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材料浏览

关于剪纸艺术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中国剪纸艺术溯源和美术动画利用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剪纸艺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2

中国剪纸艺术溯源和美术动画利用,本文是剪纸艺术方面论文怎么写与剪纸艺术和溯源和美术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剪纸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剪纸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中小学美术期刊中国美容医学杂志艺术期刊关于美术的论文

邱 岳1,黄权生2[作者简介:邱岳(1993-),男,山东青岛人,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动画创作;黄权生(1977-),男,重庆巫山人,博士,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重庆师范大学三峡文化中心教授,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民俗文化.]

(1.江南大学 数字媒体学院,江苏 无锡214122;2.三峡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民间剪纸艺术是流传于我国民间艺术中最为常见,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来源于古代巫师祭祀,随着中国纸张技术成熟而流入民间,并在春节习俗中得以传承和发展.民间剪纸艺术具有多样性,欣赏性极强,在中国动画舞台上曾独树一帜.中国传统剪纸动画具有中国特有的艺术风格,具有自己的特点.故将剪纸动画片的美术片制作,要继承和借鉴传统剪纸艺术文化内涵,推动剪纸动画的发展.

关键词:剪纸;动画;特点;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3-0094-05

民间剪纸艺术是源于民间并且流行于民间的艺术.剪纸是民间艺术中最为广泛,广大群众最为深爱的艺术品种之一.它的表达贴近生活,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数量庞大,而且由于材料使用简单易得,剪纸被广泛植根于中国民间.剪纸动画片是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美术创造的一种中国独有的美术片类型,而讨论剪纸艺术在中国动画片发展中的文化意义和应用前景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一、中国民间剪纸渊源考

《辞海》指出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的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剪纸的工具,一般只用一把小剪刀;有的职业艺人则用一种特制的刻刀刻制,称为刻纸.”[1]296作为中国剪纸,提炼其文化关键词是传统、民间、装饰、艺术、节俗、故事、职业等.

中国剪纸和其它的民间美术一样,其产生是为了适用而不只是为了审美需求.中国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生来就是为了生存而与自然搏斗的自然现象以及对“鬼”的恐惧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中国的剪纸生产,一些人认为中国的剪纸起源于宋代,有的说是起源于民间巫术.本文认为对中国剪纸的起源应与汉代,与中国纸张的发明相关.我们知道剪纸作为传统民间美术艺术,与民间节俗尤其春节节俗密切相关.例如中国春节的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 “彩胜节”、“华胜节”.晋宗懍《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綵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以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2]25这些“金箔伟人,华胜相遗”的习俗,具有悠久的文化背景.传说女蜗初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贴于屏风,也可戴之“头鬓”.又以“华胜”相互馈遗.这里“华”通“彩”,即剪纸或剪箔为彩,一贴屏风与门窗,一贴于“头鬓”,为节俗头饰.这些门窗贴剪纸和人戴“彩胜”(“华胜”)起到装饰,也如春节换新衣一样,起到去旧迎新的作用.故《荆楚岁时记》记载:“翦綵人者,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2]25

产生用金箔、布绢或彩纸装饰门窗和人佩戴的习俗,必然早于晋代,因为晋宗懍著《荆楚岁时记》记载该习俗之时,已经流传一些时间,故可能产生时间是汉代.汉代造纸术逐渐发达,也就是说剪纸艺术的产生是与中国造纸术是同步的,从艺术本身而言,剪纸开始使用金银箔和丝绢之物为饰物,剪纸的产生显然会早于汉代,但金银箔和丝绢之物名贵,普通人很难以之为饰物,故也必然难于在民间推广.由于纸张产生,对于剪纸艺术的推广具有巨大的催化作用,故汉代纸张成熟与中国春节剪纸习俗在民间形成和成熟是具有某种因果关系的.

