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期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文化遗产方面本科论文怎么写 与乡村旅游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以安顺屯堡为例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主题:文化遗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6

乡村旅游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以安顺屯堡为例,本文是有关文化遗产专科开题报告范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村旅游视角和安顺屯堡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文化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乡村旅游论文旅游文化论文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

作者简介:沈亚婷(1991- ),女,汉族,河南商丘人,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刘兴双(1967- ),男,汉,黑龙江肇东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6BJY033),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JG15DB372)

【摘 要】乡村旅游的关键核心是体验乡村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存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内在联系.本文选取安顺屯堡为案例地,结合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者需求以及屯堡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途径,提出加强互动参与,活态传承;针对性资源活化;保持“原真”性保护途径,以期在乡村旅游机制下更好的保护利用屯堡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乡村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屯堡

doi:10.3969/j.issn.1674-1013.2017.01.005

城镇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城市居民对乡村田园风光、自然环境等内在需求的增加,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安顺屯堡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下,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乡村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屯堡重要的乡村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被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分布在我国的乡村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及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有着重要影响,但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难免出现产品同质化、边缘化等问题,以及开发不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造成破坏,开发方式上,由于游客旅游需求多为粗放式开发[1].本文以安顺屯堡为案例地,探讨更好的途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旅游概念及二者关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乡村旅游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近年来对其关注越来越多,但其概念在国际和国内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本质上保持一致性.2003 年UNESCO 在《公约》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形式、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我国将其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主要包括表演艺术、口头传统和表达、社会民俗、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以及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几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最早起源于欧洲,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国内乡村旅游慢慢发展起来,由于乡村旅游自身的特点,不同学者因其不同的学科背景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总的来说,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作为活动场所,充分利用乡村独特的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风情、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健身、娱乐、体验、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2].所以乡村旅游在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乡村设施等基础上进行旅游活动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旅游者的乡村情感需求,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村氛围,了解乡村文化.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内在联系

近年来,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以其独有“乡土性、体闲性、传统性”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寻求故土情结的游客[3].2016 年十一长假期间,根据相关调查显示46.42% 乡村旅游者表示每月都会进行乡村旅游,从乡村旅游客源地分析,来自北上广一线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更大,本质原因是很多一部分城市居民都是来自乡村,城市环境的影响,经济的压力,使得城市居民对乡村故土产生怀念,激发旅游动机.通过分析发现不同职业、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旅游者乡村旅游动机不一,动机是行为产生的基础,乡村旅游动机对乡村旅游产品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充分了解旅游者的内心需求,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高乡村旅游者的满意度、体验指数.

本文对乡村旅游动机进行了梳理,根据相关资料[4],主要分为以下类别(表1):从乡村旅游动机分析可以得出,在不同形式的乡村旅游中乡村文化、民风民俗、景观建筑对旅游者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学习传统舞蹈、对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感兴趣等都是对非物质文化的一种肯定,乡村旅游者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所以从乡村旅游以及乡村旅游者的动机两者结合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旅游每个层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也就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紧密联系.

二、案例分析

(一)屯堡概况

通过上文分析,在乡村旅游需求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者动机反应内心需求,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乡村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增强乡村旅游竞争力.安顺屯堡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屯堡乡村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文化资源,拥有唯一性的汉民族文化,六百多年的传承、发展、演变过程中,屯堡较好的保留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戏曲、传统手工艺、服饰、宗教信仰、饮食、建筑文化等,保留着明代的文化,遗风习俗,拥有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5],具有突出的非物质性旅游资源,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屯堡文化、地戏、傩雕、服饰,花灯、山歌,曾经被喻为牛蛇鬼神的傩雕欣赏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主线,对乡村旅游者存在极大的吸引力.2005 年安顺屯堡地戏成功申请成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屯堡文化研究机构正式成立,民间艺人、传承人等有了交流机会,为屯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期屯堡文化研究学会的成立助推了傩文化的传承传播.2015 年第十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屯堡召开,推出“屯堡文化汇”系列活动,使得屯堡文化深入人们心中.近期召开屯堡乡村旅游培训班活动,乡村旅游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居民的参与为乡村旅游者提供更真实、淳朴的乡村体验.

(二)屯堡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1. 商品化严重.旅游动机反映旅游内心需求,根据以往乡村旅游者的需求,乡村旅游开发者旅游产品开发时对不同的资源利用频率、利用质量产生差异,重视需求性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忽略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传承面临困境,丢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本土性、活态性等[6],屯堡傩雕技术精湛,地戏文化深厚,但为了传播文化进行阶段性商业性演出,演出形式虽然对屯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传播作用,但同时也对屯堡文化造成商业化影响.地戏是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地戏以村寨为单位,每年两次演出,随着屯堡乡村旅游的发展,游客到屯堡之后对其需求旺盛,为了满足游客需求,“商品神”应运产生,地戏由每年两次变成了每天九次,省略了很多的细节部分,演出形式对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造成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重在保护,商品化的表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真性缺失.

2. 开发模式缺乏创新性.安顺屯堡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有艺术、娱乐、经济、精神、文化等价值,其中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也是地方文化体现的关键[7],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乡村旅游产品在一定的表达形式上能够突出当地文化、精神内涵、社会习惯以及民风习俗等.屯堡现有乡村旅游活动中,仅把傩雕作为主线加入到乡村旅游产品中,以博物馆的形式静态展现,静态的观察以及触摸一定程度上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但是满足不了乡村旅游的体验要求,同时,旅游者无法真正了解到傩雕文化的内涵精髓.屯堡的服饰、餐饮、祭祀活动等都是屯堡特色文化的内涵,屯堡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资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这些具有民族特征、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性在乡村旅游的产品设计中体现不足,乡村旅游产品中非物质文化元素的体现不仅能满足旅游者异地风俗、以及乡村本土化的旅游体验,还是乡村旅游者对乡村记忆一种回味,真正从旅游者的需求、动机角度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以期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保护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所以屯堡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中非物质文化元素的产品设计是其创新性的要素之一.

