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格式>材料浏览

民族艺术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民族艺术进校园意义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主题:民族艺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7

民族艺术进校园意义,本文是民族艺术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民族和艺术和校园类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民族艺术期刊校园好听的期刊名字艺术教育杂志艺术期刊

在一个民族、国家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艺术传统,并且具有这个民族、国家历史与文化的特色,这类艺术即民族艺术,主要分为音乐、美术、舞蹈等类别,是民族存在和繁衍的基因,更是民族精神永不枯竭的营养源.在民族艺术中,民族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传承特点.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冲击,大数据时代正在改变世界,对民族音乐原生地区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民族音乐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生产关系正在迅速改变,造成本土艺术文化的流失与消解.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和课题.民族音乐种类十分丰富,根据演唱和演奏的表现形式划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曲艺音乐)、戏剧音乐(戏曲音乐)及民间器乐等五类,但具体到各民族,音乐种类包含不一.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 “美育课程要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当地教育资源优势,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学校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学生是传承知识的主要人群,将民族音乐文化引入校园,不仅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智库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也为师生对民族艺术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提供平台和途径.同时,为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采取实际行动,使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发展取得良好效果.

民族音乐可以完善高校师生的人格修养

人格,在拉丁语中为persona,即面具,心理学家主要是从个体的心理特征、心理素质、心理差异以及个人生存与发展方面具备怎样的人格等方面来解释人格.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陈仲庚先生在总结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关于人格的界定以后,对人格概念作了如下定义: “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当今社会正处在多元文化发展时期,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从网络时代逐步过渡到大数据时代,人们比以前更加容易获取信息,来自世界各地文化快速冲击和影响人们的生活.面对这些观念,有时会无法分辨.此外,受到各种压力的影响,人们很容易出现各种负面情绪,甚至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丰子恺曾在他的理论书籍《音乐的常识》中提出:“艺术给人一种美的精神,这精神支配人的全部生活.在他看来,音乐是“艺术中最能直接地精密地接触人间的精神生活的”艺术形式,是“人类感情的最直接的发表”,“是艺术中最动人的一种”.

(一)内在渗透和外在说教有机结合

内在渗透和外在说教是加强人格修养的两种不同形式.外在说教人们经常使用,主要是通过语言对人进行有目的的直接教育.而内在渗透这种教育方式却经常被遗忘.渗透教育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人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为教育对象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自身内心的震撼才能使人得到自醒式的改变.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是内在渗透和外在说教的有机统一体,可以使高校师生的人格修养得到提升.如民族艺术中的戏曲艺术,不仅包含故事情节的讲解等外在说教方式,还包括优美动人的旋律,配合默契的乐器演奏,动听的演唱等内在渗透的方式对师生内心世界的震撼,在耳濡目染中得到启迪,提升自我的人格修养.

(二)塑造高尚道德品质

道德人格是指人格在道德上的规定,即道德情感、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综合特征,是一个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想要拥有完美的道德,需要通过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完成.民族音乐是经过历史锤炼而不断传递下来的艺术,对民族行为和道德规范形成具有巨大影响力.民族音乐中很多都是表现爱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例如,京剧《辕门斩子》、《穆桂英挂帅》体现了“杨家将”忠心为国、舍身取义的精神.民族歌剧《八女投江》,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体现了爱国主义和大无畏精神.师生在观看和学习此类剧目时,能够深刻体会到今天的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与幸福生活,并且被他们高亮的气节所感动,学习先辈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精神,从而更加发愤图强、努力上进,争做国家栋梁,得到精神品质上的升华.这种爱国主义道德规范效应就是在民族音乐的审美过程产生和形成的.蔡元培说: “美能超绝实际,通过它可消除人的损人利已观念”.民族音乐使人在美的享受中产生感情升华,对自己的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的反映,汲取传统*道德、人性向善的个人美德,让人明白真善美的意义,也充实了民族传统习俗,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三)塑造健全人格

健康人格的特点大体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内部心理和谐发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用到能获得成功的事业上去.健康的人格在人一生的成长中起到关键作用.民族艺术经过时间的考验,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改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例如人在压力过大时会产生负面情绪,通过聆听一场民族交响乐,将自己置身于音乐中,震撼的音乐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和不愉快的心情.或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民族声乐或民族器乐,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又能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增强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促进自我心理健康发展.