剪纸习俗产生于汉代,形成“人胜节”、“彩胜节”与“华胜节”可能是晋代.如晋宗懍著《荆楚岁时记》认为:“华胜起于晋代,见贾充《李夫人典 戒》云 :‘像瑞图金胜之形 ,又取像西王母戴胜.’”[2]25“胜”为古代妇人戴在头上的一种首饰.如《汉书·司马相如传》:“戴胜而穴处兮”.颜师古注:“胜,妇人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2]28

“华胜”通“戴胜”,故剪纸艺术产生就可能在春秋战国了,因为《山海经》就至迟产生于此时,显然这时的“华胜”或“戴胜”是为神人,或者可通天、通神的巫师所佩戴,而非盛行于民间.如《山海经·西次三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3]226《山海经·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3]227《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3]227

由“戴胜”为西王母所专戴,可见其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或者说是司天、通天之神的象征或饰物.鉴于此,虽然剪纸艺术的盛行约在汉代,而形成节俗则在晋代,但其渊源来自于更早的通天巫师(西王母)的饰物“华胜”或“戴胜”.“华”通“彩”,亦通“花”.这些文化渊源与剪纸呈现的五彩缤纷图案和色彩是一致的.显然古之“华胜”或“戴胜”产生在祭祀之时,其形式庄重严肃,故巫师佩华服,戴彩饰以祭祀天地鬼神,祈求岁岁平安.到了汉代,随着巫师“华胜”或“戴胜”的流传,该习俗流入民间,加之此时纸张逐渐大量使用,民间有能力使用“华胜”或“戴胜”.在汉晋,剪纸贴屏风便形成了节日习俗.正如《荆楚岁时记》所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

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荆楚岁时记》记载:“荆人于此日(正月初七)向辰门前呼牛羊鸡畜,令来.乃置粟豆于灰,散之宅内,云以招牛马.”[2]25此习俗的文化功能是希望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盛行地域是今天湖南、湖北等地.我国剪纸窗花多十二生肖形象,其渊源可能与春节习俗有关.这就为今天的中国剪纸动画提供了艺术“原材料”.我们都知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剪纸运用到动画上,就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中国剪纸动画的特点

动画虽为舶来品,但进入中国后,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动画制作和动画美术片形式.作为具有传统文化中国元素的动画,如中国木偶动画、中国剪纸动画、中国皮影动画、中国戏曲动画、中国(水墨)绘画动画等,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中国剪纸动画,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中国剪纸动画制作手法和“原材料”都具有传统文化特点

中国剪纸动画作为动画中用“动”的剪纸“画”来叙述的影视艺术,即是以传统手工剪出来的“画”为根基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动画美术和艺术工艺形式.剪纸动画的特点是具有传统文化性,其手段就是剪纸艺术家用手、用剪刀剪出“画”来,每一幅剪纸都是独立的,但将许许多多的剪纸连接起来,利用人类连续看剪纸的时候,人的视觉会“暂留”的特性,即视觉系统传导的过程性,在剪纸动画画面快速切换,便无意中将各种剪纸画面形成连贯的、流畅的具有故事情节性的视觉画面.即使剪纸动画运用了现代的影视技术,运用了数字化的光学原理编辑或处理剪纸动画,但剪纸动画的内核即剪纸动画的“原材料”,来自剪纸艺术家的剪纸,出自剪纸艺术家的剪刀和奇思妙想,其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是无法抹杀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指南》指出:“传统文化乃是人类社会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它既可延长我们的精彩人生,巩固我们的生命积淀,亦可使我们增智,并焕发起我们对生活的.因此,遗产的价值很难用单纯的经济眼光加以衡量.”[4]5而剪纸动画虽为现代的影视形式,其内核显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其制作工艺的起点与剪纸过程具有传统性.

