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格式>材料浏览

关于蔡元培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蔡元培:是大师,是完人,也是一头真虎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蔡元培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03

蔡元培:是大师,是完人,也是一头真虎,本文是蔡元培方面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与蔡元培和完人和大师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蔡元培论文参考文献:

蔡元培论文参考文献 名编辑电子杂志大师幽默大师杂志

古今中外,成功者甚多,我们不难从中遴选出自己推崇的对象,但若将某人推崇为大师、完人,这肯定是一件容易离谱的事情.在现代中国,除了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还有谁能无愧此誉?这并非笔者私见,而是蔡元培同时代众多学人的共识.

从晚清翰林到彻底的革命党

毛子水在《对于蔡元培的一些回忆》中讲到一件趣事.

某次,北大名流雅集,钱玄同冒失地问道:“蔡先生,前清考翰林,都要字写得很好的才能考中,先生的字写得这样蹩脚,怎样能够考得翰林?”蔡先生不慌不忙,笑嘻嘻地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大概那时正风行黄山谷字体的缘故吧!”黄山谷即北宋文学家和书法家黄庭坚,他的字体不循常轨,张扬个性,如铁千铜枝,似高峰奇石,以刚劲奇崛著称.蔡元培的急中生智既见出他的涵养,也见出他的幽默,满座闻之,皆忍俊不禁.

蔡元培一生的座右铭为“学不厌,教不倦”.他三度旅欧,精研西方哲学,在巴黎访晤过居里夫人,在德国访晤过爱因斯坦,两次高峰对话使他受益良多.嗣后,他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乃是积学深思所致,绝非异想天开.终其一生,蔡元培对学问抱持浓厚的兴趣,对教育怀有炽热的感情,虽历经世乱,屡遭挫折,却不曾泄气灰心.

放手一搏:蔡元培决心改造北大

1916年1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蔡元培刚从海外归来,风尘仆仆,到上海后,许多朋友都劝他不要率尔衔命:北大腐败透顶,烂到流脓,他若就职,恐怕整顿不力,清誉反受其累.但也有几位朋友鼓励蔡元培放手一搏,用手术刀割治这个艳若桃李的烂疮,,给中国教育开创前所未有的新局,纵然败北,尽心也可无憾.蔡元培是具有强烈使命感的人,他选择了锐意进取,而不是临阵脱逃.1917年1月4日,他到北大视事,着手收拾这个令人掩鼻的烂摊子.

北大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与其称之为大学,还不如称之为官僚养成所.活动能力强的学生,上乘的做法是猎官,组织同乡会等借以接近学校当局,毕业后即稳得升官的阶梯;下乘的做法是钻营,用嫖娼、赌钱、捧名角来结交社会上的实力人物,以之为借重的资本.乌烟瘴气和歪风邪气很盛,唯独研究学问的风气荡然无存.

蔡元培迅即发出呼吁:“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他说:“自今以后,须负极重大之责任,使大学为全国文化之中心,立千百年之大计.”为矫正学风,蔡元培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人手:发起组织进德会,发表《进德会旨趣书》,会员必须恪守不嫖、不赌、不纳妾的基本戒条(另有“不做官吏、不做议员、不饮酒、不食肉、不吸烟”五条选认戒);设立评议会,实行教授治校;组织各类学会、研究会,如新闻学会、戏剧讨论会、书法研究会、画法研究会等,使学生养成研究的兴趣;助成消费公社、学生银行、平民学校、平民讲演团与《新潮》等杂志.

