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材料浏览

几述纠纷始末类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和再访唐德刚:听唐德刚说张学良几述纠纷始末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主题:几述纠纷始末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06

再访唐德刚:听唐德刚说张学良几述纠纷始末,该文是几述纠纷始末方面有关论文写作资料范文跟再访唐德刚和张学良和述纠纷始末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几述纠纷始末论文参考文献:

几述纠纷始末论文参考文献 堂吉诃德论文生物信息学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新课程导学期刊

  一

  2001年,我们夫妇前往美国纽约探望儿子一家,已经预订了9月14日的机票,途经旧金山再到纽约.9月11日,儿子来电说,纽约出事了,世贸大厦被炸.接着就是美国联合航空公司通知,9月14日的航班取消了,什么时候有航班,再行通知.9月21日,22日……直到9月26日,我们才乘上飞机.

  儿子的家在华盛顿的一端新泽西州的一个小镇上,附近有一所教堂,教堂前有两棵大树,大树下烛光闪烁,在悼念死者的亡灵,也有的人在大树上系黄绸,表示对亡者的哀悼.人们还浸沉在哀伤肃穆之中.笔者急于想看世贸大厦被炸的遗址,那地方已被封锁,不让再看,我和老伴就带着孙女到曼哈顿大街看群众游行.街道两侧拥满着游人,穿着各种服装、手擎各种旗帜的队伍从我们面前经过.也有华人队伍,他们打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或红旗,我们特别兴奋.华队伍看到我们,也频频招手,或者作胜利的手势向我们致意.左顾右盼,发现在看游行的人群中,只有我们一家三口是中国人,而我们来自中国大陆的特色又非常明显.采访游行的《世界日报》的女记者还过来和我搭讪了几句,问我怕不怕.第二天的《世界日报》上刊登了我们一家三口看游行的照片,还有和记者简短的谈话.

  调整时差之后即告诉唐德刚,我在纽约.隔日,他即驾车接我们去了他家.沿着哈德逊河行驶的路上,他给我们讲了他住家周围的故事,特别讲了我们在途中看到的那座大房子,他想让我们去参观,因为时间短促,我们没有去.而他住的房子,我们倒是上上下下地参观了一番.那栋砖木结构小楼为地面两层,地下一层.地下一层似乎是他的贮藏室.沿着露天木楼梯拾阶而上,便是他起居之所在.然后又看了他的那座园子,园子很大,由于没有整理修剪,倒是有些自然原生的味道.待回到二楼坐定之后,我说还要继续未谈完的话题,即张学良口述历史.他说,不忙,听说你写了不少*家,先看看我的*.这时,我才注意到墙上镜框中有一首胡适手书自作新诗,这是到过他家的人都写过的.另一幅立轴,是徐悲鸿画给他的岳丈吴开先的.

  他的藏品有立轴、有册页,也有手卷,有书有画,有的是送给吴开先的,有的是送给德刚、昭文夫妇的.于右任为他们夫妇题写了“双馀斋”,这个斋号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于右任、洪兰友、洪陆东、程中行、章士钊、谢稚柳为吴昭文作的书画册.引起我注意的是那卷“岳丈吴公开先八秩双庆献诗祝嘏婿唐德刚拜撰”.此卷由陈定山书写,陈在书写时作了一段引言:“德刚兄学贯中西,诗才敏捷又复如此,无怪开先兄对此东床笑口常开也.属为誊录,敢不拜命.西泠逸史陈定山时年八十有三,同客台北.”

  唐德刚为吴开先祝寿诗十首,诗中多言吴氏的历史.第一首当然是从祝寿起句,诗云:“万户桃符佐寿筵,期颐同祝玉堂仙.江东父老尊元老,北伐当年一少年.”江东少年,追随蒋公北伐征战,不失江东子弟之本色.第二首诗中有句:“车满前庭酒满樽,春申江上月黄昏.攀辕貂锦三千士,珠履儿郎岂足论.”写吴氏当年从政上海的辉煌.第三首:“未见衣冠沦上国,孰从肝胆识孤贞.应知散帻斜簪客,原是黄花岗上人.”虽是参加黄花岗起义的老战士,仍然“散帻斜簪”,未能进入政治的最高层.第四首:“歇浦星沉一岛孤,书生振臂却匈奴.满城宫锦皆狐鼠,嚼舌常山见丈夫.”这首诗讲了吴开先一段忠贞报国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

