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提纲>材料浏览

关于创新实践类论文怎么撰写 和结构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实践基地建设类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创新实践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4

结构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实践基地建设,该文是关于创新实践类在职开题报告范文与本科和结构工程和毕业设计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

创新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创新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工程造价毕业设计论文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设计本科毕业设计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摘 要]本科毕业设计是锻炼学生综合技能、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背景下,高校应结合目前结构工程毕业设计所存在的脱离实际的问题,建立基于产学研培养模式的结构工程方向本科毕业设计创新实践基地;以实际工程为毕业设计背景,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对知识的整合与创新.创新实践基地的建立,实现了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内涵要求,为结构工程方向毕业设计改革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毕业设计;实践基地;结构工程;高教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2-0001-04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毕业设计质量直接反映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1]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其调查研究、查找阅读文献资料能力,加强其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过程.特别是对工科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是提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2]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工程方向来说,毕业设计是本科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及相关专业理论和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结构问题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北京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基于多年的管理和实践经验,与多个设计、研究单位共同建立了结构方向毕业设计创新实践基地,促进校企双方产学研合作,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为结构工程方向毕业设计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一、目前结构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脱离实际、缺少固定的实践基地

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和土木工程行业的关注度增加,结构工程学生数明显多于以往.在进行毕业设计时,高校没有太多相关课题或缺少校外企业、研究院的工程背景资料,只能由教师自拟题目,这就容易出现学生毕业设计选题脱离实际工程的情况.仅凭书上的知识,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复杂的实际应用,不能达到企业用人的标准要求.

(二)选题单一、研究无深度、缺乏创新

由于毕业设计经费不足,完成实际工程课题对学生及学校来说都有一定难度,因此大多数结构工程毕业设计都是由指导教师拟题,要求学生完成建筑设计、结构计算和施工图绘制等任务,多数题目以教学楼、办公楼为设计对象,以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型式进行设计和计算.这造成了本科生毕业设计内容单一,研究深度不够,学生只能对千篇一律的简单框架进行计算,难以提出创新点和难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用有限.

(三)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重视度不够

毕业设计布置时间多为第八个学期,本科生已基本完成相关基础和专业课程内容,开始进行毕业论文写作和毕业答辩准备.一方面学生面临着毕业找工作的问题,不少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同时要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以求丰富实习经验,这就使得学生没有足够时间来进行毕业设计,因此对其积极性和要求不高,难免出现论文抄袭、修改范例等现象.另一方面,学校作为毕业设计的发起者和评价者,忽略了毕业设计内容和毕业设计形式的重要性,谋求高通过率,降低了毕业设计质量的评判标准.

结构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教学资源紧缺,[3]而拥有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的企业能提供必要的实践环境,充分利用校外企事业资源成为有效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

二、以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为基础,建立创新实践基地

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最早于1906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提出,结合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各自的优势,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加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产学研的兴起在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目前国内产学研合作模式还缺乏有效的运行和保障制度,这成为国内产学研发展动力不足的最主要因素.[4]目前国家首次在正式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指出,要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创立学校与企业、研究院所联合培养的新机制,促进高校、研究院和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结合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和上述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产学研合作培养为基础,联合校外企事业单位,共同建立毕业设计创新实践基地的一体化培养模式.

(一)创新实践基地培养目标

1.结合实际工程,完成毕业设计.以创新实践基地的实际工程为工程背景,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选取具有实用性的内容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创新实践基地所接触的和拥有的工程项目不仅数量多,而且贴合目前行业发展趋势,学生能接触到新的结构体系、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这些新知识又是以校内课程学习为基础的,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保证了毕业设计的真实性和可行性,有效地解决了毕业设计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的问题.

2.丰富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企事业在招聘时比较看重毕业生的实习经验,而学校组织的传统实习多是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对学生技能、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通过创新实践基地实践学习,让学生在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的带领下跟随实际工程进度,参与项目分工合作,能使其积累实践经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水平.

3.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目前高等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创新人才将成为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教学内容和目标.近年来,国家在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高度重视,《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5]指出,创新型人才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品格和积极创新的精神;高等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知识人才,更要培养有素质、有能力的人才.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统筹校内外资源,学生进入创新实践基地学习、生产和研究,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度改革和发展.