(二)中国剪纸动画内容都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点

剪纸动画内容是以电影为媒介展示出来的.而现代电影主要分为故事片、纪录片和动画片三种为主,而中国剪纸动画片这种电影形式的主要内容,具有明显的中国民族文化特征.剪纸动画和其他一般动画化最大的区别除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性外,就是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性.首先中国剪纸(Chinese paper cutting,Chinesepaper-cut)是中国民间美术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5月20日,也是中国剪纸美术艺术被国务院批准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中国剪纸最终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剪纸艺术既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其也是世界新文化的一部分,其借助新的文化传播媒介,能焕发出新的光彩.而中国剪纸动画片是剪纸美术艺术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剪纸动画是融入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一种综合影视艺术.它是集合了中国传统节俗文化、民间装饰文化、民间故事文学文化,并运用电影和数字媒体的编辑手段,运用摄影将一张张独立的剪纸“画面”连接成一个个故事画面,并结合特殊的音乐和语言文学艺术等众多艺术打造的特殊的影视艺术表现形式.特别是剪纸动画的“原材料”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形成的故事“画面”都具有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色.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指南》指出人类发展新文化主要依附于两条途径:“一是向异文化学习,从别人的文化中汲取营养,滋润自己;二是向自己的祖先学习,从自己的传统中吸收精华,发展自己.”[4]5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就是向我们的祖先学习,从中国民族文化中吸取精华,发展并发扬民族文化.而中国剪纸动画是典型的“向自己的祖先学习,从自己的传统中吸收精华”,是发展自己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中国剪纸动画具有中国节俗和神话传说特点

中国剪纸动画具有中国节日性、民俗性和神话传说性.先看我们熟知的《哪咤闹海》、《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等神话传说动画,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就有剪纸动画、戏曲动画和木偶动画形式.而剪纸最常表现动物,其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则是剪纸艺术和剪纸动画的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

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以节日岁后第七日为人日.董勋《问礼俗》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帖人于帐.”[2]25春节之时,剪鸡贴在门上,将剪好纸人贴于蚊帐(窗户).这里人日就含有十二生肖中的六个生肖,而这些生肖是剪纸艺术必不可少,甚至在节日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对象.中华民族的每一种生肖(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相生相克的朴素的哲学观念阐释系统,成为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最主要的表现内容.十二生肖是中华民族的十二个吉祥物,是民间娱乐文化活动的重要象征,自然也成为剪纸动画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

十二生肖融入中国节日文化,贯穿在生产和生活的民俗活动中,十二生肖由动物上升到中国民族的重要神格,接受民间的尊崇和膜拜.在剪纸艺术中实现了动物和神灵崇拜的结合,甚至有图腾崇拜意味.文立磊在《浅谈民间剪纸的源流及美学价值》一文总结道:“民间剪纸的种类极其丰富,用途十分广泛.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材内容和造型与劳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密切相关,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情趣,反映他们的美好理想和愿望”[5].民族剪纸题材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劳动群众充足的想象力以及对新的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在民间艺术类别中,民间剪纸,其材料最为简单,只有一把剪刀、一块红纸或白纸等.故而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消费群体和创作群体,形成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拥有深刻且深厚的文化意义.

(四)中国剪纸动画具有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特征

21世纪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是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新兴行业,而其发展又离不开教育产业的发展.作为文化产业的动画影视也附带有教育的功能,其自然而然成为教育产业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民间剪纸的文化意义体现在它的知识传播、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剪纸平时与千家万户朝夕相处,节日时老百姓将剪纸贴在自家的窗户以及门框上.潘瑶在:《民间艺术剪纸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一文指出:“人们长期受到浓厚的民间艺术氛围的熏陶,以使明事理、知礼仪、晓廉耻,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作用,因而,民间剪纸承担了文化传播的载体和社会教科书的重要角色”[6].剪纸艺术具有故事性,能将传统的美术装饰和现代影视传媒有机结合,而将剪纸艺术运用到动画片制作并借此弘扬传统文化将是一举多得的文化传承形式.

剪纸动画的文化内核来自民间的传统文化,其内容形式往往带有强烈的剪纸艺术家原创色彩.剪纸艺术家的阅历、地域、思想和历史条件以及幻想世界影响着剪纸艺术的创作.这些创作都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生产的社会基础上,其创造目的和艺术表现都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主观或客观的教育效果.

动画往往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幻想世界,其内容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根源于传统文化的剪纸动画,也万变不离其宗,其传承传统文化和具有社会教育的功能最能体现剪纸动画的文化价值.一般动画片其受众主要是青少年和儿童,剪纸动画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媒介,更要考虑其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的作用,在创作剪纸动画的时候,要注重这方面的规范和引导.

三、中国剪纸动画的发展展望

中国剪纸动画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还具有节俗性、民族性,同时兼具影视传播和教育功能.其在表现形式上是影视动画,具有商业性、故事性、简洁性、场景性、具象性和科幻性等特征,故剪纸动画未来的发展需要与数字化影视的发展趋势相结合.

