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目录>材料浏览

教育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和不同利益相关者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影响效应与类论文范文素材

主题:教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3

不同利益相关者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影响效应与,本文是教育自考毕业论文范文跟利益相关者和职业教育和影响效应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论文现代职业教育期刊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摘 要]当前,产教融合作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在产教融合中扮演不同角色,他们的参与和支持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教融合的实际运作效果.因此,可以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就不同利益相关者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影响效应及对策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厘清产教融合中的多元利益关系,最终构建具有和谐、稳定和长效融合机制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影响效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8)04-0034-05

○、引言

产教融合是将人才培养活动与社会生产、服务活动紧密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1],其基本内涵是将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深度对接,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藩篱,实现产教良性互动的“双赢”.该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论,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认为创新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企业技术的研发、教育培训的孵化以及产业结构的适度调整等多方因素[2].20世纪90年代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国家创新体系》报告,其中特别强调创新体系的主体包含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及*机构等相关组织.埃茨科威兹等学者认为大学和产业之间的关联性愈发紧密,越来越呈现出向对方领域延伸和拓展的趋势,呈现出产教融合的良好发展态势.奈斯比特也强调现在的大学不单单承载教育功能,更像是一个培育员工的企业,而企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校企合作的育人功能,该观点正是对高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深度产教融合的形象描述.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曾明确指出产教融合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其真正将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与企业实践工作有机衔接,让学生以自身的亲历实践获取一线操作技能,树立良好的职业自信,尽早制订符合个人实际发展需求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好地为走上社会谋求适宜的工作铺路.此外,西方学者在研究产教融合相关理论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包括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等模式,都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与技术支持.

在中国,职业教育开创者黄炎培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曾提出“手脑并用、双手万能”,开创了产教融合思想的雏形.之后,部分学者开始引荐西方产教融合的成功经验.如,周晏雯介绍了英国产学合作的实践经验;姜大源等介绍了21世纪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新举措,包括德国修订《联邦职业教育法》、澳大利亚实施职教与培训国家策略、英国改革现代学徒制的培训制度等[3];刘立新总结了德国产教融合的三点经验,即依法推进、明确具体和系统设计,并反观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提出改进措施[4].此外,部分学者还就产教融合的内涵、实现路径、办学模式及应用策略等开展研究.如,苏华等从政府、职校、企业三方主体的视角,阐述了产教融合的内涵和意义,分析了产教融合中政府体制机制支撑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主动性不强的原因[5];张冬梅等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为例,阐释了内源型“校中厂”和外联型“厂中校”两种产教融合模式的作用[6];和震认为,中国的产教融合需要更多地从顶层设计层面考虑如何构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时期时展所需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而国家也应该从教育和经济领域同时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创新等[7].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就产教融合内涵、实施路径、运行机制、办学模式等方面开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颇多,但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开展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影响效应和对策的研究相对较少.事实上,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在产教融合中扮演不同角色,他们的参与和支持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教融合的实际运作效果,包括沟通渠道的通畅性、合作能力的通达性、政策支持的力度、融合决策的科学性、不同利益群体相互间开展合作与竞争时的稳定性协调等.因此,本研究尝试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就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从而为厘清产教融合中的多元利益关系,构建具有和谐、稳定和长效融合机制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育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参考借鉴.

一、利益相关者

(一)理论溯源

20世纪60年代,“股东至上主义”的思潮受到英、美等西方国家众多企业的追捧,但是,过分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诸多难以预料的障碍和困难.为此,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参考借鉴了德国、日本等国企业在实行人本主义管理中的实践经验,比较早地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事实上,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研究范式,其主要通过探讨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需求,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生存环境进行全方位的客观分析,经由科学分析后提出的决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然而,该理论相对复杂,在不同的情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比如,“广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是1984年由弗里曼提出的,当时他将该概念界定为“能够对组织的运营、目标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个体和群体”[8];又如,“狭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是1994年由森提出的,他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在组织构建和运营过程中实际投入了一些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包括投入一些比较有价值的资本,同时这些投资的团体或者个人还担负着一定的风险”[9].前者强调在多元利益主体之间取得平衡,最大限度地提高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支持;后者关注与组织密切相关的有限主体的利益诉求,突出了核心利益相关者.

(二)类型划分

事实上,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对利益相关者内涵和外延的研究已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不少学者已经意识到单一研究概念却不涉及本质和特性的研究是缺乏科学评判依据的.

西方学界开始认识到单一界定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是无法完全把握利益相关者的核心本质内涵及其属性特征的,因此开始对利益相关者的类型进行逐级分类.表1罗列了国内外相关学者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利益相关者类型的不同划分.

二、不同利益相关者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影响效应研究

(一)不同利益相关者

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内容和成果的基础上,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重要利益相关者、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三种类型[10]-[12].具体如下:

1.重要利益相关者

重要利益相关者是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发挥重要导向和决策功能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和学校管理层.他们掌握产教融合运营过程中人、财、物等资源的主要配置权,同时还是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产教融合的推动者和实施保障者.

