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材料浏览

关于新模式方面论文例文 跟国家大剧院唱片出版新模式以歌剧电影系列为例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主题:新模式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8

国家大剧院唱片出版新模式以歌剧电影系列为例,本文是有关新模式论文写作技巧范文与国家大剧院和唱片和歌剧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新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新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国家出版总署期刊查询健康大视野杂志毕业论文题目大全集国家人文地理杂志

国家大剧院自2007年12月开幕运营之初,即确立“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办院宗旨以及“艺术改变生活”的核心价值观,始终潜心艺术的创作与生产,其中歌剧、音乐会是大剧院艺术生产创作的主打艺术门类.为让高雅艺术借力数字科技扩大影响、惠及更多观众,国家大剧院于2015年11月正式注册成立北京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唱片公司”).作为国家大剧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唱片公司赋有传统表演艺术机构向数字化领域进行探索的战略意义.

唱片公司成立后,即正式出版由大剧院出品的歌剧电影、音乐会及项目DVD、CD音像产品,其中歌剧电影出版项目是重中之重,目前已出版歌剧电影十余部.国家大剧院歌剧电影在短短几年内,在音像市场相对低迷的形式下迎难而上,逆势前行,之所以能取得了一定成果,源于探索出唱片业与表演艺术机构相结合的崭新模式——

一、丰硕的剧目制作成果,为国家大剧院歌剧电影出版奠定基础.

开展艺术生产,自国家大剧院运营之初就被列入剧院的发展愿景.它既是剧院专业水准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又是剧院艺术创作水平与艺术生产能力的展现.近十年来,剧院工作者们积极开展剧目创作实践,从创意开始,积极尝试,步步深入,共制作七十余部剧目,演余场,涵盖歌剧、京剧、话剧、舞剧、音乐戏剧等多种艺术门类,在艺术生产创作之路上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剧目制作是一个剧院艺术创作水平与艺术生产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一种文化担当.在各类表演艺术中,歌剧是最综合、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堪称艺术上的明珠.西方歌剧在其四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上万部剧目,其中多部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建院之初,在没有制作团队、尚无任何制作经验的情况下,国家大剧院首先选择制作西方经典歌剧作为艺术生产的起步,向西方学习,向经典致敬.

在歌剧制作的过程中,国家大剧院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制作模式,并形成了完整的制作体系.2008年3月,首部自制歌剧《图兰朵》亮相,此后,又陆续推出了五十余部自制歌剧,这门源自西方的高雅艺术,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焕发出了新的生命活力.

(一)国内歌剧电影制作的可行性

歌剧电影作为歌剧与电影这两种艺术体裁联姻而产生的艺术品种,其魅力和价值不仅在于能够将歌剧院里那些名家汇集、水准精湛的歌剧制作拍摄下来而不至于在演出后令人遗憾地“一去不复返”,还在于作为集合了歌剧与电影两大艺术王国精华的新的艺术形式,它有着新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包括对舞台时空的拓展以及对人物心理的揭示.这两门艺术的结合基于二者内在的亲和力.早在有声电影出现之前,电影这一年轻的艺术即垂青于歌剧,致力于将一部分歌剧观众吸引到电影院里;1915年,有着传奇色彩的电影制片人塞西尔·德米尔将女高音歌唱家杰拉尔丁·法勒主演的《卡门》搬到了大屏幕上,成为最早的早期歌剧电影.而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向谭鑫培祝寿而拍摄的京剧《定军山》,如果我们将京剧视为广义上的以音乐承载戏剧的艺术品种,那么,中国也是最早拍摄歌剧电影的国度之一.

2015年12月,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先生出版了《剧院运营管理》一书,毫无保留地将国家大剧院成功运营的经验总结出来,为国内外表演艺术领域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全国剧院行业、高校艺术管理专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专著的附录部分专门介绍了如何进行剧目制作、品牌宣传推广,这些理论和经验的总结,对于歌剧电影的制作与发行起到很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为了突破剧场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把中国的好故事、好声音更广泛地进行传播,将这些精彩的歌剧表演瞬间变为永恒记载,同时将现场歌剧表演这一小众艺术通过电影这一大众渠道进行传播,让更多海内外观众欣赏到“NCPA制作”的魅力.2013年5月国家大剧院开始了歌剧电影录制工作,启动了高清歌剧电影的拍摄制作计划,成为国内首家试水将世界经典舞台版歌剧拍摄成歌剧电影的艺术机构.

