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材料浏览

地域文化方面有关开题报告范文 和从地域文化角度看端木蕻良的写作风格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主题:地域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1

从地域文化角度看端木蕻良的写作风格,该文是地域文化函授毕业论文范文和端木蕻良和角度看和写作风格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地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地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期刊中国文化论文企业文化杂志社企业文化的论文

摘 要:现代著名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的写作风格带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他的作品追求恢弘的史诗性结构,重视对氛围的渲染,常使用充满力量的意象,语言生动泼辣,显示出东北文化的本质特征,同时也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风貌和别样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地域文化;史诗性结构;氛围;意象;语言

风格是一个作家在创作上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个性特征.由于每个作家的出身、经历、性格、文化素养、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其文学作品自然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且活动在不同地域的作家在风格上也会带有不同的地域印记.端木蕻良出生在东北,是典型的东北作家,东北文化的灵性和豪气深深地浸润在他的血液里,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呈现出东北文化所特有的豪迈的风格.

首先是宏伟的结构设置.端木蕻良的长篇小说,几乎每一篇都追求恢弘的史诗性结构.他的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科尔沁旗草原》(第一部),尽管存在种种不足,但丝毫不影响它成为一篇巨构.小说的前半部分描写草原首富丁家数代人的发家史,笔墨纵横,气势磅礴;后半部分集中展示了丁府与佃农的抗衡,以及丁府在帝国主义经济和军事势力的冲击下迅速走向衰落和崩溃.整部小说的结构,前三章是纵向的急遽推进,后十几章是横向的平缓铺开,形成倒“丁”字形结构.对于这种结构,作者曾自述“采取电影底片的剪接的方法”,“上半是大草原的直截面,下半是它的横切面.上半可以表现出它不同年轮的历史,下半可以看出它的各方面的姿态”,1而这正是本色的史诗风味.

其次是重视对氛围的渲染.不少评论家指出,端木天生具有一种诗人的气质,而且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创作常常是在澎湃中一气呵成.他笔下的自然环境常常因注入了大量的情感而呈现出一种真切感人的意境美,从而使整部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氛.比如 《大江》的开篇与结尾部分对宽阔汹涌的大江的描绘,就写得大气磅礴,富有诗意.

另外,在其他作品中端木也采用了相同的叙述手法和笔墨对环境与背景进行叙述与描写.辽阔的科尔沁草原、塞外的沙漠、东北独有的鹅毛大雪、静穆的森林……端木将这一切抒写得开阔雄伟、生动传神,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奇异的诗美的世界.

再次是使用充满力量的意象.这是端木小说豪迈风格的又一个表现.端木的作品中出现最多的意象大都是雄壮、刚强、充满力量的,如大地、草原、大江、沙漠、山岭、森林……

土地在端木的创作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从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开始,端木后来的大部分作品里都有土地的形象.它有时呈现为广阔的草原,汹涌澎湃的大江,有时又演化为忧郁的鴜鹭湖,古老的风陵渡,塞外的远山,急流奔涌的浑河……

自登上文坛以来,端木就被冠以苦恋倾慕土地和人的行吟诗人的称号.这位科尔沁旗草原哺育的小说家,一生都在为土地吟唱.土地是端木的生命之根、精神之源.“在他于文坛崭露头角的岁月,几乎是朝朝夕夕思念着和招祭着科尔沁旗草原和鴜鹭湖的精魂.”2这样一种非比寻常的情怀,使得作者笔下的草原大地具有了一种特别的审美价值.正如评论家赵园所说,“大地”这一艺术形象在端木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端木的作品中,“大地”不仅是他的人物赖以活动的自然环境,借以依托的物质世界,它本身常常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进入端木的小说.3

