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mpa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传统文化类硕士论文范文 与新媒体时代高校传统文化传播策略类硕士论文范文

主题:传统文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5

新媒体时代高校传统文化传播策略,本文是关于传统文化类专科开题报告范文与传统文化和新媒体和策略方面硕士论文范文.

传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新教育时代是正规期刊吗传统文化论文1500字

摘 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中国人最基本的文化基础,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不全面,甚至缺乏兴趣.新媒体用其新鲜和快捷的特点吸引了不少大学生,他们通过微信、 等形式与他人分享喜怒哀乐,随时随地的互动激发了受众的沟通能力.让新媒体与传统文化无缝对接,使得更多使用新媒体的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解传统文化.文章运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学生们的使用习惯等总结出创新的传播策略,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传统文化;新媒体;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1-0115-02

1 研究背景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攒了几千年的精神文明、文化成果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是最基本的文化基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教育模板都在当代得到展现.另一方面,科技文化、知识水平迅猛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时代使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CNNIC 发布的第3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 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5.1%[1].基于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媒体也已渗透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可以利用新媒体随时随地分享信息、阅读、搜索、查看最新消息等等.新媒体的使用量俨然悄悄超过传统媒体.它具有的去中心化和双向交流的特质,让各种文化在新媒体快速传播中,积极创新,提升了影响力.新媒体的崛起让众多大学生无一不参与,无一不使用,这恰巧提供了一条新的传播途径.过去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较单一,多以上课、讲座的形式为主,大多数学生都缺乏学习的兴趣.而新媒体作为信息时代之首,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直观快捷的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类的感官体验,满足大众的需求.而如果用最热门的新媒体结合最需要拓宽传播渠道的传统文化,会让单调的传播形式变活跃,让传统文化火起来,传下去.

2 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新策略

2.1 从新媒体角度

2.1.1 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进行有效传播1)时效性:纵观新媒体的各类优势,都远不及新媒体能在如今社会信息爆炸的同时,还能从容处理信息并发布即时来得让人震撼.调查数据显示有21% 的大学生认为新媒体的时效性利于传播传统文化,因为它快捷、方便,可以筛选出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在享受它的高效服务的同时,也对它产生了依赖,即黏性.数据显示有36% 的同学每天使用手机3 ~ 6 小时,正是利用这种高效的黏性,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新媒体的同时了解到传统文化.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里,有关传统文化的消息不一定最能吸引人们的关注,所以不仅要利用新媒体的时效性,时时更新有关传统文化的信息,增强传统文化的存在感.

2)便捷性:数据显示有35% 的大学生认为用新媒体接收信息是非常方便的,可以随时随地收到各种新鲜信息,有研究者从成本角度提出:“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信息发布,对受众多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制作成本构成挑战.”[2] 低成本,高回报,新媒体的便捷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快速通道.

3)互动性:互动是新媒体的又一个核心代表关键词,它为受众提供了一个沟通平台,不仅可以创造自己的表达,还可以与他人建立联系,从事更多的活动.互动是促进信息传播的一种创新方式,新媒体的这一特点在满足大学生的性格追求的同时,还是信息与受众间的桥梁.新媒体的共享性和互动性正是解除传统文化传播困境症状的对症药方,在利用新媒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注重与用户的互动,设立意见建议,论坛留言,话题讨论等互动区,以增强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互动效果.

2.1.2 创新的传播方式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使用、微信、微博分别高达77%、58% 和33%.这三种媒介是大学生用率最高,然而这三种方式各有特色:1) 是大学生中利用率最高的,它是获取校园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据了解各大班级、校园群体多以 为主要信息传播工具,我们可以利用兴趣部落,公众号,空间来推送传统文化相关内容.2)微信可以通过添加好友构建自己的社交圈,是半公开的社交软件,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人会关注几个甚至十几个公众号,受众也可以对感兴趣的推文进行互动和留言,我们可以对受众进行个性化推送和对进行分类.同时,通过人们的转发分享,让更多朋友圈里的受众关注与传播.3)微博的特点是以14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利用微博来进行传播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快餐”平台,因为内容精简更容易让人们接受,现代的人们生活节奏很快,多是利用碎片时间摄入信息,所以微博就成为大学生搜索信息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2.2 从受众的角度

2.2.1 进行氛围营造,普遍传播

传统文化虽百用而不知,但却早已渗透人们的日常,只有把已贯穿生活的那部分明显化,把鲜有人问津的部分存在化,才能有效增强传统文化的存在感.我们可以利用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电梯电视、公交电视等媒体资源,进行氛围营造和传播.通过调查了解到,有63% 的大学生接收过来自网络的传统文化知识,利用新媒体覆盖面广的特点,增加传统文化的率,让传统文化围绕在大学生身边.传统文化的氛围营造不仅要依靠新媒体的力量,传统媒体也不容忽视,利用创意广告在公共场所进行宣传,通过标语、绘画、雕像、公益广告等多元化的方式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受到文化的熏陶.

