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目录>材料浏览

关于文学相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与文学圆桌谈;游鱼失浪,归鸟忘栖:致老果的一朵玫瑰花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主题:文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8

文学圆桌谈;游鱼失浪,归鸟忘栖:致老果的一朵玫瑰花,该文是关于文学相关硕士论文范文与一朵玫瑰花和游鱼和圆桌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外国文学期刊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文学杂志排名

凡人皆有生死,对逝者的哀思与追悼自古便是人类表达情意最深切的方式.在我们中国这一点尤为突出,仅最后的致辞文体(即我们今天简而言之的“悼词”)就有严格的规定与要求.比如,“诔辞”的对象主要是王公、贵族、士大夫等身份高贵者,并以颂赞死者功德为主(如阮籍《孔子诔》,当然后来《红楼梦》中宝玉别有用意地来了个《芙蓉女儿诔》);“哀辞”也是以抒发生者哀悼之情为主,但哀的对象却是“童弱夭折,不以寿终者”(如曹植《金瓠哀辞》);“祭文”主要是祭祀天地鬼神和死者时所诵读的文章(如屈原《九歌》),后来泛化为对亲人的追思(如韩愈《祭十二郎文》、袁枚《祭妹文》);吊文主要是群众性的哀悼文体,既可凭吊死者,亦可凭吊可悲的事物(如司马相如《吊秦二世赋》);此外还有告、哭、悼、葬、奠、酹、悲等表达哀思的多种文体.20世纪以后逐渐简而概之地以“悼词”总称.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写作“悼词”,自然要针对“悼词的属性”即“所哀悼者的生命历程”抒发哀思.而作为文学创作,创作一篇“悼词”则至少需要作家将“悼词”的自身属性、被哀悼者的人生、哀悼者的情感深度(或评价态度)、聆听者的反应都呈现出来.阿成的这篇《悼词撰写者说》,从题目上看已经很巧妙地将这些内容融合在了一起:“悼词”(悼词的自身属性、被哀悼者的人生)+“撰写者”(写作悼词的人、认同悼词所言的亲人)+ “说”(情感、评价、态度、感慨等).或许作者一开始就打定了主意:把被哀悼者老果从“知青”到“搬运工”到“作家”再到“去世”这并不波澜壮阔但也算跌宕起伏的一生作为追悼的重点,同时也要毫无保留地把哀悼者(或哀悼的制作者)的所见所感一并呈现出来,以映照老果的一生.果不其然,在文本中,作者阿成并没有将自己的叙述声音隐蔽起来,他不仅将叙述者“我”的位置明确摆出来,“我和老果是多年的朋友,用男人之间的话说,我们是哥们儿,是兄弟”,也将叙述故事的手法开诚布公,小说一开始就说,“接到老果去世通知时我正在外地.快速地算了一下时间,我可以赶上他的追悼会” .这开篇的方法简单又直接,“我”要参加一个“追悼会”,那么必然要先私自追悼一下逝者了,即“我”必然要在听到老果去世消息的此刻回想一番“我”所认识的老果了.

但在叙述老果一生的预期下,作者却先讲了一件单位分房的故事.先是对老果的住处与家庭状况的交代,他和媳妇日常生活的“一地鸡毛”模式的描绘.在描述靠山墙的小破楼的寒冷时,特意加了一句“这可能使生活在亚热带的读者不容易理解”,这些解释性的文字既有点儿类似说书人的题外话或是批注,又再次强调了老果和他媳妇住房环境的不堪忍受.作者有意要以背景显人品,因为“一个男人的住所是他本人的延伸,描写了这个住所也就是描写了他”(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我们看到,老果在家里和媳妇一起“有条不紊地、恶毒地咒骂单位的领导”,在单位见到领导却“比汉奸还汉奸”地谄媚,这些内景的再现是作者要以之作为人物的换喻性或隐喻性的表现.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基本可以断定老果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不过此时叙述者是冷静的,甚至有些调侃:“现在,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老果的个人经历.这样,读者或有不同的认识与理解也未可知.我们先往前倒一下.”“我们继续往前倒……”“看到这儿,有经验的读者应当预料到……”这些文字都位于叙述老果个人经历段落的首句.可以看出,这不单单是叙事策略,更是构成了作者的叙事动力,即读者对老果经历的好奇推动着故事的讲述,而讲述方式便是作者多次提到的“往前倒”.

