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mpa论文>材料浏览

人才培养相关本科论文怎么写 与工程教育背景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

主题:人才培养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2

工程教育背景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本文是人才培养论文范文检索跟教育背景和工程教育背景和人才培养有关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家校合作教育论文教育杂志社医学教育管理杂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国际工程教育不断发展,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呼声日益高涨,全面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程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可以从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出发,探讨在工程教育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建立长效共赢校企合作机制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程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8)04-0128-03

一、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高等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教育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从大众化阶段转变为普及化阶段,现已成为每个人职业生涯的“基础教育”.总书记指出,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急速进行,而高等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互相支撑.因此,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2][3].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第一天职,也是其根本的核心任务.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与社会、经济和产业的发展需求息息相关.工程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卓越计划”强调要与工业界联合制定培养标准,使培养的毕业生适应工业、产业的需求.人才培养标准涵盖了大量、深入的行业、企业需求调研和校企合作.《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明确提出工科毕业生应具备的12条框架性毕业要求.其中,突出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

二、校企合作在工程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当前,高校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学生所学与企业需求无法对接,企业抱怨找不到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学生抱怨实践机会少,理论学习空洞.而不论是卓越计划还是工程教育认证都明确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在工程教育改革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就是通过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动,共同建立顺应时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满足社会和企业、行业发展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工程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4][5].

三、当前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

工程教育改革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历史由来已久,但由于高校和企业沟通、交流少,文化存在差异,双方没有共同的利益目标,导致无法进行优势互补,校企合作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校企合作范围小、深度不够,很多时候流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联动、不能实现校企双赢等,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6].

(一)学生缺乏实质性实习

学生在企业实习是校企合作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高校和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间短、实习中获得的动手操作机会少.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例,他们的实习包含一周的认识实习和两周的生产实习.实习通过参观几家企业的形式进行.学校希望通过实习,学生能了解生产过程和相关的技术问题,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但考虑到生产、安全责任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企业不敢也不太愿意接收没有完备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经验的学生参与企业生产,或让学生接触生产性操作或装置、设备.学生的实习只能依靠参观等形式进行,未能深入获得实践经验,校企合作的效果不佳.

(二)缺乏深入的校企合作课程、实验

校企合作课程或实验是校企合作的另一个常见的表现途径,以企业通过委派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进入学校进行授课或讲座的方式为主.但这种方式企业人员授课或讲座所占课程整体课时的比例较小,大部分的教学活动还是以原来的教学方式为主,相关课程内容、课程最终考核部分等方面,仍以校内教师为主,企业人员参与较少,因而未能从企业的角度去考核学生通过课程或实验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能力或具备哪些素质.

(三)毕业设计与企业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毕业设计作为工科毕业生毕业前综合实力的重要考查环节,备受各高校的重视.有些高校甚至要求毕业设计选题与企业实际生产任务相关或要求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尽管高校对毕业设计各环节都有严格的管理程序和控制,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学生的毕业设计在企业实际应用得较少,企业认为学生毕业设计水平有限,达不到实际应用需要,因而缺乏实质性指导毕业设计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学生毕业设计在企业完成的工作占比较少,大部分可能还集中在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或是在校内实验室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与企业实践联合的部分不够.

(四)学校缺乏“双师型”教师

高校教师以高校应届硕、博士毕业生为主,他们理论基础扎实,但在具体的实践性教学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缺乏企业工作经验,难以有效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虽然部分高校要求青年教师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但限于时间不长,没有长效机制,有些教师在实习期甚至还需要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不能做到全精力投入,造成实践效果不佳.

四、工程教育背景下,长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构建

在当前工程教育改革的前提下,应改变当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开辟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

人才培养方案要与企业联合制定,要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兼顾学科发展,将理论课程与实习、实验等实践性课程紧密衔接.可通过采用过程化考核、学生分组讨论、项目式、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等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效果,让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实习、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可适当增加课时,提高实践教学学分在总学分的占比,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内容与理论教学相关,可在原有实习、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与企业相关的课题或项目等.特别是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改变以往参观式的学习模式.同时,要改变实习实践的考核形式.以往的实习要求学生对参观内容认真记录学习,最后写出一份实习报告.而改革后的实习考核应结合专业发展和企业、行业的需求,比如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应掌握某工艺生产的基本原理和路线,或掌握某装置和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过程,或某机器、设备的检验检测方法和手段等.此外,要实现学生实习中的实际操作和动手,就应在日常的理论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生产安全意识.可以将分段式的实习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相对较长的实习期,由2名以上,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队伍带领学生进厂实习,并在实习开始时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考核,安全考核合格后再实际动手操作.