在蔡元培的心目中,“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生之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因此大学理应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的学府,遵循“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自然法则.他打过一个极具说服力的譬喻:人的器官有左右,呼吸有出入,骨肉有刚柔,它们相反而相成.蔡元培决意改造北大,并非打碎另做,*重来,凡饱学鸿儒皆得以保留教职,更在国内延聘名师,不问派别,不问师从,但求其术有专攻,学有专长.至于不合格的教员,他坚决黜退,不管对方是什么来头,有什么靠山.一名法国教员被黜退后,曾四处扬言要控告蔡元培.一位被黜退的英国教员更加神通广大,居然搬出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这尊洋菩萨来谈判,蔡元培不肯妥协.事后,朱尔典怒气冲冲地叫嚣:“蔡元培是不要再做校长的了!”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百虑一致,殊途同归,蔡元培不持门户之见,唯致力将北大改造成为中国的学术渊薮.蔡元培的改革理念和举措,最令人称道的便是“学术自由”和“兼容并包”.以党见和政见论,王宠惠信奉三义,李大钊、陈独秀信奉共产主义,李石曾信奉无政府主义,辜鸿铭憧憬君主立尧以文学派别论,胡适、钱玄同、吴虞等人倡导新文学.刘师培、黄侃等人坚持旧文学.特别是“性博士”张竞生,被封建卫道士辱骂为“四大文妖”之一.他在北大讲“美的人生观”,在校外出版《性史>,竭力提倡“情人制”、“外婚制”和“新女性中心论”.在半封闭半蒙昧的中国,张竞生的言论绝对算得上耸人听闻,惊世骇俗,也只有在蔡元培的保护伞下,他才不会被大众的唾沫淹死.

当年,可以这么说:中国有多少党派,北大师生中就有多少党派;有多少学派,北大师生中就有多少学派.办大学,兼容并包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弄得好固然可以形成“酒窖”,弄不好呢?就会形成“粪沼”.蔡元培对于中西文化择善而从,对于备类人才兼收并蓄,使之商量旧学,邃密新知,和平共存,不相妨害.他的态度绝无偏袒,他的器局皆可涵盖,处事公平,无适无莫,大家自然心服口服.

是大师,是完人,也是一头真虎

林语堂先生在《想念蔡元培》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论资格,他是我们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年轻;论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诚然,笔者私心里认定,林语堂先生所说的“大”,即是大师之“大”.

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逝世,全国哀挽.蒋梦麟的挽联是“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吴稚晖的挽联是“平生无缺德,举世失完人”.这样的推崇,这样的评价,别人是绝对担当不起的,蔡元培则可以受之无愧.

蔡元培具有淡泊宁静的志怀和正直和平的性行,我们称赞他为“大师”和“完人”,仍是瞎子摸象,偏执一端.其实,他何尝不是一位白刃可蹈、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斗士.他与清廷斗过,与袁世凯斗过,与北洋军阀斗过,与斗过,多次名列通缉令,多次收到恐吓信,走在生死边缘何止一两遭.晚年,他与宋庆龄、杨杏佛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营救一切爱国的革命的政治犯,竭力为国家、民族保存一二分元气;他料理鲁迅的丧事,刊刻鲁迅的遗集;他主持杨杏佛的葬礼,谴责特务爱国志士的卑劣行径.这些举动无一不是公开与当局唱反调,没有大无畏的精神能行吗?

王世杰曾任北大教授,他在《追忆蔡元培》一文中写道: “蔡先生为公众服务数十年,死后无一间屋,无一寸土,医院药费一千余元,蔡夫人至今尚无法给付,只在那里打算典衣质物以处丧事,衣衾棺木的费用,还是王云五先生代筹的……”老辈学人最不可及的地方就在此处:他们追求真理,不愧屋漏;他们坚守信念,不避刀俎;他们真正有以身殉道的精神,将知与行打成一片,决不与时俯仰,与世浮沉,决不放空言讲假话,于一己之艰难处境,甚少挂怀,甚少计虑.蔡元培念念不忘“学术救国,道德救国”,其人格魅力,其爱国精神,至死而光芒不减.

朱熹尝言, “是真虎乃有风”.蔡元培无疑是中国教育界的一头真虎,其风范垂之后世,令人景仰,也令人一赞而三叹之.

摘自《同舟共进》

该文结束语,上述文章是适合蔡元培和完人和大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蔡元培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蔡元培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
大学虽已遍天下,世间再无蔡元培文佚名“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

蔡元培家族:春风化雨厚德载物
他是特立独行的勇者,科场得名,官途坦荡,因鄙薄清政府决疣溃痈,弃庙堂而入民间,余生致力于教育救国,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他是春风化雨的长者,谦冲和蔼,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主.

蔡元培的两次拒绝
蔡元培先生以“ 兼容并包”的思想造就了北大的辉煌,而且,在北大师生和朋友的眼里,他是个非常谦和的人,连疾言厉色的时候都很少见 但是,蔡元培先生处事也自有他的原则,绝对不是凡事和.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