在叙述者“往前倒”的叙述中,老果的一生由“生”→成为知青→成为装卸工→作家→报人→“死”这几个事件构成,而中心事件是申请福利房.在离开文化馆到“他死了”之间,形成了一大段空白,唯有“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八字填充.虽然在此之后,作者又补叙了老果住院期间的状况,但给人的感觉好似斑马线中间断了三两节后补画上去,有意无意,总带着些许刻意.而“我”作为老果曾经的同事,在仅有七八个人的追悼会上,现场主持人的悼词让“我”认为“如果老果不离开文化馆的话,关于他的悼词极有可能是我写”.在白宴结束后,面对老果女儿“冷冷”的态度,“我”忽然意识到“是不是还差纪念老果的一篇悼文”.到此,老果的经历和悼词撰写者才像两块分开已久的玉玦终于合上.

“文学作品是虚构的……在虚构中,叙述者所讲的与作者所想的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如何阐述的问题.”(汪正龙等编著《文学理论研究导引》)在《悼词撰写者说》中,作者阿成在行文中有目的地消弭了某些虚构的成分,如“我”就使读者认为即是作者,相信故事是真实的,故事的叙述者和故事中的人物都是真实的.这样,这座文本之墙,看似是由花岗石加糯米构建得坚不可摧,实际上是由冰块砌成并正在慢慢融化.其实,“我”大抵只是作者的仿真罢了.这也能表明作者的写作姿态并不是如造物主般居高临下,反倒发出了“上帝哟”的求救信号.

这篇小说以“我可以赶上他的追悼会”开始,以“追悼会结束以后”的白宴终止,这让人不禁想到鲁迅先生的小说《孤独者》的开篇:“我和魏连殳相识一场,回想起来倒也别致,竟是以送殓始,以送殓终.”巧合的是,两文的主人公都是知识分子,虽然老果只有“初中文化”,但也是在文化局或报社供职之人.不幸的是,魏连殳和老果都在贫困中死去.显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层次,而是引发了对死亡和生活的思考.

对于死亡这个沉重的命题,阿成并没有采取严肃的态度,处处可见的反讽、戏谑、调侃穿插其中.所谓言语反讽,指的是话语的隐含意义和表面的陈述大相径庭的调侃式语言,是以运用言语来嘲弄对象为主要特色的话语形式,简单来说,就是以小人物的姿势嬉笑怒骂,游戏文字,拒绝正统.作者阿成的语言是具有北方特色的口语化词汇,这点和王朔相似.而“我”和老果文化精英的身份,在雅鄙相间的词汇中开始了崩塌.“没有预料到这个平时看起来卑躬屈膝、俨然汉奸的作家,竟然敢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他的祖宗三代.”“尽管领导和老果分手后心里说,爱他妈的写不写,不写拉倒,吓唬尿炕的呢?”不单如此,粗鄙的话语和文雅诗词的混合还产生了言语狂欢的效果.“当他讲完了事情经过之后,我郑重且语重心长地说,领导啊,虽然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我们当兵的是属于下愚类”“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我一个踏着死人骨灰走出来的人有何畏惧?不给我房子,妄想!妄想!妄想!”这些技巧突破了常规的语言用法,就像吃惯了豆浆油条或牛奶面包,混搭一下感觉也不错.小说的语言鲜活得像蹦出溪流的鱼虾,但最终归入生与死的大海.同时,富有节奏感、顿挫感的语言又加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其形象相当丑陋,相当狰狞,相当残忍”,“边骂,边唱,边哭,边笑,边说”等.于是死亡的沉重与语言的俏皮形成了内在的张力,压抑的主题和游戏的形式构成了隐性的错位.

“人哪,金刚汉子也好,钢铁战士也罢,无论自我感觉多么良好,多么勇敢,多么自信,多么强大,多么不可战胜,多么力大无穷,但是在与死神的较量中就是不堪一击,非常脆弱.”这大抵可以看成作者对死亡的直接审视,正如伊壁鸠鲁所言: “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老果死了,家中积蓄也耗光了,女儿前往伊拉克,剩下媳妇守着四壁.“岁月是残酷的”,唯独死亡是结论,而生者则还要面对这个结论继续生活着.陶渊明在《拟挽歌辞》中写道:“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不单是旷达之语,更是最真实的人情.死亡是个人的事,最多与最亲近之人相关,他人没有伤心悲怆的义务.那个被老果提携过的人,“本应痛哭流涕,却笑嘻嘻地过来和我拼酒.”不知此处作者是借用阮籍之典反讽还是直嘲人的冷漠.