最后是新鲜泼辣的语言叙述.端木蕻良从1936年正式登上文坛以来,评论界对他的评价始终褒贬不一,反差极大,但对于他在语言方面的成就,评论界则表示了一致的认可.早在三十年代端木初登文坛时,就有人指出了他的语言运用的成功.郑振铎说《科尔沁旗草原》:“这样的大著作,实在是使我喜而不寐的!对话方面,尤为自然而漂亮,人物的描状也极深刻.近来提倡‘大众语’,这部小说里的人物所说的话,才是真正的大众语呢!”4黄伯昂称赞《科尔沁旗草原》:“语言艺术的创造,超过了自有新文学以来的一切作品:大胆的,细密的,委婉的,粗鲁的,忧抑的,诗情的,放纵的,浩瀚的……没有一个老作家新作家,能像我们的作家那样地操纵自如地安排这语言艺术了……我想,由于它,中国的新文学,将如元曲之于过去文学,确定了方言给予文学的新生命.”5虽然这两位评论家不能代表整个评论界,他们的评价也有些过誉之词,但端木蕻良在语言方面的成就,是应该得到重视的,他的充满浓郁东北地域特色的语言,是有着深刻的研究价值的.可以说,端木蕻良之所以会在多年以后重新进入大家的视野并得到热切的关注和客观的评价,是和他作品本身的魅力分不开的,这其中就包括了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端木的小说里,不管是人物的话语还是描写叙述语言,都非常的鲜活生动,自然贴切,让人感受到生活原生态的生动性,尤其是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更是彰显出作家深厚的语言功底.在端木的作品里,上至地主阶级,下至贫苦百姓,每个人都是个性鲜明,互不雷同,常常几句话便能显示出人物的身份、教养及内心情感,如地主的虚伪狡诈,农民的纯朴善良,奴才的巧言令色,媒婆的能说会道,得意时的欢喜,失意时的落寞等等.同时,端木的创作表现的生活面极为广阔,对于巫婆、土匪、赌徒等特殊阶层的语汇也运用得十分熟稔.如 《遥远的风砂》中就有不少土匪黑话的精彩描写:“躺桥”(睡觉)、“察棚”(阴天)、“料水”(守卫)、“‘借’一条‘道’走”(放过去)、“崽子”()、“滑”(退走)、“撇着”(一个人在后面死守)……不仅如此,而且同一阶层、身份相同的人物,语言也并不雷同,读者很容易能够辨识出来.如《科尔沁旗草原》中的二十三婶和三十三婶,两人同样都是上层阶级的贵妇,也同样都是被丈夫抛弃在家,但其语言却有着鲜明的差异.二十三婶的话语就像她的身体一样,病恹恹的,软弱无力,哀怨,退缩,表现出逆来顺受的性格;而三十三婶的语言则大胆泼辣,充满挑逗,一举手一投足都给人搔首弄姿、水性杨花的感觉.

不仅是人物语言,而且描写叙述语言也具有相当浓郁的地方色彩与生活气息.比如,写秋天湖边的夜景:“一轮红澄澄的月亮,像哭肿了的眼睛似的,升到光辉的铜色的雾里.”(《鴜鹭湖的忧郁》)写春风未度的蒙古荒原:“马啸是塞外唯一的声音,……因为原野里的鹰,是有着鹫一般的高傲的,不会学着雀鹰子、灰鹰、青鹰,……那样小家子气,一捕获了食物,就叽叽喳喳的叫的.”(《遥远的风砂》)写浑河岸边:“太阳柔和而光亮,天高了,空气干燥,白草沙沙作响,四处没有一丝的阴影儿,草原上呦呦的听着鹿鸣.”(《浑河的急流》)……这些带有鲜明的东北特色的语汇与话语方式,倾注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的爱恋,使原本清新明快的方言土语更加飞扬灵动,充满活力,也让人对那片美丽神秘的土地心驰神往.

另外,端木的小说中还运用了不少俚语、俗语,不仅形象生动,也增添了作品的幽默风趣.比如:“到哪河,脱哪鞋儿”,“瞎猫逮着死耗子”,“公鸡打架也得有个‘鸣儿’(谐名)”,“站着说话不腰疼”,“宰相肚子能行船”,“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总之,端木蕻良作品里那些充满浓郁东北地域特色的语言,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 如同置身于那片神秘广阔的黑土地之上.

综上所述,端木蕻良以豪迈的写作风格,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小说,无论是结构设置、氛围渲染、意象选择还是语言叙述,都呈现出东北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东北文化在现代的演绎与再现.

本文汇总,上述文章是关于端木蕻良和角度看和写作风格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地域文化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地域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端木蕻良式抒情修辞格式以《土地的誓言》为例
赵晓梅(陕西省榆林市第一中学分校,陕西 榆林 719000)摘 要土地的誓言展现了端木蕻良式抒情,这种情感以示现和拟人格为载体,主辅相济,感人肺腑 关键词 端木蕻良式抒情;拟人;示现;排比;呼告中图分.

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青木JII古镇建设和提升
陈云霞青木川古镇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人文底蕴浓厚,是陕西省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典型 本文挖掘了青木川古镇的地域文化特征,指出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探索了文旅结合发展模式下青木川古镇发展的新出路,最终得出文化建.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回族民居以西南回族民居和西北回族民居为例
【摘 要】回族民居体现了该民族独有的建筑文化特征和审美风格 民居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地域文化亦对民居具有深刻的影响 该文章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回族民居进行研究,阐述了自然环境.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