2.2.2 利用使用习惯,重点传播

数据显示,有45% 大学生喜欢视频类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因此可以针对他们喜好,在、微信、微博上,以创新的视频传播方式推送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内容越多元、越独特,大学生越会被吸引,越容易接受.新媒体语法规则中说到“没有新媒体,只有新服务”[3],不论什么样的新媒体其最终目的都是更好的服务,只有遵循这样的道理,受众才会选择信赖.同时,从问卷中可以了解到很多大学生在晚上使用手机远大于平常,所以在选择手机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的同时,还可以将推送时间选择在晚上,以增加接受率.

2.2.3 迎合大学生更喜欢的传播内容

第一,通过调查数据知道大学生们有63% 的同学喜欢《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59% 的同学喜欢传统美食,对风俗习惯感兴趣的达到50%,针对这一类与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传统文化类别,譬如美食和地方风俗等,会作为先期传播内容吸引更多大学生的关注,以他们的喜爱为突破口,随之循序渐进拓展到其他领域.

第二,调查中有49% 的同学喜欢有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随着电子书籍的使用率日趋升高,可以在微信和 上建立有关传统文化的公众号传播电子书籍,同时,也可以创新传播,例如利用有声读书、有声小说、广播剧等方式使传统文化书籍的传播方式不仅仅只是阅读.

2.3 从传统文化自身角度

在力求新媒体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的道路上,不仅要竭尽所能的发挥新媒优势,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播.

2.3.1 传统文化内容的创意融合

人们不再满足于形式单调的传播方式,而是用不同的文化形式表达传统文化,力求以更新颖独特的方式获得大家的关注和喜爱,例如将戏剧融入进流行歌曲中,既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又迎合了大众的喜好,跟紧了时代步伐.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传统文化新融合,改变以往口耳相传的模式,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以更加新颖,有趣的方式,吸引大众关注.

2.3.2 传统文化作品的内在提高

在时展和西方文化冲撞的混杂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为迎合大众口味,传统文化经被做了很多改造,甚至是扭曲.在进行作品创作时,不仅要考虑作品的回馈,更应该注重作品的内涵价值.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尤其关注影视潮流,越受关注,责任越大,影视制作业应该秉持高度负责的态度,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利用它的受众广而多的优势,尽心尽力为传统文化传播助力.

3 总结

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带来了满满的文化自信!作为最富有创新精神和超越意识的大学生,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用创新融合的方式让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传统文化,为其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能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有意识的维护和传播传统文化.利用新媒体来弘扬传统文化,即顺应了时代步伐,也迎合了受众需求,还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播创新、形式创新,是一举多得的传播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7.

[2]张毓强.新媒体:威胁还是机遇[J].中国记者,2005(8):32-33.

[3]宋建武,黄淼.新媒体语法规则下中国传统媒体集团的新媒体发展策略[J].新闻与写作,2013(1):35-38.

此文汇总:本文是一篇大学硕士与传统文化本科传统文化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传统文化和新媒体和策略方面论文范文.

移动新媒体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材建设策略以影视艺术课程为例
美国学者拉尔夫·史密斯指出“由于学校审美教育达到的大部分审美技能有可能继续延续到学生成年后的生活中,从而使正式的学校审美教育成为多数人的一种更有效的教育形式 ”在.

新媒体时代品牌营销的传播策略
孙 熠1,21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2 秦皇岛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秦皇岛 066318摘 要 新媒体时代下品牌的营销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病毒营销、事件营销、口碑营销、饥饿营销、知识.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路径探究
周 燕【摘 要】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影响着和谐社会的良好构建, 跟随时代的变迁, 多样化的媒介载体逐步成为文化传播与弘扬的重要平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 也是大学生思想.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