而生的内容和结果,更是由个人承担.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个人只是沙砾一颗,被裹挟前进,没有选择权,时代与我们息息相关却并行不悖,像卡夫卡曾在日记中写道:“上午德国向俄国宣战,下午游泳.”很明显,以老果为代表的这一代人,该上学的时候遇上了“”,工作的时候遇上了分配制,结婚的时候赶上了计划生育.“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也,命之行也.”虽只是囿于狭小空间内扑腾挣扎,但依旧要活着,风风火火一场,还是冷冷清清收场.“人世百态的哈哈镜”最终照到的只有垂垂老人、病房处处、坟墓座座.时代的烙印、个人的经历都伴随着《蓝色多瑙河》奔流到海不复还.而作者因此也完成了一场隐蔽的宏大叙事,将“”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化的核包裹住了.

一般而言,短篇小说不仅要致力于人物刻画和场景对白,而且要特别注重结构的严密.但显然,作者阿成意不在此.老果的形象可以说是不立体的,甚至有点儿粗线条,除了代表身份的标签“知青”“装卸工”“作家”外,唯有争取福利房一事填充着线条间的空隙.但细细想来,作者是有意将个体化的老果抽象为一个群体的代表,代表着他们那一代人既承受着生活的鸡毛蒜皮又向往着潇洒旷达.对老果的具体刻画,作者吝惜笔墨,有可能因为熟悉才难以下笔,而这种若即若离也正是独到之处,像摄影中缺少了人物特写的长焦镜头,但从成片来看,广角和定焦更能够反映出人物的特质.作者是对自己小说中的人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满足于外貌和性格,而是将老果特性中的变化与不变置于时间流转中,在文本上形成线的连贯.“人物塑造有静态型的,也有动态型或发展型的……而小说则能在情节的发生过程中显示出这种变化.”(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小说看似散漫无章,其实内含了同心圆的闭合环状,但闭合的结构又向四周发散.一个圆是“我”接到老果的追悼会通知,到“我”参加白宴后离开,形成了闭合,有开有合,开头结尾可以说是顺时针画下.另一个是“我”对老果经历的讲述,这次是逆时针而画.两者相碰撞形成的空间,便是“我”对老果的回忆,也是作者对死亡与人生的思考.这个闭合,是老果生命的闭合,也暗示着生死的轮回,而生者的生活还得继续.无论是哪个圆环,都像一个紧箍咒,叩问着作者,也叩问着每一个人.所谓生的时候,是“知足者常乐”还是“往高处走”?是溜须拍马还是“揭竿而起”?是“破釜沉舟”还是成为阿Q?面对死亡的时候,是需要一篇歌功颂德的悼词还是在“冷清”与“优美”中告别?这样看来,人不仅生而不平等,连死也不平等.

有个细节处,老果因老作家的青睐,从骨灰装卸工成了文化局的作家,而老果在某次评选中提携了另外一个作者.这多少投射着作者阿成对人世的思考,历史虽有相似之处,但如何过好个人生活,特别是当个体面临的时代不尽相同的时候,则需各显神通了.老果从与死人打交道,变成了与活人共事,看似一跃而上,但究竟什么才叫如人愿,什么才叫满足,怎样才能够甘心?很明显人情练达和世事通明,老果并没有学会,葬礼上的寂寥可见一斑.

作者阿成在谈到这篇小说的创作时,强调了自己对于想象力的逃离,“写的虽然是小说,但终究在生活中是确有其事的.”因此,我们也可认为,这篇《悼词撰写者说》是作者对老果的主动缅怀之作.

归纳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一朵玫瑰花和游鱼和圆桌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文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协议失公平,通过法院可撤销等
案情2016年1月19日,贾某驾驶轿车从瑞安市万松路自西向东行驶,驶经万松路涌泉巷口时,车头碰撞正在斑马线上骑自行车的李某致其受伤 李某于当日前往瑞安市人民医院门诊治疗 因双方均认为李某的伤势不重,遂.

花式骗老,谁在中招
如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老年人受骗上当的新闻 理财欺诈、保健品推销、“以房养老”骗局,甚至、非法集资……,特别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人口加速老龄化这样一“快&rdquo.

老得快不快,和这几件事有关
同样的年龄,有人老态龙钟,有人精神矍铄,你为什么比别人老得快其实,生活中有不少行为会加速你的衰老,同时也有不少的行为会让衰老来得更慢一些 我们梳理近期出炉的各种抗衰老医学研究,并列了个“红.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