2.直接利益相关者

直接利益相关者是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通过实际投入成本和精力而获取直接利益的主体,主要由企业和学校师生构成.这部分群体的参与程度较高,能够对产教融合的运营过程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3.间接利益相关者

间接利益相关者主要由学校的校友、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公众等组成,虽然他们在产教融合中的决策影响力不大,但参与意识却在不断提高.事实上,随着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和筹资渠道开始多元化,社会层面的利益相关者也逐渐进入并分担职业教育的成本,同时愈加关注产教融合模式、人才培育效果、运营体制机制等问题.

(二)不同利益相关者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影响效应研究

综合国内外关于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的已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美国大卫·格里芬(DidRayGrifin)的后现代整体有机理论,按照融合程度和方式的不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中高级阶段、高级阶段四种不同类型(表2).

1.质性访谈分析

质性访谈是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该方法较早由哥伦比亚大学安塞姆·施特劳斯和巴尼·格拉斯共同开发,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定性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搜集访谈资料和逐级译码展开,是从经验资料生成理论建构的过程.本研究采用该方法,对三类不同产教融合主体(重要利益相关者、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进行访谈,并采用ROSTCM词频分析软件对访谈文本进行解译.

访谈时间从2017年5月开始,前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问题预调研和专家意见咨询(表2),正式调研访谈于2017年8月开始,受访对象为36位不同类型的产教融合利益相关者.其中,重要利益相关者包括5位政府教育部门的人员和8位职业院校的管理者;直接利益相关者包括参与产教融合的5位企业工作者、5位职业院校教师和6位学生;间接利益相关者包括职业院校的学生家长3人和校友4人.

2.高频词提取

采用ROSTCM词频分析软件对访谈文本进行解译,发现重要利益相关者对产教融合高级阶段的关注度较高,且高频关键词有运行机制、长效合作、人才基地、协同创新;直接利益相关者对产教融合初级、中级和中高级三个阶段的关注度都较高,且关注的高频关键词有资源共享、师资力量、产学研合作、技术咨询、创新实践;间接利益相关者对产教融合四个阶段的关注度相对较小,主要聚焦于知名度、社会认可、口碑宣传等关键词.

3.结果分析

(1)重要利益相关者:引导、激励和保障

政府和学校管理层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利益相关者,较多关注产教融合运行机制、长效合作和人才基地建设等问题.就政府而言,主要指教育主管部门、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机构,它们颁布产教融合相关的政策法规,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实施必要的监督评价和反馈机制.就学校管理层而言,其对产教融合相关的人才培养通道、专业建设和产业经济的契合度、人才培育的质量标准、专业课程标准等问题都要进行战略决策,把握总体融合导向.因此,产教融合高级阶段的运作模式作为推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在实践中得到了政府和学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通过探索教育集团、产业联盟、职教园区、协同创新中心等多元化的融合模式,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引导、激励和保障作用充分得到了显现.

(2)直接利益相关者:实践和沟通

企业和学校师生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初级、中级和中高级阶段,根据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参与融合运作的全过程.比如,融合初级阶段的订单培养和企业培训,主要以满足学校人才培养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主,因此直接利益相关者对资源共享的关注度较高.又如,企业在参与校企共建“厂中校”的过程中,往往会派出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为在校生提供指导,而在校师生也会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部分教师还会从企业师傅的实践经验中总结产学研合作的经验,这些都能使他们获得直接的利益.因此,直接利益相关者在产教融合实施效果中发挥了重要的实践与沟通功能,能激发潜在的创新、技术研发、交流共享等机制.

(3)间接利益相关者:宣传和调适

校友、家长、社会公众等产教融合的间接利益相关者,其决策和影响力较弱.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往往关注职业院校的知名度、产教融合的社会认可度等内容,同时他们也会亲历实践,以自己的言传口碑来宣传和调适相应的产教融合活动.这在西方职业教育界是引起较多重视议题的群体,他们往往会以强烈的自发意愿呼吁政府和社会关注职业教育,关注职业教育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匹配适应性.然而,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需要未来给予更多的研究支持.

三、对策和建议

(一)厘清多元关系,构建和谐的利益关系网络

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地位及其影响力等不尽相同,相互间也因追求不同的利益而呈现复杂的互动关系,偶尔还会因利益冲突而引发矛盾.因此,厘清产教融合中的多元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的关系网络势在必行.首先,从外部环境看,融合过程会涉及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政府、社会、公众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其次,从内部环境看,职业教育中的专业和课程标准设计、教学项目编排、就业创业氛围的营造等内容都与校外企业提供的实践岗位和实际工作相对应,包括职业能力、岗位专项技、实践生产任务、顶岗实习和实训工作等,相互间都存在融会贯通之处.综合来看,其内部和外部环境相互融合,构成一个多元交汇的复杂利益网络体,而重要利益相关者、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散布其间,呈现出复杂的交合关系.正是因为这种复杂的利益交合关系,才要确实明确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特别是需要关注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引导、激励和保障功能,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实践和沟通功能,间接利益相关者的宣传和调适功能,使他们这些重要的功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一方面,要实现职业院校制度文化与企业制度文化的对接,职业院校管理过程、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培训过程的对接,据此来调整和检视微观层面的关系网络.此外,要以微观层面关系网络的完善来带动宏观层面关系网络的建立,在兼顾微观与宏观的基础之上构建常态化的利益关系网络.