(二)创新实践基地优点

在创新实践基地,学生以实践生产、研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并结合实际工程背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并探索新的解决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巩固了知识理论,培养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在创新实践基地的学习和工作,与职场人员的接触和交流,使学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合作精神,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了充足的前期准备.

目前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大部分停留于表面,如组织学生参观实习、观摩工作生产流程等,实习效果有限.高校担负着为社会提供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建立校外创新实践基地是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建立创新实践基地,一方面,能与市场接触,了解市场专业人才需求,接触相关行业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与发展前沿接轨,更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学校还能得到企业的资金和设备等资源支持,弥补了学校不足之处,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实力.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创新实践基地的建立,为企业优先挑选人才、培养人才提供了机会,相应地减少了招聘和试用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9]具有一定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对企业的生产和科研有一定的帮助,并且能得到高校教师的专业技术指导.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其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是对自身创新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此外,企业与学校合作,还能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更能吸引优秀人才.

三、创新实践基地管理模式和考核方法

(一)培养基地的选择

学生进入企业,脱离了学校的直接管理,企业要满足学生的实践和生活条件,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由学校、学院主要负责创新实践基地的选择,其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基本资质齐全,有较强合作意识,愿意为基地建设提供支持并有招收毕业生就业意向的企业.

2.在生产、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具有行业代表性,有一定规模,能提供必要实践环境的企业.

3.与学校有一定的合作基础,有共同价值追求和文化,有创新意识和视野的企业.

学校与符合条件的企业共同建立校外本科毕业设计创新实践基地,并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学生和企业要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三方的职责和义务.以北京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其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等设计与研究单位具有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对于部分已有签约实习意向的毕业生,也可应用人单位的实习要求,经学校、学院审查后,学生在用人单位将岗前培训实习与毕业设计工作相结合,同时完成这两项工作.这样能加深企业和学生双方的相互了解,缩短学生毕业进入企业的适应期.

(二)实习前的准备

学生进入创新实践基地前需要进行思想动员、纪律和安全教育、签订合作协议和相关技能培训.企业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需要学生提前做好思想准备,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实践目标.学生应根据任务要求熟悉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基础,还应熟悉企业办公标准、系统运行等,并遵守企业相关的纪律.

毕业生到企业实习,需要相关企业人员进行配合.一方面,企业领导应处理好毕业生与员工的关系,不能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让毕业生进行大量劳动工作,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休息.另一方面,工程技术人员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没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学校和企业应组织相关的教学技能培训,让学生和企业人员双方在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协调的工作.

(三)管理模式

企业负责创新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与学校共同制订学生创新实践培养方案;学生管理以校外负责单位为主,学校为辅,设立“双导师”制度,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技术员作为校外主要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指导及全面的科学管理.

校内导师应结合校外指导教师依据实际工程分配给学生的相关任务与学生校内知识框架进行衡量和协调,使题目既具有前沿性、实用性,又要避免学生因题目过难过深而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学生每周对校内导师进行一次汇报,导师了解进展的同时解答学生遇到的困惑.校企除共同建立实践教学内容外,还应建立信息反馈平台,对于工程任务进展过快,学生跟不上进度或是学生消极怠工等情况,校内导师应与校外导师及时进行沟通,积极协调各方.

(四)考核方法

以往的毕业设计考核方式是各评审教师对学生最终设计的工作量和临场答辩情况来进行评价,评审教师并未深入了解个毕业设计过程,不能客观、全面地做出评价,这也是毕业设计常见的问题.因此不仅毕业设计的形式需要改革,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也需进行同步改革.考核方式应结合学生在创新实践基地中所完成的任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毕业生最终的成绩由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出勤情况及校外导师评价三部分共同组成.其中,毕业论文反映了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创新性和实用性;答辩成绩体现了学生对完成任务的熟悉程度和临场语言表达的能力;出勤情况及导师评价则是学生参与实践积极性的重要指标,包括了在创新实践基地的出勤情况和校外指导导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毕业设计是整个过程的综合评价而不仅仅是对最终结果的评价,贯穿于整个实践过程.高校应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实现毕业设计应有的意义.

四、创新实践基地保障模式及可持续发展方法

国外产学研合作的重要驱动机制可分为保障机制、反馈机制和动力机制[7],对校企合作发展、管理和完善有着重要推进作用.

