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格式>材料浏览

关于调查研究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跟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弹拨乐器基音缺失现象调查(下)类论文范文

主题:调查研究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21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弹拨乐器基音缺失现象调查(下),本文是调查研究类论文范文资料与弹拨乐器和基音和管弦乐队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文化论文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文/孙嘉琦

(接上期)

3.长时平均谱分析

长时平均谱是用来表示声音样本中各个频率分量音强的分布情况的图谱,笔者运用Adobe Audition CS6的长时平均谱分析(LTAS)功能,制作出琵琶与吉他音阶样本的长时平均谱.

图2.琵琶音阶样本长时平均谱

1

从图2分析得出,该音阶样本0~6kHz的长时平均谱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振幅包络,其中音强最强的区域在500~550Hz左右的区域,这一区域大于琵琶音阶样本中大字组A(A2)—小字一组a(A4)11个音的基音频率.由此猜想,琵琶共鸣装置(面板)的共振频率大约为500~550Hz.小字一组a(447.31Hz)以下音的基音频率小于乐器共鸣装置最小的共振频率,因此无法激发共振而缺失或能量弱于上方谐音.

4.分析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琵琶中低音区的“基音缺失”现象和基音弱于上方谐音的现象十分显著,而基音弱于上方谐音的复合音的音色往往显得单薄而干涩.因此,琵琶不适宜担任民族管弦乐队中弹拨乐声部的和声的低声部,作曲家在创作琵琶的作品时应尽量多的运用其中高音区的音高.⑦

此外,琵琶演奏时的起振(attack)时间极短,在10~15ms以内达到峰值,之后便迅速进入衰减(decay)阶段,这期间大量高频谐音衰减直至消失,这使得琵琶在刚激发与自由衰减时的音色产生不同.而如果为了构建长时间的和声而采用轮指的技法,会产生由义甲与琴弦碰撞而造成的大量噪音成分,从而影响乐队整体演奏的音响协和性.⑧

(二)三弦“基音缺失”现象测量与分析

1.音高分析

本实验声音样本为大三弦,采用“硬中弦”定弦法.三根琴弦的音程关系为:内弦(G)与外弦(g)为纯八度;内弦(G)与中弦(d)为纯五度;中弦(d)与外弦(g)为纯四度.

笔者录制三弦大字组G(G2)—小字二组g(G5)共16音的五声调式音阶.其中大字组A(A2)—小字组e(E3)为低音区;小字组g(G3)—小字一组e(E4)为中音区;小字一组g(E4)—小字二组g(G5)为高音区.

音阶样本如下(用拨片演奏):

2.“基音缺失”现象分析

(1)三弦音阶样本谐音分布情况总体分析

同样由sonic visualizer软件的音高范围频谱图(Melodic Range Spectrogram)功能分析得出,三弦测试音阶样本的“基音缺失”现象与基音能量低于上方谐音比琵琶更为显著.

分析:

笔者运用同样的方法在Sonic Visualizer软件中生成三弦音阶样本的音高范围频谱图(图3-1),并用标尺功能标注出该音阶样本中存在“基音缺失”现象的音高(共11个音),其中位置最低的横线表示该复合音基音所在的位置.从图3-1与图3-2中可以看出,该三弦音阶样本前11个音(大字组G[G2]—小字一组g[G3])基音完全缺失,其中最低两音大字组G(G2)与大字组A(A2)的第2号、第3号谐音弱于上方谐音;大字组B(B2)—小字组g(G3)四个音的第2号谐音弱于上方谐音;从小字一组b开始基音出现.总体来说,笔者所测量的三弦音阶样本的“基音缺失”现象比琵琶音阶更为显著.

探究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三弦共鸣装置(鼓框与皮膜)的共振频率大约为500Hz以上.小字一组b(B3)(约494HZ)以下音的基音频率小于乐器共鸣装置最小的共振频率,因此无法激发共振而缺失.

3.长时平均谱分析

同样运用Adobe Audition CS6的长时平均谱分析(LTAS)功能,制作出该三弦音阶样本的长时平均谱.