  抗日战争期间,汪精卫组织伪南京政府,陈立夫和吴开先商量破敌之策,吴开先自告奋勇,受重庆国民政府委派,携眷潜回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不久为汪伪政府所知,把他抓捕并关进极司菲尔路76号.吴开先以吞金等方式,屡次求死不得.周佛海为自拔之计,于1943年4月将吴开先移往南京,并以日军专机送往广州湾释放,辗转逃往重庆.在珊瑚坝机场,吴开先一走下飞机,文化人士在于右任的带领下前往迎接,遂有《珊瑚坝机场迎候开先感而赋赠》诗,由沈尹默誊录成一卷.题诗的有程中行(沧波)、叶元龙、沈尹默、程潜(颂云)、汪东(旭初)、乔曾劬(大壮)、潘伯鹰、姚琮(味辛)、梁寒操(均默)、龚张斧、曹经沅(纕衡)、周锺岳(惺甫)、钱智修(经宇)、曾克耑(履川)、姚鹓雏、汪辟疆等,大多是监察院的人员.由程中行开题,诸家随之唱和,故于右任在卷子的引首中题道:“开先弟归来,沧波赠诗,同人和者数十家,余艰于步韵,乃以意和之.书生难解生民痛,前线重更战士衣.一语慰君还自壮,紫金山上谒陵归.”此卷还附有吴开先名片一张,吴开先手书“昭文爱好文艺,这个手卷由她保存.此致德刚贤婿”,说明此卷为吴昭文、唐德刚夫妇拥有.

  赏了这些字画之后,我说:“你的岳丈是传奇人物,为什么不给他做一卷口述历史呢?”

  唐德刚说:“我何尝不想做,但没能做成.”

  吴昭文接着说:“两人合作得不好,德刚要的,爸爸不说;爸爸说的,德刚又不要.”

  此时,唐德刚又把我带到地下室,把他岳丈写的《自述》找了出来,并复印给我,说:“你也是作传记的,拿回去看看,上海档案馆能不能找到他的材料.”

  我只是唯唯否否地把复印件接了下来.他都做不出,我又怎么能做得出来呢.

  二

  唐德刚忙前忙后,招待得很热情,就是静不下心来和我谈张学良口述历史的事.他是有什么难处,不愿谈这件事?我也就不再逼他.直到他们夫妇把我们送回那个小镇,在鲤鱼门饭店入座之后,他才说:“我在这里请张学良吃过饭.”原来他像说书人,前面都是作了卖关子铺陈,此时才算进入正题.

  唐:我还在纽约大学担任历史系主任的时候,祖炳民的太太傅虹霖在历史系读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是《张学良的政治生涯》.论文写好之后,辽宁大学得到消息,把书稿拿去翻译成中文.中文出版后,虽然发行三十万册,但傅虹霖不满意,认为错误太多.此书在大陆出版所产生的影响,引起台湾书商的注意,要在台湾出版.我用中文给傅虹霖的书写了序.台湾版的书还没有出版,台湾的《中国时报》就抢先把我写的序发表了,用特大字做了标题.《中国时报》在发表这篇序时,编辑把文章斩头去尾,也并没有说明是序.张学良看到了,就打听唐德刚是谁.

  郑:你说的序是否就是那篇《论三位一体的张学良》?

  唐:是的.前年我去上海时,把这篇文章带给你看过.那篇文章的中心意思就是张学良要不是张作霖的公子,他也发展不起来;但是父亲要是没有这样一个儿子,这个父亲也只能是土军阀.张学良受过现代教育,他的许多朋友又都是留学生,如郭松龄就是留学日本的,是那些留学生帮助张学良,把带有土军阀性质的奉军改造成为现代化的军队.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相得益彰,谁也离不开谁.张学良对我那篇文章特别欣赏,他对人说,别人都以为我是靠父亲起家,不知道父亲还靠我呢.唯有这个唐德刚,说清楚我和父亲的关系,肯定了我为奉军所做的贡献,看到了我的军事才能.张学良一定要和我见面.

