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mpa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天下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与经典重读庄周的人间和天下重读《庄子》(一)相关论文怎么写

主题:天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5

经典重读庄周的人间和天下重读《庄子》(一),该文是关于天下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跟经典重读庄周和《庄子》和天下方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天下论文参考文献:

天下论文参考文献 经典论文国学经典论文

重读《庄子》,不是要去赶已有些乌烟瘴气的复古潮、读经热,也不只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而是因为,庄子的问题,很多就是我们的问题.

两千多年前的问题怎么就变成了今天的问题呢?按北大教授李零的说法,春秋战国一段是中国古代的“现代化”,其历史情境与中国近代的“现代化”似曾相识.直到秦汉大一统,完成从封建到皇权的革鼎,为中国王朝史奠基,这场大变局才算揭了过去.到今天,清帝逊位虽百余年,中国近代曲折的现代化进程尚未结束.

东周“礼崩乐坏”,崩坏的是西周的礼乐.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就是致力于恢复西周的制度.周公之梦,正是孔子的梦.这个梦再美,无论如何回不去了,孔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世界很坏,未来在哪里?当时没有人知道.庄周,一介漆园小吏,也在想这个问题.

庄子的努力,大半是徒劳,但都有品质.

近几年,国际思想界常提一个不算新的概念,“原始意识”,有点像庄子说的“道枢”.当下整个世界都在急速而深刻的变动之中,太多的思想和方法在一阵喧嚣后被很快证明是垃圾,一接触现实就溃不成军.同时,全球都在撕裂、在冲突,欧洲、美国全不例外,“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大家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风物长宜放眼量”,自然有人提出要从更长的时间和历史维度,回到人类最原初和最基点的思考与共识,来把握纷繁复杂的现实.听起来真熟悉,简直像是另一个版本的“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道枢”也好,“环中”也罢,其实都是共识瓦解后,一退再退、退无可退的结果.这种文明崩解、重组、升华的时代也孕育着全新的可能.《庄子》这本书,就是退到绝地之后的另辟新天.

《庄子》里的“逍遥游”“秋水”,都是选入中学课本而最为人熟知的名篇.尤其“逍遥游”一篇,不但是全书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有得大自在的大欢喜,也是全卷第一篇.因此,人们一想起《庄子》,便是“逍遥”.可我们不应该忘记“逍遥游”的最后一句话,“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安所困苦哉!”这句从庄周生命最深处发出的黑色闪电,让我们意识到他所谓的“逍遥”底下有一种绝大的悲愤在涌动,里面有地火在燃烧.

古人常说,“读其书而想见其为人”.庄周在我心里,就像鲁迅《出关》里的老子,也是一个全身心都浸透着孤独感的老人.纵使“形如槁木”,心却并非若死灰,而是到底热肠挂住这人间.想见其为人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所谓“知人论世”.要理解庄周冷眼看穿又死死挂念的那个人间,不妨从《庄子》里“人间世”篇的一个故事谈起.

颜回去见老师孔丘,告诉他自己要到卫国去.因为卫国的君王专横,“轻用其国”“轻用民死”,无辜惨死的百姓满沟满谷.孔子曾教导过颜回,“治国去之,乱国就之”,要专门挑受苦人多的地方去,才能真正实现儒者救世的抱负.当颜回要践行这一伟大理念时,老师却满怀忧惧地提醒他,这一去就是自投罗网,恐怕免不了杀身之祸.最终,庄周借孔丘之口提出了“心斋”的方法,认为这样既可以保全自身,又能够感化君王.这当然只是空想.

庄周特别喜欢假借孔子的话来表达他个人的观点,孔子与弟子颜回的这段对话并不例外,也许这种借用是一种另类的敬重与爱惜吧.庄周所处的战国,世道比孔丘在世时还要恶劣得多,孔子周游列国,虽然也曾“困于陈蔡之间”,断粮七天,“累累若丧家之犬”,但还不会动辄就有失去生命的危险.而“方今之时,仅免刑焉”(《庄子·人间世》),各国严刑峻法,相互征伐,杀人盈野盈城.孔子的路,就算是想走也走不通了.

