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材料浏览

劳动经济学方面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跟财经类高校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主题:劳动经济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2

财经类高校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本文是劳动经济学方面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与经济学和教学改革和财经类类硕士论文范文.

劳动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劳动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教学改革论文课程改革论文课程教学杂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摘 要]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认知社会经济关系中劳动关系的重要课程和途径,也是理论经济学相关课程在应用层面的重要补充.通过分析财经类高校劳动经济学的教学目标与现状,财经类高校的学生特点,提出财经类高校劳动经济学教学改革应从教材的准备、授课的方式、考核的形式以及课堂的延伸四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劳动经济学;教学改革;财经类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02-0115-03

劳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学中具有突出的位置.具体而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劳动力供给、需求以及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现今,劳动经济学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学中最活跃、最热门的学科之一.从课程的角度来看,劳动经济学也是大部分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因此,有必要针对劳动经济学,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这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从而学会对某些现象做出一定的解释;另一方面,劳动经济学课程的改革和创新也有助于本学科的学科体系建设,从而提高研究平台,为劳动经济学自身的理论创新打下基础.

一、劳动经济学的教育目的与现状

在教学领域,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在院校、师资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我国,较早设立劳动经济学专业的科研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2000年后,随着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劳动力市场对此方面的人才需求也越发强烈.国内多所高校纷纷设立该专业,尤其是财经类高校.目前,财经类高校本科生劳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一般根据教学内容、课时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割,在一学期内完成对教学内容的讲授并对学生进行测试,学生测试合格取得相应的学分.该课程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初步了解就业搜寻、收入差异等方面的内容.

基于财经类高校劳动经济学的教学现状,国内高校的一般做法仍然是选择一本国内或国外的经典教材,分章节进行介绍.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1.在学习劳动经济学之前,学生应该具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两门课的掌握存在明显差异,即学生的经济学基础良莠不齐.在此情况下,如果教师依旧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在教学中一味偏重于理论推导、构建模型,势必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其学习积极性受挫,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材问题.国内的教材一般都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但此类教材的趣味性较弱,对于本科生而言,吸引力不够.对于国外教材而言,那些经典的教材主要是以发达国家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为基础的,而国外经济运行的环境、文化与机制均与我国的现状有较大差异.因此,若完全以国外教材为基础,则很难让学生产生“设身处地”的主观感受,从而很难让他们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即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大打折扣.

3.劳动经济学课程内容设置陈旧,与前沿理论、经济现实结合得少.目前,劳动经济学是国内经济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原因在于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我国经济体制逐渐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劳动市场,例如就业、工资、劳动关系的转变等,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在城镇化迅速推进的进程中,劳动者、雇佣者以及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复杂,如何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是劳动经济学关注的重点问题.对此,国内关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收入分配等问题均有较为深入地分析,这都推进了劳动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发展.但是,本科生劳动经济学课程还停留在基础理论、陈旧理论的介绍上,国际的前沿理论以及结合国内经济发展的最新研究介绍得太少.[1]

如上文所述,由于劳动经济学的课程教学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有必要进行改革.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财经类高校学生特点分析

财经类高校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所处的学习氛围、校园文化以及就业方向与非财经类专业学生有很大区别.把握这类学生的特点,对财经类高校劳动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劳动经济学前置课程基础薄弱

在学习劳动经济学之前,大部分学生关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知识储备还比较薄弱.以微观经济学为例,微观经济学中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理论、生产要素决定理论等内容均是劳动经济学中劳动生产要素理论分析的基础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属于难点,有的学校甚至将其设置为选讲内容.

(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人文知识丰富

财经类专业一般是文理兼收专业,从目前的情况看,财经类高校的学生文科生源一般多于理科生源,女生一般多于男生.这样的学生结构与非财经类高校存在明显区别,特别是理工科类学校.学生结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具体而言,财经类专业学生一般对定性分析感兴趣.而劳动经济学在学习过程中,数学模型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使学生学习起来较困难,特别是在高中偏重文科的学生,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数学基础较弱,这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2]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限于财经类高校学生的生源构成以及基础课程的实际学习效果,劳动经济学对于学生而言,依旧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在此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就变得至关重要.对此,结合劳动经济学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需要在授课过程中紧密联系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劳动力市场现状,特别是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从而让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习效果.由此,笔者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三、劳动经济学课程改革的一些措施

(一)教材的准备

自1987年起,国内陆续引进了各类西方劳动经济学教材,比如最近的有Ronald G. Ehrenberg的《现代劳动经济学》,George J. Borjas的《劳动经济学》.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高校也开始自己编著相应的教材.然而,笔者认为教师在准备课程中不应该固定使用某一本教材,而是应该多种教材共同使用,扬长避短.比较好的形式是,根据不同的教材(参考书)设计符合自己逻辑的授课内容,只要将劳动经济学中几个主要的理论有所涉及即可,比如人力资本、就业搜寻、劳动力的流动、工资差异等.

如果条件允许,比如教学单位如果有劳动经济学相关方面的研究团队,则团队的教师均可参加教学.具体而言,首先,团队的教师可以通过会议的形式统一确定教学大纲,明确授课的内容.其次,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挑选最为熟悉的部分.比如,如果有教师做性别差异研究,他可以将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差异现象向学生做介绍.这一部门内容包含了就业搜寻、工资差异、性别歧视等一系列的理论知识.教师甚至还可以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讲授相关内容,如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是否存在工资性别差异,是否存在性别歧视现象等,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将书本内容与现实经济以及学术研究融为一体,从而将劳动经济学的授课提高一个层次.