(二)构建校企多元化合作平台

应尽可能拓宽校企合作的范围,可在原有学生进企业实习和企业委派相关技术人员进入课堂等途径的基础上,构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平台[7].1.教师进企业产学研践习.学校定期委派教师进入企业,参加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让教师切实体会企业文化和企业运营模式,积累企业工作经验,接触企业实际工程案例.同时,这也能让教师更深切的体会企业工作岗位的用人需求,从而更加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2.企业联合学校进行相关的职业能力培训、认证,并对通过考试的人员颁发职业能力认证证书,这可针对教师和学生同时进行.3.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企业行业竞赛或构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的形式,以企业技术需求或项目为依托,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技术难题或项目的攻关,切实加强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4.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校企合作教材以培养应用技能和相关岗位能力为目标,应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教材的开发人员应为具备丰富理论教学知识的学校教师和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校企合作教材一方面可作为学生实践的指导书,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企业员工培训的资料,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5.校企联合培养毕业生.采用学校和企业的“双导师制”,安排学生在大四最后一年进入企业学习,实实在在参与企业项目,并以此为毕业设计课题,实现毕业生的校企联合培养.6.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企业提供先进仪器、装置或工艺方法,通过学校学生的实践、试用等提供相关仪器、装置试用反馈结果或工艺方法的改进措施,这有利于企业进行进一步的技术革新.

(三)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

职业道德是每个从业者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是从事职业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现代高水平工程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实践能力、精湛的技术技艺和学习能力,更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8].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邀请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企业技术能手进课堂,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亲身感受现代工匠所蕴含的高尚职业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能量,涵养自身职业修养、践行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另外,可通过加强职业资格认证的形式,将职业道德规范纳入考核范围,增强学生对职业的敬畏感.改革学生评价体制,采用综合评价模式,既要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也要考核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既要看基础课程教师的评价,也要看实践导师的评价,这样才能切实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意识.

五、校企协同长效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才能助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建立良好的育人模式.校企协同长效人才培养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依靠情感维持的松散式校企合作关系,形成共赢的校企联合育人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1.政府层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要强化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使得所培养的工程应用人才更贴合企业所需,行业所求.而企业本身不具有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政府提供良好的政策和资金,鼓励企业加入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2.学校层面:学校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切入点,拓宽校企合作的范围.比如聘请高水平的工程师为荣誉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时授课;联合企业进行职业相关证书的培训和取证事宜;选拔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好工程理论基础的学生参加与企业相关竞赛等.此外,学校还应该开拓国际研讨和海外项目交流的机会,拓宽学生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软实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工程应用人才,为企业进行有效的人才储备.同时,学校还应招聘一批能够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或企业领导人或工程师,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教学培训:一方面向学生传授职业、职场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将个人工作、工程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定期邀请科研院所或知名企业高级工程师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传授当前最前沿的实践知识,鼓励学生追踪最前沿的科技信息.政府应联合学校出台相关政策或规定,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或带学生组队参加企业工程或生产项目.改革教师聘任和考核机制,在聘任教师时,有企业工作经历者优先.教师晋升要求累计一年的产学研践习,要求教师参与企业实际项目.而且产学研践习要长效、定期进行,可以要求中青年教师每3~5年进行一次长达半年到1年的企业实践,以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3.企业层面:企业应积极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人才的综合素养.首先,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可以以高校作为平台,进行有效的企业文化宣传,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和口碑.其次,企业还可以借助高校资源进行企业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自身综合素质.再次,企业可以联合高校教师和学生进行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改进,解决企业技术服务难题.最后,通过校企合作育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都能得到锻炼,这有利于提高学生通过已知知识快速学习未知知识的能力,培养不同学科和技术能力之间的连接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更符合企业所需,最终构建良好的企业人才生态圈,储备企业人才,促进企业的长期快速发展.

六、总结

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只有政府、高校和企业各方积极推动,勇于实践、敢于担当,才能产生积极而有效的成果,进而建立顺应时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满足社会和企业、行业发展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颖,王海阔.基于学习成果的认识实习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J].河南化工,2015(7):61-63.

[2]陆国栋,李拓宇.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20-26.

[3]王树国.教学·课程·方法:高等教育现代化(观点摘编二)——面向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8-49.

[4]刘春玲.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J].中国培训,2017(8):35.

[5]段婷.应用型本科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2-23.

[6]秦艺洢.国外校企合作的趋同性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启示[J].高教学刊,2015(20):14-15.

[7]何颖.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探讨[J].铜仁学院学报,2017(19):142-144.

[8]张宇,郭卉.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职业道德培养的价值支撑[J].教育与职业,2017(19):70-74.

[责任编辑:陈明]

本文点评,这是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教育背景和工程教育背景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人才培养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人才培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中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摘要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壮大之下,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也愈渐增加,但是,中职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因为年龄小、阅历少,通常不被企业看重,无法得到就业机会,这不仅是院校教育的缺陷,更是社会无法得到人才的遗憾.

应用型高校影视专业优质教育探析基于校企合作视角
才金凤摘要近年来,随着影视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加,各类高校影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朝着内涵式的方向发展 应用型高校影视专业采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学校与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逐步实.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践分析
摘要校企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社会人才的需求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与手段 在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要提升对其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视,通过科学合理的设.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