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期末论文>材料浏览

调查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与孟定滚乃村带架蝴蝶舞田野调查类论文例文

主题:调查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5

孟定滚乃村带架蝴蝶舞田野调查,该文是关于调查类论文例文与蝴蝶舞和田野调查和孟定方面论文范文.

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论文题目怎么定杂志架一村一名大学生毕业论文

“带架蝴蝶舞”作为傣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理诉求,折射出傣族文化创造的心性智慧.每逢民俗节令的到来,村民们都会聚集在一起,在欢快象脚鼓乐队的伴奏下,跳起姿态优美的“带架蝴蝶舞”以祝福美好生活、祈求来年五谷丰登.这不仅起到自娱和娱神之功能,也成为滚乃村对外文化展示的独特标识.文章依托滚乃村“带架蝴蝶舞”这一地方文化形态,分析了承载舞蹈的音乐风格,特别是对打击乐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带架蝴蝶舞”的形成

(一) “带架蝴蝶舞”的历史

“带架蝴蝶舞”作为一种美的图示,体现出傣族民众追求美的表达,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集体趋同性,是一方水土中具有标志性地方文化品牌.在沧源县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广允佛寺留下来的壁画中,就有当地土司府中表演“带架蝴蝶舞”场景的生动再现,这足以证明“带架蝴蝶舞”距今已有悠久的历史.据民间记忆,耿马孟定坝的傣族,每逢节庆仪式,“带架蝴蝶舞”都会广泛参与,成为与节庆仪式相辅共生的风俗构成,以此促进民俗传统的有效性,更丰富了乡村的精神生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20世纪60-70年代, “带架蝴蝶舞”逐渐在傣族的生活中失传.直到改革开放后,当地的文化工作者根据老人们的记忆,了解到孟定一带“带架蝴蝶舞”的基本情况,并经孟定镇兵亚等一批民间老艺人对“带架蝴蝶舞”展演情况的回忆,又经专业文化工作者的编排和加工,使一度失传的“带架蝴蝶舞”再次在孟定一带区域得以恢复并在周边傣族村寨传播开来.

(二) “带架蝴蝶舞”的地方性

傣族聚居地因气候炎热、雨水充沛、花木茂密等特点,适于蝴蝶的繁殖和生长.色彩缤纷、形态各异的蝴蝶成群聚集,与傣族民众构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在人与自然的交往中,自然不仅触发了人类的情感,由于自然与天地文化的连接,人与自然的交往更带有一种形而上的超越.因此,自在自为的生态创造,折射出傣乡民众寄托幸福生活和美好向往的心理图示,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中,“蝴蝶”就具有了崇尚自然、吉祥、智慧的转喻意义.“带架蝴蝶舞”便是在这种环境中开放的一朵奇葩,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主题”.

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民间乐舞是民间文化在艺术上的反映,蝴蝶舞作为傣乡人与自然和谐沟通的表达,是他们生活方式的呈现.在婀娜多姿的语汇中,因其扎根土地的情态表达,遂已成为傣族民众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傣族民众把“带架蝴蝶舞”作为族群审美精神的表达,更成为他们对民族文化创造的一种集体认同.每逢喜庆丰收、赶摆、民俗集会等乡间节令,村民们就会聚在一起,摆开欢快的象脚鼓乐队,跳起姿态优美的“带架蝴蝶舞”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感恩,更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的愿望,既完成了自娱和娱神之功能,也展示出民族团结的祥和景象.

“带架蝴蝶舞”的风格特征

(一) “带架蝴蝶舞”的服饰及道具特征

“带架蝴蝶舞”作为傣族民间艺术中久负盛名的传统性乐舞,傣语发音为“嘎吆”,由妇女穿上用竹片制作而成的蝴蝶架衣,以此形象地模仿蝴蝶扇动翅膀蹁跹飞舞的特点.就其服饰装饰而言,极富仿生特色.少女头部长发用头绳将发辫扭成圆盘状结于顶,再插上花朵做头饰.着装简练、色彩调和.傣族少女普遍具有体形娇小玲珑的外形特点,上身着薄质布料制成的白色紧身对襟短衫,下着青色筒裙,脚着红色布鞋,一派青春质朴、充满朝气的神情.蝴蝶架的制作材料是由9根竹条固定连成扇形,主体以为主,边缘以绿色布条进行点缀,以红、黑两色圆圈花纹进行蝴蝶架上蝴蝶翅的装饰,蝴蝶架由7片构成,整体面积据测量长为270cm,高为90cm,尾翼为127cm,它完全由手工制作而成,体现出独到的工艺能力.

(二) “带架蝴蝶舞”的动作特征

傣族民众生活在亚热带地区,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其生活舒适安逸,从而形成了一方水土独具温柔似水的民族性格.在他们心目中,世间万物有灵,人需要同天地、万物及神灵沟通,而舞蹈就是人与万物沟通的有效方式.正是这样的自然景观与人类心灵的关照,蝴蝶舞形式美及其背后隐藏的创造性神秘力量,始终在影响着傣族民众深层的情感反应以及他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与认识,构成了族群“集体无意识”智慧的表达,使得他们的舞蹈多体现出轻盈、柔美的基本语汇.在这里,舞蹈作为生命动态的象征,与其相生相伴的音乐就构成了乐舞.这种原生舞蹈,不是简单舞蹈动作的堆加或形式上的传习,而是一种整体生命状态的呈现方式.作为一种群体性的审美创造,基本动作多呈现展翅、抖翅、扇翅、跳花等惟妙惟肖模拟蝴蝶神态的肢体动态为表征,以独特的语汇文化陈述着傣族的情感追求.作为一种程式化的要求,每个动作之前有起式,结束后有收式,过程中有碎步、踏步、起伏步等固定步法,舞时一般前脚掌着地,但不强调有力地踏和跺,落地时轻而稳.蝴蝶舞除下肢有丰富的步伐、小腿的灵活运用外,手和上身丰富的舞姿也极具特点.在动态多保持在站立或半蹲的舞姿,重拍跳动,均匀的节奏中,舞步的踏或跺,看似着力而下,却是重起、轻落,全脚掌平稳着地等,是动律的基本特征.位置图的站位队形由两排变为圆圈,每个动作组合都在固定的鼓点伴奏中进行.