  郑:张学良是怎样找到你的?你们又是如何见面的?

  唐:张学良有位年轻朋友王一方,王一方有位年轻朋友郭冠英.郭冠英也是我的朋友.1989年冬天,星云大师请我去讲演,我到了佛光山,张学良通过郭冠英找到我.再说,王新衡、张群都是我岳丈的朋友,我到台湾,他们也不会不知道.郭冠英告诉我,少帅张学良要请我吃饭.第二天我就从佛光山飞往台北.张学良在来来饭店请我吃饭,除了张学良,还有王一方、郭冠英.席间,张学良称赞我写的《论三位一体的张学良》,说我对他的身世是了解得最深入的,希望我写写他的故事.

  郑:你对他的采访花了多少时间?你写李宗仁口述历史,他的夫人为你烧了一百六十顿饭,赵四小姐也亲自下厨为你烧饭吗?

  唐:这次只是谈了一些设想,并未动手采访写作.后来,我在纽约大学申请退休,恰在这时我的岳父去世,我就奔丧去了台北.我岳父有一个大房子,有一个烧饭的老妈子,还有汽车、司机,房子暂时没有退掉,我就住在里面,常常到张学良家去.有时在那儿吃饭,我对赵四小姐说,写李宗仁时,他的夫人郭德清为我烧了一百六十顿饭,今后,赵四小姐也要给我烧那样多的饭了.她说,无论唐先生什么时候来,我都烧饭给你吃.

  郑:你是边采访,边写作吗?

  唐:是的.在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我感到哪一段的材料成熟了就先写哪一段,然后再进行总体的调整和拼装,我们搞历史的和搞理论的有所不同.我对张学良的访谈从他的少年时始,根据谈的内容,开始写了两章,是第一人称的口述.他看了以后,说不要以第一人称写,要用第三人称,可以引用他的话.他认为这样写可以做得比较客观,还可有作者的评论.

  郑:张学良是个聪明人,以第三人称写,他就会主动自由了,作者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不过,你从采访到现在,也将近十年了,为什么还未见到出书?是否写得较为艰苦?

  唐:不是写作艰苦的问题.我开始采访的时候,张学良还没有自由,台北很少有人知道.后来,台北以为张学良做九十岁大寿名义,恢复他的自由.张学良也准备借九十大寿之机,向世界发表声明:张学良完全自由了.张学良的九十岁大寿,由九十人发起,多数是国民党高级官员,张学良对此情况不甚满意,要我做发起人,参加筹备工作.我对他说,这样做不好吧,我是从海外来的,在台北一直隐姓埋名.张学良说:没有关系,你是我的客人,是我请你参加的.

  这样一来,台北就晓得了,说唐德刚跑来台北,又是张学良提名参加他的九十岁大寿的庆祝活动,这就引起了人们的怀疑.社会舆论泛起,说唐德刚为李宗仁写回忆录,这次来台北,是为张学良写回忆录.《中国时报》得了这一消息,写了一篇报道,说张学良耳朵聋了,唐德刚的耳朵也聋了,唐德刚讲安徽话,张学良讲东北话,张学良听不懂唐德刚的话,而且是七十岁的人给九十岁的人写回忆录,两个人肯得很辛苦.

  郑:这些还都是民间的,显然不是以友好的态度对你,你自己有什么想法?如何面对这样的舆论?

  唐:《中国时报》的消息,大陆新华社的大参考、小参考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引起了台北国民党的注意.最初听说是宋楚瑜管这件事,后来宋楚瑜告诉我,不是他,是我的行动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他们说,张学良要写回忆录,我们台北有那样多的历史学家不找,而要找美国亲大陆的唐德刚写!他们以此来向张学良施加压力.其实,张学良的胆子是很小的,他一听到国民党发言,就紧张起来,对我说,我们写一个联合声明,说我们根本没有谈写回忆录的事,你也没有为我写回忆录.我说,张先生,为了保护你,我还不够资格和你发表联合声明,你是历史上的大人物,我算老几,我唐德刚和你张学良发表联合声明,我不配嘛.

