因为一方面市场调节不是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手段[11],另一方面,高等教育不是产品,市场不能直接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只有通过调节不同所有者的利益来实现对这类资源的配置,而对不同所有者的利益调节只能由政府来实行.[12]而蔡克勇(1997)等人则在立足当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回顾其改革历程的基础上,认为在改革进程中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两大主体的关系,因为计划与市场是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条件性基础.[13]

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推进和国外高教资源配置理论的影响(特别是美国教育家伯顿. 提出的高教资源配置三种力量理论),以及我国2011 年《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中将高等教育明确划分为公益二类,高等教育资源作为准公共产品逐渐为学界普遍接受,政府、市场、学术作为高教资源配置三大主体的观点逐渐流行起来.在此基础上,陈岩(2013)还提出“第四种力量”,认为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来自公共社会的舆论评价开始推动教育资源重新配置,通过对称信息的供给以及道德规制的引导等方式,“第四种力量”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14]另外,我国在经计划由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体存在失衡现象,[15]李静(2016)、盛婉玉(2010)等人认为,明确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体(政府、市场、学术)的权力边界、规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是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关键.[16][17]

三、怎样配置高等教育资源

由谁来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基本决定了怎样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问题,所以,高等资源配置方式基本有三种,即计划方式(权力配置)、市场方式(市场配置)、混合方式.胡东仁(2006)认为政府有限的资源供给能力以及权力配置资源的缺陷给市场配置资源留出了一定的空间,而市场配置则会大大激活资源的有效利用.[18]吴立保(2011)认为在市场导向的资源配置制度创新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体由单一主体转变为多元主体,形成了政府、市场和高校的三角体系,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与制衡,最终会形成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并存的混合式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19]钱民辉(2013)认为应该区分学术型、研究型大学与一般大学,前者应以政府配置为主,后者以市场配置为主.[20]21 世纪以来,主张由市场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呼声不断高涨,这不但与我国改革进程密切相关,更与西方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及改革潮流的影响分不开.

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的产生是与西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相一致的.二战后,美国在校大学生超过18-23 岁青年的一半,西欧国家高等教育规模也在成倍增长.学生人数的增加使得高等教育在职能、管理、入学选拔方面发生诸多变化.此时Martin Trow 教授撰写了《从大众高等教育向普及高等教育转化的思考》《高等教育的扩张与转变》《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等论文,这预示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随之而来的是政府原有高等教育控制模式的失灵.随后新公共管理运动得以兴起,特别是英国撒切尔内阁和美国里根政府以市场求解政府失灵的实践致使市场化概念在高等教育领域大行其道,影响力与日俱增.

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浪潮中有三个人物及观点值得一提.约克·科尔曼(Jog Coelman)指出高等教育市场化有三种形式的实践,即高校自治、资助方式的转变、“准市场”的形成[21].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Hayek)的市场化观点包括:反对政府控制教育,强调教育内容多元化和个人自由在知识发现中的地位和价值;主张教育的私营化、市场化运作;反对政府把高等教育当作一项社会福利来平均分配[22].米尔顿. 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1955 年《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首次提出教育券,并在1979 年《自由选择:个人声明》一书中进一步讨论,他认为政府可提供资助但不必直接提供教育机会,教育券正好可把两者分开,教育券有一套思想体系.可以说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推手,而高等教育市场化也正逢其时.高等教育领域开始追求效率是时展使然,我们在学习、借鉴移植过程中,还需重视市场手段引入所产生的价值及意识形态的矛盾,如何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确定市场的边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还涉及一个转型的问题,所以对公平与效率等有效性问题也存在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其中高教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主要涉及三方面,即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与机会公平[23]、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享用[24][25]以及个人所获教育资源与社会贡献或报酬.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属于稀缺资源且存在浪费,所以我国高教资源配置多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6],而我国学者关注高教资源配置效率的时期与我国教育经济学的发展进程是一致的,他们运用教育经济学的方法原理来研究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诸多方面,包括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规模经济、成本分担、拨款方式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厉以宁的与“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理论,闵维方、丁小浩的“ 规模效益理论”,王善迈的“公共产品的管理模式”,沈利生、朱运法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分析”等.总体来说,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价值选择是一种多维度的公平与效率观.

国外,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不涉及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的问题,且其系统较为开放,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视野也较为开阔,多注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其中两个代表性的理论便是“人力资本理论”与“劳动分层理论”,后世的研究多受其影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 舒尔茨(Theodore.W.Schulz)认为,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个人与社会收益就越大,并推论,高等教育的经济收益大于中等教育的经济收益,中等教育的经济收益大于初等教育的经济收益,同时认为,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远大于其他教育经济价值的原因在于其具有三种功能,即发现人才、从事教学、进行研究.Bulow 和sunnuers(1985)、Doeringer 和Piore(1971)等人提出劳动力分层理论[27][28],他们认为:劳动力划分是指由于社会和制度因素的作用,形成劳动力市场的部门差异;不同人群获得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及进入劳动力市场渠道的差别导致不同人群在就业部门、职位以及收入模式上的明显差异;由于劳动力不是统一的而是划分为不同部门,教育则是将人们分配到不同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手段,其中高等教育的作用更突出.[29]一个人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将进入哪种劳动力市场,承担何种岗位的工作,因此,教育对整个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于它将人们分配到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从而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有效的经济运行体.