三、乡村旅游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途径

安顺屯堡的乡村旅游发展存在商品化以及开发模式缺乏创新性的困境,乡村旅游形式单一,以休闲观光为主,文化特征显现并不明显[8],旅游业具有文化的特性,旅游在本质上属于一种文化活动[9],乡村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乡村文化,以乡村文化为核心是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增长点[3].根据乡村旅游者动机分析以及屯堡现状,在乡村旅游产品中加入非物质文化元素,一方面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屯堡乡村旅游的发展,提高乡村旅游者的体验指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互动参与,活态传承

乡村旅游具有居民参与性的特点,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屯堡乡村居民作为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和文化载体,在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居民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游客的积极参与性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凝视程度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肯定,激励屯堡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动力和对本土文化的肯定.根据乡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分析,乡村旅游者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更愿意参与到当地的旅游活动中去,学习当地的传统文化、传统舞蹈、传统技艺等,所以屯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时候注重游客的参与性,加强互动,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针对手工技艺类型(傩雕、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作为乡村旅游的主线要素之一,乡村旅游者在乡村旅游过程中真正接触体验到屯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传承中活化起来,居民游客参与进来,真正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二)针对性资源活化

乡村旅游动机主要包括家庭团聚、学习、乡村体验、休闲娱乐等方面,活化屯堡与之相关的旅游资源,针对旅游者的兴趣进行屯堡传统景区活化开发,丰富演艺项目.挖掘非遗文化,针对屯堡乡村的本质特征进行旅游开发,屯堡现有乡村旅游文化特性不明显,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文化生活,可以开发乡村大型文化礼乐剧,将屯堡文化充分利用,将传统文化传递给乡村旅游者.针对重点景区傩雕博物馆,打造特色产品,在乡村文化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传统手工、传统舞蹈、中华传统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为乡村旅游发展融入文化性的体验设计,博物馆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9],打造综合感官体验场景,带给游客高质量的真实旅游体验,推进旅游“活化”向纵深发展,利用的同时保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

(三)保持“原真”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原真性、活态性、民俗性、本土性、整体性以及人本性的特征,保持“原真”性一是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身属性原真性,二是保持乡村的原真,主要包括保持原住房、原住民、原生活、原生产以及原生态五个方面,屯堡乡村旅游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屯堡文化发生变化,城市居民对屯堡乡村文化造成冲击,游客将城市气息带到乡村中,使得乡村的本质属性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品化,原真性缺失,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旅游的影响下能够得到保护和利用,只有乡村需要保持其本身的原真状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才有保障.

四、结束语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不同的学者给予了不同的见解,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特点,大多分布在乡村,所以本文认为通过乡村旅游形式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活态开发的有效途径,形成互动参与,活态传承的模式;针对性不同类型资源进行活化开发;活化开发的要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以期在乡村旅游机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存在形式不同所采用的保护开发方式存在差异,对于民间文学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乡村旅游的形式来展示并不适用,为了更好的保护利用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针对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意见.

表1 乡村旅游动机类别

参考文献

[1]贺小荣,谭志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吸引力的评价与启示.南京社会科学,2013, (11): 139-144.

[2]郭焕成,韩非.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2010,12:1597-1605.

[3]沙润. 文化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兼评《乡村旅游文化学》[J]. 社会科学家,2012,03:12-15.

[4]姚瑶. 游客自我概念与乡村旅游动机关系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

[5]颜建华,杨友维. 安顺屯堡与安顺屯堡人[J]. 贵州民族研究,2009,03:107-111.

[6]刘丽丽. 北京郊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在乡村旅游中的利用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56-62.

[7]赵悦,石美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三大矛盾探析.旅游学刊[J],2013 (9).

[8]黎玲.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利用研究[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5,04:20-23.

[9]张博,程圩. 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人文地理,2008,01:74-79.

[10]黄继元. 乡村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以云南省石林县大糯黑村为例[J]. 云南社会科学,2010,03:114-118.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of Rural Touri-A case of Tunpu in Anshun

SHEN Yating; LIU Xingshuang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key of rural touri is to experience the rural cultur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part of rural culture, rural touri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y using the relationbetween the mutual promo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tourito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unpu as a case, According to themotivation of rural touri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 is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the 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active inheritance; the activation of targeted resources; and to maintain theoriginal to protec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So as to better protect and utilize the intangible culturalheritage of Tunpu under the rural touri mechani.

Keywords: Rural Touri;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unpu in Anshun

点评,这篇文章为一篇适合不知如何写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乡村旅游视角和安顺屯堡方面的文化遗产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文化遗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

基于文化旅游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于 森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 724000)摘要在社会节奏加快和城市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的时代当中,休闲和娱乐已经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和放松的一种主要方式 而文化旅游作为在旅游当.

人文生态视野下的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摘 要】非遗作为人类宝贵的资源财富,其艰难的处境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如今仍有许多民间珍贵的非遗亟待抢救性保护 中国非遗保护与研究工作已进展十几载,高校作为传承文化、思想创新的重要载体,在非遗保.

数字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摘 要】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能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转化和应用,具体表现为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渠道;打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限制;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充分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