 庄周,虽然自始至终也没有放弃对现实政治运行提出自己的宏大设想,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成为一个不直接介入现实的底层知识分子,“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庄子·缮性》).就在这混乱的世道中,庄周固守一个边缘的位置,别开天地,努力完成和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并最终实现了个人的文化抱负.

庄周所面临的现实与精神困境,是前所未有的.为了集中力量以赢得兼并战争的胜利,各诸侯国法度越来越严苛,不断地在强化国家和君王的权力,延续上千年的部落式和分封式,逐渐被集权所取代.在中国大地上首次出现了牢不可破的法网和空前强大的国家机器,对庄周这样的庶民,也带来了巨大的现实和精神压力.“百代都行秦法政”,如何与强大的国家机器相处,自此成为了历代中国官人士庶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于是,“痛饮酒,读老庄”,现实的功业有所不顺的时候,便到其中找寻慰藉.

这就是庄周身处的“人间世”.因前所未有的压抑痛苦,求前所未有的逍遥自在.不过,要真正理解庄周,不能只看他所处的形而下的“人间”,还要看形而上的“天下”.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庄子·天下》),面对同一个人间,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说法,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学派,而且互相诘难、各不相让.它们才组成了庄周眼中的“天下”.所谓“百家争鸣”,是求不来的,也是挡不住的,背后是社会时代的急剧变革和现实利益的巨大分化.其时,“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天下人再找不到一个都能接受的共识,而当整体性的解决方案已不再可能,身处这激荡的思潮之中,庄周的选择很特别.他不只是逃避,而是在奋不顾身的救世与消极无为的避世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获得了一种巨大的张力.

当时的显学,除了儒家,便首推墨与杨.因此,孟子会为儒家的学说不能大行于天下而愤愤不平,生气地说“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杨朱的学说,流传下来的不多,但历来都认为其源出于老子,其避世的理念和“轻物贵己”的主张,和庄子有相通之处.杨朱之学在后世影响不大,不用多谈,更应重视的是墨家之学.不过无论杨墨,庄子都把它们视为旁道,认为其最在乎的是外在的“得”,而非内在的“德”,“皆外立其德”(《庄子·胠箧》).

对于“救世之学”墨学和“救世之才”墨子,庄子的评价都很高.虽然也批评墨子及其门徒没有继承先王之法,将从黄帝到周武王所代代相承的礼乐全部废弃,“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但不是出于祖宗之法不可变,而是担忧他们所行的“墨道”并非“可久可大”之道.

  像墨子这样自奉极简,活着的时候吃最粗陋的食物,穿麻布制成的衣服,去世了只用三寸厚的棺材,一辈子都在辛勤地为天下人奔波而不求任何回报.任何有良心的人都会赞成庄子对他的评价,“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庄子·天下》).墨子真是天下最美善的人了,鲁迅在呼唤“中国的脊梁”之时,所期盼的正是墨子式的伟大人物.在国家危难、人民困苦的时候,更是奉行“禹道”与“墨道”的墨家门徒们应该埋头苦干、拼命硬干来救世扶危的时候.

但庄子也认为墨子的伟大并不能让他的学说长久地通行天下,因为他的主张实行起来实在是太困难了.天下人虽然都无比尊重和敬仰他,但这种生活实在是使人忧苦,使人悲愁,很难推广到全天下.违反了普通人的人性和天下人的心愿,天下人就会不堪忍受.虽然墨子他自己能够独自担当,奈何天下人大都无法跟从,而背离了大部分普通百姓,离王道也就远了.