(一)保障制度

高校和企业利益出发点不同,高校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的;而企业是生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产品,以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企业作为提供创新实践基地的一方,提供实践所需环境和主要合作经费,承担着责任和风险,但经济收益甚微,这是目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若有损害利益的行为出现,则合作难以继续下去.因此校企双方应当秉持有效合作的原则,建立“双赢”的保障制度对创新实践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完成培养目标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效益.

高校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关键,是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结合的关键.高校应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努力自我完善.

1.社会在不断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在改变,高校作为人才高等教育的承担者,以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主要任务,要加强实践教学,避免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

2.高校需要对学生的教学管理、培养方法等进行改革,积极与有较强实力、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企业寻求合作,拓宽合作领域,逐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高校需要建立一批专业的师资队伍.不仅学校的学生,高校的青年教师同样也存在着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问题,可以让青年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创新实践基地工作中,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师资队伍.

企业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合作伙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重要力量.企业需要转变由人才选拔到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理念,需要意识到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将人才培养纳入日常工程进程当中,与高校积极合作建立创新实践基地,与高校教师共同组成人才培养队伍.

此外,政府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和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制定积极的政策和有力的保障制度,推动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合作,除了自身的发展因素约束,也需要外界的权威力量来保障.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例,产学研合作的外部保障主要来源于政府,一方面有较为完整的法律法规等保护产学研各方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政府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优惠和经费支持等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在学术和产业之间建立共同利益区,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8]我国目前虽然有指导方针和指导原则,但政策、法规和建立专项基金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基地健全和评价方法

创新实践基地是发挥各方优势,实现多方互利互赢的方式,其合作结果的好坏是评价合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创新实践基地的发展和健全程度.合作模式、协调方式等合作行为需要根据必要的反馈机制进行调整和完善.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并解决,使教育设备资源、资金能得到保证,提高合作的绩效.

在每批次毕业生完成毕业设计后,高校要组织学生、校内外导师进行一次交流会,对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探讨,对创新实践基地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分别从实践投入、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三个主要方面对创新实践基地进行评价.实践投入包括人力投入、设备投入和政府、学校、企业三方资金投入等.实践过程包括合作主体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实践结果包括专利申请数、联合发表论文专著数、项目合同及研发课题完成数等,反映了创新实践基地在生产和创新方面的能力.要综合以上三方面的评价和遇到的合作问题,分析并总结创新实践基地的实际效果与改进措施,从多方面完善和提高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水平.

(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创新实践基地的建立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其为土木工程专业结构方向毕业设计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并能将毕业生培养成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创新实践基地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对共同利益的追求,来源于各个主体的发展需要,校企合作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实现企业人才选拔、高校人才培养、学生自我成长的共赢目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和学校主体应从自身做起,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人才强国有深刻的认识,转变学校专教育、企业专生产的陈旧理念,以自身发展为目标,不断加深校企合作,统筹教育资源,制订科学合理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有能力、有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2] 韩建海,杨晓英,夏新涛,等.对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探讨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7(3):90-92.

[3] 唐红元,刘保县.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4):62-64.

[4] 张炼.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05):10-12.

[5] 雷家骕,曹胜利.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1.

[6] 沈春华.建立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校外教学基地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1(19):43-44.

[7] 段丽华.国外应用型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驱动机制——以伯顿·的“三角协调模型”为分析框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3):82-90.

[8] 蓝晓霞.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保障机制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4):146-151.

[责任编辑:刘凤华]

总结:这篇文章为关于对写作本科和结构工程和毕业设计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创新实践本科毕业论文创新实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有帮助.

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的整合模式以社会工作本科专业为例
冯敏良(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2)摘 要 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是社会工作教学中两大核心议题, 其隐性或显性存在的问题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践中备受专业关注 它们何以摆脱各自的威胁或.

让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真正活起来
摘要毕业设计是本科生毕业前最后一个实践环节,它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呈现下滑趋势 高校应以毕业设计环节为主线,对“学分制”、“导师制.

对提高地方院校水工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性
1 引言通过毕业设计这座桥梁可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地从理论学习过渡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毕业设计训练的就是学生运用已经学习的基础理论、技能和方法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整个训练过程也有利于加强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