  郑:你们没有联合发表声明?

  唐:没有.只是说说.我当时对他说,我们可以分开在报上发表声明.我可以声明,因为我岳丈和王新衡是很好的朋友,是王新衡请客,我的岳丈带我去,认识了张学良,说了写回忆录的事,我说你不写太可惜,我们谈了北洋军阀,谈九一八事变,尚未谈西安事变,绝没有谈西安事变.我说你也发个声明,就说我们未谈西安事变.他问,我们俩谈到没有?我说没谈到.其实,对西安事变我们也谈了一些,他谈过就忘了,他说没有和我谈西安事变.我说你现在自由了,为什么怕谈西安事变?他说你看,你看……因为国民党那时还在二十四小时对他监控.我说以后你完全自由了,就到哥伦比亚大学来谈你的经历,那时你就可以畅所欲言了.他说你这倒是个好主意,李宗仁的回忆录就是你在那里为他做的,好主意,好主意.

  郑:有了这样一番波折,后来就没有做下去?

  唐:张学良获得自由后,《联合报》的王惕吾及中研院的吴大猷,都想给张学良做回忆录.王惕吾看中了我,希望由我来做.王惕吾派刘昌平找我.昌平是安徽舒城人,是我初中的同学,说是由《联合报》出钱给我租一个房子,把张学良请出来做.不知这是否和张学良有关,但后来未做.

  郑:到现在,你还没有做出张学良口述历史,是否和这次波折有关,还是另有难处?

  唐:回到美国后,我和一批做口述历史的朋友谈了,如黎安友,他们都很有兴趣.1991年,张学良恢复自由,到美国来看望他的儿子,是他和赵四生的儿子张闾琳.赵四没来纽约,住在三藩市.张学良住在贝祖诒太太(蒋士云)家里.在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和贝太太就认识,那时她才十六七岁,张学良和少女时的贝太太往来,而且坠入爱河.张学良住在贝太太家,赵四有顾虑,很不高兴,但又不好说.3月30日,有人请张学良吃饭,就约好请他和哥伦比亚大学搞口述历史的人见面.

  张学良到了纽约,我打电话给他,说我欠了你们家许多饭,这次要请你们吃饭.我还告诉他,请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几位教授,都是搞中国历史、中国政治的,你们认识之后,可以直接交涉.由哥伦比亚大学发聘书,聘请张学良为访问学者,专门做口述历史.时间也约定了.

  相约的时间到了,我打电话再确定一下,说后天请汉公吃饭.贝太太说你是谁啊.我说,我是唐德刚.贝太太说,唐先生,我告诉你,汉公走了,到弗利尔去玩了.我问,他什么时候回来?贝太太说,他不回来了,直接去台湾了.我想,张学良岂有此理,不是约了嘛.我打电话给黎安友,告诉他张学良走了.

  郑:这件事到此就算完了?

  唐:过了几个星期,碰到了我的一位学生,他在纽约教堂做事,他告诉我有一位很怪的教徒,每个星期都到教堂去做礼拜,是从台湾来的.我一听就知道此人是张学良,马上打电话给贝太太:你不是说张学良回台湾了吗,他怎么去教堂做礼拜?贝太太说,张学良不轻易见人,因为要见他的人太多了.我说,我是唐德刚,汉公能不见我吗?贝太太不知道唐德刚是何许人也.我说,你把汉公找来,我直接和他谈话.张学良来接电话.我说,汉公,我请你吃饭,贝太太说你走了.张学良说,我没有走啊,你请吃饭,我来.我打电话给黎安友及政治学系主任,这时哥大已放假,其他人都走了.再打电话给袁家骝、吴健雄,他们都来了,就在这家鲤鱼门,请张学良吃了一顿饭.

  张学良要走了,纽约的报纸访问他,问他这次来纽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说,我与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联系.这时,黎安友也打电话来问,张学良怎么和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联系?我说我不知道啊.

  郑:这故事可以写章回小说了.