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电影,始终将品质与创新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本着成熟一部拍摄一部的宗旨,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电影,始终将品质与创新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注重视觉和听觉上“数字高清、环绕音响”的双重震撼,所拍摄的都是国家大剧院经典优秀剧目的最佳版本.剧院坚持邀请国际专业团队负责影片拍摄和后期制作,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让广大观众拥有更好的歌剧欣赏体验.截止目前已经拍摄了《纳布科》《图兰朵》《天下归心》《奥赛罗》《阿依达》《西蒙·波卡涅拉》等二十余部歌(京)剧.

与现场演出不同,歌剧电影将古典的歌剧舞台表演与现代的电影手法艺术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被视为一种再创作.精心的剪辑、清晰的特写镜头、专业加工的音效,全面革新和提升了观众欣赏歌剧的原有方式.此外,歌剧电影的观众除了能欣赏到全剧演出,还可以透过屏幕了解歌剧制作的彩排、场外取景、后台花絮、主创人员采访等精彩内容.

国家大剧院歌剧电影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西方艺术机构制作歌剧电影相比,仍然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比如制作流程标准化、团队分工与业务专业化水平、项目完成周期过长、发行渠道开拓等等问题,制约着歌剧电影的发展.因此,国家大剧院在不断完善歌剧制作的同时,不断向国际先进经验学习,将中国歌剧电影发展事业为己任.

(二)国外歌剧电影发展现状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声光电的发展,歌剧艺术除了好听,也更加好看了,歌剧走到了前所未有的极致阶段.数字技术的发展让歌剧走出歌剧院向外界传播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等许多西方著名剧院都纷纷尝试歌剧电影的制作与直播,在品牌影响力和票房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录制制作的歌剧项目是最多的,达到一百多个品种.通过这些影片的传播,大都会歌剧院声名远扬,那些经典制作和音乐会也都永久留存了下来.歌剧电影也为大都会的复兴做出了贡献.2006年4月,曾经是索尼音乐影像业务的总监的皮特·盖博,在出任大都会歌剧院总裁后不久,就开创性地推出了“大都会歌剧院高清直播”( Met Opera: Live in HD)系列,让当时一蹶不振的大都会歌剧院重振雄风.仅20美元上下的票价,便可让200万名观众和纽约人一样欣赏大都会的演出.仅2010年,大都会歌剧院就将歌剧送入了全球1500个电影院,其中620个位于美国,72个位于英国.在艺术上获得很好的口碑,商业上也赚得1500万美元.

英国皇家歌剧院是英国最顶尖的歌剧院,其影院直播项目启动于2009年第一直播季(2009/10)制作了4个项目,主要以录播(录制+后期制作+影院放映)方式进影院.第二直播季(2010/11)项目数量增加到6个,其中3部录播、3部直播.之后,随着直播技术的日趋成熟和观众认可度的不断提升,从2011/12直播季开始,英皇所有录制项目都采用直播方式呈现.值得一提的是,英皇联合RealD公司在2010/11演出季开启了3D直播创新,3D版歌剧影片《卡门》创纪录地在全球1500家影院上映.2014年,11部歌剧电影在48个国家超过2000家影院直播上映,歌剧《艺术家生涯》和《唐·乔万尼》在全国进行了22场BP现场免费大屏直播.此外,2部制作在BB台播出,16部制作在SkyArts2台播放,15部在BBC3电台播放.其中《唐·乔万尼》在BBC直播吸引了18,500观众.2015/16直播季项目数量更是达到14个,歌剧、芭蕾各有6部在影院直播,另有2部在户外大屏做公益直播.统计表明,电台和电视台的直播数量均稳中有升.

七年间,在制作方式调整演变的同时,与英皇影院直播项目签约的国家及影院数量也得到迅猛增长,2009/10直播季仅覆盖3个国家、44家影院到如今已经覆盖48个国家、超过2000家影院,仅英国本土的签约影院数就达到440个.院线观影人数逐年增加,2009年全球观影人数为60000人次,2014年仅英国本土就有373,300人次(其中86%为非伦敦地区),外加海外356,300人次,共计超过73万人次.另有47,900位观众通过户外大屏直播的方式观看了歌剧电影直播.通过BB和SkyArts2两大电视平台,使歌剧爱好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中收看歌剧现场直播,真正实现了把歌剧院搬回家的愿望.