“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庄子》“天下篇”里的这声喟叹,实在是让人感慨.何况是充塞天下的普通人,就算是后来的墨者们,大部分也都背离了墨子的正道与初心.那些“以巨子为圣人”、“俱诵墨经”要继承墨子伟大事业的墨家门徒们,很快也就四分五裂,认为自己才是墨子的嫡传,指责对方是“别墨”,用“坚白之论”的空谈来相互辩难.

庄子懂得墨子的伟大,愿意用最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墨子,也不讳言对墨道的悲观.他就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找寻自己的路.“恍惚茫昧而没有形踪,变化莫测而没有常规,死呀生呀,与天地并存,与造化同在!芒芒昧昧到哪里去,飘飘忽忽往哪里走,包罗万物而不知归宿.”(《庄子·天下》).上古时精纯合一的大道已经被分割成无数的小术,庄子也并不认为自己就获得了道的全部,但这就是他所喜好的.

更重要的是人.要“知人论世”,进入真的历史不够,还要进入真的人性.庄周的人间和天下和当时所有人都没有什么不同,但庄子从其所好,藐诗礼,贵虚无,保身全性,并最终为自己内心的思想找到了最合适表达的语言,“尤以文辞,陵轹诸子”,“晚周诸子莫能先也”.这里面有一个人的信念问题.哪一个时代都有其好坏两面,就算在人类历史群星闪烁、最大有可为的年代,真正对人类文明有所贡献的人都是极少数.得到你的时代所能带来的最好最新的东西,同时驱外魔斗内鬼,不被最坏的东西所沾染,是一个关于智慧的问题,也是关于信念的问题.

在楚王“愿以境内累矣”的时候,庄子的回答是“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秋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也不愿意以失去自我为代价去享受高官厚禄的尊崇,不是不想要功名富贵,而是认真地比过了,觉得不值,对不起仅有一次的个人生命.

最可贵的是,这种逍遥并不消极,而是培植出了民族更为深厚的内在主体.庄子的逍遥和韩非的进取、孔子的救世,并不表现为彼此相反的向度,反而是有深层的内在联系和坚定的相互支撑.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才会说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鲁迅也自陈“中过庄周、韩非的毒”,将庄韩并列,有真的随便,才会有真的峻急;有真的退守,才会有真的进取.

  在王朝时代中占统治地位的儒学可以说是一种守成之学.不是不好,只是与王朝帝制关系太深,与农业社会绑定太紧,是我们历史、精神和语言中那些固化了的结构.在人类整体向网络文明迈进的关键时刻,或许原本更加边缘和草根的老庄、韩非等人有可能带来更多的启示,帮助我们真正走出过往的历史,并搭建起新的精神家园.

  尤其是庄子所提出的一整套关于如何与天地自然、与社会他人、与自我内心相处的方法,以及如何在变动不居的时代中抵达“应物无伤”的境界,都是极可贵的思想资源,值得好好利用、努力转化.不过这就留待下文了.(未完待续)■

(吉云飞,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责编 王宇航)

点评:上文是一篇关于经典天下专业范文可作为经典重读庄周和《庄子》和天下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天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

经典重读诗情化就一首不朽的咏叹调重读玛格丽特杜拉斯小说《情人》
1983年的秋天,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儿子乌达希望办一个家庭影展,他想请母亲就他们的家庭影集写一些说明文字 杜拉斯翻开了自己的家庭影集,看到了自己和母亲与两位哥哥的照片,突然想到了少女时代.

经典重读《韩非子》:让你看清了什么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对历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典籍 成书于战国末年 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君主政治学文献,韩非子的主要内容是阐述其哲学基础、社会历史观、人性论和政治思想,从不同角度说明其关于君臣关系、法术势的.

经典的演绎以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为例
【摘 要】本文将与现代的成功案例进行对比,从音乐、舞蹈、剧本三个方面探讨天鹅湖再次改编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途径,即满足人民对广泛、多元、高质、跨界的文化产品的需要,并分析现代经典创造的客.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