另外,近年来借助DEA 对高教配置效率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例如,1994 年Sinuany-stern 等人运用DEA 建模,评价了Ben-Gurion 大学21 个学院的运行相对效率,而Breu 和Raab 运用DEA 方法对美国公立大学相对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

五、研究评析

(一)概念简评

从上述研究中可看出,自最初的学科争论到内涵与外延的扩展,关于什么是高等教育资源可谓众说纷纭,这是因为高等教育资源本质上是一种准公共物品,而且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本身就是一个处于学科边缘上的问题,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就在情理之中.但从大体上来说,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是其主流定义.其中有些界定只不过是对三种资源的细化而已,例如上面提到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当然也有超出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范围之外的,例如上述的“制度力”“文化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制度、文化也具有高等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属性,但是制度、文化与人力、物力、财力的不同在于:制度、文化决定着人力、物力、财力的走向与效率.如果从系统的角度加以审视,便可将高等教育资源区分为投入资源、产出资源,在投入与产出之间还涉及到一个资源转化的问题,而制度、文化恰恰起到了对三者转化的作用.那么中间过程可称为高等教育资的转换系统,其中文化作为具有转换作用的元素可称之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文化.另外,我们可以对制度元素进行扩展,把制度、政策、法规等具有相似特征的元素归为一类,并把这一类元素称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媒介.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高等教育资源区分为输入资源、输出资源,其中输入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输出资源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把具有转化属性的元素归到高等教育资源的转换系统之中.这样不但保留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主流定义,区分了输入与输出资源的差别,并可对具有转换属性的元素加以归类、系统研究.

(二)主体与方式简评

由谁来配置高教资源(“who”的问题)与怎样配置高教资源(“how”的问题),其本质是高教资源如何转换的问题.其中“who”的问题即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体;“how”的问题即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两者的关系在于,有什么样的高教资源配置主体格局就有什么样的高教资源配置方式.我国目前的高教资源配置格局主要是政府示强、学术示弱,市场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而且学界的主流观点也是政府负主要责任的混合方式,这与现阶段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对高等教育属性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体包括政府、市场、高校,这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但三者都存在失灵的问题,如何有效协调三者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问题既要着眼当前区域高等教育的经济社会需求,又要着眼未来长远发展,通过增加高等教育资源投资主体以“开源”、通过共享高等教育资源以“节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因地制宜的特殊问题.

(三)公平与效率简评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更侧重以结果为导向、以效率为中心,高度重视产出.这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既定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教资源配置主体格局及投入相对稳定,如何在既定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情况下使其产出最大化则成为重点研究方向.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由于存在浪费,以结果为导向提升高教资源配置的效率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导思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人力资本理论、劳动分层理论、市场化理论、DEA 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是,高等教育资源从投入到产出的过程中,还涉及到一个中间环节,即高教资源的转换系统,也就是从投入到产出的转化机制.在这一点上,我国与国外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体格局、方式、媒介、文化有天壤之别.而且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问题,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系统格局还呈现动态性的特点.但是,不管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系统有多么不同或者有多大的变化,数据包络分析作为一种评价方法只是依据投入端与产出端进行客观评价,不涉及体制层面,因此可以为高等教育资源转化系统提供改进的方向.

公平与效率不应是一个单一问题,它应是一个系统问题,而且公平与效率应该是高等教育资源转换的核心,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体、方式、文化、媒介都应该围绕公平与效率而展开一系列活动.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几个核心问题重新进行了理论梳理,并对其中涉及的核心元素进行了逻辑规划,在原有主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不但区分了输入与输出资源,还从公共管理视角对具有转化属性的元素加以重点研究,从而形成了如图1 所示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逻辑模型,这应是系统探讨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系统现状、问题、成因的理论分析框架.

六、研究展望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连同转型问题将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未来研究所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转型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如果将建国初期到“”结束称为高等教育资源的消耗期的话,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则使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进入调整期,而1994 年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全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座谈会提出的“共建、调整、合作、合并”八字方针则使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进入重构期.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在经历了消耗期的折腾、调整期的恢复、重构期的整合后,目前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协同期.

在协同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更加注重有效性问题,其有效性则取决于高教资源转换系统要素的协同性,即高等教育资源转换系统四要素协同性越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效果越好(详见表1).例如,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越能满足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体的需求,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果就越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媒介(政策、法规、制度)越能均衡政府、市场、高校(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体)三种资源配置力量,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就越有效;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主体需求越符合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文化,其配置效果就越好;等等.另外,高等教育资源转换系统四要素的协同性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为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系统的产出包括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研成果,这些产品不但会产生积极作用(生产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社会服务和科技进步所需要的科研成果),但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尤其是当人才培养供大于求时,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知识性人才的失业.所以,四要素协同性的前提是为了完成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社会目标和功能,这是社会赋予它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王善迈,崔玉平.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经济学课题——王善迈教授专访[J].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4):67-72.