伴随着社交媒体和移动视频网站的崛起,视频网站的频道和社交媒体*都积累了大量粉丝数.英皇从2009/10演出季开始在iTunesU上线,并且成为当年第一家在ITunesU平台上线的艺术机构.此外,每月有超过二十七万的观众在视频网站(如:YouTube)的英皇频道上观看英皇歌剧电影的相关内容.截至到2014/15年度,英皇收获了二十多万的facebook点赞、十三万多的推特粉丝以及五万多的ins粉丝.另外,在YouTube频道上平均每月有接近三百八十五万分钟的影片播放量.通过新媒体不断扩大了英皇歌剧电影直播的粉丝参与度.

意大利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出版了近百种歌剧、芭蕾舞剧和音乐会项目.斯卡拉出版的歌剧录制经常有诸多一流歌唱家参与.例如1981年,斯卡拉制作的由泽菲雷里导演的《丑角》和《乡村骑士》实景歌剧电影,多明戈、斯特拉塔斯、奥布拉卓娃等人参加演出.直到目前,斯卡拉歌剧院的影院直播仅限于意大利国内范围,还未到达其他国家.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在歌剧传播方面有别于前面提到的几家歌剧院:推出了网上高清直播.2017年,该剧院将挑选十个剧目直播,包括《魔笛》《灰姑娘》《蝙蝠》等.每部剧收费14欧元,远低于几百欧元的现场门票费用.

意大利维罗纳圆形剧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歌剧院,以其宏伟的古建筑而著称于世.每年六七月的歌剧节云集众多明星,欧洲的电视台总是直播多场演出.2012年,他们还制作了3D版的《阿依达》,由中国歌唱家和慧担任主演.

国外著名艺术机构在歌剧电影制作与传播方面一直起着先锋的作用.眼下有足够经济实力制作歌剧电影及相关配套平台的歌剧机构仍然凤毛麟角,而且仅限于全球最著名的几家大型歌剧院.这些剧院的共同特点是: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拥有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同时,代表当今歌剧艺术演出最高水平.毕竟,对于市场来说,有人能够花钱在互联网和电影中欣赏歌剧绝然不仅是为了体验这一全新的欣赏方式,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对内容质量的信赖才促使他们进行这一消费.对于歌剧电影来说,传播是手段,内容是王道.这些已经和正在实现歌剧银幕化和网络化的歌剧院,他们显然有信心让全世界的古典音乐迷为这一全新的欣赏方式买单.

(三)国家大剧院对外歌剧电影制作定点调研与国际交流

为了更好地提升国家大剧院歌剧电影项目水平,剧院派专人对英国皇家歌剧院歌剧电影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从英皇歌剧院歌剧电影的历史、现场录制与直播、后期制作、发行等业务深入调研,了解了英皇高质量歌剧电影制作的全流程.

通过与英皇歌剧院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深入探讨后,全面了解到英皇歌剧电影的拍摄理念、制作的全流程,尤其被英皇团队的敬业精神印象深刻,一部歌剧电影的诞生承载着太多员工的心血.同时,通过交流,中国国家大剧院电影制作的许多方面也得到了英国同行的肯定和认同.从而更加坚定了国家大剧院对国内歌剧电影事业发展的信心.

2016年7月15日,由、国家大剧院联合主办“2016国家大剧院国际歌剧电影展”隆重开幕.这是中国举办的首次国际性歌剧电影展映活动.国家大剧院与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法国巴黎国家歌剧院等歌剧电影制作方面的顶尖剧院共同参与展演.这是中国歌剧作品在全球平台上的一次集中亮相.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在全国8个城市、10家影院的黄金时段,放映《白毛女》《骆驼祥子》《卡门》《托斯卡》《约兰塔公主》《霍夫曼的故事》等13部代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准的歌剧电影共计208场,同时还策划了歌剧电影工作坊、歌剧导赏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这些歌剧电影及其活动的背后,都凝聚着众多舞台艺术家、电影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歌剧电影进入院线,借助发达的院线宣传与票务系统,通过市场化手段吸引观众,这是此次歌剧电影展与之前的最大不同.本次影展的反响和效果远远超出了预期,给主办方带来一站又一站的惊喜,在拓宽进入电影院的观众群体的同时,也拓宽了高雅艺术的受众.几乎在每一站都有不少观众在怀着好奇心看完第一场之后,连买13场,出现了剧剧不落的“包圆”景象.