(一)传统剪纸动画制作与数字技术相结合

剪纸动画涉及需要人工通过摄影机将剪纸图像“画面”输入或转化到影视机器设备,剪纸动画的原材料“剪纸画”的手工制作效率比较低.在21世纪的今天,显然难以满足现代数字化传媒的需求.在大部分传统剪纸动画中,主要人物的特殊情态是经过不同的镜头转换以及表情的变化而体现的.这种在瞬间完成的互相转换,感染力十分震撼.因为这个原因,造成主要人物角色的形态表情表现看起来浮夸.故而造成了它的缺点就是在许多不同情节的处理十分困难.

随着科技技术不断进步,在电影动画制作中许多重要的部分都是利用数字特效来实现的.如“数字技术己经应用于手绘2D角色的上色、3D动画制作、动画剪辑 合成、特效制作等环节.数码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动画片制作的效率,缩短了制作周期,这对于降低动漫制作成本、提高制作水平有很好的促进作用”[7].“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人们对动画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以往,人们认为动画片是儿童的专属产品,动画片是儿童教育的辅助手段,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手段.现在,动画不仅成为青少年的专属品,而且也逐渐为成年人所喜爱.动画所面向的对象和功能均发生了重要变迁.在电视上,我们已经能看到大量使用二维动画软件制作的剪纸动画”[8].故传统剪纸动画制作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是未来剪纸动画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剪纸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结合

剪纸动画的发展过程要注重剪纸动画自己本身的内涵,更要对人们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所期望达成的目标有着清楚的认知和理解.中国动画从来都注重艺术性与民族性结合,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民族传统艺术风格的动画作品.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努力将那些能够深刻体现民族艺术的剪纸动画推向国际市场.剪纸动画发展的有效途径,需要中国剪纸动画富有时代性的特征和民族的文化属性,才能推动中国剪纸动画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剪纸动画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性以及显见的中国特色,为我国正在逐渐走向创新之路的原创动画发展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这离不开许多优秀的老一辈艺术家所做出的贡献.中国动画产业的不断创新缔造正是通过取之不竭的传统民族艺术来实现的.“中国动画应该‘探索民族风格之路’.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向‘中国学派’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原创道路,将剪纸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数字动画相结合,创新中国动画,传承经典艺术”[9].

剪纸是一种传统美术艺术,也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太多值得欣赏、传承的精髓,可为中国动画创作提供无限的活力.中国剪纸动画艺术是中国动画的灵魂与核心,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地位.在现代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中国动画片需要摆脱之前老套的动画创作模式束缚,融剪纸艺术于其中,在创新中发展,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全球动画之林.

注 释:

[1] 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

[2] 宗懍原著,谭麟译注:《荆楚岁时记译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

[3] 袁珂:《中国神话资料萃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

[4]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指南编委会:《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指南》,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7年.

[5] 文立磊:《浅谈民间剪纸的源流及美学价值》,《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第4期.

[6] 潘瑶:《民间艺术剪纸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大众文艺》,2011年第24期.

[7] 王睿:《浅谈数字技术在剪纸动画中的应用》,《大众文艺》,2013年第12期.

[8] 张雅洁、居全伟:《探析儿童动画片的寓教于乐》,《动漫研究》2010年第24期.

[9] 杨洋:《剪纸动画与新媒体是时代的文化传承》,《今传媒》,2017年第2期.

责任编辑:王作新

文字校对:孙 珂

该文总结,这篇文章为一篇关于剪纸艺术和溯源和美术方面的剪纸艺术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剪纸艺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水墨画
谭子颖中国的教育日益注重国民素质的教育;“教育”一词不再陌生——因为大家都注重教育,把教育定向于与世界接轨的“标准途径”;大部分.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和现代服饰设计的融合
钟娜娜,陈政涵(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 东莞 523083)【摘 要】中国传统剪纸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种传统艺术,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本文从镂空纹理手法和阴阳对比手法进行阐述,将其与现代服饰融合运用在.

高中美术教育和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融合
摘要美术作品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同时,还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勃勃生机 美术艺术凝聚人类智慧,继承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 因而,美术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重点讨论高中美术教育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