[2]康宁,张其龙. 政府、市场和大学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角力——西方近十年文献中有关实践内容的述评[J]. 复旦教育论坛,2016,14(5):5-13.

[3]肖昊.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高等学校规模经济[J]. 高等建筑教育,1996,(3):3-6.

[4]康宁,闵维方. 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J]. 高等教育研究,2005,(6):6.

[5]戴胜利,李霞,王远伟.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能力综合评价研究——以长江沿岸九省二市为例[J]. 教育发展研究,2015,(9):35-42.

[6]岳武.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11.

[7]张万红,彭勃. 高等教育资源的分类及文化资源的培植[J]. 江苏高教,2008,(2):36-37.

[8]冯艳,高岩鹰. 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述评[J]. 现代教育管理,2012,(11):18-23.

[9]曾加荣. 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思考[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0-84.

[10]段从宇,张雅博. 高等教育资源的内涵阐释、配置过程、本质及实施[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9):28-30.

[11]孟明义. 市场调节不是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手段[J]. 江苏高教,1997,(3):11-16.

[12]曹振纲. 中国公办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市场与政府职能[D]. 西安:西北大学,2004:23.

[13]蔡克勇.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及其综合效益分析[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56.

[14]陈岩.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约束分析模型构建[J]. 江西社会科学,2013,(7):223-226.

[15]赵书山.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生态失衡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9):33-36.

[16]李静,牛毅,林哲薇. 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资源配置——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J]. 教育与经济,2016,(5):57-65.

[17]盛婉玉.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主体要素分析及制度建设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10,(4):105-107.

[18]胡仁东. 权力与市场:两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17-21.

[19]吴立保.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多主体分析及优化策略[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20-24.

[20]钱民辉.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何总是处在两难之中[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5):35-42.

[21] Coleman J S. Equality of EducationalOpportunity [M]. U.S. Dept. of Health,Education,and Welfare,Office of Education;for sale by theSuperintendent of Documents,U.S. Govt. Print. Off.1966,26(1):3-18.

[22]Hayek F A,Hamowy R. The constitution ofliberty:The definitive edition[M]. Routledge,2013.

[23]钱净净. 基于公平视角的主体功能区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探析[J]. 未来与发展,2013,(10):81-85.

[24]刘松. 教育公平论——对中国教育资源公平分配享用的理性思考[J]. 科技创业月刊,2010,(9):149-150.

[25]赵明. 学分制条件下大学文科类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97-104.

[26]杨德广,张兴. 关于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思考[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63-69.

[27]Bulow J I,Summers L H. A Theory of DualLabor Markets with Application to Industrial Policy,Discrimination,and Keynesian Unemployment [J].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1986,4(3,Part 1):376-414.

[28]Flanagan R J. Book Review:Internal LaborMarkets and Manpower Analysis. Peter Doeringer,Michael Piore[J]. Journal of Business,1972,45(2).

[29] Peggy D.Brewer and Kristen L.Brewer.Knowledge Management,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and Higher Education:A Theoretical Model[J]. Journalof Educationg for Business,2010,(85):330-335.

(责任编辑:徐治中;责任校对:赵晓梅)

Summary,Evaluation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ZHANG Chaoyu1,LI dongguang2

(1.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ijiazhuang Hebei 050018;

2.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

Abstract:The allo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takes a basic,general and leading role in the process.Therefore,all the countries pay high attention on the research about it. The focus of current research is mainly onfour aspects:what is“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What); who should allocate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Who);how to allocate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how)and how effective the allo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how)is. Researchers in China paid a lot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first three issues,and gradually they are nowdoing more research on the fourth issue as well. Despite of these researches,in reality,the actual allocation of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is not satiying. Relevant research abroad is more results- oriented,efficiencycentered,and focuses on the output. For the future studies of allo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theeffectiveness and tranormation will be the two issues that are unoidable.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resource allocation,efficiency

总而言之,本文是一篇关于对写作展望和资源配置和高等教育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高原高寒地区油料保障资源配置问题
文陆思锡 周庆忠 樊荣 黎武摘 要油料保障资源配置是高原高寒地区油料保障实施的基础,合理地配置油料保障资源对于油料保障效能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高原高寒地区油料保障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从.

国外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概述与
谭 梅(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2)摘 要国外的图书馆资源共享发展迅速,这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外图书馆资源分享概况,从资金来源、管理模式……方面对其现状和特点进行.

基于资源配置理论下高校社会体育资源和社会共享可行性
一、资源配置与体育资源的内容(1)资源配置理论的内容 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资源有限而人类的需求却无限,因此,二者间的冲突不断增加,很容易阻碍人类的进一步发展 于是,作为研究怎样.

小学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程序和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下达,关于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再一次被推上了教育界的舞台,进入了广大教研人员的视野 对于小学来说,小学教师本身就是最重要也是最需要开发的课程资源之一,值得.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