(二)授课的方式

在美国,教师只是简单介绍所讲内容,而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主要是让学生阅读,思考和提出问题.这一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借鉴,为此,劳动经济学的授课对象应该为高年级的本科生或低年级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同时也适应了大学的学习节奏.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宜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上课人数在40人左右较为合适.这种教学规模能够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讨论,成为课堂的主人.基于此,授课方式的变革、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应当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实际结合起来,即案例的本土化.唯有如此,教师在利用案例进行教学时,才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让相应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比如,劳动力市场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刘易斯拐点”,具体分为两个“拐点”.如果单纯地介绍理论,这一部分包括了模型推导与图形绘制,学生会很难理解.对此,可以将我国农民工在2010年的返乡潮作为案例进行讲授.这一返乡潮是“刘易斯拐点”吗?如果是,属于哪一个“拐点”?通过这种案例的介绍与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

除了教师搜寻、设计案例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实现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3]事实上,案例的甄别与选择本身就能够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案例的实际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能盲目地扩大讨论范围,应就讲授的知识点加以讨论,保证讲授的针对性.此外,案例讲解还应该保证适度的节奏.具体而言,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调整个人语速、契合课堂环境、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2.有效地利用影像资料.劳动经济学课程理论部分比较抽象且枯燥,因此,合理利用与理论有关的视频资料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实际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财经频道》节目中有关就业、最低工资的相关视频.在观看视频之前,教师可以事先设定一些问题,如最低工资设置的目的是什么?最低工资的实行会提高我国劳动力的成本,这对我国的经济竞争力,特别是劳动力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这些具体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真实情景中去理解相关的理论.

3.课堂演讲.课堂演讲是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展现自己才华的良好平台,有助于激励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就一些热点问题,给学生相应的主题,让他们分组完成任务.鼓励各个小组在课后查阅相应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与总结,形成小组共同的看法,并通过代表进行汇报.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课堂演讲提升至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辩论赛.与演讲相比,以对抗的形式进行讨论更能够让辩论者与听众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4]

4.微课教学.微课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具有快捷性、生动性、完整性等特点,这是其他课堂资源所难以比拟的.按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微课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5]结合劳动经济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比如知识自身的特性以及对知识掌握的程度选择不同类型的微课.就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启发类与探究学习类微课更能满足劳动经济学教学的需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将某些案例呈现给学生,启发其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并由教师进行深入阐述;或者教师在对某些知识进行讲授以后,通过微课视频的展现引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并集中讨论.

(三)考核的形式

鉴于劳动经济学的基础地位,一般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都倾向于将其设置为考试科目.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下,卷面的题目设计总是以概念界定、简答为考查内容,意在让学生至少知道所学科目的基本概念,所以学生自然把主要精力放在记录、整理和背诵课堂笔记上,从而忽视探究性学习的深入.然而,劳动经济学毕竟属于应用经济学,课程设置的初衷是想让学生更为客观、从理性地观察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理论、原理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对此,可以进行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的改革.1.调整总评成绩构成及其比例.可以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提高至50%以上,并确定多种形式的考核内容,使成绩构成分散化,注重学习过程的管理,而不是学习结果,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2.考核可以选择闭卷考试的方式,但是考题可以主要以案例分析为主,不必刻意考查各个概念.3.考核也可以采用课程论文、大作业等多种方式组合的形式,以期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四)课堂的延伸

激发大学生科研兴趣的关键是培养其“问题意识”并加以引导,使其深化和细化.毕竟对于学生而言,学会发现“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劳动经济学中的诸多理论都与大学生即将面临的社会现实有关,通过课堂讨论,一般学生都会形成自己的兴趣点.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研究构想引入课程教学中,并吸收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研究课题中,从而培养其研究兴趣.

而且,劳动经济学课程针对的是具有一定经济学基础的高年级学生,这些学生中一部分可能会选择继续深造.对于这样一些具有科研兴趣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当加强指导和鼓励,从而发现学术“苗子”.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结合本科生实践创新计划等项目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比如“挑战杯”科技学术竞赛;另一方面,可以结合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鼓励并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

四、结语

劳动经济学在现代经济学的学习中具有突出地位,然而,目前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从财经类院校的基本现实出发,从教材的准备、授课的方式、考核的形式以及课堂的延伸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措施.本文所探讨的措施,如课堂的延伸在我校经济学系已初步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继续总结并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邓永辉,陈淑君.对社会转型期《劳动经济学》课程内容建设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8(16):206-207.

[2] 彭仁贤. 劳动经济学教学体会[J]. 图书情报导刊,2007(21):239-240.

[3] 吴云青,蔡为民. 传承与创新——劳动经济学教学改革探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324.

[4] 丁福兴,马彦.学生能力本位的《劳动经济学》课程建设理路[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4):122-124.

[5] 吕文慧,李佐阁,周宁.微观经济学微课案例化和精品化的实现[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6):144-147.

[责任编辑:陈 明]

此文结束语:这是一篇适合经济学和教学改革和财经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关于劳动经济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劳动经济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高校计算机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 高校计算机精品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是随着时展与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而逐渐得到关注的,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高校计算机课程本属于学习的基础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无可厚非 在当前教学中,需要正视精品课建设.

高校理财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理财规划为主要针对经济与金融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随着社会发展,理财规划课程开展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而对于高校在开展该课程时,应更加注重其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在传授理财规划相.

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摘要】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音乐,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欣赏音乐、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通过音乐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美好的地方,也是我们研究的内容 音乐代表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心情,.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