(二)共同治理,搭建产教融合的利益驱动机制

要想实现产教融合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必须结合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实际情况,考虑其各自对职业教育目标、产教融合绩效、实施过程中责权利等多方面的平衡.比如,学校的主要目标是育人,企业的主要目标是盈利,合作双方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再如,在产教融合的实际运营过程中,一线教师和派遣的企业员工往往承担着较重的任务,投入的时间、精力等成本都较高,这就会造成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承受能力不对等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构建并实施产教融合的利益驱动机制.如,职业院校可以不参与利润分配,但必须以共建基地名义获得相关的专利、奖项等知识产权或荣誉,保留与企业分享的权力.企业除了能优先招聘基地培养的优秀毕业生、拥有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分享权力之外,盈利全部归其所有;若多家企业共同参与,则依据出资份额进行分配.教师除了享受学校正常待遇之外,还可按实际履行的岗位职责及完成的工作量另计发津贴:承担生产、经营业务的,由基地核发;承担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任务的,由学校计算相应的工作量.而企业派遣的工作人员可以参考教师的执行标准.这些都切实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纳入产教融合的整体机制运行中,真正实现了利益驱动的共同治理目标.

(三)关注不同利益者的诉求,构建长效融合机制

产教融合要实现真正的效能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工,要经由长时间磨合和不断提升改造的过程.特别是基于契约式合作建立的产教融合战略联盟,包括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等机构,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免去了产权关系的干扰,能够较好地将产教融合运行机制融入实际运行中,提高运营的实际效率.但不可避免的是,契约式的联盟仍然存在约束力不强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当联盟体内部出现矛盾、意见不一致等问题时,往往会出现负面隐患.因此,构建长效合作机制成为必然,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解决因为契约失信、联盟体内部出现纷争等问题时的弊病,增强契约合作的效力,并帮助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力量,切实推动产教融合的顺利实施.因此,在契约合作的基础之上,各利益相关者仍需建立互惠互利、共荣共存的长效融合机制,比如尝试以高层互访形式搭建产教融合联席会机制,以多方利益联盟体来协调联动机制,实施资源多方协调配置的灵活机制以及确立经费投入和合理使用的保障机制等.

四、结论

产教融合这一将“生产性教学”和“教学性生产”紧密结合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在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藩篱的同时,也为培养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切实的保障.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借鉴国际职教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关注重要利益相关者、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等不同群体在产教融合中的影响效应,提出构建和谐的利益关系网络、搭建产教融合的利益驱动机制以及长效融合机制等策略,从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利益群体在产教融合中的积极功能、推动职业教育产学研的深度合作提供实践参考范本.

[参考文献]

[1]李玉珠.产教融合制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职教论坛,2017(13):24-28.

[2]颜慧超.科技*组织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J].统计与决策,2007(17):124-126.

[3]姜大源,王文槿,刘育锋.新世纪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改革举措[J].职业技术教育,2004(31):69-71.

[4]刘立新.德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18-23+37.

[5]苏华,方向阳.基于“三方主体”视角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5(22):24-26.

[6]张冬梅,罗诗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14(35):46-49.

[7]和震.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推动产教融合制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38-142.

[8]爱德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55.

[9]陈文珊.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国际化研究[J].江苏高教,2017,37(4):99-101.

[10]欧阳丽.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职教集团运行系统框架探析[J].成人教育,2017(5):51-54.

[11]邵坚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2):43-47.

[12]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64-68.

[责任编辑:刘凤华]

概括总结:此文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利益相关者和职业教育和影响效应方面的教育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和实践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今世缘营销学院为
摘要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今世缘营销学院为例,探索创新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模式、创新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模式、创新校企互设工作站模式 依托创新构建二级学院今世缘营销学院,全方位推动产教供需双向对接,实现高职.

职业教育产教对接制度建设的问题和
摘要制度建设是实现职业教育产教对接的重要保证 对学校、企业、行业、政府……职业教育产教对接利益相关方的调研表明,现有制度建设与职业教育产教对接的时展要求有较大差距,在制度的层级、制度的保障……方面已不.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问题与
摘 要应用型高校是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层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国务院提出产教融合意见,打通了学校与企业行业的衔接渠道,高校在实践教学中要紧抓机遇,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本文以三亚学院教学改革.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