从图分析得出,该音阶样本0~6kHz的长时平均谱形成了一个有两个较高点的振幅包络.其中音强最大值(第一共振峰)出现在510Hz附近;当频率超过510Hz后音强开始下降,跌至4130Hz附近,音强开始上升,升至4820Hz附近(第二共振峰),音强迅速下跌;在频率低于510Hz的频段内,频率越高,音强越低,510Hz左右段为能量最强的区域.

4.分析结论

首先,通过分析得出,在此三弦音阶样本的16个音中,前11个音都出现了“基音缺失”现象,并且大部分音的上方谐音能量大于基音能量.第一共振峰频带位于510Hz左右,位于这个频带的基音和泛音的能量都得到了强化,而510Hz以下的频率由于无法实现共振放大作用而能量微弱.这就要求作曲家在运用三弦作曲时,对不同音区做不同方式的处理.其次,三弦中低音区的谐音列极为丰富,且不呈常态分布,这就意味着其重低音区包含较多的不协和成分,也就给和声的创作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由“基音缺失”现象引发的对于乐器声学现象的思考

通过对琵琶与三弦两件乐器进行以上的测量分析,可以初步猜测“基音缺失”现象有可能广泛存在于指板或者琴杆较长但共鸣箱较小的弹拨乐器中.因为指板或琴杆较长意味着该乐器能够发出较低的音高,共鸣箱较小说明其无法共振出音高较低的音.关于乐器“基音缺失”现象的调查研究可拓展到以下三方面:

(1)琴杆较长但共鸣箱较小的拉弦乐器是否存在“基音缺失”的现象.此种形制的拉弦乐器同样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的各民族中.在下一阶段的调查研究中,笔者拟对我国常见的“长颈小共鸣箱”的拉弦乐器二胡、板胡、高胡等胡琴类乐器进行“基音缺失”现象的调查,尝试分析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于乐器的“基音缺失”现象是否造成影响.

(2)乐器共鸣装置的材质是否对乐器的“基音缺失”现象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一探究与乐器材料学息息相关.不同的面板会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下一阶段的调查研究可以探究不同材质的共振体是否会改变乐器的“基音缺失”现象,以探究乐器面板材质与“基音缺失”现象的关系.

(3)乐器的“基音缺失”现象与该乐器带给听众的审美体验的相互关系如何.在接下来的探究中,笔者拟尝试运用心理声学与主观评价的研究手段,探究具有“基音缺失”现象的乐音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听觉体验,探索乐器的形制与人对音乐审美追求的相互关系.

总之,“基因缺失”这一话题涉及到音乐声学、乐器学、心理声学、民族音乐学等多领域的知识,对于了解乐器的构造与声学原理、乐器作曲技法的正确使用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值得进行进一步多维度的探究.

注释:

⑦胡登跳. 《民族管弦乐法》[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85-86.

⑧付晓东. 民族乐器音响协和研究——以梆笛、二胡与琵琶为例[J]. 人民音乐,2016.1: 68-69.

(全文完)

上文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弹拨乐器和基音和管弦乐队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调查研究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中国新一轮下岗潮带来挑战(节选)
徐永安每天都会在他破旧的公寓外面摆好桌子,和其他退休的钢铁工人一起打,周围是一圈半空的啤酒瓶 两年前,当厂子开始缩减规模时,他选择了提前退休,每月领4000元人民币(600美元),为期35年 &ldq.

传统马头琴制作技艺的田野调查(一)以齐?却云敦的马头琴制作技艺为例
内容摘要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马头琴制作人齐·却云敦的“传统马头琴”制作技艺为例,并结合其他两位“传统马头琴”制作人的采访,尝.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本体回归
内容提要 中国现当代历史在它涌动的长河中见证了中国歌剧从孕育起源到发展演进的动态轨迹,也见证了其表演艺术在艰苦曲折的探索中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生命脉动 回顾中国歌剧的历史印记,探寻其艺术发展革新的社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