(三) “带架蝴蝶舞”的音乐特征

作为一种传统性的民间乐舞,蝴蝶舞虽无旋律性乐器进行伴奏,但其节奏性的运动方式作为一种地方特质,却蕴含着族群“内生长力”结构的音乐交流功能,独特的音响中却蕴含着傣族民众对节奏性音响的生命体验.它贴近生活,是特定社会条件下民众精神生活的情感依托.音响以朴素简约的节奏语汇表达了多彩的人文意蕴,满足了民众的情感需求,构筑了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自此,作为一种功能性的文化存在,蝴蝶舞的精神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作为艺术表达的本身.

从音乐学的立场来看,蝴蝶舞伴奏音乐的节奏中少有复杂的音响技巧,多由4/4拍为基本语汇构成,大多以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为主,并掺杂少量的附点音符加花处理,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重拍多落在第四拍上,平稳的节奏和舞蹈均匀的动律相呼应.质朴的演奏形式承载着滚乃傣乡民众对自己生存环境与生态意象的一种感性的把握,也表现出他们民族性格的一种直觉的构建,通过特有的节奏韵律,以“沁人心脾”的途径找到了音响与特定生态环境中情感表达与生态意象的内在关系与韵味,通过象脚鼓音色的构建,使滚乃傣族创造出既源于他们生存环境又有别于其他文化创造的文化物象与人文生态,它既满足了民众的精神需求,又承载了他们的情感宣泄.咚咚的鼓点不仅引领着舞者律动;同时,舞者们在共享的体验中增进了情感的沟通,由此把个人意识孕育在社会的集体意识之中,成为更丰富的文化结构的来源.

“带架蝴蝶舞”的伴奏乐器

(一) “象脚鼓”乐队的形制构成

蝴蝶舞的伴奏乐器是“象脚鼓”乐队,由“象脚鼓”“排硭” “镲”组合而成. “象脚鼓”傣语称为“光”,由于民众对南传上座部佛教有着虔诚的信仰,因而鼓的底座和鼓腰的图案即为佛塔的造型,由此构成一种心理暗示:只有这样的声音,才是吉祥的标志;只有这样的音乐伴随左右,生活才拥有了希望.

象脚鼓的打法灵活多变,有二指敲、三指敲、四指敲、五指并拢敲,拳敲、肘敲、掌敲,还有敲边、敲击鼓的三分之一处和敲击中间等差别.“排铓”傣语称“铓耸”,是将多面大小不等,音高不同的铓,按音高顺序吊挂在一个象征吉祥的孔雀图案的长方形木架上.木架上方装有一根连动杆,杆上设有与铓相对应的槌,每个排铓的规格尺寸各不相同,一般按四、五度或三度音程排列,整体音响非常和谐.演奏时,通常将木架置于地面.敲奏时,所有铓槌便同时击铓发音,音响浑厚洪亮.“镲”是由响铜制成,钵形,外观与钹十分相似,镲面较平,厚度比钹稍薄,中部碗顶钻孔系一条彩色绸布,两面为一副,演奏时,双手各持一面,互击而发音,声音清脆明亮,具有地方化音色的独特意义.

(二) “象脚鼓”乐队的音乐表现形式

“象脚鼓”“排铓”“镲”的组合已成为傣族民间艺术所独有的“标配”,是蝴蝶舞这类民间乐舞得以传承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它的音响存在方式和西方音乐完全不同:没有固定的谱式和音高,但在伴奏乐器“象脚鼓”乐队协调的合奏时,变化的鼓点却能激发舞者的.在这样的空间,人人都可以敲奏以安放自己的情感、人人都可以通过体验成为艺术家,这种互动由此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生活与艺术的距离.因此,乐器特有的声音标识对民众来说,也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结语

蝴蝶舞作为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在历史构成、社会维护、个人创造与体验的相互交融的同时又巩固了民族独特的美感.在傣族民俗活动中,蝴蝶舞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种与生活相融合的自然形态,以其重要的符号象征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形成构成了强有力的支撑,它独特的韵味,成为傣族民众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情感表达方式,构筑了傣族民族精神需求的一个重要符号,不仅增强了族群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同时也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创造.自此,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存在,蝴蝶舞的精神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潜意识层面,体现出中心话语影响下,边地民众对自我文化身份的努力构建,其文化创造值得主流予以更多的关注.

结论,本文是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蝴蝶舞和田野调查和孟定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调查本科毕业论文调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孟村回族自治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学生撑起饮食健康保护伞
为确保全县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的食品安全,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校园食品安全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新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创新监管机制 建立校园食堂食品安全监.

孟定傣族嘎哚的田野调查拾萃
芒坑寨属临沧市孟定镇,位于滇西南的南定河下游,其地形为丘陵与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是孟定傣族的聚居中心 从地域环境与人文传统上看,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为地方性文化的生长和传播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文因.

孟定傣族嘎么的田野个案
孟定地处南汀河的中下游,位于滇南边陲黄金口岸,是云南与缅甸进行文化沟通和交流的重要窗口 其地形以丘陵和平坝为主,是傣族民众重要的聚居地 孟定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独特的民风民俗使这里的傣族民众在岁月的沉.

论文大全