民族艺术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完善高校师生人格修养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民族音乐进校园活动,加强对校内师生人格修养的塑造,有效摆脱不良意识形态和情绪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民族音乐能够强化高校师生的文化主体意识

当今社会早已进入全球化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地文化也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由于西方在经济和科技等方面所积累的先发优势,导致文化全球化过程中,西方价值观输出有着极大优势.西方的文化单向输入到非西方,发达国家将文化强势影响发展中国家,冲击许多国家本民族文化,甚至有些国家已经逐渐沦为“文化殖民地”.在音乐文化中也存在此类问题.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拥有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音乐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音乐宝库中闪耀着夺人的光辉.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西方音乐理论的强势输入,很多人似乎忘记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音乐.西方中心论一度盛行,严重影响到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雷默曾经说到,你们中国学生也需要分享你们中国文化中音乐所赋予的灵魂,正如任何其他文化也需要它的灵魂一样.民族音乐就是我们音乐的灵魂.因此,为了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培养文化主体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促进文化主体意识性觉醒

民族音乐是在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发展中所创造的音乐财富.我们在欣赏一个民族音乐作品时,由于文化传统和审美意识的同根同源,通常会有一种熟悉而又亲切的感觉.如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这首作品,虽然是用交响乐队伴奏和西方作曲技法创作出的一部作品,但观众听到旋律就会想起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它歌颂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美好的爱情,表达人民对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和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协奏曲中对原有戏剧文本的内容加以提炼凝结为音乐内容,曲调主要来源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借鉴了民族戏曲和民族乐器的表现手法,在呈示部中结尾处采用了戏曲中对话形式来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的主题.在展开部运用了京剧摇板和越剧中的嚣板来表现哭灵投坟主题.不仅如此,还发展了西方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如在爱情主题中,模仿二胡滑指演奏来表现优美细腻的情感,营造出与西方音乐不同的意境,也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的特征:音腔;又如在表现二人三载同窗、两小无猜的青春友谊时,独奏小提琴用E徵调模仿古筝,而弦乐则以拨弦模仿琵琶进行弹奏.在音乐内容的叙述方式上也十分民族化,引入我国戏曲音乐中独有的表现手法,如散板和戏曲音乐中对话形式.诸如此类,都体现着我国民族的文化基因.观众在欣赏这部作品时,能够不知不觉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田青老师曾经说到,民族音乐使祖国可以触摸.在聆听和思考民族音乐时,唤醒自身文化基因,加强文化主体意识,传承发展民族音乐.

(二)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利用

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感情的纽带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础,也是最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和利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提高民族文化主体意识.大部分民族音乐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进校园活动就是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众多学者认为,非遗保护的重要路径之一是学校艺术教育. “非物遗产”的传承问题实际上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而“学校教育模式已经变成人们惯常的学习行为之一,它的明显优势表现在系绕性和控制性两个方面,这种特定的场所应该成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阵地之——.

如苗族的古歌是以创世为主体内容的诗体神话,俗称“古歌”或“古歌古词”,是中国流传下来的唯一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体现的是苗族万物有灵、生命神圣、众生平等、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哲学思想.师生通过学习苗族古歌,可以了解苗族先民的思想.从而达到传播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增强文化自觉,保护了苗族的传统文化,提升人们的文化主体意识.

(三)唤醒民族精神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外在体现,可以反映生活习俗、文化思想和信仰等各方面,也反映民族心理素质.将民族音乐引入校园可以较大的扩展民族音乐的传播范围和途径.使人认识到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培养良好的民族情感,领悟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所具有的特质.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深入接触,逐步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感受民族音乐文化.在保护中学习,也在学习中保护,将民族精神融入到思想中,唤醒师生的民族精神.