二、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为国内歌剧电影的出版提供助力.

国家大剧院发行自主品牌唱片,从当今全球古典音乐发展的角度看,体现了“一逆一顺”的特点.首先是在整个唱片行业并不景气的情形下,大剧院逆流而上,发行自主品牌唱片可谓难能可贵.同时,国际各大音乐机构,包括乐团、音乐厅都在尝试利用自身品牌基础,去唱片公司化、自主化地发行影音制品,因此剧院推出唱片品牌,又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一)国家大剧院自主品牌唱片向世界推介中国

自2015年11月,国家大剧院成立国内首家表演艺术机构附属唱片公司开始向世界推介中国,2016年10月,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及其旗下品牌NCPA CLASSICS(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首次亮相公众视野,标志着“国家艺术航母”的功能触角进一步延伸至数字化出版发行领域.

伴随着数字科技迅速发展,传统表演艺术机构如何能够顺应时展,借力数字科技扩大影响、惠及更多观众,成为不少艺术机构探索的课题.近年来,不少国际知名艺术机构纷纷开始新的尝试,如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德国柏林爱乐乐团、英国伦敦交响乐团、荷兰皇家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等都相继发布了自己的唱片厂牌,并推出了成系列的实体和数字音像产品.

国家大剧院涉足数字出版发行领域,成立唱片公司,并推出自主音乐品牌NCPA CLASSICS,在国内综合性表演艺术机构中亦属首家.国家大剧院敏锐地捕捉到了艺术市场的发展趋势,唱片公司的成立对大剧院于而言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它使大剧院具备了以数字化的手段制作、发行音视频产品的能力,并对节目版权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运营.这不仅让大剧院众多优秀艺术资源得以以实体唱片和数字出版物的形式流传下去,而且进一步拓展了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功能和外延,极大地增加了国家大剧院品牌的附加价值及传播影响.

唱片公司的成立以及NCPA CLASSICS品牌的推出,一方面可以让舞台上的经典瞬间永驻,同时又能够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欣赏到国家大剧院的高雅艺术成果.NCPA CLASSICS品牌产品将成为中外艺术交流的纽带和桥梁,为扩大国家大剧院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为高雅艺术的传承和传播以及中国优秀原创艺术作品走向世界起到重要作用.可以说,唱片公司的责任和使命就是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推介中国.

(二)国家大剧院探索唱片业与表演艺术机构结合的新模式

当前,传统唱片行业正面临数字化的挑战,科技的发展及载体的更新只是一部分原因.更值得深思的原因是中国音像出版行业一直面临着盲目复制的滥觞.好的原创内容,真正的精品势必会被广泛流传.国家大剧院作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表演艺术中心,拥有高水平的管弦乐团和合唱团,每年源源不断的推出优秀原创作品,这就是NCPA CLASSICS这一品牌创立的基础.而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鼓励和指导文化产业尤其是音乐产业的发展,也为唱片公司的成立提供契机.

作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附属机构,国家大剧院唱片公司所生产的系列产品及服务紧密围绕国家大剧院的艺术生产和演出,依托大剧院丰厚的艺术资源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音视频录制,探索唱片业与表演艺术机构结合的崭新模式.要求公司在选题策划、内容质量、产品包装、品牌建设与推广传播等各个环节建立较高的标准和规范、寻求创新并兼具国际视野.唱片公司秉持“品质至上”的理念,通过不断推出精良的艺术产品构建NCPA CLASSICS音乐品牌的国际影响力,铸造经典,不断提升国家大剧院的整体品牌价值.

(三)建立以出版歌剧电影系列为品牌特征的多种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

秉持“依托大剧院、围绕大剧院、凸显大剧院”的原则,NCPA CLASSICS作为唱片公司精心打造的针对高雅艺术系列产品和服务的音乐品牌,除了围绕国家大剧院的歌剧制作以及管弦乐团、合唱团的演出季推出不同形态的音视频产品以外,也会在全球视野下联合行业内的合作伙伴,在教育普及、合作、版权引进等领域推出不同类型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搭建大剧院精品资源的传播平台.