  唐:经了解,张学良把事情搞得阴差阳错.哥伦比亚大学有一对姓张的姐妹,她们和贝太太很熟.她们知道张学良要做口述历史,就带着几位美国学生去贝太太家,代表哥大和张学良谈口述历史的事情.张学良一听很高兴,说,我对这件事有兴趣,早就想请你们做了.黎安友知道这事,就找她们理论:这是我们的工作范围,你们怎么可以做呢?张家两姐妹说,你们可以做,我们也可以做.她们姐妹俩是东北人,讲一口流利的东北话,赵四大为欣赏.她们又会找钱,开始去东北,得到辽宁省的支持,后来找了王允庆,王也给她们经济支持.她们最后说动张学良把资料通过口述历史办公室交给哥大.她们把张学良口述历史做了出来,但据郭冠英说,张学良对她们做的并不满意.口述历史,不能只听传主口述就能成文的,还需掌握大量的政治背景,要做很多补充,张氏姐妹对这些都是不知道的,她们无法胜任这样的事.这件事就这样给耽误了.张学良的政治背景丰富,可以做得比李宗仁的回忆录还要大.

  郑:你是口述历史专家,这次是否有些大意失荆州?

  唐:是啊,我忽略了贝太太是赵四的情敌.张学良还是老脑筋,像他这样的人有几位女人相伴有什么关系,赵四对他无可奈何.那天请他们来我家,我一手拉着张学良,一手拉着贝太太,从楼梯走到二楼,贝太太对张学良照顾得无微不至,很热情,从头到尾都有录像.这个录像开始拿到大陆去放,有人要讨好赵四,把录像做了拷贝送到台湾,赵四一看张学良和贝太太像夫妻一样,就很生气,大骂:唐德刚真不是东西,我对他这么好,他居然干出这种对不起我的事!赵四的确对我不错,请我吃饭,烧了整碗排翅,说她向来没有请大学教授吃过饭,我是一个破例.我也对赵四讲,汉公活得这样健康长寿,你的牺牲太大了.赵四说,那不是我的功劳,是蒋把他软禁了,否则他吃喝嫖赌,早就死了!

  后来,我去台北,还想做这件事,碰到赵四,她就是不理我.别人不知道我们认识,还向她介绍:这是唐德刚教授.她还是不理,转身离去.当时我还不知是什么原因.后来碰到张五,即张学良的五弟.在一起吃饭时,张五说,德刚,你闯了滔天大祸,我哥对你非常好,我嫂嫂对你深恶痛绝.我说,是什么事呢?张五说,你不是把我哥哥和爱丽丝搞在一起吗,我嫂嫂看了后对你深恶痛绝,她说我对那个姓唐的那样好,他怎么拆我的墙角呢!我和张五同年,都是属猴.张作霖的五姨太来了台湾,张五可能就是她生的.张学良口述历史没有做出来,和得罪了赵四也有关.

  这顿饭吃的时间很长,但我还是没能吃饱.

  (选自《聚散一杯酒》/郑重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本文结论:该文是关于再访唐德刚和张学良和述纠纷始末方面的相关大学硕士和几述纠纷始末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几述纠纷始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又见刘滠:听合唱交响曲《战争和和平》随想
2017年3月6日晚上,苏州音乐厅举办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音乐会 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陈正哲执棒,演奏了西方古典音乐 从节目单看,头尾各有一首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前者是关峡的第一交响曲,最后一曲是刘湲.

司马迁:听史上最牛段子手讲故事
提及太史公,很多人的印象是身残志坚的史学家 说起史记,就是一本厚重的史学书呗 这样的想法,司马迁只想给你一个白眼 若迁哥活在当下,什么吐槽大会奇葩说统统都能被他承包 不信我们就来看看迁哥是如何讲史记的.

张奚若:棱角分明是硬人
张奚若,他矗立教坛半个世纪,心寄黎民,眼观风云,敢讲真话、硬话,凭着知识分子炙热爱国忧民之心,将秦人刚直之风发扬到了极致,可谓近现代集志士与学者于一身的豪士   “中国的拉斯基&rdquo.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