民族音乐可以强化文化创新意识

创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文化本质的标志,也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人们通常强调艺术审美的美育功能和求真求善的价值取向,而忽视艺术审美活动对人创造力培养的价值取向.

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作为艺术审美活动,如民族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发师生的表现和创造冲动,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进一步开发,将它们的音乐创造力充分释放.如民族音乐能在人脑中造成独具特色的听觉表象,刺激听觉分析器使人容易产生联(通感)富于瞬时变化的听觉表象又能够改变人的认知模式,触发想像力和创造能力,在理解音乐的同时进行内涵重构,在此过程中,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被进一步激发.

民族音乐也已进入创新时代,如我国艺术国宝京剧,在现代作品的创作中,最大限度保留传统精华,又将西方交响乐的伴奏形式用于剧中,京剧《沙家?》,这是一部由京剧演唱与合唱、交响乐和表演相结合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不仅有传统的京胡、二胡等伴奏乐器,而且加入西方交响乐及其他民族乐器进行伴奏.演唱部分除了独唱和对唱,创新性的加入了合唱.使这部作品既保留传统京剧韵味,又使人耳目一新.又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虽然采用西方大型交响乐奏鸣曲式进行写作,但每一首单乐章的标题协奏曲,都有小标题来提示音乐表现的主题.音乐情节与冲突手法也借鉴了越剧.在欣赏此类音乐作品时,可以开阔师生视野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民族音乐可以增强师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上发挥了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增强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兴天下人民之大利” (《墨子·经_匕》)是道德的最高表现,是最大的“义”,体现传统文化中存在责任和使命的思想境界.曾经在一次《黄河》钢琴协奏曲音乐会上,一位富商听后立刻表示“感到全身都沸腾起来”,于是决心投资把《黄河》录制成激光唱片与录相带,介绍给海内外更多的炎黄子孙.

中国最古老的剧种昆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就将昆曲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中国历史上的活化石,在昆曲中不仅有古代的器乐、演唱和表演形式,而且从剧情和表演中可以考察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状况.提供的信息十分丰富,昆曲在诗词文学、音乐曲调和表演上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人们通过对昆曲的观看和研究,不仅能够提高民族艺术鉴赏力,了解传统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感受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而且通过学习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民族音乐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倜易·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表现了爱国、敬业.有人提出“必须让传统文化活在今天,达到时代的创造”.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唤醒文化基因,彰显文化自信,瞩望文化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民族音乐是传播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载体,如中国种类丰富的戏曲音乐,它善恶分明、惩恶扬善、褒忠贬奸,传达民众的理想和愿望,所体现的爱国情怀、优秀品格、善良人性、传统美德,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民族艺术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民族艺术意蕴深远,是高校在当代社会发展关键期的宝贵精神财富,依托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当代内涵和时代意义,进而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 民族音乐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和音乐课程资源

现在我国只有少数音乐学院有民族音乐课程,将民族音乐引入校园,是对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通过开设民族音乐类的课程,丰富音乐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并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不仅可以提高师生民族音乐文化素养,同时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赛、汇演等方式,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丰富校园文化环境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民族意识与情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传统是民族的本.通过开展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能够帮助师生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唤醒自我文化基因,培养健全人格和爱国主义情怀,提升文化自信心,强化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该文结论:上述文章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民族和艺术和校园方面的民族艺术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民族艺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民族非遗进校园:传递文化薪火彰显教育新风
文 本刊记者 苏瑞霞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灿若繁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剪纸、刺绣、扎染、面塑,形意拳、咏春拳、螳螂拳,秦腔、昆曲、京剧……各式各样的非.

戏曲进校园
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戏曲魅力 日前,郑州市纬五路第一小学组织开展了“戏曲进校园”主题活动,全体师生齐聚学校操场内领略戏曲之.

博白采茶戏进校园探析
一、博白采茶戏进校园的重要意义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戏曲通识普及教育,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