唱片公司作为国家大剧院的版权运营方在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上也积极探索,在产品形态层面,除了歌剧电影、大剧院两团、曲库版权以及由曲库录制项目衍生出来的自主选题项目以外,也在项目、版权运营、联合出版、艺术普及教育、国家资助项目等方面进行了有价值有意义的开发.

在项目上,唱片公司与奔驰、中国银行等大剧院战略合作伙伴以及中国音协、专业音乐院校、国家大剧院基地校等演出主办机构合作,进行项目产品的开发,目前已经完成6个产品的制作和定向发行.

在版权运营方面,唱片公司一方面与Naxos中国进行合作,协助大剧院解决古典音乐频道曲库录音作品版权的问题,另外也与古典音乐频道及德国阿森图斯公司合作独家引进音乐会项目.此外,与法国美第奇公司合作全球转播音乐会的项目,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国家大剧院的品牌形象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在联合出版的项目上,公司与音乐学院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等机构合作,以谱配盘、书配盘等形式立体化呈现国家大剧院艺术创作的成果.

在艺术教育普及项目上,唱片公司为国家大剧院基地小学进行演出录制,并将为其制作具有文化创意、创新元素的纪念唱片产品.

在唱片的推广传播渠道上,以歌剧电影为例,每部片子以产量2000套为基础,向各大实体新华书店、音像店、图书馆、网上书店进行投放销售;与SONY中国、Naxos合作,进行海内外市场的投放;此外,在配合国家大剧院“唱片里的世界”系列讲座以及演出相关活动,举行名家签售,将名家、名团、名曲、名段演出的华丽瞬间,以唱片形式无限回放,将经典化成永恒.

今年8月,“2017国家大剧院国际歌剧电影展”如约归来.相比首届影展又有四方面的推进——参展剧目更多,传播范围更广,展映周期更长,系列活动更丰富.国家大剧院携手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德国德累斯顿歌剧院等国际知名剧院,共同搭建国际化的展映平台.从8月6日至10月31日,集中亮相《爱之甘醇》《长征》《弄臣》《卡门》《魔笛》《浮士德》《鲁斯兰》《魔弹射手》等中外十四部参展影片,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十大一线城市排片展映,黄金时段联袂放映280场,集中展现当代歌剧电影的顶尖水准.二十余位中外著名艺术家荟萃银幕,指挥大师捷杰耶夫、蒂勒曼,歌唱家里奥·努奇、梅里夫妇、莫华伦、阎维文等名家集聚,打造出一场场激动人心的艺术盛宴.此外,主创主演见面会以及系列主题活动也同样精彩纷呈.国家大剧院内放映,票价60元,会员价40元;百老汇与卢米埃影城的城市展映票价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80元,其他城市60元,最低不低于40元(影院会员).将高成本制作的高雅艺术作品,以低票价的方式惠及民众,反哺大众.

歌剧电影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它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高度.高雅艺术不应只为小众,最好的文明应该让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享受.未来国家大剧院将继续围绕大剧院品牌经营战略,依托大剧院丰富的艺术资源与硬件设施,挖掘高雅艺术新秀,出版高雅艺术精品,传播高雅艺术经典,充分凸显大剧院,展现出与世界其他唱片品牌的“差异化”特征,配合国家大剧院艺术创作与剧目制作,将“国家大剧院制作”从舞台呈现浓缩到音像产品中.让国家大剧院的精品制作与原创佳作留得下来,传得出去.在国家大剧院和更广阔的受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中国和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推介中国!

高洪波 国家大剧院高级主管

(责任编辑 金兆钧)

此文点评,该文是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国家大剧院和唱片和歌剧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新模式本科毕业论文新模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院士助力的大数据时代健康产业新模式
文特约通讯员 韩志强 本刊记者 杨芳从单一的医疗业务信息化到区域卫生信息化,我国正在迈入智慧医疗时代 院士工作站以数据平台为载体,以医疗数据为对象,突破了非结构数据化管理 在技术及社会需求的共同推动下.

[企业]英大信托绿色金融新模式
成立于1987年5月的英大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英大信托”),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担任中国信托业协会监事长单位,公司股东均为国有大型企业 成立30年来.

艺术普与活动中语言传播策略以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为例
摘要笔者作为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活动经典艺术讲堂的专职主持人,2年主持200多场,与各个表演艺术领域的艺术家近距离的基础交流和合作 本文将以经典艺术讲堂为例,主要探讨艺术普及活动中语言传播策略 本文将从.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